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三首教案

雜詩三首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雜詩三首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雜詩三首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等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透過讀體會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1、詩歌是詩人生命的衝動,感情的傾訴:

  “情動於中而言溢於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今天,咱們來學習一首詩,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2、介紹作者:

  ⑴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曾學過他寫的詩,你還記得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范成大嗎?

  (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以前知道的或課前蒐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⑵介紹作者:

  播放“范成大的簡介”資料。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中進士。淳熙十年因,58歲病辭。此後10年隱居石湖。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於政務、同情人民疾苦計程車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3、釋題:

  “四時”“興”是什麼意思?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並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麼內容?〈〈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

  1、指導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⑴請說說詩應該怎樣讀?

  ⑵明確詩歌的朗讀方法: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⑶聽範讀

  ⑷個人自由朗讀。

  ⑸指名試讀,評議。

  2、讀了這首詩,你能簡要的說說詩歌寫什麼情景嗎?

  3、小聲自讀,邊想邊畫:

  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幹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並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織布

  童孫─────學種瓜

  三、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自由讀文,藉助註釋或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⑴晝:白天。

  ⑵耘:除草。

  ⑶耘田:在田裡除草。

  ⑷績麻:把麻搓成線。

  ⑸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⑹未解:不懂。

  ⑺供:參加。

  ⑻耕織:耕田織布。

雜詩三首教案2

  雜詩三首·其三

  沈佺期〔唐代〕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裡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雜詩三首(其三)拼音解讀:

  wén dào huáng lóng shù,pín nián bù jiě bīng 。

  kě lián guī lǐ yuè,cháng zài hàn jiā yíng 。

  shào fù jīn chūn yì,liáng rén zuó yè qíng 。

  shuí néng jiāng qí gǔ,yī qǔ lóng chéng 。

  相關翻譯

  聽說黃龍岡的防地,連年爭戰,從不撒兵。

  那本應在閨房被人欣賞的明月,卻長年掛在邊地大營。

  少婦苦苦地思念從徵的丈夫,丈夫也夜夜懷念著閨中的佳妻。

  誰能率領我們的軍隊,一舉奪得黃龍城。

  相關賞析

  這首詩是沈佺期的傳世名作之-一,寫閨中怨情,希望有良將早日結束戰事,藝術上頗具特色。

  首聯是閨中少婦聽聞黃龍成一帶常年戰事不斷,從而引發感情的導火線。

  頷聯借月抒懷,昔日閨中團圓之月,現在卻是軍營中的離別之月。透過暗寓著對比的畫面,

  足見閨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綿邈深情。

  頸聯中,“今春意”與“昨夜情”互文對舉,進一步表現出兩地相思之情。

  末二句是閨中少婦希望之詞。攻取龍城後,良人就可回鄉團聚了,照應首聯。

  全詩構思新穎精巧,一氣開闔轉折,閨中少婦層層自訴衷腸,口吻別致。中間四句在“情”、“意”二字上著力,翻出新意,為前人所未道。末尾以問句作結,越發顯得言短意長,含蘊不盡。明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沈佺期吞吐含芳,安詳合度,亭亭整整,喁喁叮叮。覺其句自能言,字自能語,品之所以為美。”可謂至論。

  作者介紹

  沈佺期沈佺期(約656 -713),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武后時累遷考功員外郎。曾因受賄入獄。出獄後復職,遷給事中。中宗即位,因附張易之,被流放驪州(今屬越南)。工五言律詩,與宋之問同為當時著名的宮廷詩人,並稱“沈宋”,其所作多為應制詩,不脫梁陳宮體詩風,但他們也總結了六朝以來新體詩的創作經驗,重視對仗的謹嚴精密與音律的和諧,是唐代五言律詩的奠基人。《唐詩品高序》中評道:沈宋之新聲,蘇(廷)張(說)之大手筆,此初唐之漸盛也。原有文集十卷,已散佚。

雜詩三首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晝”“耘”“績”這3個生字,正確讀寫“晝夜”“耘田”“績麻”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3、體會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4、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透過讀體會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法: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相機引導。

  教具:多媒體課件、小黑板、自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課前演講

  一、激情匯入

  1、詩歌是詩人生命的衝動,感情的傾訴。“情動於中而言溢於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詩,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2、介紹作者

  ? (1)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誰來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瞭解。

  (2)介紹作者:播放影片資料“范成大的簡介”。

  3、釋題:“四時”“興”是什麼意思?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認讀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2、讀通詩文。(注重糾正字音)

  三、初讀古詩,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1.指導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a 聽範讀(出示課文朗讀)。

  ?b 個人自由朗讀。(朗讀詩歌,要求正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c 指名試讀,評議。

  d 教師指導朗讀。

  2、讀了這首詩,你能簡要的說說詩歌寫什麼情景嗎?

  3、小聲自讀,邊想邊畫: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幹什麼?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引導回答上面問題,並小結板書:

  村莊兒女------耘田 織布

  童孫----------學種瓜

  四、學習詩文,探究詩意

  1.自由讀文,藉助註釋或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出示課件)

  ①晝: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裡除草。④績麻:把麻搓成線。⑤耕織:耕田織布。 ⑥未解:不懂。 ⑦傍:靠近。 ⑧供:參加。

  ⑨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 ⑩桑陰:桑樹下。

  4、指名試著概述全詩大意。(出示課件)

  白天除田草,夜裡搓麻條,村裡的男女都擔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5、質疑

  五、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賞析“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a詩歌一、二句寫了什麼內容?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b、想象:晝和夜分別指什麼?圍繞耘田績麻啟發想象農民們除了“耘田績麻”還要幹些什麼活?(插秧、收割、犁地、積肥……)。想象范成大見此情景會對“村莊兒女”說些什麼?(辛苦、勤勞、各有各的本事……)c、結合想象誦讀(讀出敬重之情,讀出詩的節奏)反覆讀:自由讀、指讀、評讀、教師讀、學生再讀、做著動作豎著大拇指來讀、齊讀。

  2、賞析“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出示課件)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你們喜歡這些小孩子嗎?(天真、勤勞、好學、可愛、愛勞動)。

  品後指導誦讀,帶著作者對那些兒童的喜愛之情來讀。讀出小孩子的調皮可愛。讀出小孩子的聰明好學、讀出你自己的喜愛之情……一遍一遍地讀,一次比一次讀得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