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毛毛蟲教案(15篇)

可愛的毛毛蟲教案(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可愛的毛毛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可愛的毛毛蟲教案1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初步學會手指點畫的方法,表現出可愛的毛毛蟲。

  2、能大膽地作畫,培養小朋友對手指點畫的興趣。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活動準備】

  每組兩盒水粉顏料(內放棉花)、抹布、白紙、範畫一幅。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範畫,引起幼兒的興趣。

  1、今天呀!我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猜猜它是誰?(出示毛毛蟲掛圖),請你們仔細看一看,它是用什麼材料畫的呀?

  2、我們一起來學習用手指點畫毛毛蟲。

  二、幼兒學習手指點畫,教師巡迴。

  1、小朋友可以用食指蘸上你喜歡的顏色,在白紙上一個靠著一個畫毛毛蟲的身體,身體可長可短,毛毛蟲也可以多畫幾條。

  2、顏色幹了以後,再用水彩筆畫觸角和腳,並用綠色油畫棒添畫小草。

  3、手上有顏色的用抹布擦一擦。

  三、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1、展覽作品,請幼兒相互評價。

  2、教師表揚畫面整潔,畫得好的和有進步的幼兒,並對所有作品給予肯定。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後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鍊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於啟發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可愛的毛毛蟲教案2

  遊戲目標:

  1、會運用插接的方法將雪花片連成一條,成為可愛的毛毛蟲。

  2、學會輕拿輕放積木,養成良好的建構常規。

  3、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遊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遊戲。

  5、透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遊戲準備:

  大、小雪花片;成品“毛毛蟲”兩個。

  遊戲過程:

  一、設定“毛毛蟲”玩遊戲的情景,激發幼兒建構的興趣。

  1、師:今天的天氣可真好,毛毛蟲媽媽帶著孩子到公園裡去玩了。

  2、(出示毛毛蟲)媽媽帶著孩子一會去滑滑梯,一會去盪鞦韆,可開心了。

  二、介紹“毛毛蟲”的建構方法。

  師:寶寶們有沒有發現毛毛蟲是用什麼做的?

  幼:積木。

  師:誰發現了毛毛蟲的身體是怎樣連起來的呢?

  幼:一個一個連起來的。

  師:寶寶們觀察的真仔細,毛毛蟲呀是用雪花片一個一個插在一起變出來的。小雪花,小雪花,張開小嘴巴,你愛我,我愛你,小嘴用力親一親。(邊念兒歌邊示範)

  三、幼兒自由建構,老師介紹建構常規。

  1、師:毛毛蟲媽媽生了好多的寶寶,請小朋友幫忙把她的孩子請出來好不好?寶寶們在搭積木的時候要輕輕地拿積木,輕輕地放積木,不能搶。比一比哪個寶寶搭的毛毛蟲最可愛。

  2、幼兒進行分組建構,教師巡視,並適時給予指導。

  3、適時給予個別幼兒指導與幫助。

  四、結束遊戲,講評遊戲。

  1、師:毛毛蟲媽媽來找她的孩子了,請寶寶們把毛毛蟲寶寶送給她吧。

  2、剛才寶寶在送毛毛蟲的時候,老師發現有的毛毛蟲的身體斷了,這是為什麼呀?(再次強調插接的方法,並一起念兒歌)

  遊戲反思:

  本次建構遊戲活動《可愛的毛毛蟲》。首先我確定了活動的目標:1、會運用插接的方法將雪花片連成一條,成為可愛的毛毛蟲。2、學會輕拿輕放積木,養成良好的建構常規。其次,我給孩子們準備了大、小雪花片若干筐;成品“毛毛蟲”兩個。透過談話匯入本節活動,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能根據主題活動的內容及要求,充分自由發揮想象,搭建出各種形態的毛毛蟲。對於搭建能力低的孩子,我引導他模仿成品“毛毛蟲”的造型進行建構,並引導他們從顏色的搭配來構建出各種形態的毛毛蟲。總之,每個孩子搭建的毛毛蟲造型都不一樣,都別具一格。活動結束,我又組織孩子們互相欣賞各自的作品,自由討論誰搭建的毛毛蟲最可愛,表揚大膽建構,大膽創造的孩子。

