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教學設計(精選10篇)
《森林狂想曲》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森林狂想曲》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森林狂想曲》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欣賞《森林狂想曲》
教學物件:
小學三年級學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樂曲的曲式結構。
2.熟悉樂曲各部分的主題旋律,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能力。
3.瞭解民族樂器曲笛,進一步瞭解小提琴音色,感受樂器音色的豐富表現力。
4.透過對優秀藝術作品的體驗、感受,能用深情、和諧的歌聲、樂聲表達人類與動物和諧相處“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歡樂心情。並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創造和諧的樂聲——《森林狂想曲》。
教學重點:
感受樂曲的情緒,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力和想象力。
教學難點:
分辨主題旋律出現的順序,在瞭解曲式結構的基礎上創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一、組織教學
導人。
階段目標:開門見山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語:今天這節課,老師帶你們到一個神奇的地方去,你們聽……這是哪?聽到了蟬聲、蛙聲、鳥聲和溪水……引出題目《森林的歌聲》
二、完整聽賞全曲
1、與森林共賞:
今天我們要隨著這首樂曲來一次奇妙的森林音樂之旅。
播放《森林的歌聲》的音樂
師:聽的時候,你可以用點手心的方式感受樂曲的速度。
並思考問題:
樂曲給你什麼感受?你聽到一個怎樣的森林?
生:樂曲輕快、流暢
生:一個熱鬧的歡樂的森林。
師:從始至終都很熱鬧嗎?安靜—熱鬧—安靜
2、與森林共奏:
師:樂曲中你都聽到了那些聲音?(動物聲、樂器的聲音)
師:樂曲中主要用到了三種樂器,請同學們聽一聽第一種、第二種……?
生:笛子、小提琴、吉他
播放:笛子、小提琴、吉他的音色,並用動作模仿演奏姿勢。
三、分析樂曲:
與森林共舞——聽樂曲結構
1、我們對樂曲有了初步的瞭解後。讓我們一起仔細聆聽樂曲的第一段旋律,請聽這段音樂的情緒怎樣?你聽到了什麼樂器在演奏?學生:活潑歡快的情緒是笛子演奏的
能模仿吹笛子的姿勢並跟著音樂用DU聲模唱。
這就是樂曲的第一主題部分。哦對了你除了聽到樂曲中樂器的音色外還有沒有其他聲音?
學生:有還有小動物的聲音。那麼你感覺小動物的聲音加在什麼地方合適?加什麼呱呱加在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的結尾部分。
那麼我們來試試(分組一組唱旋律,一組配小動物的呱呱聲。或者分男女生)
最後我們把音樂情緒加上再來一遍。
2、請同學們再來體會一下樂曲的第二段主旋律。
在聆聽的時候你又聽到了什麼樂器在演奏?音樂情緒怎樣?
學生:是小提琴的聲音情緒是優美抒情的。
能模仿拉小提琴的姿勢並跟著音樂用LI聲模唱。
這是樂曲的第二主題部分。你們也一定發現了除了樂器音色外還一小動物的叫聲。我們不妨加進蛐蛐和鴨子的叫聲好嗎?(吱吱嘎嘎)分別加到什麼地方合適?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小組展示。
師:(現在我們正在積極運動的不只有手還有大腦,更包括身體其它部分的積極配合,音樂欣賞,就是要在或歡樂或激動或憂傷的情緒中,培養我們的音樂素養,同學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就有了鑑別音樂,感悟音樂的能力。)
3、請同學們體會第三段旋律:3段是最熱鬧的一段,聆聽時請注意:這段旋律是很強還是很弱?是一種樂器演奏,還是多種樂器合起來演奏?合奏(因為是多種樂器的合奏,音樂色彩很豐富)那麼1、2是一種樂器單獨演奏,就是?——獨奏(音樂色彩就相對單一)、1、2、3的演奏形式不一樣,所以音樂色彩也發生了變化。我們可以用LA來模唱。揮舞手臂。
4、旋律3透過樂器的多樣加入和演奏形式由獨奏到合奏的轉變,聲音逐漸加強,音樂色彩也變得豐富起來。
師:完整聆聽樂曲,請同學們仔細聽,三段旋律1、2、3,出現的先後順序。板書樂曲結構:1—2—1—2—3—1
同學們,我們剛才分析的這一段,就整首樂曲而言,只是第一部分,整首樂曲是以小動物的叫聲為引子,然後演奏121231作為樂曲的第一部分,又以動物的叫聲為間奏,然後重複演奏121231作為樂曲的第二部分,最後以動物的叫聲作為尾聲,結束全曲的。
與森林共唱——感受音效的伴奏
跟著音樂邊輕拍節拍邊模唱。
與森林共歡樂——合作表現
表現全曲:
師:讓我們和小動物們一起完整的演繹一遍。按照121231的排列順序,盡情表現。
指導學生完整表現121231。
四、介紹樂曲:
師:同學們喜歡這曲子麼?讓我們感謝曲子的製作者。
