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關於《澳大利亞》的教學設計範文

七年級地理關於《澳大利亞》的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地理關於《澳大利亞》的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澳大利亞》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澳大利亞的地形、氣候、水文、動物等自然地理特徵;瞭解澳大利亞豐富的資源條件;瞭解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佈規律;瞭解“坐在礦車上”和“騎在羊背上”的含義。

  2.透過閱讀、分析澳大利亞地形圖、農牧業分佈圖,進一步培養讀圖用圖的技能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透過澳大利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及它們之間相互關係的分析,認識到自然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認識到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係以及人類應因地制宜地發展生產的道理,加強人地觀教育。

  教學重點

  1.從地形和氣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亞農牧業地區差異的原因。

  2.澳大利亞的主要礦產資源及其分佈。

  教學難點

  1.澳大利亞多特有古生物的原因分析。

  2.從地形和氣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亞農牧業地區差異的原因,進而理解因地制宜發展生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方法

  主要運用講授法、討論法、綜合分析法等。

  教學準備

  自制幻燈片、錄影片段等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

  (匯入新課)

  (影片播放錄影)澳大利亞風光

  師:同學們想知道這段影片播放的是什麼地方嗎?

  (課件展示)世界地圖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個地方的地理位置。

  引導讀圖:出示“澳大利亞在世界中的位置圖”,並閃爍澳大利亞部分,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以下問題,明確其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

  生:(略)。

  師: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是一個獨自佔有一個大陸的.國家。(播放“澳大利亞動物”影片資料)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澳大利亞大陸分佈著豐富的古老生物物種。其中有腹部有口袋以養育幼獸的大袋鼠;形似鴕鳥、三趾足、兩翼退化、不能飛翔的鴯鶓;世界特有的卵生哺乳動物鴨嘴獸;憨實可愛的考拉等等。看到它們,彷彿進入到遙遠的地球地質演化年代。

  下面,請同學們從“大陸漂移”學說的角度來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澳大利亞長期孤立地存在於南半球的海洋上,對生物的進化會有什麼影響?

  (2)南極大陸為什麼特有生物少呢?

  生:對上述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得出他們自己的觀點,在班級中進行交流。

  師:對問題進行總結。

  分析1:澳大利亞很早與其他大陸分離,長期孤立,海洋阻隔了生物的傳播,致使大陸上沒有其他動物與它們進行生存競爭;澳大利亞形成後沒有發生過大的褶皺運動,地殼一直比較穩定,自然條件比較單一,故動物進化緩慢。

  分析2:南極大陸由於自然條件太惡劣,不利於生物的生存,沒有留下大量的特有生物。

  師:國徽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有兩種特有的動物,你知道它們是哪兩種嗎?(出示澳大利亞國徽)

  生:袋鼠和鴯鶓。

  師:袋鼠是澳大利亞的標誌,是澳大利亞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風景。袋鼠拖著美麗的長長尾巴,懷藏可愛的“小袋鼠”,跳躍著行進在澳大利亞廣袤的牧場上、潔淨的城市裡。有“跳高、跳遠冠軍”之稱。鴯鶓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它的體積僅次於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之一,不過翅膀和尾巴已退化,不會飛翔,但善於奔跑,有“飛毛腿”之稱。

  師:請同學讀一讀P74頁有關澳大利亞動植物資源種類的閱讀資料,同學們可以從中體會一下澳大利亞這個“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的含義。(可以請同學們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澳大利亞》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澳大利亞獨特的地理位置,從而進一步理解澳大利亞大陸動物古老性的成因。

  2.分析澳大利亞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採礦業和冶金工業的例項,感悟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意義。

  3.舉例說出澳大利亞在礦產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經驗,培養正確的資源觀和環境觀,初步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動手畫圖”,鍛鍊自己畫地理簡圖的能力,提升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

  2.透過讀圖、析圖的學習過程,學會觀察地圖並用地圖連結課文相關內容的學習方法,提升運用圖表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3.關注可持續發展觀,學會認識區域環境和區域發展之間的關係,提升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透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探究意識,提高自主探究、合作研討地理問題的能力。

  2.透過展示不同型別的地圖,給以思維美和發現美的享受,提高學習地理的興趣。

  3.透過關注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探究活動,體會到地理知識的實用價值,領悟到學習有用地理的思想。

  教學重點

  1.從地形和氣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亞農牧業地區差異的原因,進而理解因地制宜發展生產的重要意義。

  2.澳大利亞經濟發展中的可持續發展觀。

  教學難點

  1.澳大利亞大陸動物古老性成因的探索。

  2.澳大利亞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的原因分析。

  教學方法

  依據本節教材的特點,緊扣新課標要求,在整體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制定適合具體學情的教學目標,以媒體輔助教學法、引導啟發教學法為主,適時補充各種圖文資料,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習興趣。佈置學生課前蒐集有關歐洲西部的各種資料,培養學生蒐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課堂上給學生展示的機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注重合作探究法、圖導圖練法、讀圖分析法、總結歸納法等學法指導,使學生透過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解決相關問題。

  課前準備

  教師:查詢最新網路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蒐集一些有關課前蒐集有關澳大利亞的的圖文影片資料。

  學生:根據導學案的要求,預習課文;課前蒐集、瞭解有關澳大利亞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展示澳大利亞優美的風光(悉尼歌劇院、十二使徒巖、烏奴奴、大堡礁)。

  師:同學們,你知道這些著名的旅遊勝地的名字嗎?

  生1:澳大利亞東北部的大堡礁。

  生2:十二使徒巖。

  生3:艾雅斯巖和悉尼歌劇院。

  師:對,同學們回答得很好。澳大利亞還有很多秘密等我們去發現。

  二、新課學習

  師課件出示澳大利亞的特有動物。

  師:想想這些動物共同的特徵是什麼?

  生爭先恐後地回答,師給予評價。

  教師:同學們,剛才老師給大家看了澳大利亞著名的旅遊勝地和頭動物,這個國家美麗嗎?大家想不想到這個國家旅遊?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美麗而奇特的國度,領略她獨特的魅力!

  1、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時間5分鐘)

  教師:澳大利亞素有“古生物博物館”之稱,這裡有眾多其他大陸上沒有的千奇百怪的生物。你知道下面的動物哪些生活在澳大利亞嗎?

  學生回答,教師予以點評。

  教師:觀察大陸漂移,思考澳大利亞生物古老性的原因。

  學生分組回答,教師予以點評,並適當給予加分鼓勵。

  師出示課件,要求學生做好筆記。

  【設計意圖】在此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提出“澳大利亞現在在哪兒?”引導學生學會描述中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

  學生回答,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進行澳大利亞地理位置的課件演示。

  學生:澳大利亞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位於東半球和南半球,位於熱帶和南溫帶。

  設計意圖:播放影片,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從影片中獲取地理資訊。利用文字資料,讓學生整體感知澳大利亞的古老生物。引導學生利用地圖,探究其古老生物的形成原因。利用對比方法,拓展知識,進一步理解澳大利亞古老生物的形成原因。

  教師承轉:承接:澳大利亞不僅有特有的動物,而且也有很多富有特色的民族風俗,當地導遊帶我們來到了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農場,在這裡,我們參觀澳大利亞的養羊業。當地人說澳大利亞是“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