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自行車裡數學》教學設計

六年級下《自行車裡數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下《自行車裡數學》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綜合應用“自行車裡的數學”是在第三單元“比例”之後安排的。旨在讓學生運用所學的圓、排列組合、比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透過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有關自行車裡的問題,瞭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絡,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求解—解釋與應用”的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獲得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並加深對所學知識及其相互關係的理解。

  “自行車裡的數學”主要研究兩個問題:普通腳踏車的速度與其內在結構的關係;變速腳踏車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

  一、研究普通腳踏車的速度與內在結構的關係

  這一部分由以下4個環節組成。

  1、提出問題。教材透過呈現學生的熟悉兩種不同型號腳踏車的圖片,直接提問“蹬一圈,能走多遠”,引出學生對自行車裡的數學問題的研究。

  2、分析問題。教材分兩步呈現。首先,呈現了學生探討如何解決問題的場面,提出了兩種方案。

  一,透過直接測量來解決問題,但誤差較大。

  二,透過車輪的周長乘上後齒輪轉的圈數來計算蹬一圈車子走的距離。接下來,呈現了學生探討如何解決第二個方案中的關鍵問題“前齒輪轉一圈,後齒輪轉幾圈”的過程。學生想到如果只憑觀察是數不清的,要透過更精確的方法找出答案。學生根據“鏈條間的孔與前後兩個齒輪的每個齒對應,前齒輪轉過一個齒,後齒輪也一定轉過一個齒”,判斷出:前齒輪轉的圈數×前齒輪的齒數=後齒輪轉的圈數×後齒輪的齒數,解決了這個關鍵問題,從而理清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3、建立數學模型、收集資料並求解。首先,學生根據分析問題得到解題思路,建立數學模型:蹬一圈腳踏車走的距離=車輪的周長×(前齒輪的齒數∶後齒輪的齒數)。接下來,學生分組收集所需要的資料,再代入數學模型,求出答案。

  4、彙報交流。各小組展示並解釋各自的研究過程和結果,再對各組的結果進行比較。

  二、研究變速腳踏車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

  在學生研究清楚了普通腳踏車行駛速度與其內部結構的關係之後,進一步讓學生探討變速腳踏車中的數學問題──可以組合出多少種速度。教材先介紹了一種變速腳踏車的主要結構:有2個前齒輪,6個後齒輪。接著提出問題“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再呈現學生“收集資料—建立數學模型—代入資料、求解—解決問題”的過程。最後透過一個問題“蹬同樣的圈數,哪種組合使腳踏車走的最遠”,引導學生對各種速度的產生進行深入的解釋。

  【學情分析】

  雖然12歲以下的兒童不允許騎腳踏車上路,但是很多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學會了騎腳踏車。他們對腳踏車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比如,前後齒輪大小不同,齒數也不同,用鏈條將前後齒輪連線起來。腳踏車的前後齒輪肯定存在一定的關係,因為由齒輪帶動的前後車輪走的距離是一樣的。學生可能對前輪齒數×前齒輪轉數=後齒輪齒數×後齒輪轉數有個大致的結論。透過本節課的研究,學生會將自己的理論進行定性的概括。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經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求解-解釋與應用”的問題解決的基本過程。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基本過程,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的思考方法,並加深所學知識及其相互關係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絡。

  教學重點:透過實踐活動,研究普通腳踏車速度與其內在結構的關係,研究變速腳踏車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的組合數。

  教學難點:研究普通腳踏車的前後輪齒數與它們轉數的關係。

  教學準備:普通、變速腳踏車實物、測量記錄表、磁力扣,指定部分學生課前測量結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教師出示普通腳踏車實物。

  (二)研究普通腳踏車的速度與內在結構的關係。

  1、以疑激趣。

  大家知道這輛腳踏車蹬一圈能走多遠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2、分析問題,探索方法。