  本次活動效果比較滿意。孩子們增長了建構的經驗,對毛毛蟲特別感興趣,尤其是一些比較可愛的毛毛蟲,讓孩子們印象很深刻。孩子們在建構中開始嘗試一些特色的搭建方法,搭建的內容也在增加。

可愛的毛毛蟲教案3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練習半蹲走,反戰幼兒下肢力量和動作的協調性、平衡性。

  2、培養幼兒自己的協作意識,增強幼兒的注意力和模仿能力。

  二、活動準備

  1、與活動搭配的背景音樂

  2、與幼兒人數相等的毛毛蟲頭飾和紗巾

  3、毛毛蟲圖片

  4、兒歌《可愛的毛毛蟲》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背景音樂,請幼兒自由模仿小動物行走,活動身體。

  (1)小朋友們平時最喜歡小動物了,現在請你嘗試模仿一下你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吧。

  (2)幼兒在原地自由地模仿各種小動物走路,教師巡視點評。

  2、教師出示毛毛蟲頭飾,激發幼兒練習半蹲走的興趣。

  (1)小朋友你喜歡毛毛蟲嗎?毛毛蟲是怎樣走路的呢?

  (2)請一名幼兒嘗試學習毛毛走路的樣子,其他幼兒點評。

  (3)教師演示毛毛蟲走路的樣子,重點提醒幼兒要雙腿彎曲半蹲走。

  (4)教師請幼兒戴上毛毛蟲頭飾,能跟隨音樂在活動場地自由地練習毛毛蟲走路,教師觀察幼兒的動作,適時進行個別指導。

  3、教師請幼兒組成毛毛蟲佇列,團隊協作練習半蹲走。

  (1)教師領讀兒歌,指導幼兒把握好朗讀的節奏和發音。

  (2)兒歌:可愛的毛毛蟲

  毛毛蟲,真有趣,我們學你做遊戲。

  排成一隊蹲著走,動作協調又整齊。

  走呀走呀走呀走,大家一起蹲著走。

  (3)請兩名幼兒嘗試配合走,教師強調幼兒步伐要儘量的一致,跟著兒歌的節奏走。

  (4)鼓勵幼兒自由組合成六節長的毛毛蟲,練習協調一致的走,音樂停止時,幼兒回到教師身邊。

  (5)請幼兒進行毛毛蟲走路比賽,看看哪一條毛毛蟲配合的最好,能夠走到設定的終點。

  4、毛毛蟲變蝴蝶的遊戲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毛毛蟲長大以後是什麼樣子的嗎?

  (2)教師請幼兒將紗巾當做翅膀,學蝴蝶飛來飛去,並要求每組幼兒步伐一致、動作一致。

  四、活動延伸

  教師還可以設定毛毛蟲與紗巾的遊戲,大家一起玩。如:毛毛蟲一節一節接起來,頂著紗巾走路。或者全部毛毛蟲圍成一個圈,右手拿紗巾走路。

可愛的毛毛蟲教案4

  活動目標:

  1.學習沿線撕圓形,發展小肌肉動作以及手眼協調的能力。

  2.練習用兩種顏色間隔連續拼貼,再簡單添畫,表現毛毛蟲的外形特徵。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間隔拼貼毛毛蟲的外形特徵。

  難點:用兩種顏色間隔連續拼貼。

  活動準備:

  1.毛毛蟲範例圖,畫有圓形的方形紅、黃紙若干,黑色蠟筆。剪好的樹葉每人一份。

  2.有關毛毛蟲變蝴蝶的錄影。

  活動過程

  一、播放毛毛蟲變蝴蝶錄影引起幼兒做毛毛蟲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錄影,小朋友看看裡面有誰?發生了什麼事?

  師:你看到了什麼?(毛毛蟲變成了漂亮的蝴蝶)哦,原來這麼漂亮的蝴蝶是毛毛蟲變成的。你喜歡這些漂亮的蝴蝶嗎?

  師:我也喜歡,所以啊,老師做了一條可愛的毛毛蟲,希望它以後也變成漂亮的蝴蝶。(出示範例)

  二、幼兒觀察並說說毛毛蟲的外形特徵

  師:我們一起先來看看這條毛毛蟲是什麼樣的?

