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套教案模板(精選6篇)

最新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套教案模板(精選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套教案模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套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首位能整除)的驗算,包括沒有餘數的和有餘數的。

  2、透過具體的問題,理解驗算的方法和意義。

  重點難點:

  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驗算方法及意義。

  教學流程

  一、口算題

  1、第三題第(1)小題,學生完成;

  2、完成後校對反饋,並且說出口算的演算法。

  二、沒有餘數的除法驗算的問題

  1、出示例題圖,觀察圖中的數學資訊,並結合問題1進行詳細解讀;

  2、如何解決第一個問題,用什麼方法計算?在學生引導下列式;

  3、計算,得到答案(鼓勵口算並且說一下口算過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

  4、如何驗證計算的正確?講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驗算的時候我們一般用乘法驗算。誰會驗算?12x3=36,並且理解一下,每一個數字在乘法中的意義,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5、出示一道題目64÷2並要求驗算,上隨堂本。注意橫式上改寫什麼,在反饋的時候重點查。

  6、在做完這兩道題目之後,從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入手,引出驗算的第一種情形:商x除數=被除數。(引導學生,教師不說出)

  7、快速口算55÷5並且驗算,學生說。

  8、完成第三題第(2)小題的口算,並且說說為什麼能算的這麼快。

  三、有餘數的除法驗算的問題

  1、接著出示問題,65元可以買多少塊冰淇淋,還剩多少元?

  2、學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這回要求學生自己檢查橫式,看看有沒有錯誤。

  3、你會驗算嗎?分兩步進行,先從意義出發,理解21x3=63(元)表示的意義是買冰淇淋花去的錢,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錢;再用豎式表示理解:商x除數+餘數=被除數。

  4、運用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進行甄別,完成第一題的題目,回答問題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積,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來互相驗算”

  5、你能根據我的算式再說出一組像這樣的式子嗎?

  58÷5=11……3

  四、獨立完成除法的驗算

  1、完成第二題的剩下一題,並且請學生板演;

  2、關注豎式中驗算的部分,並且說清楚所用的原理是:商x除數+餘數=被除數;

  3、注意格式的問題:“橫式上的餘數有沒有丟”、“橫式上的商會不會寫成被除數”……找到問題之後再查詢中招率,引起重視;

  4、完成68÷6的驗算過程,查除法豎式有沒有錯餘數在驗算的時候有沒有加橫式上有沒有寫錯

  五、全課總結

  1、本節課學習了哪些知識?(要重點訓練學生說)

  2、課堂作業:補充p2

  最新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套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這一單元內容的綜合練習,讓學生透過練習更好地體會小數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的讀寫、大小比較以及加減計算。

  教學目標:

  1、透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並比較。

  2、熟練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瞭解小數的產生,知道一些事物的發展過程,有助於培養學生正確地認識事物的能力。

  教學過程:

  1、用小數表示下面各圖的塗色部分:(圖略)

  讀完題目要求,讓學生說說題目要求中的關鍵詞。(小數、塗色)

  把答案寫在書上,交流。

  指出:完整的一個正方形,我們可以用“1”表示。

  2、在括號裡填上合適的小數(題略)

  同樣,讀完題後要求學生說出題目要求中的關鍵詞。

  學生練習,並交流。

  3、三位小朋友儲蓄的錢數如表,說說每人儲蓄的錢是幾元幾角?誰最多?誰最少?

  你還能發現什麼資訊嗎?

  4、在□裡填上合適的小數

  注意:1後面是一點幾,2後面是二點幾,數的時候要數完整,前後要兼顧。

  在填出的數中,哪個最接近0.5,哪個最接近2?

  說說你是怎麼想的?

  如果沒有“在填出的數中”這一要求,你會怎麼考慮呢?

  5、加減對比練習:

  0.5+0.32.6-0.87.8+1.16.2-3.9

  0.5-0.32.6+0.87.8-1.16.2+3.9

  提醒學生看清楚加減符號,再計算。

  6、繩子長10.5米,綁樹苗用去3.2米,修籬笆用去4.6米

  兩次一共用去多少米?還剩多少米?

  7、爸爸和小明做衣服用布的米數如表(表略)

  (1)爸爸做一套衣服用布多少米?