  (1)交流討論,提出方案。

  方法一:蹬一圈,透過直接測量來解決問題。

  方法二:透過車輪的周長乘後齒輪的圈數來計算蹬一圈車子走的距離。

  師:請學生彙報預先測量好的資料。

  學生彙報的資料各不相同。

  師:學生彙報的資料各不相同,說明直接測量這種方法不太準確,誤差很大。我們還可以應用多學過的數學知識,透過計算得出蹬一圈能走多遠。

  (2)找到關鍵問題,建立數學模型。

  師:車輪轉動的圈數,實際上是誰轉動的圈數?(車輪轉動的圈數實際上是後齒輪轉動的圈數。

  師: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麼呢?

  前齒輪轉一圈,後齒輪轉幾圈?

  師:怎樣才能知道前齒輪轉一圈時後齒輪轉的圈數呢?

  學生合作,觀察填表,同時轉動腳踏車的踏板,探究前後輪的'轉動規律。

  踏板轉一圈,是不是腳踏車的車輪轉一圈?

  生:不是,踏板轉一圈,只是前齒輪轉一圈,腳踏車走的路程跟後齒輪轉動的圈數有關。

  教師慢慢轉動腳踏車的踏板,學生觀察前後輪之間的傳動關係並討論。

  生:鏈條間的孔與前後兩個齒輪的每個齒對應,前齒輪轉過一個齒,後齒輪也一定轉過一個齒。

  師:如果前齒輪轉動2個齒,後齒輪怎麼動?如果前齒輪轉動5個齒呢?10個齒呢?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什麼規律?

  生:前齒輪轉動一圈的長度就是鏈條走過的長度,後齒輪也要轉動同樣長度。所以前齒輪的齒數與轉數的乘積就等於後齒輪的齒數與轉動的乘積。

  板書:前齒輪齒數×前齒輪轉數=後齒輪齒數×後齒輪轉數

  師:前齒輪轉1圈時,後齒輪轉的圈數怎樣表示?

  生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推理說明。

  教師板書:前齒輪齒數×1=後齒輪齒數×後齒輪轉數

  後齒輪轉數=《自行車裡的數學》教學設計

  小結階梯思路:腳踏車蹬一圈走的距離=《自行車裡的數學》教學設計×車輪周長

  (3)蒐集整理資料,代入模型求解。

  師:請大家把這輛腳踏車前齒輪齒數、後齒輪齒數以及車輪半徑填入表格,並代入我們得出的相等關係式,求出答案。

  學生分組彙報交流。

  (三)研究變速腳踏車能變化能變化出多少種速度

  1、出示變速腳踏車實物。

  師:仔細觀察,這輛腳踏車分別有幾個前齒輪和幾個後齒輪?請分別數一數,填在書上的表格裡。思考:可以組合出多少種不同的速度?

  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有困難的小組順利活動。

  學生彙報交流。

  2、蹬同樣的圈數,哪種組合使腳踏車走得最遠?

  師:蹬同樣的圈數,腳踏車走的距離和哪些資料有關?請同學們把課本上的表格填寫完整,一定能有所發現。

  學生獨立填表格,交流討論前、後齒輪數比和腳踏車走得距離的關係。

  學生彙報:當前齒輪齒數:後齒輪齒數的比值最大時,腳踏車走得最遠。

  (四)鞏固練習,拓展思維。

  1、前齒輪齒數為48,後齒輪齒數為19,車輪直徑為71釐米。

  (1)你能算出蹬一圈,它能走多遠嗎?

  (2)小剛家距離學校大約1000米,他從家到學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學生自主解答,指名彙報交流。

  2、自行車裡蘊含著豐富的數學問題,變速腳踏車的發明大大解決了我們面對不同路況的需要。腳踏車運動員在比賽時要經過各種不同的路段,你覺得在上坡時應該怎樣搭配前後齒輪才省力?下坡時應該怎樣搭配更合理?請大家在課外繼續探索這個問題。

  (五)課堂總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