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歷史教學設計:兩極世界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歷史教學設計:兩極世界的形成

  一、課堂構思

  1.本節課一大特點是歷史概念難,理論性強。學生要掌握雅爾塔體系與兩極格局關係、“鐵幕”“冷戰”等內容。

  2.要加強對教材的整合,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大膽對教材取捨。

  3.儘量運用本節豐富的教學資源,增強教學效果,擴充套件學生視野。

  二、教學內容分析

  1.課標要求:瞭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認識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關係發展的影響。

  2.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二戰後在雅爾塔體系下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的形成。學習本課可為下一課做好鋪墊,使學生理解當今國際關係發展的狀況。

  三、學情分析

  初中階段雖然提到戰後的國際關係,但並不作獨立章節重點進行講述,學生對這節課的歷史概念和現象難以深入地瞭解。學生已有的歷史知識及能力不容樂觀。但重大的國際關係和美蘇對峙的驚心動魄場面,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能力

  瞭解二戰後初期的世界形勢,兩極對峙局面形成的史實;世界兩極格局的形成及影響。

  2.過程與方法

  (1)透過對對峙局面形成成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2)透過對世界近代史國際關係格局演變的梳理,培養學生比較、歸納能力、宏觀把握歷史現象的推移演變能力以及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大國之間的實力對比和利益關係,對國際關係格局的推移演變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外交背後是實力和利益的較量。認識冷戰對人類進步和安全的威脅。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美國“冷戰”政策的表現。

  難點:兩極格局對峙對國際關係的影響。

  六、教學方法

  1.充分利用本節課豐富的音像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2.講述法與討論法相結合,師生互動。

  七、課堂教學設計

  (一)新課匯入

  利用幻燈片展示雅爾塔會議上三巨頭丘吉爾、羅斯福和斯大林的圖片,讓學生回答下面問題:

  (1)圖中三個重要人物分別是誰?

  (2)他們在二戰中有何共同的重大貢獻?

  匯入語:用英國前外相哈默斯頓的名言:我們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二戰結束後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和美國稱霸受到蘇聯的遏制,美蘇從戰時的同盟關係變成戰後的敵對關係。於是形成了二戰後一種新的國際格局──美蘇兩極格局。今天我們對本格局形成的背景、主要表現、作用與影響進行探究。

  (二)講授新課

  利用幻燈展示本節課我們要探究的幾個重要問題:

  1.戰後出現兩極格局的原因是什麼?

  2.什麼是“冷戰”?“冷戰”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3.兩極格局對峙對國際關係產生了哪些的重大影響?

  (讓學生帶著1、2兩個問題看書,思考7分鐘,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討論。)

  然後,播放丘吉爾的“鐵幕”演說影片。

  利用幻燈片展示丘吉爾的“鐵幕”演說圖。

  讓學生簡單介紹丘吉爾“鐵幕”演說及丘吉爾本人。

  教師可視學生回答情況補充如下內容:

  英國首相丘吉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帶領英國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偉大勝利的民族英雄,是與斯大林、羅斯福並立的“三巨頭”之一。

  丘吉爾的頭上戴有許多流光溢彩的桂冠,他是嚴謹多產的作家、辯才無礙的演說家、經邦治國的政治家、戰爭中的傳奇英雄。他一生中寫出了26部共45卷(本)專著,幾乎每部著作出版後都在英國和世界上引起轟動,獲得如潮好評。1953年,他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