日本海女40秒堅守的美文

日本海女40秒堅守的美文

  海女是一項古老的職業,指不帶輔助呼吸裝置、隻身潛入海底捕撈龍蝦、扇貝、鮑魚、海螺等海產品的女性。[1]在日本、韓國等地均有這一職業。下面為大家帶來日本海女40秒堅守的美文,快來看看吧。

  在日本,“海女”是一個古老而特殊的職業。海女們手持特製的尖刀,潛入海底採集野生鮑魚、牡蠣、珍珠等海珍品,因潛水時不用任何裝置,下海的又是女性,使得這一行業陡增了許多傳奇色彩。

  其實在過去,男子如女子一樣從事海女這種職業,令人不解的是,男子死亡率極高,後來就由女子壟斷了這一職業。這是為什麼呢?一開始,大家把原因歸結於男女體質的差別,女性的皮下脂肪厚,耐寒性更好,潛水時下沉及上浮的速度快於男性,她們更適合海下作業。可人們發現,海女中也不乏消瘦的女子,且許多是五六十歲以上的年邁女性。論體質,青壯年男子與她們相比應更勝一籌,為什麼她們潛水幾十年安然無恙,男子們卻擺脫不了死亡率極高的命運?

  表演現場,海女們身穿白色的衣服,腰繫繩索,動作整齊地翻身入海,如一隻只潔白的海鷗,在水面留下一道道美麗的剪影。不一會兒,一個海女鑽出水面,高高揚起手臂,只見她的手裡拿著一隻鮑魚。接著,其他海女陸續從水中探出頭,大多數人手裡都拿著鮑魚或者牡蠣或者珍珠。然後,她們又潛入海中,如此迴圈多次。

  看手錶的時間,我們發現一個規律,海女們把每次待在水下的時間,都控制在40秒以內。一般情況下,她們潛入海底只需10秒,水下搜尋海珍品需要19秒,上浮需要7秒,整個過程海女們僅用36秒。如果時間超過40秒,無論是否找到獵物,她們都會浮出水面,歇一口氣。而男性因為身體因素,潛水及上浮的時間要長於女性,又想採得與她們一樣多的海珍品,他們往往要延長在海下的作業時間。正是這延長的時間,儘管只是短短几十秒鐘,卻決定了他們的生死。潛水時間過長,血液無法從肺部吸取氧氣,身體各組織嚴重缺氧,就有可能因窒息而死亡。

  優質野生鮑魚的價格高達6萬日元,摺合人民幣約4000元。我們不禁納悶,從事如此高贏利的職業,為什麼海女們非要徒手潛水,幹嗎不配置氧氣瓶呢?有了氧氣瓶,就不必擔心待在海底的時間太長而危及生命,自然就可多采集些鮑魚。一位海女雲淡風輕地娓娓道出其中緣由,令聽者為之動容。她說:“每一個生命都有它的生長週期,鮑魚及貝類也一樣。我們在採集時,會避開它們的生長期,今天在這片海域採,明天去另一片海域,如此,它們才能生生不息。反之,若大家都帶上氧氣瓶,勢必造成無限制採集,這樣,用不了兩三年,我們的海底就將一無所有。”

  在天氣晴好的日子,海女們迎著初升的太陽,向大海走去。

  對每個人來說,人生中都會有許多的40秒,但是面對豐厚利潤的誘惑,我們能否也如海女們那樣,一直堅守自己的操守呢?

  擴充套件:

  職業要求

  海女需要經過長期訓練,經由年長者輔導。由於是徒手潛水、不使用氧氣裝置,要求海女身體條件出色,同時具有良好的游泳技能和閉氣能力。

  由於水下環境複雜,還有可能遭到鯊魚等食肉魚類的襲擊,工作風險極高,所以海女通常集體下海。因此還要求冷靜的判斷力和團隊合作協調能力。

  工作內容

  海女可採集海蜇、海帶、章魚等各種淺海動植物產品。由於工作風險極高,以貴重海產為主,如:牡蠣、海膽、龍蝦等。其中有2種海產尤為重要:珍珠貝和鮑魚。珍珠貝曾經是日本海女最重要的漁獲,但是隨著珍珠養殖業的發展,部分海女轉入人工培育,他人則改換採集目標。鮑魚則一直是日本和韓國看重的漁獲。

  工作條件

  早期海女裸體或身著棉布衣物,21世紀職業捕撈的海女大多身著防水的矽膠泳衣,從事表演者有時仍會身著傳統棉布服裝。海女下水前還要在臉上塗抹防曬和防腐的油脂。

  海女的工作時間隨著所在地域有很大的分別。捕撈期不同,南部琉球海域可常年下潛。

  其他特點

  說法之一是女人的皮下脂肪多,適合潛水,而且女人會根據自己的呼吸長短來調整潛水的時間,而男人則易在水下逞強,因此常常遭遇不測,久而久之就被取消了資格。

  一般來說,海女都承擔著家裡的大部分開支。和一般人相比,海女們都比較長壽,其秘訣就在於自小練就的結實身板和大肺活量。

  她們只在距岸近的淺海中捕撈。海女們則不得不潛入深海,她們面戴潛水鏡、腰繫救生繩,潛入較深的海中,用特製的尖刀,撬下海底石頭上的珠貝,然後帶回海面。

  歷史發展

  可以肯定,女性從事徒手潛水捕撈有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分佈。但是海女的起源很難考證,特別是很難確定其職業化的時間點。