  提問:

  (1)毛毛蟲的頭上長著什麼?(兩隻眼睛、一張嘴巴、兩個觸角)

  (2)身體是什麼樣子的?( 有兩種顏色,一種紅色一種黃色間隔貼的)

  (3)這條毛毛蟲有幾片圓片片?

  (4)身體下面還長著什麼?(許多小腳)

  教師小結:這條毛毛蟲的身體是用6片圓形紙拼接起來的,一個紅色一個黃色間隔連線貼在一起。在最後一個圓形上畫上眼睛、嘴巴、觸角,在其它圓形下面畫上腳。一條可愛的毛毛蟲做好了。

  三、學習嘗試撕紙、貼上毛毛蟲。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條毛毛蟲呢?

  師:好的,老師已經為你們準備好了材料,你們猜,老師為你們準備好了什麼?(圓片片)

  師:畫有圓形的方形紙。咦,這可不是圓形呀,怎麼辦呢?

  請個別嘗試撕圓,大家一起想辦法,怎麼樣把圓撕下來。

  全班一起嘗試撕圓。

  教師進行示範撕圓形,幼兒仔細觀察。

  師:先撕開一個口子,然後兩手的食指和拇指要靠攏,捏在針孔邊上,延著針孔往下撕,一個圓形撕好了。

  師:現在請6個小朋友一起上來試試看,好,6片圓形撕好了,現在我們來做毛毛蟲了。

  教師邊講邊示範:先取一張樹葉,再挑選一張紅顏色的圓片片撕下圓片片後面有雙面膠,我們將雙面膠上的紙撕掉,放到框裡面,然後把圓片片貼在樹葉上,注意要將圓片片貼在樹葉的一端,然後再拿一張黃色的圓片片,一張一張連線起來,要壓住一點點,現在老師貼了一張紅色的一張黃色的,接下來請小朋友來完成。真不錯毛毛蟲拼成了,不要忘記在最後一張圓片片上畫上毛毛蟲的眼睛、嘴巴和觸角,在其它圓片上畫上腳。

  四、全體幼兒操作貼上毛毛蟲。

  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1.提醒幼兒將撕下來的廢紙放在盆子裡。

  2.指導幼兒將圓片片一張一張連線起來貼上成毛毛蟲,要一張紅色一張黃色間隔著貼。

  3.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明確貼上的方法,降低操作難度,使他們更有信心地、快樂地投入貼上活動。

  師:4個圓片片貼成的毛毛蟲也很可愛,5個圓片片貼成的毛毛蟲也很漂亮。

  五、講評(把幼兒的作品貼上到事先準備好樹上)

  展示幼兒的作品,幼兒相互欣賞。提問:你的毛毛蟲在幹什麼?你最喜歡哪條毛毛蟲?為什麼?

  師:過些時候啊,這些毛毛蟲就會變成漂亮的蝴蝶了,現在我們學蝴蝶飛回教室吧。

  教學反思:

  在設計教案時,我認為的重點是:體現毛毛蟲的外形特徵。難點是:用兩種顏色間隔連續拼貼。但是在活動中最難的地方是撕圓的方法,糾結了很長時間,原因是我在課前沒有讓小朋友試試看,第一次進行這樣的操作,我高估了小朋友的能力,最後在小朋友自己的嘗試中得出了一個撕圓的好方法,最後目標達成度還算不錯。在以後類似的教學活動前,讓個別孩子先試試看還是必須的,這樣教學質量會更好。

可愛的毛毛蟲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圓形寶寶變成毛毛蟲的過程中,感知並嘗試進行顏色、大小的匹配。

  2、體驗參與數學遊戲的樂趣。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活動準備:

  1、紅、黃色兩色的大圓和小圓多於人數製作成掛脖

  2、紅黃兩色的大圓小圓許多(其中一些畫有眼睛和觸角作為毛毛蟲的頭像數量和幼兒相當)

  3、大樹葉四片(大紅、大黃、小紅、小黃)活動過程:

  一觀察、發現

  ●每人佩戴一個掛牌,說說自己掛牌的顏色、形狀,引導幼兒觀察同伴發現大小也不同。

  二遊戲:毛毛蟲變出來

  ●顏色匹配:

  1、------教師佩戴紅色毛毛蟲的頭像,引導幼兒聯絡自己掛牌顏色,以接龍的形式變成一條顏色一樣的毛毛蟲。

  2、----請其他幼兒說說自己的顏色,變成一條黃色的毛毛蟲。

  3、----毛毛蟲吃樹葉

  4、----說說紅色毛毛蟲喜歡吃哪些樹葉,為什麼?黃色的毛毛蟲吃什麼樹葉?

