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書》教學設計

《魏書》教學設計

  重點:《釋老志》與中國佛教史

  難點:翻譯選文。

  解題:魏收和《魏書》

  魏收(505——572),字伯起,鉅鹿下曲陽人,歷仕北魏、東魏、北齊三朝。他出使過樑朝,也接待過樑朝的使臣。與溫子升、邢子才並稱“三才”。魏收在北魏末年就被任以“修國史”的工作,東魏時期,擔任過一些重要官職,但始終兼任史官之職。北齊天保2年(551),正式受命撰述魏史,最終寫成了《魏書》。

  魏收撰寫《魏書》,可以直接繼承、借鑑的文獻主要有:北魏初年鄧淵所寫的《代記》,崔浩撰寫的《國書》,李彪曾經寫出的《國書》(未完成),崔鴻等人寫的《起居注》,以及當時眾多的譜系、家傳等。魏收和史官房延佑、刁柔、辛元植等人歷時3年有餘,撰寫成《魏書》131卷:帝紀14卷,列傳96卷,志20卷,例目1卷。今例目己佚,存130卷

  《魏書》最重要的成就,在於它是我國封建社會歷代正史中第一部少數民族上層集團為統治者的封建皇朝的皇朝史。十六國時期,曾經出現了許多記述北方各個割據皇朝歷史的撰述,但是,不論是皇朝政權的規模,還是有關的歷史撰述的規模,都無法與北魏以及《魏書》相比。《魏書》記錄了我國北方鮮卑拓跋部從4世紀後期到6世紀中期的歷史,內容包括鮮卑民族的興起和發展、統一北方、走向封建化和門閥化的過程,以及北魏早期與東晉的關係、北魏東魏與南朝的關係的發展等內容。這是《魏書》很鮮明的特色。從歷史的發展來看,《魏書》不僅是西晉末年以來我國北方少數民族歷史程序的生動記錄,而且還是這個時期我國民族融合新發展的歷史總結。

  《魏書》在編撰上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如以《序記》追敘拓跋氏的遠祖上至20餘代的歷史,雖然不可盡信,但大致闡述了拓跋氏的歷史淵源。比如它稱東晉王朝為“僭”,是說明北魏是正統的皇朝;稱宋、齊、梁為“島夷”是說明北魏是中原先進文化的繼承者。前者是政治的,後者是文化傳統的。兩者有不同的含義。還有,它在志中或追敘兩漢魏晉的制度沿革,或以兩漢魏晉的制度為依據,也表明了北魏在典章制度上與先前這些皇朝的繼承性。《魏書》在反映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特點方面也非常突出:它的列傳的家傳色彩比《宋書》更加明顯,有的列傳竟有五六十人之多。新增《官氏志》和《釋老志》,前者先敘官制、後敘姓族,是反映北魏統治封建化、門閥化的重要文獻:後者主要敘述了佛教在中國的傳播過程,詳細記載了它在北魏的興衰史。重姓族,崇佛教,是當時南北朝共同的社會風尚和歷史特點。魏收講,這兩篇志是“魏代之急”、“當今之重”,說明魏收對當時社會風尚和習俗的正確認識。

  魏收在歷史觀上同沈約有相似之處。《魏書序紀》記錄拓跋氏的先人與“天女”相媾而得子,是為“神元皇帝”其後論說,“帝王之興也,必有積德累功博利,道協幽顯,方契神祈之心。”這是以神話傳說和自然現象來編織“天命”的理論。《釋老志》固然是一篇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獻,但是也宣揚了非佛致禍和道家預言的靈驗。這些又是《魏書》的消極因素。

  《魏書》撰成以後,曾經在北齊統治集團中引起激烈的爭論。有人說它“可謂博物宏才,有大功於魏室”,“此為不刊之書,傳之萬古”。也有人說它“遺其家世職位”,或是“其家不見記載”甚至還有人說它記事“妄有非毀”,是一部“穢史”。北齊的皇帝高洋、高演、高湛都過問過此事,十幾年中魏收兩易其稿,所改也僅僅限於個別門閥人物的先世。足見這實際上是當時的門閥貴族闊的紛爭,說它是“穢史”,似嫌過分。

  選文:《魏書釋老志》《釋老志》,節選自《魏書》114卷。從宗教和封建政治的相互關係的角度,編寫佛教和道教的歷史,本篇開了先例。這裡選錄的是北魏對待佛教政策的相關材料。對我們學習研究佛教的歷史很有意義。

  一、串講課文:全文選了17段,講述了北魏的佛教發展概況。

  第一到第四段:講述了佛教在北魏的發展和興盛。

  第五到第七段:太武帝滅佛,道教興起

  第八到第十段:佛教復興。

  第十一到第十四段:佛教繼續發展。

  第十五到第十七段:佛教興盛、石窟、佛寺大興土木工程。

  二、翻譯第六自然段:太武帝滅佛詔令。

  重點詞彙:浮圖、沙門、五服、五刑、法服、佛圖戶、僧祗戶。

  思考題:

  1、《魏書》序紀與十志的內容要點

  2、《魏書釋老志》與太武帝禁佛

  3、《魏書釋老志》與石窟寺開鑿

  4、《魏書釋老志》與沙門造反事例

  參考書:

  1、任繼愈主編《中國佛教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

  2、郭朋《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齊魯書社1986年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