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選修《山水田園詩四首》教案

粵教版選修《山水田園詩四首》教案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粵教版選修《山水田園詩四首》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宿建德江

  1.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孟浩然(689—740),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一生大部分時間在家鄉鹿門山隱居,四十多歲時曾往長安、洛陽謀取功名,並在吳、越、湘、閩等地漫遊。晚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聘他為幕僚。有《孟浩然集》,存詩二百餘首。此詩作於開元十八年(730)漫遊吳越之時。

  2.基本解讀:這首詩寫詩人的羈旅愁思。(主旨)

  起句“移舟泊煙渚”,泊,停船過夜。詩人停船在一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日暮客愁新”,客,詩人自指。日暮,詩人又有了新的愁思。

  三、四句並列寫景,但有時間先後之分。“野曠天低樹”是“日暮”泊舟所見:原野空曠,天空在與地平線相接的地方從樹梢頂上傾斜下去。“江清月近人”,表明時已夜晚,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詩人於船上俯視江水,看見月亮是如此之近。這兩句一寫遠眺,一寫近觀,給人既遼遠又逼真之感。

  3.鑑賞要點:此詩寫羈旅愁思,情景相生,風韻天成,富有藝術美。[參見教科書“閱讀嚮導”(三)]

  二、終南望餘雪

  1.作者簡介:祖詠(699一約746),洛陽(今屬河南)人。開元十二年(724)登進士第。後仕途失意,移居汝墳。曾南遊江南,北上薊門。與王維、儲光羲、盧象、丘為等友善。《全唐詩》編詩一卷。

  2.基本解讀:這首詩寫在長安城中眺望終南山積雪景象,並預感到城中日暮,將更加寒冷逼人。(主旨)

  前二句寫在長安眺望終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積雪高高覆蓋在上面,如同漂浮在雲端。

  後二句中,“林表明霽色”,雪後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積雪的反光相輝映,一片明亮。“城中增暮寒”,俗語說“下雪不冷化雪冷”,又臨黃昏,“日暮天寒”非常自然。可見結句寫實之妙,結得確實“意盡”。

  3.鑑賞要點:這首詩煉字精準。

  “浮”:積雪是不可能“浮”在雲端的,那麼只能是終南山頂高聳入雲,突出於雲端之上;且雲在山腰繚繞飄動,而高出雲端的積雪又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雲端之上。

  “霽”、“明”:霽,指雨雪初停後的陽光。明,此處用為動詞,染亮。詩說“林表”之上有陽光,而不說林中、林下,也不說山腳、山腰,是因為只有在終南山高處才有陽光,表明已是西山銜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餘輝,既染亮了林表,當然也照亮了浮在雲端的積雪,於是便帶出了結句中的“暮”字。

  4.問題探究

  為何只有雨雪初晴之時才能在長安城中看到終南山的真面目呢?除了實地考察之外,另有賈島《望山》詩可證:“日日雨不斷,愁殺望山人。天事不可長,勁風來如奔。陰霾一似掃,浩翠瀉國門。長安百萬家,家家張屏新。”是說久雨之後,終南山美景如畫,如同在長安百萬人家門前張開一張張翠綠的屏風。

  三、田家雜興八首(其二)

  1.作者簡介:儲光羲(約706一約762),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郡望兗州(今屬山東)。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安史之亂中陷賊,受偽職,脫身歸。長安、洛陽收復後,被下獄,後貶死。《全唐詩》編詩四卷。

  2.基本解讀:此詩寫自己歸隱田園之樂。(主旨)

  “眾人恥貧賤,相與尚膏腴。我情既浩蕩,所樂在畋漁”四句,透過對比手法寫自己隱居的志向。世人都追逐榮華富貴而以貧賤為恥,而我卻胸懷坦蕩,愛好漁獵的閒適生活。

  “山澤時晦暝,歸家暫閒居,滿園植葵藿,繞屋樹桑榆。禽雀知我閒,翔集依我廬”六句具體寫田園生活所樂之處。山林河澤有時昏暗不正常而不適宜漁獵,就回到家裡暫且閒居一段時間。家裡的環境充滿農家風情:滿園裡種滿了葵花藿草,桑樹榆樹繞屋而生。連飛禽都與我相熟,知我閒居無事,紛紛飛來,聚集在我的屋宇。

  “所願在優遊,州縣莫相呼。日與南山老,兀然傾一壺”四句明志之語:我的願望在於悠閒自在,無拘無束,地方官府不要來打擾我的悠閒生活。我每日與酒相伴,懷著傲世而看透塵世之心,打算在終南山中終老此生。

  3.鑑賞要點:這首詩寫詩人置身田園之中平和恬淡的心態,詩風質樸自然。運用了白描表現方法。

  四、遊終南山

  1.作者簡介: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屢舉進士不第,曾客遊河南、鄰寧等地。貞元十四年(798)登進士第,寄寓汴州,二年後,方授溧陽尉。因終日吟詩,吏事多廢,後辭官歸家。元和年間,河南尹鄭餘慶闢為水陸轉運從事,試協律郎。元和九年,鄭餘慶鎮興元,奏其為參謀,試大理評事,赴任途中,行次閿鄉,暴疾卒。

  2.基本解讀:

  這首詩透過寫終南山的雄奇險怪之景,表達詩人歸隱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主旨)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四句寫遊終南山所見的奇景。

  終南山雖高大,但還沒有高大到充塞於天地之間,此處以誇張手法寫出了詩人身處深山的獨特感受。仰望,山與天接;環視,視線為千巖萬壑所遮,看不到山外尚有何空間。日月並提,並非寫日月並“生”’而是詩人在山中游玩多日,仰望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輪,然後再冉冉升起,看起來確實似從山石中“生”出。著一“生”字,“險”而不“怪”,唐詩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殘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無這幾句中所表現出的情韻。接下來,“高峰夜留景”,“夜”與“景”(日光)應不能同時出現,詩人卻寫在一起,確有“奇”的感覺,但仔細分析,詩人不過是說山下已是不見陽光的夜幕之時,終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餘暉。“深谷晝未明”,寫終南山千巖萬壑,高低懸殊,高處已是白晝,低處尚陰暗無光。與王維寫終南山句“陰晴眾壑殊”應是同義。

  “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二句,抒發自己在山中游玩的感受。“中”與“正”同義,山“居中”無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運用類比方法,抒發詩人對山及人的讚頌之情。“險”與“平”義相反,因為人“正”,所以路再“險”,心態仍是“平”的。這是以“路險”反襯出詩人心地平坦。

  “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二句寫山風的威力驚人。山高風厲,長風過處,千柏萬松的枝葉都向一個方向傾斜,可見“驅”的力量。聲音本是無形無色的,如何“拂”呢?因為長風過處,葉葉飄拂,聲音自然發出。這裡就把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了,既能看見萬壑松濤,又能聽見萬壑清風。

  結句“到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二句,頗有言外之意,即對山中的景物如此熱愛,自己和山林又是如此投緣,對世上的繁文縟節、功名利祿看得就淡了,“悔讀書”(後悔走讀書從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3.鑑賞要點:

  此詩硬語盤空,險語驚人。詩人寫直觀之景,了無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這種直觀感受是詩人身處終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際,真的覺得天地間只有終南山,日和月緩慢升起時,真的如同從石上“生”出一般,給人以狠重鮮明之感。抒情直言,不講究委婉含蓄。如“到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語,情感表露無遺。韓愈《薦士》:“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界”,正是說孟郊詩的特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