  ●大小匹配:

  1、----教師佩戴大毛毛蟲頭像,引導幼兒觀察並透過同伴比較出自己掛牌的大小,以接龍形式變成一條大小一樣的毛毛蟲。

  2、----請其他幼兒說說自己掛牌的大小,變成一條小毛毛蟲。

  3、----毛毛蟲吃樹葉

  4、----說說大毛毛蟲會喜歡吃哪些樹葉,為什麼?小毛毛蟲吃什麼樹葉?

  三製作毛毛蟲

  ●提供紅、黃兩色大圓小圓請幼兒將挑選喜歡的圓黏貼在底板上,製作一條自己喜歡的毛毛蟲

  ●介紹自己的毛毛蟲,說說毛毛蟲的身體是怎麼樣的?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遊戲和音樂貫穿始終,引導――模仿――示範――體驗――合作――分享,層層遞進,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半蹲走的技巧。

  活動中,滲透了動靜交替、循序漸進的原則,並將音樂作為一種隱性規則和命令,讓孩子們在音樂的引導下,自然地開始遊戲、結束遊戲,也自然、輕鬆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可愛的毛毛蟲教案6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初步學會手指點畫的方法,表現出可愛的毛毛蟲。

  2、能大膽地作畫,培養小朋友對手指點畫的興趣。

  活動準備:每組兩盒水粉顏料(內放棉花)、抹布、白紙、範畫一幅。

  活動過程:

  1、出示範畫,引起幼兒的興趣。

  (1)今天呀!我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小客人,你們猜猜它是誰?(出示毛毛蟲範例),請你們仔細看一看,它是用什麼材料畫的呀?

  (2)小朋友看看,你們的桌子上都是些什麼呀?對,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用手指點畫毛毛蟲。

  2、幼兒學習手指點畫,教師巡迴。

  (1)小朋友可以用食指蘸上你喜歡的顏色,在白紙上一個靠著一個畫毛毛蟲的身體,身體可長可短,毛毛蟲也可以多畫幾條。

  (2)顏色幹了以後,再用水彩筆畫觸角和腳,並用綠色油畫棒添畫小草。

  (3)手上有顏色的用抹布擦一擦。

  3、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1)展覽作品,請幼兒相互評價。

  (2)教師表揚畫面整潔,畫得好的和有進步的幼兒,並對所有作品給予肯定。

可愛的毛毛蟲教案7

  設計意圖:

  戶外活動時,幼兒看到了美麗的花園,綠綠的草叢,可愛的蟲蟲,為了讓幼兒瞭解夏天裡草叢中還有毛毛蟲,於是,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也結合本班幼兒對瓶蓋畫活動的濃厚興趣,我設計了這個活動,同時,培養了幼兒初步合作意識,激發了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嘗試在硬卡紙上將瓶蓋以不同顏色間隔開來,連續拼貼不同姿態的毛毛蟲,並學習簡單的添畫。

  2、激發幼兒對手工活動的興趣,使幼兒樂於參加活動。

  3、萌發幼兒關愛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利使用者外活動時的觀察,讓幼兒感受夏天的大自然美景。

  2、教具:毛毛蟲玩具(絲襪做);

  3、學具:各色硬卡紙人手一張;各色瓶蓋若干;彩筆;雙面膠。

  4、輕音樂:《月亮的腳印》。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玩具毛毛蟲,引起幼兒的興趣。

  出示“毛毛蟲”,談話引導幼兒發現毛毛蟲的特徵:

  1、今天,有一個小不點迷路來到我們班裡了,看看是誰?那它長的什麼樣?