  (2)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注意指出:一般我們會提一些求和、求差的問題,在提的時候,要聯絡生活實際去考慮該問題是否有實際的意義。比如說這道題,如果把爸爸做上衣用布和小明做褲子用布合起來,顯然是不合適的,那就不要問這類問題。

  更明顯的例子:兩個學生跳高,我們只能比他們誰比誰跳得高多少,而不能算他們合起來一共跳得有多高,顯然後面這個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提問題也不能隨便提,還要考慮到現實的情況。

  8、你能根據每一組數排列的規律,接著往下寫嗎?

  先請學生說說每一組的規律是什麼?自己是怎麼發現的。再說說按照這個規律接著往下寫,應該寫什麼。

  先請學生說說自己在填寫之前的思路。比如說前一題,整數部分都是0,那就只要看小數部分,答案有很多。

  而後一題,先考慮整數部分,□比3小,可以填0、1、2甚至是3,如果填了前幾種,那小數部分怎麼填可以;但如果是填了3,那整數部分就變成了一樣大了,要比小數部分4比幾小......

  比小數,先要比整數部分,然後再考慮小數部分。

  教學“你知道嗎?”:

  重點理解“小數就是十進分數”,即我們前面上課講的“0。()=”

  瞭解用低一格擺算籌的方法來表示小數;瞭解小數的演變過程。

  知道在400年前,小數就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問:學習了這一段,你有什麼想法?

  (可能再過若干年,小數又會變成新的模樣,

  這些變化是使得小數看上去更加簡便易懂......)

  課後小記:

  書上的第107頁的思考題,難度過大了,很多學生看見題目後都不知道怎麼下手,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很刻意的講解我覺得也沒有多大的意思。我覺得思考思考題應該至少要有小部分的學生能自行解決,更多的是有點模糊的感覺,這時老師的講解可以讓他們茅塞頓開,才是有效的,而這道題我覺得對學生而言太難,反而學生會沒有興趣。

  最新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套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

  2、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瞭解豎式每一步計算的含義。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掌握計算方法。

  難點: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出示主題圖)

  師:元旦到了。小明、小華和小英正在用彩筆畫畫,準備佈置“迎接元旦”專刊。他們要用美麗鮮豔的彩色圖畫歌頌偉大的祖國,迎接新年的到來。從這幅圖畫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他們每人都有一盒彩筆,每盒12枝。他們一共有多少枝彩筆呢?

  先請同學們估算一下,3盒大約有多少枝彩筆?

  教師提問:如果我們要知道準確的枝數,該怎麼辦呢?

  小精靈問了:怎樣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筆?

  二、探討交流

  請同學們說一說:

  (1)用什麼方法計算?怎麼列式?

  (2)12x3表示什麼意思?

  (3)這道題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有什麼不同?

  教師提問:這道題該怎樣算呢?

  讓小組內每個同學先思考3分鐘,在紙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來。也可以擺出小棒(或其他學具)或畫畫圖等。如果能想出幾種演算法的,就把幾種演算法都寫出來。

  完以後,在小組裡交流,把自己的演算法說給同組的其他同學聽。

  小組長歸納一下本小組一共想出了哪幾種演算法。這時教師巡迴瞭解各組的情況,尤其要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參與小組的活動。

  全班彙報。由各小組的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自己小組的各種演算法,教師將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類評價

  教師提出要求:現在同學們想出了這麼多種演算法,我們能不能把這些演算法分分類,看看一共有幾種思路。

  估計學生的演算法可能有如下幾類:

  1.擺學具求得數。

  引導學生擺。因為一個因數是12,所以一行擺1捆零2根;因為另一個因數是3,所以擺3行,一共擺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畫圖求出得數。

  例如畫出如下的圖:

  3.連加法。

  12+12+12=36 4.數的分解組成。

  10x3=30

  2x3=6

  30+6=36 5.拆數法。(轉化成表內乘法) 8x3=24

  或7x3=21

  或6x3=18 4x3=12

  5x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評價各種演算法,組織學生議論,每一種演算法是怎麼算的,各有什麼適用範圍。

  1.擺學具和畫圖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我們學了數學以後就應儘量使用計算的方法來算。

  2.根據乘法的含義用連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數的個數比較多,算起來就比較麻煩。

  3.把一個因數分解成幾個十和幾個一,分別與另一個因數相乘,再把幾個乘積加起來。這種方法不管因數是幾都能算。

  4.把一個因數拆成幾個一位數,再分別和另一個因數相乘,然後把幾個乘積相加,這種方法不管因數是幾也都能算,但有時也比較麻煩。如25x6=9x6+8x6+5x6+3x6等。

  四、介紹豎式

  從剛才議論的結果來看,用數的分解組成方法來算比較簡便。那麼我們能不能把這三個算式像加法豎式那樣合併成一個豎式呢?下面就請大家開啟課本第74頁看看小英是怎樣列出乘法豎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積相加的豎式,再出示簡便豎式,並說明為什麼可以寫成簡便豎式。

  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題,教師巡視瞭解情況。如有發現錯誤,指導訂正。

  五、鞏固練習。

  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的作業。每道題先讓學生估算,然後再用豎式計算。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說說為什麼是用乘法計算。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同桌互相檢查並說說自己是怎麼算的。

  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再交流這道題有哪幾種演算法。

  六、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在筆算時你認為要注意什麼?