師介紹:
今天我們欣賞的這首樂曲《森林的歌聲》是《森林狂想曲》其中的一首,它是由荒野探險家徐仁修、自然錄音專家劉義驊等5人經過耗時5年的製作,深入全臺灣森林實地錄音,共收集臺灣鳥類、蛙類、蟬類、蟲類、溪流…等近100種自然聲音;他們的目的宣傳環保,愛護動物。
但是同學們,現實的問題卻是我們國家每年有接近50餘種動植物瀕臨滅絕,如果,我們剛才聽到的美妙聲音就此不再重現,如果像白鰭豚、華南虎、東北虎亞洲象等人類的好朋友在5年或10年以後,我們再也見不到了,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學生討論)
教師小結:
保護野生動物,從你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讓我們一起祝福,願森林的歌聲永遠這樣美好……
《森林狂想曲》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情感薰陶和感染下,豐富大自然當中各種聲音的情感體驗。
【過程與方法】採用演唱和表演的方式,熟悉三部分的音樂旋律,提高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創新能力。
【知識與技能】能辨別各段旋律的順序,瞭解曲式結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不同的情緒演唱三段音樂旋律。
【難點】根據音樂旋律配音效。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電子琴、打擊樂器。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播放小動物的叫聲(小鳥、蟈蟈、大象等),由學生猜並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或聲音。
(二)新課教學
1.初次欣賞音樂片段,聆聽音樂中的聲音。
師:從音樂中同學們聽到了那些聲音?能模仿它的聲音嗎?
學生自由回答並模仿聽到的小動物的叫聲(小鳥、蟈蟈、青蛙、流水等很多的聲音)。
2.再次欣賞音樂片段。
(1)為音樂配伴奏
拿著樂器的學生跟隨音樂敲擊樂器,表演一種自然界的聲音。
沒有樂器的學生跟隨音樂做身體律動,表演一種自然界的物體。
(2)簡單介紹樂曲。
3.完整的欣賞音樂。
(1)完整的感受音樂的情緒(輕鬆、愉快的心情)
(2)熟悉三段音樂主題。
①聆聽音樂,分辨三段音樂主題。
②老師彈奏音樂主題A、B、C,學生學唱,老師示範並引導:演唱音樂主題A、B時用輕快、短促、高位置、彈性的聲音演唱,注意旋律中的換氣記號。演唱音樂主題C時速度稍慢,旋律要清晰,注意弱起和換氣記號。
③學生再次跟琴學唱。
④整體演唱三段主題。
(3)學生根據旋律主題A,加入自己喜歡的聲音。(加入音效)
(三)鞏固提高,瞭解曲式結構。
1.學生根據圖表,聆聽音樂,判斷音樂的主題旋律
2.學生根據圖表討論分析曲式結構
師:請同學們給你們的小腦袋插上翅膀,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歌曲分為幾段呀?(全曲共由三個主題交替構成,是一個多段體結構的樂曲)
3.瞭解音效(開頭、中間、結尾處是很多自然界的聲音,我們把它叫做音效)001.jpg
4.完整的演奏音樂作品
(1)學生分三組分別模仿開頭、中間、結尾的三個音效部分,並歌唱音樂主題、為音樂主題部分配伴奏。
(2)師生評價。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裡,希望同學們以後能夠欣賞到更多更美的大自然音樂,再見。
《森林狂想曲》教學設計 篇3
設計意圖:
童話故事深受孩子的喜愛,其中《小紅帽》的故事師幼兒非常熟悉的。因此,在欣賞故事之餘,幼兒已經不滿足於做故事的傾聽者,而是會嘗試著做表演者。而大班的幼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欣賞能力,對音樂活動非常感興趣,善於並敢於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我打破了以往單一的學科教學,將音樂欣賞於文學欣賞有機的結合起來,用四段風格各異的音樂對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進行詮釋,並引導幼兒進行藝術表演活動。根據《新綱要》中: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我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欣賞四段不同風格的音樂,能將音樂與故事人物相匹配。
2、能根據人物特點和音樂節奏,創編相應的舞蹈動作。
3、能愉快地參與音樂表演。
活動準備:
1、情景創設:大森林
2、角色頭飾:小紅帽、外婆、大灰狼、獵人
3、音樂:《森林狂想曲》、《天使小夜曲》、《波斯市場》、《拉得斯基進行曲》、《小紅帽》
活動重點:
欣賞音樂,感受不同風格的樂曲特點。
活動難點:
根據人物特點和音樂節奏,創編出相應的舞蹈動作。
活動過程:
1、進場律動
2、欣賞音樂《森林狂想曲》
1)、師:“歡迎小朋友來到美麗的大森林,森林裡有什麼?咦,那是什麼?這是誰的帽子?”
