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學家竺可楨》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氣象學家竺可楨》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以竺可楨的“日記”貫穿整個教學,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從“日記”反映竺可楨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楨的人格精神。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與“日記”有關的重點句段。

  2、深讀課文,培養學生探究、交流的能力。

  3、感受竺可楨堅持不懈的精神、治學嚴謹的工作態度。

  教學過程

  一、 日記匯入

  1、課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氣溫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東風一至二級,晴轉多雲。

  局報

  2、指明讀。

  同學們,這,不是一段普通的文字;這,是氣象學家竺可楨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用顫抖的筆寫下的最後一篇日記!(板書:日記)

  3、教師讀(感情深沉,速度緩慢)

  4、同學們,竺可楨的日記,不是普通的日記;竺可楨的日記,凝聚著他畢生的心血!這節課,咱們一塊走進竺可楨,走進他的日記。全體起立,請同學們帶著深深的'崇敬之情自由地朗讀這篇課文。

  二、 日記數量

  1、同學們,(指著螢幕)像這樣的日記,課文中還有嗎?請大家快速用筆劃出來。指名讀。

  課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樹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見。”

  “5月1日,柳絮飛。”

  …………

  2、兩個省略號划進去了嗎?這兒為什麼要用上兩個省略號?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解釋一下嗎?(課件出示)

  從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記和筆記本加在一起有近千萬字!

  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

  3、同學們,竺可楨從191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留學時開始,就養成了每天寫日記的習慣。天氣和大自然的變化是他每天必須記錄的內容。由於戰爭的原因,只儲存了從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記,共計38年又37天,這期間沒有一天的空白,而且,日記上的每一個字都是一筆不苟,令人歎為觀止!

  三、 讀懂日記

  1、同學們,當四十多本日記呈現在我們面前時,當我們一頁一頁地翻閱竺可幀的日記時,我們看到的僅僅是天氣嗎?僅僅是大自然的變化嗎?(不是)

  從氣象學家竺可幀的日記中,我們還看到了什麼?(課件出示)

  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要求從課文的語句中找出“依據”。(彈性設計)

  參考:

  (1)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日記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2)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

  (3)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堅持不懈的精神。

  (4)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是大自然的保護神。

  (5)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認真細緻的工作態度。

  (6)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物候學與農業生產有著的密切關係。

  (7)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科學的治學態度。

  (8)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

  (9)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把全部的心血都用在了研究工作上。

  (10)從氣象學家竺可楨的日記中,我還看到了他為科學終身奮鬥的信念。

  重點句段交流,並指導朗讀。

  (1)常年如此,從不間斷。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時,才根據天氣預報作記錄。

  這裡的“如此”指什麼?

  (2)竺可楨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邏的哨兵,時刻都在細心地觀察著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他的筆記本,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記。

  從“巡邏”這個詞你讀懂了什麼?哨兵的任務僅僅是巡邏嗎?

  竺可楨還是一位大自然的保護者。

  (3)他從街道兩旁許許多多大樹上發現第一片綠葉,在喧鬧嘈雜聲中辨別出第一聲蛙鳴,在車水馬龍的街上看到第一隻南來的燕子……

  哪些詞語你覺得特別重要?說說理由。

  背誦這一段話。

  末尾的省略號表示什麼?

  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楨還觀察到什麼?請你仿照這段話,選擇一個季節,也寫一段帶有省略號的話。(直接寫在課本上,作為讀書心得)

  (4)竺可楨幾十年如一日精心觀測,積累了許多重要資料,每一個數據都凝聚著他的心血。

  “幾十年如一日”,你是如何理解的?

  他71歲時,還參加了南水北調考察隊,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阿壩高原,下到險峻的雅礱江峽谷。

  四、日記情懷

  1、同學們,氣象學家竺可楨留下的日記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他的日記我們永遠也看不完!他逝世後,人民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相繼出版了他的日記,書名就是《竺可楨日記》,這在我國的科學家中是第一次。

  2、最後,咱們用《竺可楨日記》中的一段話作為我們這節課的結尾:

  (課件出示)

  “我們應達觀為懷,有生必有死,這是科學規律,我們生活在這一偉大時代,我們生逢其時,一生可以勝過古代千載,我們是多麼幸福啊!”

  (課件出示竺可楨的黑白照片)同學們,竺可楨先生為人民的科學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我們將永遠懷念這位治學嚴謹、鍥而不捨,充滿愛國熱情的人民科學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