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有效教學設計才能保障有效課堂教學

實施有效教學設計才能保障有效課堂教學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實施有效教學設計才能保障有效課堂教學,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摘要:有效教學設計是基於有效教學準備策略的相關理念結合教學實踐提出的概念,筆者認為教學設計是決定課堂生成的重要因素,提高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文章從實施有效地研讀文字,有效地研究學情現狀,有效地制定教學目標,有效地設計學習活動,有效地選擇教輔用具,有效地設計練習六個方面論證了實施有效教學設計,可以保障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有效教學;有效教學設計;有效教學設計的構成。

  課堂,是實施新課程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教學設計是決定課堂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學設計是否有效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關乎新課程實施的成敗。本文之所以不提“備課”而言“教學設計”,是想區別於平時抄抄寫寫的“備課”,突出教學設計的思維含量、技術含量,個性化和針對性。筆者透過探索、實踐認為研究、實施有效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良途。

  一、有效教學設計提出的背景

  有效教學設計是基於有效教學準備策略的相關理念並結合教學實踐提出的概念。

  1、在課程改革的實驗中相識。

  有效教學的相關理念是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走進我們視線的。在學習中我們知道:有效教學是一套完整的策略。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展,加上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的紮實推進人們逐漸認識到:教學不僅是藝術,更是科學,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方法來研究,有效教學的概念被提出來。在學習有效教學理論的過程中,教師們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感覺,我們苦苦尋覓而不能解決的課堂教學低效、欠效問題似乎找到了解決的理論支撐。有效教學以學生髮展為主旨,強調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關注教學的有效性,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同時,有效教學也是一種教學實踐活動,必須以遵循教育教學規律為前提,以合乎教學目標為實質,以實現教與學的統一為關鍵。學校業務部門適時地引導教師圍繞兩個話題展開討論“我的教學有效嗎?怎樣才能使教學更有效?”。一時間,“有效教學”成了學校最熱門的話題。

  2、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探索中相知。

  經過理論學習、教學反思、討論、思想碰撞,教師們逐漸認識到:教學設計是決定課堂生成的重要因素,在當前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中“教師很辛苦,學生很痛苦”的課堂教學低效、欠效、無效甚至負效現象,是教學設計的低效和無效造成的,如果我們的教師擁有有效教學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學設計的策略或技術,相信課堂教學效果會大大提高。這種認識隨著教學實踐的不斷豐富越來越清晰。研究並積極實施有效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好方法,在老師們中達成共識。

  二、有效教學設計的構成

  有效教學設計包括有效地研讀文字,有效地研究學情現狀,有效地制定教學目標,有效地設計學習活動,有效地選擇教輔用具,有效地設計練習六個方面。下以本人教學設計《函式的圖象》為例說明之。

  1、有效地研讀文字

  之所以不提“教材”而說“文字”,是因為在新課程理念下“教材”的內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傳統的教學中,教材被狹隘地理解為是一本本全國統一發放的教科書。在教學中這些教科書被尊崇於“神聖”的地位,教學中脫離了它被視為是犯了不可饒恕的重大錯誤。“教教科書”成為教師的主要任務,“教書”也就成了教師職業的代名詞。在這種情況下,出現“死讀書,讀死書”的現象就不難理解了。新課程的理念是“教材是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不應該也越來越不可能成為唯一的課程資源,更不能等同於課程本身。”筆者認為,教材是學生髮展的介質、工具和媒體,從功能上講更應該稱為“學材”。教材和其他一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都應以“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目的,我們要樹立“只要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均可以當作教材”的大教材觀。

  研讀文字,應是開展教學設計的'第一步和基礎工作。它的紮實與否決定著教學設計是否有效,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研讀文字包括兩個層面:個人研讀和集體研讀。其中個人研讀是集體研讀的基礎,集體研讀又是對個人研讀的補充和擴充套件。

  研讀文字包括研讀課程標準,研讀教學要求,研讀考試說明,研讀不同版本的教材。當前,隨著考試方案、招錄方案、考試說明的出臺,的確掀起了學習研討的高潮,但是深入不下去,不能把握其思想的問題還是存在。例如新的數學考試說明中ABC的要求等級與原來的要求的闡述有區別,而且原來針對知識點,現在針對的是章節要求。C級要求是否就是出大題的內容與A級要求是否就不出大題這些問題仍在束縛一些老師的手腳。

  2、有效地研究學情現狀

  一切教學策略的選擇都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有效教學策略的核心是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優秀的學習品質。

  基於以上原則,教學設計時對學生學情的研究是不容忽視的環節。研究學生學情現狀包括關注學生當前知識體系建構現狀,為學習找準最近發展區和切入點;研究學生學習品質現狀,以擬定學習情感基調(鼓勵、表揚、提醒;嚴肅、喜悅、自然平和);研究學習能力現狀,以決定教學進度,選擇教學角度。

  《函式的圖象》學情分析設計:

  (1)高一(10)班是我校實驗班,學生學習熱情高、思維活躍、分析能力強,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一定協作學習、自主學習能力;

  (2)班內學生十分喜愛資訊科技,許多同學都參加了資訊科技課外興趣小組,對網上學習技術已經掌握,已經對《幾何畫板》軟體作了介紹,學生能夠利用《幾何畫板》軟體作出有關曲線圖形,上一課已能作圖進行單一的相位變換、週期變換、振幅變換.

  (3)學生對五點法及函式的圖象與性質已經掌握,並已瞭解相位變換、週期變換、振幅變換及A、、三引數分別對函式圖象的影響.

  3、有效地制定教學目標

  新課程強調三維教學目標,從知識、方法、思維、興趣,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對興趣的激發達到了最高的價值。知識價值、方法價值、被動思維價值是技術性課堂實現的,而主動思維價值、興趣價值是人文化課堂實現的。

  課程標準對於多種教學方式的選擇、資訊資源的利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習能力和過程的評價、學習方法和活動水平的評價、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等都有了新的或更充分的闡述。但由於課程標準意識的淡漠,許多教師在課程改革實驗中仍然不重視甚至不知道學科課程標準。許多課堂教學例項反映出教師不是以課程目標的達成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是隨意而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