師:“聽,她來了!”
2)、欣賞音樂《森林狂想曲》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麼感覺?”
幼兒討論小結出它是一段歡快、活波、跳躍、高興的音樂。
3)、創編人物動作
師:“小紅帽在這快樂的音樂中會幹什麼?請你來學學她。”請幼兒自己創編動作,教師提煉出好看的動作請集體學習,並提醒幼兒根據音樂節奏做動作。
4)、集體配樂表演小紅帽
3、欣賞音樂《波斯市場》
1)、欣賞音樂《波斯市場》,師:“聽,誰來了。你為什麼覺得是狼來了?”
2)、分析音樂特點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有什麼感受?”
幼兒討論小結出它是一段害怕、恐怖、詭異、偷偷摸摸的音樂。
3)、創編人物動作
師:“誰來學學大灰狼看到了小紅帽,它會做些什麼事情?”請幼兒自己創編動作,教師提煉出好看的動作請集體學習,並提醒幼兒根據音樂節奏作動作。
4)、集體配樂表演大灰狼
4、欣賞音樂《天使小夜曲》
1)、欣賞音樂《天使小夜曲》
師:“我們再來聽聽這段音樂,猜猜這是誰呢?
2)、分析音樂特點
師:“這是誰呢?為什麼覺得是奶奶呢?”
幼兒討論小結出它是一段緩慢、輕柔、優美、連貫的音樂。
3)、創編人物動作
師:“奶奶在幹什麼呢?”請幼兒自己創編動作,教師提煉出好看的動作請集體學習,並提醒幼兒根據音樂節奏作動作。
4)、集體配樂表演外婆
5、欣賞音樂《拉德斯基進行曲》
1)、欣賞音樂《拉德斯基進行曲》
師:“大灰狼先來到了奶奶家,它把奶奶和小紅帽都……,它躺在床上美美的睡著了,接下來呢?聽!”
2)、分析音樂特點
師:“發生了什麼事情?獵人是怎麼樣的?”
幼兒討論小結出它是非常有力、有精神、很勇敢、很激昂的音樂。
3)、創編人物動作
師:“獵人是怎麼走路、怎麼做動作的?”請幼兒自己創編動作,教師提煉出好看的動作請集體學習,並提醒幼兒根據音樂節奏作動作。
4)、集體配樂表演獵人
6、角色表演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四段不同特點的音樂,小朋友們都能用好看的動作表現出來,請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聽音樂完整的來表演一遍。”
7、出場律動《小紅帽》
師:“我們在獵人的幫助下,戰勝了大灰狼,大家真高興呀!讓我們一起到外邊的草地上慶祝勝利吧!”