  最新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套教案 篇4

  【教材、學情分析】

  《面積的含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以及初步掌握周長

  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內容是後面認識面積單位和探索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重要基礎。這部分內容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透過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面積對於學生來說是全新的知識,但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早就已經對面積

  有了初步的體驗,只是還沒有將生活體驗轉化為知識體系,學生對與生活密切聯絡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的安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絡,這樣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更好地啟用探究面積的數學思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結合具體的事物認識面積的直觀含義。

  (2)學習透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不同物體的面積大小。

  2、過程與方法

  (1)創設問題情境,透過比較課本和黑板的面積大小入手,讓學生體會面積的直觀含義。

  (2)引導學生透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面積大小,體會策略的多樣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2)在具體的動手操作中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教學重點】

  認識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充分體現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關聯的情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再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有效的數學活動不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

  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學具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樹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1、比賽匯入:同學們],喜歡畫畫嗎老師這裡有兩片樹葉,想請同學們幫它們塗上顏色,誰願意幫這個忙呢

  2、設問:想想看,到底誰塗得快呀為什麼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選擇樹葉塗色比賽作為匯入,一是緩解課前緊張氣氛,鼓勵學生以輕鬆的心態上課;二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二、主動參與,探究新知

  (—)探究面積的含義

  1、摸一摸,感知物體表面的大小。

  (1)摸一摸葉子,引匯出“表面”。

  (2)談話:教室裡有許多物體,你去摸摸看這些物體的面。

  師;你摸到了那些物體的面呢

  (4)教師示範摸物體的面,學生動手摸數學書封面,感受封面的大小。引導學生體會各種物體都有面,並且讓學生體會物體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2、摸一摸,比較面的大小。

  摸課桌面和凳子面,體會這些面的大小,並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大,哪個比較小。

  3、找一找,說一說,比一比。

  舉例說說物體表面的面積,並比較它們的大小。

  4、揭示面積的含義,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透過對熟悉的事物的表面進行比較,使學生首次感受面積的含義。學生在說的同時透過模仿、遷移可以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從而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直觀化,便於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正確、清晰的表象。]

  (二)感受平面圖形的大小

  1、認識平面圖形面積的含義

  師:如果我們把桌面和黑板表面畫在紙上,得到了兩個什麼呀

  這兩個平面圖形有什麼關係呢引出平面圖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所以平面圖

  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揭示完整定義:我們把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平面圖形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的面積對於小朋友來說也很難想象。為了進行直觀教學,將平面圖形從物體的表面“請”下來,透過物體表面的面積很順利地遷移到平面圖形的面積,使學生對平面圖形的面積有了清楚的認識。】

  2、比較平面圖形面積的大小

  (1)情景再現,判斷大小

  學生用“面積”的概念表述匯入的桌面和黑板表面的平面圖形的大小

  (2)探索方法、比較大小

  出示某學校的平面圖

  先討論,再說一說發現了什麼比較兩個差別大平面圖形(小結:觀察法)

  比較生活區和辦公樓的面積

  先讓學生猜測,再同桌互相合作動手操作。

  指名演示方法(小結:重疊法,測量法)

  出示不規則圖形(探究出:數方格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用觀察法比較面積大小到用其他方法來比較大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會合作,是新課程對當代小學生提出的要求,也是他們將來適應社會所必須的。透過集體的智慧,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

  3、教學“試一試

  (1)獨立思考,用什麼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2)交流彙報。

  【設計意圖:學生透過獨立思考、交流彙報等方式,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三、練習反饋,應用新知

  1、我會想:“想想做做”第4題。

  完成後追問:圖形上藍線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麼?