  2、這條毛毛蟲可調皮了,它不停地把身體變來變去,瞧,它變成什麼樣兒了?

  教師將毛毛蟲做成各種不同形態,引導幼兒發現其不同姿態。

  3、它的頭也會變,它想幹什麼?

  教師使毛毛蟲的頭向上、向前、向後等,啟發幼兒想象毛毛蟲在向不同方向想要作不同的事情。

  4、播放音樂,請幼兒自由用動作模仿毛毛蟲的不同姿態。

  (二)明確拼貼的任務和要求。

  1、教師提問:在做不同事情的毛毛蟲,用什麼來做呢?(幼兒依據以往經驗說出用紙或光做。)

  2、教師出示拼貼材料,談話

  現在,有個仙女想領你們用瓶蓋來變出不同可愛的毛毛蟲,小朋友們願意嗎?

  3、請幼兒觀察,知道瓶蓋有大小、不同顏色等特徵後,嘗試在硬卡紙上拼貼瓶蓋毛毛蟲。

  4、請個別幼兒示範並講講自己的嘗試經歷。

  5、師幼商討並總結拼貼的要領

  先將瓶蓋貼上雙面膠,然後反過來放在你想貼上的硬卡紙位置上,再用力向下按一按。貼上時,要一個瓶蓋緊挨著一個瓶蓋,用大一點的瓶蓋作頭部,並在頭部用卡紙貼上上眼睛、嘴巴,在頭頂畫上觸角(也可以選擇更小一點的瓶蓋粘上去)。

  (三)在輕音樂中,幼兒自由拼貼,教師巡迴指導。

  1、教師提醒幼兒

  (1)將瓶蓋一個緊挨一個拼貼;

  (2)注意顏色的搭配;

  (3)鼓勵幼兒擺出不同姿態的毛毛蟲,添畫相應的簡單背景。

  (4)不用的瓶蓋按照顏色放回對應的盒子裡。

  2、播放輕音樂,幼兒自由拼貼。

  (四)作品欣賞。

  1、幼兒互相欣賞,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可用情境性語言及時引導)

  2、毛毛蟲變蝴蝶舞動。

  延伸活動:

  1、用拼貼的毛毛蟲佈置牆面。

  2、在活動區投放瓶蓋,讓幼兒嘗試更多瓶蓋拼貼畫、拓印畫。

  3、利用節假日郊遊,進而感受大自然的美。

可愛的毛毛蟲教案8

  活動目標

  1.學習半蹲走,發展下肢力量和動作的協調性、平衡性。

  2.培養協作意識,增強注意力和模仿能力。

  3.引導孩子樂於接受治療。鼓勵、培養小朋友不怕打針的勇敢精神。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

  練習半蹲走。

  活動難點

  與同伴配合協調一致地走。

  活動準備

  毛毛蟲頭飾與幼兒人數相等的紗巾。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聽音樂模仿小動物走,充分活動身體

  1.(幼兒進入場地,圍成圈站好,並在原地貼標記。)師:小朋友平時最喜歡小動物了,小動物也很喜歡你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模仿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走路。

  2.幼兒在原地模仿各種小動物走路。

  二、模仿毛毛蟲走路,練習半蹲走

  1.師:看到你們模仿這麼多的小動物走路,有一個小動物不高興了:怎麼沒有小朋友喜歡我,模仿我走路的樣子呢?”(出示毛毛蟲頭飾)你們喜歡毛毛蟲嗎?它是怎麼走路的?”請一個小朋友嘗試學毛毛蟲走路。

  2.教師示範毛毛蟲走路的樣子,重點提醒幼兒一定要雙膝彎曲半蹲走。幼兒自由練習。

  3.幼兒聽音樂在場地中央自由練習毛毛蟲走路,教師觀察,個別指導,音樂停止時幼兒回到教師身邊。

  4.嘗試兩人配合走,教師重點強調步伐要儘量一致,

  (1)師:“小朋友來看一下,毛毛蟲是什麼樣的呢?”(一節一節的)

  (2)師:那我們怎麼變成一節一節的毛毛蟲呢呢?幼兒自由討論。

  (3)我們找個好朋友變成一節一節的毛毛蟲,聽音樂練習走。

  (4)找出好的示範,強調步伐一致。(在此聽音樂走)