幼兒隨音樂出場。
《森林狂想曲》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節欣賞內容。該作品流傳非常,表現了熱帶雨林裡各種動物、昆蟲豐富、奇異而和諧的嗚叫聲,“奏”出了一首優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時也表現了森林居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的情景。這首樂曲中有豎笛、電聲樂器,還有森林中各種動物、昆蟲的嗚叫聲和風聲、雨聲、流水聲的錄音,音響效果豐富多彩。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欣賞《森林狂想曲》,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充分的體驗與合作探究,感受作品獨特的風格,並培養學生用生活中的聲音為音樂作品配音效的創編能力。
3、知識與技能目標
記憶樂曲主題,瞭解樂曲結構。
教學重點:
欣賞《森林狂想曲》,並記憶其中的主旋律。
教學難點:
聽辨不同的主奏樂器。
教學準備:課件、小提琴、吉他、竹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呈現熱帶雨林的圖片,學生聆聽《森林狂想曲》中的結尾部分,說說聽到了熱帶雨林中都有哪些動、植物。
二、欣賞《森林狂想曲》
(一)初聽,感受樂曲表達的意境
1、聆聽樂曲中的特色聲音,學生想象樂曲表達的意境。
2、讓學生給樂曲命名,然後揭示題目。
(二)復聽,熟悉樂曲旋律
1、帶領學生學習三條主題旋律。
2、復聽的同時,為樂曲的旋律排列順序。
3、總結曲式結構:引子+第一部分AABABCA+間奏+第二部分ABABCA+尾聲。
(三)聽A旋律
1、聽辨第一部分A旋律每一次出現的演奏樂器。(豎琴+笛子+小提琴+笛子)
2、再聽時模仿相應的樂器演奏動作。
3、打擊樂器伴奏
第一、二遍:三角鐵或碰鐘,節奏型:X———|
第三、四遍,鼓或木魚,節奏型:0X0X__|
(四)聽B旋律
1、思考:和A旋律相比,B旋律的情緒有哪些變化?(情緒略高漲)
2、模唱曲譜,體會大小調交錯
(五)聽C旋律
1、思考:和前兩個主題旋律相比,旋律C在速度、節奏、音區等方面有什麼變化?(由原來的稍快變為中速;稀疏與密集的節奏相間;音區提高;鳥鳴聲更豐富、熱鬧,情緒更加熱烈;演奏樂器增多)
2、用自制打擊樂器模仿森林裡的聲音
三、綜合表演
完整聆聽作品,第一部分用剛才學習的方式表現,第二部分自由選擇動作或打擊樂器表現。
《森林狂想曲》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聆聽音樂,感受樂曲的情緒。
2、熟悉主題,培養音樂記憶能力。
3、瞭解樂曲的曲式結構。
4、師生合作創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學重點:
1、感受樂曲,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力和想象力。
2、師生合作創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學難點:
在教師啟發、指引下,創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學用具:
電子琴、字母圖片、打擊樂器、樂曲主題旋律譜等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播放課件:欣賞一組美麗的風景
師:一組美麗的風景把我們帶進了綠色的`世界,誰能說一說你眼中的綠色是什麼樣的?
生:……(森林)
師:森林?同學們你們到過原始森林嗎?
如果能讓我們親身去感受原始森林的神奇,親耳傾聽大森林的聲響,那一定很美!可是我想同學們包括老師在內,恐怕這個機會都不多。今天為了彌補這個小小的遺憾,老師特地為大家準備了一首樂曲《森林狂想曲》,希望這首樂曲能給大家一種身處原始大森林的神奇感受。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在音樂聲中走進美麗的大森林!
二、新課教學:
播放課件:《森林狂想曲》
師:誰能告訴老師剛才你聽到了哪些動物的叫聲?
生:……(青蛙。小鳥。知了。貓頭鷹。蟋蟀……)
播放課件:5種動物
師:誰能模仿一下它們的叫聲?
生:……
播放課件:樂曲與作者的簡介
師:《森林狂想曲》這是一首數碼音樂作品,採用清新明快的民歌旋律為主題,加入森林中各種鳥鳴,構成一部有現代意味的森林狂想曲。鳥蟲的鳴叫,動物的聲息是在原始森林中採錄的。臺灣作曲家吳金黛利用自然之聲的創作,使音樂獲得自然之靈性。
師:下面我們再來回憶一下,這首樂曲的主要演奏樂器有哪些?
生:……(笛子。小提琴。吉他)
播放課件:3種樂器
師:我們都知道樂器可以分為中國的民族樂器和外國的西洋樂器,那剛才我們認識的三種樂器各屬於哪一類呢?
生:……
播放課件:樂器的分類
師:這一中一西兩種樂器組合在一起有沒有給人一種特別不和諧的感覺呢?(沒有)反而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呢?
《森林狂想曲》教學設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感受音樂和感知隊形圖示的基礎上,用動作和隊形表現音樂形象。
2、創編舞蹈動作,並選擇合適的動作變換隊形。
3、學習小組合作,共同完成表演任務。
活動準備:
1、音樂、音響裝置
2、隊形示意圖、磁性底板
活動過程:
一、理解隊形示意圖師: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張圖,這是跳舞用的隊形示意圖,你知道圖中的標記表示什麼嗎?黑的表示什麼?白的表示什麼?
師:你們看出來,這表示什麼隊形嗎?這"兩橫排"是怎麼排出來的呢?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排隊的時候,橫排要對齊,豎排要對齊,每個小朋友之間還要空開一定的距離,這樣跳舞的時候才好看。
師:有沒有哪組小演員願意來試一試,排成這樣的兩橫排呢?
師:排好了嗎?"觀眾們"覺得他們排的怎麼樣?
