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三邊的關係》教學反思

關於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三邊的關係》教學反思

  核心提示:《三角形三邊的關係》是四年級下冊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組成特徵,即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加深對三角形的認識。

  《三角形三邊的關係》是四年級下冊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三角形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三角形的組成特徵,即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加深對三角形的認識。在探索三角形邊的關係過程中,讓學生體驗透過對實驗資料收集、整理、分析,從中發現和歸納結論的方法。學生都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但是對於“任意的三條線段不一定都能圍成三角形”這一知識卻似懂非懂。另外,“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的結論,對於學生來說理解並不是非常困難,此內容的教學價值更多的在於過程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應儘量地為學生提供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圍繞問題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等數學探究活動,讓學生自主地“做”和“悟”,從而得出結論。再次,學生的操作材料(吸管和小棒)都有一定的粗細,在實踐操作時難免產生誤差,此時,可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動態演示,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重點在於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透過動手用三根吸管圍三角形(有的能圍成,有的圍不成),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探究活動,初步感悟到:“當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時,能圍成三角形”的規律。本節課,我設計了一連串的問題:“為什麼這三根吸管圍不成三角形?”、“怎樣的三根吸管能圍成三角形?”、“第三根小棒的長度應在哪個取值範圍內?”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並對他人的觀點發表自己的意見,進行質疑。這樣,學生能透過一個個問題的解決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完善結論,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提升,認知產生飛躍。最後透過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三角形邊的關係比較抽象,而且在動手操作時,很容易產生誤差。課件應用,能動態呈現出來,為突破本節課的難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在驗證“當較短的兩根小棒長度之和等於第三根”能否圍成三角形的猜想時,學生意見不一,因為小棒是圓形的有一定的粗細,所以在圍三角形時很容易產生誤差,誤導學生。利用課件引導學生明白當較短的兩根小棒的端點搭在一起時,就與第三條線段完全重合了,圍不成三角形,直觀形象地突破了難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