  5.解決難點。

  小朋友們真棒!這次我們要玩難點的遊戲了,行不行啊?我們能不能試試變成一條六節的毛毛蟲走路呢?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要像剛才那樣步伐一致地走。

  幼兒自由組合成六節長的毛毛蟲練習協調一致地走,音樂停止時,回到教師身邊。

  6.毛毛蟲比賽走路,看哪條配合得最好,走得最快。

  三、發獎儀式教師交代遊戲規則:剛才,我們的毛毛蟲配合得真好,現在老師要獎勵獲勝的`毛毛蟲,獎給獲勝的一組每人一頂花環,繞場一週走,其他的幼兒給予掌聲(讓幼兒得到適當的休息。)四、遊戲變成大毛毛蟲師:看到你們玩的這麼開心,我也想玩,有誰願意跟我一起玩的,舉手。哦,都願意啊。那好請聽好老師的要求,伸出小手,老師拍了你的手,你才能排在我後面參加遊戲,注意走的時候不要拉住前面小朋友的衣服,聽好音樂,擺起手來走,明白了嗎?

  五、共享遊戲“快樂的蝴蝶”

  1.師:誰知道毛毛蟲長大後是什麼樣子的呢?

  2.幼兒將紗巾當作翅膀,學蝴蝶飛來飛去,最後飛回活動室。

  活動反思本次活動以遊戲和音樂貫穿始終,引導——模仿——示範——體驗——合作——分享,層層遞進,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半蹲走的技巧。

  活動中,滲透了動靜交替、循序漸進的原則,並將音樂作為一種隱性規則和命令,讓孩子們在音樂的引導下,自然地開始遊戲、結束遊戲,也自然、輕鬆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以遊戲和音樂貫穿始終,引導——模仿——示範——體驗——合作——分享,層層遞進,讓幼兒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半蹲走的技巧。

  活動中,滲透了動靜交替、循序漸進的原則,並將音樂作為一種隱性規則和命令,讓孩子們在音樂的引導下,自然地開始遊戲、結束遊戲,也自然、輕鬆地實現了教學目標。

可愛的毛毛蟲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習製作毛毛蟲,並嘗試為毛毛蟲貼眼睛和嘴巴。

  2、透過練習捏、揉、團、的技巧,增強幼兒雙手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活動準備:

  製造成型的毛毛蟲一個、膠泥。

  活動重難點:

  1、將將膠泥揉成球。

  2、將毛毛蟲的頭和身子連線起來。

  活動過程:

  一、設定情景,引發興趣。

  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誰呀?她長得什麼樣子呀?當幼兒說不出來時可引導幼兒:它的身體是什麼樣子的?長不長呀?

  教師小結:毛毛蟲長得長長的,他的身體是一節一節的。

  二、透過觀察分析,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毛毛蟲的製作材料。

  1、教師:小朋友們猜猜看,毛毛蟲是用什麼做成的?(鼓勵幼兒說一說做毛毛蟲所用的材料)

  2、教師:剛才小朋友們說了許多做毛毛蟲的材料。那,毛毛蟲究竟是用什麼做成的呢?現在咱們就來看一看。

  (教師邊開啟毛毛蟲邊向幼兒展示所用材料並要求幼兒說出材料名稱。)

  教師小結:噢!原來用平時我們玩的膠泥便可以做成毛毛蟲呢。

  三、教師示範。

  1、教師:那你們知道老師是怎樣用這些東西做毛毛蟲的嗎?現在咱們就來看一看老師究竟是怎麼做毛毛蟲的。(教師開始示範)

  ——剛才我先做了什麼?(我先用膠泥搓了幾個綠色的小圓球,大小不一)

  ——再做了什麼?(用白泥、黑泥、紅泥分別捏出了蟲子的眼睛和爪子)

  ——接著做了什麼?(把幾個大小不等的圓球粘到一起,並粘上爪子)

  ——然後做了什麼?(粘上眼睛、嘴巴和觸角)

  ——最後做了什麼?(將頭和身子連線起來就完成了)

  2、現在,老師的毛毛蟲做好了,誰來說一說,老師是怎麼做毛毛蟲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說得都很好,現在請小朋友也來製作毛毛蟲,好嗎?

