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級語文下冊《鐵杵磨成針》的課後教學反思
教科版一年級語文下冊《鐵杵磨成針》的課後教學反思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科版一年級語文下冊《鐵杵磨成針》的課後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語文下冊《鐵杵磨成針》的課後教學反思1
本學期上了一節小古文教學研討課,這也是教學過程中首次接觸到小古文教學。對於古文,我的感覺是又愛又怕。古文更好地展現了中華語言文化的魅力,有時在與人交流時想引用幾句古文,但是在別人眼裡到成了另類。這也深刻地讓為感受到了古文文化的缺失,作為語文教師,我覺得我們也有這個義務讓學生能更多的接觸古文,更好的從古文中獲取文化的養分。
這次我展示的是《鐵杵磨針》一文,《鐵杵磨針》寫的就是李白幼年時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選擇這篇文章,我是覺得文章中的主人翁學生有過了解,文章的內容學生也都接觸過,首先在教學時就減少了難度。
在指導時,我是結合我自身學習古文的經驗來指導。我中學時接觸小古文首先學會的就是記住每個字的意思,特別是古今異義的字,比如“易”在古文中是交換的意思,但是在現代文中是簡單的意思。把這樣的古今詞義不相同的字記住也就能很大程度上避免望文生義的現象。在教學本文時我則是重點抓住了“媼”字進行指導,讓學生了解到“媼”是老婦人的意思,由此又引申理解“嫗”“叟”“翁”的意思。當然文中其實還有一些難以理解的如“欲作針”中的欲;“方磨鐵杵”中的方,但是時間緣故我則有意識的帶過了。另外我學習古文時還很注意古文翻譯的幾個方法,在教學本文時我著重指導了“留”“補”和“調”。我之要著重指導古文這樣的學習方法也是相對我原來學習古文的漏洞進行指導。我之前學習古文時老師在這方面的指導就比較欠缺。因此我想在自己指導時能在這些我覺得重要的方面多下點功夫。
當然我這堂課最大的漏洞就是缺少趣味性,趣味小古文還是要抓住他的趣味性,抓住了趣味性才能夠讓學生更有興趣,興趣永遠是孩子學習最大的動力。
一年級語文下冊《鐵杵磨成針》的課後教學反思2
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等方面差別較大,而學生對文言文接觸的又少,能做到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教學中把指導學生朗讀、熟讀成誦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透過範讀引領、教讀斷句、自讀鞏固、互讀評議這些不同形式的.朗讀,突破難點。
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並不難理解,難就難在如何讓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只有弄懂每句話的意思,才能正確地斷詞、斷句,把每個句子讀通順。教學中,類文連結引導學生藉助註釋、聯絡上下文、結合學過的知識理解句子,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這一環節,為學生學習文言文打下了基礎。文言文語句極其凝練,運用單字擴詞、文言文與白話文對照、補白文字等方法理解文章,能事半功倍。
一年級語文下冊《鐵杵磨成針》的課後教學反思3
1、文言文與現代文相比,在詞語,句式方面差別較大,小學生對文言文接觸又少,能做到正確的斷句,流利的朗讀就已經很不容易的,教學中把指導學生朗讀,背誦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課文所寫的事情和其中蘊含的道理並不難理解,難就難在如何讓學生讀懂每句話的意,只有每句話的意思都懂,才能正確的斷詞斷句讀能順。
2、在教學中還注意以下的問題,發揮範讀的重要性,要有聲有色,流暢自然,注意斷句,做到準確,要注意讀法,一速度要慢,二停頓得當,三讀出不同句式的語氣。
不足之處:
應該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結合課文註釋,自主的理解課文,結合語境理解詞語,而不採取老師一味的教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