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的教學反思範文
蝙蝠和雷達的教學反思範文
一、教學方法呈現語文味
對於一篇課文學生學習的好與差,關鍵要看教師的教學方法,要看教師能否深入課程標準,把握目標教學,使趣味性和聽、說、讀、寫等相結合,從而很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率地學習。
王老師在這節課上出示了三個教學目標即:內容、方法、語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夠緊緊圍繞目標進行導學,在學習課文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三次實驗”以學生透過填寫表格的形式,直接切入主題,使之向整篇課文延伸,透過小組合作、語句對比,很自然、微妙地說明了蝙蝠與雷達的特點及相互關係,並說明了字詞使用的準確性在說明文中的重要性。所以說,抓住主要內容和主要方法是我們在備課中應該所備到的,並非常值得學習。
二、品詞吸句表現語文味
一篇課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對字詞句進行理解是學習的重點,王老師抓住了課文語句的特點,在“品”和“吸”上體會文章讓學生能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句子的對比中透過能夠讓學生很好地理解句子的含義,並體現說明文字詞的嚴謹性。
三、課件使用體現語文味
一篇語文課要想與學生之間碰撞出火花,要麼就是語文教師獨特的魅力與行動,要麼就是教學設計的獨特性。語文課適時地使用媒體裝置,能夠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有著很強的幫助性,特別對於說明性的文章。
王老師這節課讓學生享受了“一頓豐盛的大餐”。既飽了眼服,又飽了耳服,又讓人心服、口服。媒體使用緊湊、合理。在出示課件:蝙蝠在夜裡能夠及時避開電線,飛機之間能夠避免碰撞等,吸引了學生的眼球,起到了點睛的`作用,更進一步說明了蝙蝠和雷達的關係。
四、知識蒐集突出語文味
蒐集資料也是本節課的亮點,教師充分利用資料袋的作用,不僅使學生了解仿生學的含義,而且透過資料袋中的幾個例子擴散了學生視角。在課堂中,教師把學生所蒐集到的資料在同學面前展示,然後再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
給人一種很直觀的感覺,同時更增強了學生蒐集資訊的力量。
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在第一課時中對資料蒐集的重視,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知識蒐集能力(採集資訊能力),擴大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量,發散了學生的思維,達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
五、板書設計彰顯語文味
透過師生互動配合完成板書,也是王老師的成功之筆。一是考查了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程度;二是板書設計的合理性為學生學習起到了助推的作用,體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蝙蝠和雷達的對比,蝙蝠的嘴和天線的關係,蝙蝠的耳朵和熒光屏的微妙聯絡,超聲波與無線電波的相同作用,在板書中把整個課文的重點概括得非常到位。
回顧整篇課文,王老師能夠把這篇課文講“活”,並使師生在課堂學習中產生共鳴,互動起來,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師生的“導”與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相得益彰。如果教師能夠走出文字再多一些,透過展示臺、資料袋的作用去給學生布置任務,使作業不侷限於一種關於寫“仿生學”的作文,我認為這節課將會更加語文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