師:其他兩組想試試嗎?這次我可要提高難度啦!我數到10,就要站得像這組這麼好,可以嗎?
師:剛剛,我們的"兩橫排"已經排的非常好了。那會不會排其他隊形呢?大,考吧、幼師,網出,處!看,這是什麼隊形?哪些小演員先來試試?注意間距哦。
二、創編動作:
師:今天,老師收到一個通知,森林裡面要開舞會了,請仔細聽,會有哪些小動物參加呢?——聽音樂!
師:有哪些小動物參加啊?他們跳舞時會做什麼動作呢?現在,我們一起聽著音樂,學一學各種小動物吧!(自由模仿)師:小朋友,這麼好玩的舞會你也想去參加嗎?那我們也要排練個節目,要不我們也來跳個舞,怎麼樣?就剛剛聽到的音樂,你最喜歡做什麼動作呢?
師:現在,我們跟著音樂來跳一跳吧!
三、變換隊形:
師:現在我們要來站隊形跳舞了。看,這張隊形示意圖表示什麼意思呢?先是"一橫排",再變成"圓形",那剛剛做的2個動作哪個更適合換隊形呢?好,我們來試試看,哪組演員先來挑戰?
師:小朋友,你們還會做什麼動作呢?那我們是在什麼時候換動作呢?
出示新的隊形變換圖,邊換動作邊換隊形。
師:好,再請一組小演員上來,記住,要換動作變隊形哦!
師:你們還想換什麼動作呢?(再請一組)師:小演員們可真厲害,跳的舞真不錯,現在我們一起去森林裡參加舞會吧!
活動反思:
音樂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來我也比較喜歡帶領孩子唱唱跳跳。《綱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森林狂想曲》正是這樣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想象空間並蘊含豐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動。上完這個音樂活動,我總體感覺比較滿意。幼兒都能在我的引導下較認真地欣賞音樂,也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活動氣氛也挺活躍,彷彿他們一個個就是那森林裡可愛的小動物。透過活動我有許多感受,回想課堂,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我記下。
一、活動前的充分準備:
1、音樂的選擇。音樂活動中音樂肯定是首要的,原本教參中設計的音樂有四段,我仔細聽了這四段音樂,覺得四段音樂區分不太明顯,對孩子來說欣賞起來有難度,於是我從網上找了一下,把音樂設定為三段。三段音樂描繪了三種不同的情緒,第一段音樂描述的是天亮了,森林裡的小動物們慢慢睜開了眼睛,洗臉、找吃的……開始一天快樂而忙碌的生活場景;第二段音樂描述的是森林之王——獅子來了,小動物們紛紛逃跑,躲藏的畫面;第三段則描述了獅王走後小動物們又彙集到一起,跳起了快樂的圓舞曲,情緒轉為活潑歡快。音樂內容的淺顯生動和音樂不同情緒的表達,使這個活動成為孩子們學習表演的好教材。
2、道具的準備。這個活動之所以能比較成功,還有一個原因是道具的準備。在活動前,我發了一個通知,請爸爸媽媽協助孩子每人制作了一個動物頭飾,並讓孩子模仿該動物的動作。所以在活動中,他們的角色意識非常明確,都能按自己的角色表演,孩子們的積極性也特別高,氣氛特別活躍。
二、活動中的循循善誘
剛播放第一段樂曲時,我發現孩子們的眼睛都亮亮的,那是快樂的光芒,是孩子們在告訴我:他們喜歡這首曲子。在傾聽的時候,許多孩子都躍躍欲試,臉上的表情顯得很豐富。於是,我在想:何不推波助瀾一下,讓我的孩子們盡情表演這首曲子呢?於是第一段音樂欣賞一遍後我就讓孩子們表演了,不過我很快發現孩子們的表演有許多類同,所以我放慢了活動的進度。我請孩子們靜下來,帶著問題仔細地又欣賞了一遍音樂,請孩子們想象森林中的動物會做些什麼?可以用些什麼動作來表演。透過提問,孩子們的思路開闊了許多,再一次表演時動作就豐富了,有吃草的、游泳的、爬樹的、散步的等等。有了第一段的模式,欣賞表演第二段、第三段時孩子們更有把握。這個音樂活動發揮想象的空間較大,因此我力求以各種途徑使幼兒參與其中,主動地聽、說、想、看、做,儘量遷移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積極思維,充分想象,感受音樂旋律,積累和豐富新經驗。
活動在快樂中結束了,但是我覺得,我們幼兒的每一節課,都飽含了我們老師的心血,都有我們企盼孩子得到快樂、得到成長的美好願望。成功的課很重要,但是覺得更重要的是——孩子們快樂,我開心。
《森林狂想曲》教學設計 篇7
活動目標:
1.發散幼兒的思維,感受、想象音樂的美好意境。
2.能根據自己的想象用樂器或肢體動作創造性的表現音樂。
3.體驗和同伴合作表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昆蟲和動物圖卡、森林畫面、圖譜、空白卡片
活動過程:
一、感受音樂
教師: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來分享一首我覺得非常好聽的音樂,請小朋友來欣賞一遍吧。
1、觀看畫面,傾聽音樂,說說自己對音樂的感受。(聽第一遍)
教師:你覺得這段音樂怎麼樣?聽完有什麼感受?