  圖形中紅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圖形的什麼?(分辨面積和周長)

  2、我會看:“想想做做”第2題

  我們祖國的國土面積就是居世界第三位。這就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我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今天老師從其中描出了江蘇、安徽、四川、湖南四個省份。觀察一下,你想說什麼嗎?你能從圖中看出那個省份面積最大,哪個省份面積最小嗎?引導學生說說如何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

  3、我會數:“想想做做”第3題。

  這裡還有四個圖形,你覺得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呢?你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呢?(數格子)

  自己數一數、再比一比。(自主學習彙報,集體交流)

  這個圖形你是怎樣數的啊?(交流半格的數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不同的應用中體會比較的方法隨具體情況變化而變化。從而加深對不同圖形的面積的比較理解,體會這些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四、總結評價,提高認識

  你們今天學得高興嗎?請小朋友來談談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收穫?

  最新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套教案 篇5

  一、單元目標:

  1、使學生會計算三位數加、減三位數

  2、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進一步領會加、減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強估算意識。

  3、使學生理解驗算的意義,會對加法和減法進行驗算,初步養成檢驗和驗算的習慣。

  第一課時:

  兩位數加兩位數

  二、教學內容:

  萬以內進位加法

  三、教學目標:

  1、經歷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認識過程,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

  2、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進位的加法題

  四、教學重點:

  萬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

  五、教學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引入新知

  1、口算:

  50+70300+500900—50044+22

  30+5035+5587+49(遇到困難)

  2、87+49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萬以內進位加法。

  (二)新課展開

  1、春天到了,學校安排我們坐車去動物園春遊,三年級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輛車限坐88人,兩個班坐一輛車能坐的下嗎?

  2、列式計算。用舉手的方式,認為不行的舉手?為什麼不行?說明理由。

  3、同桌交流演算法:

  5+7=1240+40=8012+80=92

  45+7=5252+40=92

  47+5=5252+40=92

  4、同學們用了這麼多的方法,真能幹!那有沒有同學直接用45+47算的,說一說你是怎樣思考的?(請生上臺演示)

  5、列豎式計算

  6、多媒體出示例1圖片,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餘同學在書上完成)

  7、列豎式計算(重點講解)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獨立完成做一做1、2

  2、請生回答,集體講解訂正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位數加位數的運演算法則,你們學會了嗎?

  (五)作業

  最新三年級數學上冊全套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使學生結合實際認識長度單位千米,熟記1千米=1000米。

  教學步驟

  一、透過觀察等實踐活動為新授知識作好準備。

  教學前可利用課外活動、隊活動等時間進行一些觀察度量等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一些感性知識。

  A參觀車丫和碼頭,看看汽車、火車和輪船的航運里程票價表。

  B觀察公路的里程碑,並從這塊里程碑直到下塊裡和碑,實地觀看100米------5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體會一下1千米的實際長度。

  C測量操場四周的長度(或跑道的長度),算一算要繞幾圈(或直幾個來回)才是1000米。這樣使學生對“千米”的長短有初步的瞭解。

  二、複習

  1、提問: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口答:1米等於幾分米,1分米等於幾釐米,1釐米等於幾毫米,1米等於幾釐米。

  3、填括號(說一說推理過程):

  2米=( )分米 50分米=( )米

  6釐米=( )毫米 30釐米=( )分米

  7分米=( )釐米 80毫米=( )釐米

  三、新授

  1、 匯入新課

  量比較精密的零件常用毫米作單位;量課本的長、寬一般用釐米作單位;量教室的長、寬可用米作單位;那麼

  測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路程用什麼單位合適呢?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

  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2、 聯絡實際,初步認識“千米”。

  (1)知道了1米的長度,你能想象出1000米有多長嗎?

  (2)出示運動場遺產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並想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通常是400米,跑2圈半大約是1000米。

  (3)推出“千米”概念,揭示進率。

  A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

  B引導學生對上式等號兩端進行比較:用等號連線,說明它們所表示的長度怎麼樣?等號兩端的數字和單位相同嗎?

  要表示一個距離的長短,能一不能只看數字:還要看什麼?

  C熟記進率。想想看:“千米”中的“千”相當於1000中的幾個“0”?1000中的幾個“0”相當於一個“千”?

  四、練習

  1、 根據實際情況正確選用單位。

  教室長3( ),小明身高130( );高速公路長50( );鉛筆尖長4( )。

  2、 把下面各數按從小到大排列起來。

  2釐米 2分米 2千米 2米粉2毫米

  3、 帶領學生觀察:課前在一條直的路邊量出100米的距離並在兩端插上標杆。問學生: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千米?

  4、 要求學生課後以小組為單位做第71頁“做一做”,中的兩道實踐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