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賀的名人教學反思

佐賀的名人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佐賀的名人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課文背景

  本篇課文是日本作家島田洋七根據自己童年與阿嬤一起生活的經歷創作的《我的超級阿嬤》一書中一個章節的摘選,課文由兩個故事組成,從側面描寫了佐賀的名人——阿嬤,堅毅耐勞,受人敬重。但是作為三年級學生的學習層次及水平來說,如果抓住這個作為教學重點,孩子們很難把握和理解,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上,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知識程度、情感把握上側重,從感受文中人物品質入手,進行了以下設計與把握!

  個人覺得,本次賽課的亮點表現在對教學方式的把握與創新上,具體闡述如下:

  一是以鼓勵閱讀、推薦好書匯入課文,讓學生從我對課本外補充資料介紹,產生好奇,慢慢走進文字!授課結束的好書推薦,鼓勵孩子們積極閱讀!

  二是在學習方式上鞏固落實,把平時教學中的教學方式方法共享到本節賽課當中,如:

  1)獨立學習完成初讀課文三部曲,讓孩子們讀通讀順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2)默讀再入文字,對學交流框出文中出現的主要人物;

  3)群學交流,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大膽放手,鼓勵學生結合文字和自我初讀感受談自己真情實意的理解!

  三是創新教學方式,在分角色表演朗讀故事一和故事二時,我創新了在常態課中的1+1點評方式,以“採訪”的形式,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文中人物的個性和品質,暢談自己的獨道的理解!如故事一:我預設了這樣幾個採訪問題:問題一“採訪昭廣”——昭光,當你得知今天沒有破豆腐時,你有什麼感受?(教學目的:讓孩子們感受昭廣的懂事與家境的貧窮。)問題二採訪“豆腐大叔” ——豆腐大叔,好好的豆腐不是可以賣更高的價錢嗎?你為什麼要故意捏碎賣給阿嬤一家?(教學目的:感受賣豆腐大叔的善良和樂於助人。)當第一組同學表演完畢,扮演豆腐大叔的楊子童接受我的採訪時,他回答:“因為阿嬤和昭廣家庭非常貧窮,所以我故意捏碎豆腐送給他們。”

  二、反思:

  本次授課,由於文字材料的特殊性和梯度性,孩子們在對這篇長文字的.把握上需要更多的時間獨立學習,我在環節設計上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深入文字和自由暢談,所以,某些環節踩的不夠紮實!語文教學的目的應該是把方法交給學生、把時間留給學生、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在安全和自由的課堂中,聽說讀寫思悟並重。當然我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做出了一些彌補!透過網上收集了解,對文字的一些背景資料進行了補充前提下,孩子們對故事二結尾的一句:“阿嬤為什麼眼眶溼潤了並微笑著?”“為什麼豆腐大叔和收水費大叔都無私的幫助阿嬤?”孩子們談出了自己的理解,兩個問題也得到了水到渠成的解決!從而理解了阿嬤堅毅耐勞、受人尊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