2、強調幼兒再仔細的聽一遍,辨別出音樂中有哪些動物的叫聲。(聽第二遍)
教師:那我們再聽一遍音樂,請你聽聽音樂中有什麼動物發出叫聲。
3、先請幼兒說說聽到的動物叫聲,再請幼兒猜測想象這些動物隨音樂在幹什麼?
教師:你覺得這些動物隨著音樂會做什麼呢?(唱歌、跳舞、遊戲等)
二、分段理解表現音樂
1、出示昆蟲和動物的圖卡,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並模仿動物的叫聲。(ABAB)
教師:請你模仿一種動物的叫聲來隨音樂唱一唱。
2、出示節奏卡(1),請幼兒挑選幾種動物來有節奏模仿叫聲。
教師:小動物們唱得都不錯,不過呢要是有節奏些就更好聽了。
3、將圖片貼在節奏卡下,提示幼兒隨音樂有節奏的模仿動物叫聲。
4、請幼兒想出簡單的標誌來表示動物唱歌。
教師:你們覺得用什麼樣的標誌來表示動物唱歌呢?
5、請幼兒創編動物跳舞的動作,教師加以整理。
教師:小動物唱完歌,還要做什麼呢?
6、出示節奏卡(2),請幼兒想出表示動作的標誌來對應節奏。
教師:小朋友創編的動作都很好,不過要是有節奏些跳起來會更加的美。
7、看節奏卡,練習兩遍。(C)
8、和幼兒討論制定小動物唱歌跳舞的圖譜。
9、完整的隨音樂表演一兩遍。(ABABC)
10、分角色表演。
三、感受理解延伸
教師:小動物們又唱又跳,好高興。你們還想用什麼方式來表現音樂呢?(打擊樂)
1、出示幾種樂器,請幼兒選擇和動物相匹配的樂器。
教師:你覺得用什麼樂器來表示青蛙呢?
2、教師和幼兒商量打擊樂圖譜。
3、看圖譜,用樂器練習演奏。
四、結束遊戲
幼兒圍成圓圈,在老師的語言提示下,靜靜的欣賞音樂一遍。
教師:小動物跳累了,休息了,靜靜的聽著音樂睡著了。
《森林狂想曲》教學設計 篇8
活動目標
1、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根據圖譜拍出相應的節奏型,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嘗試小組合作,探索配器方案,並會分聲部進行輪奏、合奏。
3、能積極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討論配器的方法,體驗演奏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會分聲部進行輪奏、合奏。
活動難點:嘗試小組合作,探索配器的方法,嘗試即興演奏。
活動準備
1、森林狂想曲音樂、指揮棒、樂器(鈴鼓,圓舞板、小鈴)、教學圖譜。
2、在椅子四周提供探討配器時的桌子、樂器、圖譜。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感受節奏
(一)談話匯入,引出主題“告訴小朋友們一個好訊息,今天晚上森林裡要開音樂會了,許多小動物都想要來參加,那麼到底都有誰來呢?仔細聽聽音樂就知道啦。”
(二)分析圖譜,掌握節奏
1、“有誰來參加音樂會了?誰能用有、還有的句式來告訴我?”(有青蛙,有小鴨子還有孔雀)
2、“小青蛙表演唱歌、小鴨子表演跳舞、孔雀會帶來什麼表演呢?誰來學一學?”(學習孔雀開屏的動作)
二、藉助圖譜,配樂演奏
(一)初次“彩排”,看指揮,徒手練習
1、“小演員們表演節目的節奏都不一樣,你能聽著音樂把它演奏出來嗎?”
