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美文:經驗也許是這個時代最無用的東西
哲理美文:經驗也許是這個時代最無用的東西
前些日子見過一位履歷光鮮的諮詢師,有意用幾個管理學名詞試探,對方要不就是全無反應,要不就是眼神迷惘,自顧自說那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套話,與話題和所涉行業全無關係。根據我的經驗,基本可以斷定這是個行走江湖的混子,一套理論走天下,就看客戶好不好蒙。
《喬布斯傳》裡曾經提到,喬布斯從不請諮詢師,他甚至常常跟諮詢師對著幹。比如蘋果零售店的鋪設,成本極高,一度被諮詢師嗤之以鼻,認為註定失敗,但事實給了諮詢師一記耳光。
其實諮詢師的判斷也並非無的放矢,而是“經驗之談”。比如曾認為蘋果會遭遇“昂貴的失敗”的戈爾茨坦,就從整個PC零售行業的.毛利率出發,認為蘋果零售店一年得實現1200萬美元的銷售額才能支援場地成本,而當時業內最高的單店銷售額僅僅800萬美元,這當然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他忽視了時代的變化和創新的魔力,蘋果提供了全新的客戶體驗,比如上網試用、現場指導等,堪稱一場革命。這使蘋果得以拋開電器零售賣場,不被那些對電腦一竅不通的賣場員工“耽誤”,並實現了零售額的奇蹟增長。
如果喬布斯屈從於諮詢師,屈從於“經驗”,那麼就不會有後來如日中天的蘋果。
蘋果並非孤例,而是一個標杆。在它身後,類似的後來者不少。前幾天的一次飯局中,一個小老闆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我們已經跟不上了。”
他之所以這樣感慨,是因為他愕然發現,自己的經驗不管用了。早年洗腳上田,騎著腳踏車四處拉貨,後來開廠,坐著火車到處跑業務。這些年也早早順應了網路大潮,先是公司網頁,後是各種平臺,可算是樣樣不缺,在淘寶上也搞了網店,微博微信都沒落下。但按照他的說法,就是“每一步都在人家後面,天知道下一個又是什麼,以前那一套經驗幾乎都不管用了”。
有人曾說,在大資料時代,你只需要兩樣東西,一是資料,二是忘掉你的經驗。甚至有人說,沒有經驗就是最大的經驗。這麼說也許會與讓許多大學畢業生頭痛的人才市場現狀不符,許多企業不是強調只招有經驗的嗎?可是,當你仔細觀察那些新行業、新企業時,就會發現,過往經驗壓根不支援他們的創意,甚至是一種阻礙。幾個白紙般的年輕人湊在一起,以理想、概念、技術和膽識營造自己的世界,已非偶然,而是商業常態。
在人類歷史上,經驗甚至一度是最重要的東西。那時,人類的生活半徑狹小,許多人終其一生都未去過100公里以外的地方,甚至未曾離開自己的村子;那時,人類的社會關係基本固定,侷限於村落和宗族;那時,人類獲取資訊的渠道僅僅是口耳相傳,即使改朝換代的大事,也可能拖個一段時間才知道;那時,識字的人很少,在印刷術誕生以前,書籍主要靠抄寫,因此藏書也是一件異常奢侈的事情,即使是15世紀的法國國王,那位以藏書甚豐享譽歐洲的查理七世,藏書也不過九百餘冊……
因此,那句“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會很有說服力。因為在簡單而節奏緩慢的小農時代生活中,大多數事情都是重複而為之,比如如何種地,如何割草,如何打柴,如何剁肉,全都是熟能生巧的活計。
可現在呢,一個人一天所獲取的資訊甚至多於中世紀時代一個人一輩子的資訊量。你身邊擁有無數獲取資訊的工具,手機、電腦、電視,即使你堅持傳統,抱著字典和辭海不放,也肯定比古人知道的更多。
近代以來,人類文明程序飛速前行,以至於人類一旦重拾經驗主義,往往就意味著倒退。如果文明即真理,那麼理想、創意、情感、信仰和技術,它們的重要性都位列經驗之前,甚至將之遠遠拋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