  日本海女現存的最早紀錄見於西晉陳壽著《三國志·魏書·卷三十,烏丸鮮卑東夷傳·倭人條》:“今倭水人好沈沒捕魚蛤”,日本據此考證出2000多年的相關歷史。然而該記載只能作為徒手潛撈的佐證,無法表明是否有女性參與。在日本民間傳說中,海女起源於“太古”,即公元4世紀之前。韓國海女一說有700至1000年的歷史,另一說發端於19世紀。但是二者公認,海女在19世紀至20世紀上半葉才真正壯大發展。

  日本海女

  定義

  工作中的海女在日本,“海女”是一個古老的職業,她們專門潛入海底撿取珍珠貝及海物。海女下水前只在臉上塗抹防曬和防腐的油脂,深深地吸足一口氣,縱身潛入海底。開始,她們只在距岸近的淺海中捕撈,到了近代,由於珍珠養殖業的發展,原來的“海女”大部分不再像從前那樣潛海撈珍珠貝了,而是轉到採撈人工培育珍珠工作上去了。因此,從事捕採珍珠母貝的“海女”越來越少。在日本沿海仍有婦女保留“特技”,繼續做“海女”工作。

  發展歷史

  海女群體海女這一職業在日本列島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海女們生長在海邊,依靠下海捕撈為生,形成了一套獨自的工作、生活習慣以及信仰,這就是日本的“海女文化”。從最南端的沖繩到最北部的北海道,日本列島的兩側海岸都有人從事海女這一職業。在1960年前後經濟高速發展時期,日本海女的總數曾經達到1萬多人。

  現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海洋捕撈和養殖技術的發達,21世紀已經很少有年輕女性願意從事高風險、高強度的海女職業。2010年的調查發現,日本全國只剩下2174名海女,並且平均年齡已接近65歲。照此下去,二三十年之後日本將無人再當海女,延續了幾千年的“海女文化”也將徹底消失。面對即將消失的“海女文化”,現役海女人數最多的日本三重縣誌摩地區展開了各種保護措施。三重縣鳥羽市的“海的博物館”館長石原義剛一直積極推動為海女申報世界無形文化遺產。2009年,來自日本全國各地以及韓國濟州島的海女們首次聚集在“海的博物館”,共同商討如何傳承這一傳統文化。2010年10月底,2011海女峰會在鳥羽市相差町舉行,峰會正式釋出申報世界遺產的行動宣言。“海的博物館”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海女文化”有很多理由可以申報世界無形文化遺產。例如海女的歷史非常悠久,是一種以女性為主體的獨特文化,並且正面臨著消失的危機。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海女所從事的是最環保的捕撈方式。海女潛水完全靠憋氣,每次水下作業的.時間不超過兩三分鐘。為防止過度捕撈,海女對於下海捕撈的時期有嚴格的規定,下海時還會攜帶測量貝類大小的木尺等簡易工具,堅決不捕撈那些尚未長成的海產品。這對當今社會思考可持續發展、重新看待人與自然的關係都具有啟發意義。

  在志摩地區,海女正逐漸成為當地旅遊業的一個金字招牌。御木本珍珠島是鳥羽市的一個重要觀光景點,島上有世界上率先實現人工珍珠養殖的御木本幸吉的雕像以及介紹珍珠養殖和加工過程的博物館。除了耀眼的珍珠之外,海女現場表演則是吸引遊客的另一個亮點。遊客們不用專程前往偏僻的漁村就可以近距離觀看到海女們潛水捕撈海鮮的全過程。當然這些海女們並不完全正宗,她們只是在看臺前為遊客表演而不會真正捕撈。如果你想觀看地道原生態的海女並深入瞭解她們的生活和文化,那還要前往真正的漁村。鳥羽市的相差町就是一個依靠海女而繁榮的漁村,這裡不僅可以參觀展示“海女文化”的資料館、海女們出海前經常去祈禱的神社,還能去海女們平常工作之餘歇息的“海女小屋”品嚐她們剛剛捕撈上來的各種美味海鮮。一個看似普通的小漁村不斷迎來一輛輛滿載遊客的大巴。令記者感到意外的是,相差町的海女們對於那些在御木本珍珠島進行表演的非正宗海女並無排斥態度,有些在景區扮演海女的女性年老之後就回到漁村成了真正下海捕撈的海女。

  舉辦海女峰會、申報世界遺產,三重縣所作的這一系列努力既是為了保護海女這一傳統文化,也是為了振興旅遊業、發展經濟。三重縣知事鈴木英敬對記者說,保護好文化就可以促進旅遊,而產生經濟效益後又可以更好地保護文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