2、“在音樂結束的地方,節奏發生了什麼變化?”(重點注重休止符)
3、“看,這次老師的指揮有變化了。”(嘗試即興演奏)
4、“在森林音樂會開始之前要進行彩排,請小演員們看著指揮,聽著音樂進行演奏。”(重點學習結束部分的節奏,再次完整演奏一次)
(二)幼兒合作討論,設計配樂方案
1、“現在要進行第二次彩排,今天老師帶來了三種樂器,有小鈴、圓舞板、還有碰鈴。每張桌子上都有一張節目單。請小朋友想一想哪個地方可以配小鈴,哪個地方可以配圓舞板,哪個地方可以配鈴鼓?
2、請幼兒把這些樂器標誌貼在節目相對應的位置上,把它編成一張完整的節目單,由誰來演奏小鈴、誰來演奏鈴鼓、誰來演奏圓舞板?
(三)分組表演各自的設計方案,看指揮,分聲部輪奏、合奏
1、哪組願意把你們的配器方案拿給大家看一下?
2、還有哪一組跟他們不一樣?敢於挑戰?
三、正式“演出”,提升難度,完整演奏
1、剛才小演奏家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演奏方法,真動小腦筋,可是現在演出馬上就要開始了,指揮員這裡也有一種演出方案,一起來看一看吧!”
2、“小青蛙這兒用的是鈴鼓和小鈴,大家想想應該怎樣演奏呢?
3、最後結束時用了三種樂器又表示什麼意思,如何表演?”
4、交換位置,交換樂器,快樂演奏。
三、感受快樂,結束活動
“今天的演奏到此結束,恭喜你們,演出成功!謝謝小演奏家們,現在森林音樂舞會開始啦,我們一起去跳舞吧。”
《森林狂想曲》教學設計 篇9
活動目標:
1、根據圖譜拍出相應的節奏型,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能根據不同配樂方式用樂器演奏。
3、熟悉樂曲旋律,嘗試用打擊樂器演奏音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瞭解並會使用圓舞板、鈴鼓、碰鈴三種樂器;認識反覆記號。
2、材料準備:教學音樂:《森林狂想曲》;大圖譜及樂器標記1套;圓舞板、鈴鼓、碰鈴各5套。
活動重點:
看圖譜拍出相應的節奏型。
活動難點:
根據不同配樂方式用樂器演奏。
活動過程:
一、傾聽音樂,初步感受樂曲。
1、幼兒初步欣賞音樂
指導語:森林裡要開音樂會,很多的小動物都要來參加,到底來了哪些小動物呢?我們一起來聽聽音樂吧!
2、提問:你們聽到有哪些小動物來了?
二、觀察圖譜,熟悉樂曲結構,初步掌握演奏節奏型。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感知節奏型。
指導語:到底是哪些小動物來參加了音樂會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演員名單。
2、幼兒看圖譜和教師的指揮,用聲音表現節奏
指導語:它們表演的第一個節目是大合唱,小動物們會用怎樣的節奏進行表
演呢?誰願意看著圖譜來試試?
3、鞏固練習,引導幼兒用身體聲音表現節奏型。
指導語:小動物們的第二個節目是跳舞,我們的身體可以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你們覺得小青蛙(小鴨子、孔雀)表演跳舞會發出怎樣的聲音,誰來用自己的身體樂器表演一下?
三、討論配器方案,嘗試合作隨樂演奏。
1、教師出示樂器。提問:這裡有哪些樂器?(圓舞板、鈴鼓、碰鈴)它們是怎麼演奏的?(複習打擊樂器)
2、幼兒自選樂器,根據配樂方式進行演奏
指導語:小動物們第三個表演的是用樂器演奏,我們要怎樣來用樂器進行演奏呢。
(1)教師出示樂器標記,幼兒自主選擇配樂方式演奏
指導語: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樂器標記,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這三個小動物用哪種樂器更合適,我們就將標誌貼在小動物的下面。
(2)幼兒看指揮隨音樂進行演奏。
3、觀察不同的配器方案,嘗試看指揮隨樂演奏。
指導語:現在我要給你們加大難度,準備了跟你們不一樣的配器方案,請你們根據高難度的配樂方式進行演奏。
四、幼兒在教室的指揮下脫離圖譜集體演奏。
指導語:現在讓我們走上舞臺進行我們的打擊樂大合奏。
活動反思:
“森林狂想曲”是一節大班音樂打擊樂活動。根據音樂的特點,選用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的青蛙、鴨子和孔雀為主角,以開音樂會為故事情節,以小動物們進行大合唱彩排、舞蹈彩排,打擊樂器表演彩排和正式演出為主線。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根據圖譜拍出相應的節奏型,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
2、能根據不同配樂方式用樂器演奏。
3、熟悉樂曲旋律,嘗試用打擊樂器演奏音樂。
從幼兒的表現與發展來看,教學活動中幼兒興趣濃厚,積極投入到活動中,根據音樂特點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和創編動作,體現了發展幼兒自主性、創造性的重要性。
從教師的教學策略來看,情境性策略:大班幼兒邏輯思維雖然已經開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此活動中透過小動物們要開音樂會到音樂會的彩排再到正式演出貫穿整個活動。
從活動的效果來看,首先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幼兒對這節音樂遊戲興趣比較濃厚,幼兒自始至終都十分投入。他們能夠大膽創編小動物“歌唱”與“舞蹈”,更加深了其對音樂的理解,激發了幼兒的自主創編,為正式演出打下基礎。其次,教師退出,讓幼兒成為引導者帶領大家一起創編動作,從而加深對音樂旋律的熟悉程度。最後是打擊樂活動的規則意識。多數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都能遵守規則,不要打擊樂發聲是管理好自己的樂器。
《森林狂想曲》教學設計 篇10
設計意圖:
1、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能提高幼兒音樂欣賞力,理解力,並能開闊幼兒音樂視野,提高音樂聽覺能力和音樂整體素質。
2、《森林狂想曲》形象鮮明,三段體音樂變化明顯、突出,便於幼兒分辨,表現旋律的內容,音樂美好、有趣、有意義,很適合大班的幼兒欣賞。
3、我的設計意圖是在於透過《森林狂想曲》這一音樂欣賞活動,集藝術、語言、健康等於一體,讓孩子們在自由愉快的過程中,提高綜合素質,培養音樂活動的興趣;並希望透過這一活動加強幼兒對環保的認識。
活動目標:
1、透過欣賞音樂《森林狂想曲》,幫助幼兒認真傾聽的習慣。
2、感受大自然中音響的和諧與優美的同時,初步學會用表情(神態)、動作、來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
3、加深幼兒對環境保護的感性認識。
4、透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5、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歌表演(歌聲與微笑)
2、音樂《森林狂想曲》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跳(歌聲與微笑):
教師:小寶貝們,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一起跳個舞吧,播放音樂(歌聲與微笑)師幼共舞。
二、聽一聽
1、教師以講述的形式設定懸念,引起興趣:
師:小寶貝們,你們剛才累了嗎?大家今天這麼開心,老師獎勵給你們一段好聽的音樂,我們現在一起來聽一聽,看看你們聽到了什麼?聽了感覺怎樣。
教師放音樂幼兒欣賞
2、提問
1、剛才小寶貝們聽到了什麼(青蛙、小鳥、知了、蟋蟀、小鴨等)
2、聽了音樂感覺怎樣(抒情、歡快)
教師小結
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臺灣樂曲,表現了在臺灣的熱帶雨林裡各種動物、昆蟲豐富、奇異而和諧的鳴叫聲,加上優美動聽的樂器的演奏,奏出了一幅優美的森林狂想曲。今天我們欣賞的曲子就叫《森林狂想曲》。
三、看一看
1、請幼兒第二次邊欣賞樂曲,邊看畫面感受“樂曲和畫面帶給我們的視聽享受”。
2、提問:
1、你們看到了什麼?請幼兒自由回答。
2、這樣的音樂中森林裡的小動物會怎樣?請你選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進行動作表演,鼓勵幼兒表現不同的動物動作。
四、動一動大家一起模仿小動物的樣子。鼓勵小組幼兒自願地按音樂內容扮演角色、表現情緒、創編與內容相關的動作。
五、想一想
教師小結;這麼美的音樂,這麼可愛的小動物,大自然原來這麼美!”那就讓我們好好的去欣賞自然,保護自然吧!
提問:從現在做起我們應該怎麼做(不傷害小動物、植樹造林、不踐踏草坪、不摘花、不打鳥)等等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不光是我們自己做到還要監督我們周圍的人好嗎?
六、結束部分:播放《森林狂想曲》小動物玩累了,該回家了,讓我們和小動物再見吧,自然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音樂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一直以來我也比較喜歡帶領孩子唱唱跳跳。《綱要》中也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要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森林狂想曲》正是這樣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想象空間並蘊含豐富的情感教育的活動。上完這個音樂活動,我總體感覺比較滿意。幼兒都能在我的引導下較認真地欣賞音樂,也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活動氣氛也挺活躍,彷彿他們一個個就是那森林裡可愛的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