  四、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與指導

  1、教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做一條屬於自己的毛毛蟲?

  2、教師:小朋友們在做毛毛蟲時,要注意膠泥是不能碰到嘴巴附近的。

  3、教師:遇到困難的時候小朋友可以請老師幫忙,也可以看看你旁邊的小朋友是怎麼做的。

  (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重點觀察以下內容:幼兒能否將膠泥揉成球。巡迴指導,幫助幼兒圓滿完成)

  五、討論分享。

  教師:小朋友們的小手真能幹,一會兒就將毛毛蟲做好了。現在小朋友們拿著自己的毛毛蟲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告訴他,你的毛毛蟲身體各部分是什麼顏色的,好嗎?

  六、活動延伸

  教師:現在,咱們拿著自己的毛毛蟲和旁邊的小朋友的毛毛蟲做遊戲吧!

可愛的毛毛蟲教案10

  活動目標:

  1、嘗試設計毛毛蟲圖紙,並根據圖紙搭建毛毛蟲。

  2、能積極參與建構活動,體驗建構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插塑積木;紙、記號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激發興趣

  師:在一個寧靜的夜晚,皎潔的月光鋪設著大地。在一片大大的樹葉上,躺著好多好多小小的卵。一陣大風吹來,樹葉上就剩下了一顆白色的卵,還有的卵被風兒送去哪兒了呢?

  師:哦,原來風兒把卵送給我們寶寶了呀!你開心嗎?

  你能保護好手上的這顆卵嗎?怎麼保護?

  二、設計圖紙,搭建毛毛蟲形象

  1、繼續聽故事

  師:第二天早上,太陽緩緩地升起來了。就在這時,這顆白白的卵,突然嘣的一下裂開了,從裡面爬出一條……(毛毛蟲)。毛毛蟲剛從卵裡孵化出來,是又瘦又小的還是又胖又大的?

  師:寶寶手上的卵裂開了嗎?裡面會爬出一條什麼樣的毛毛蟲呢?

  又瘦又小的身體有幾節?每一節是什麼顏色?眼睛又是什麼顏色的?

  我們去做小小設計師吧,然後根據你的設計圖紙來搭建毛毛蟲,好嗎?

  2、設計毛毛蟲圖紙,並根據圖紙搭建。

  提醒部分幼兒設計圖畫大一點,要根據設計圖來搭毛毛蟲。

  三、傾聽故事,調整圖紙及形象

  1、繼續聽故事

  師:又瘦又小的毛毛蟲都孵化出來了嗎?帶著你的毛毛蟲,我們一起去找吃的吧!

  星期一,吃了一個蘋果;星期二,吃了兩個梨子;星期三,吃了三個李子;星期四,吃了四個四個草莓;星期五,吃了五個桔子;星期六,哇,吃了這麼多東西,有巧克力蛋糕,有香腸,有餡餅,好多好多。

  現在它還是那條又瘦又小的毛毛蟲嗎?它已經長大了,變成一條又胖又大的毛毛蟲了。

  寶寶的毛毛蟲長大了嗎?

  圖紙上原來設計的是條又瘦又小的毛毛蟲,怎麼樣讓它長大呢?

  2、調整圖紙,並搭建毛毛蟲長大後的樣子。

  四、活動延伸:羽化成蝶

  師:現在它們已經長成又胖又大的毛毛蟲了。星期天的早晨,毛毛蟲一點都不覺得餓,它吃了一片又嫩又綠的樹葉,然後就給自己造了一座叫繭的小房子,躲在繭裡安心地呼呼大睡。睡了兩個多星期,它醒了,在繭上啃出一個小小的洞,從裡面鑽了出來,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

  我們的毛毛蟲會造一個什麼樣的繭呢?會羽化成一隻什麼樣的蝴蝶呢?我們下次再玩。

  孩子們有過設計毛毛蟲以及搭建毛毛蟲的經驗,本次活動是嘗試將建構活動與繪本想整合,用繪本貫穿活動始終。明天將在園內研討課活動中執教這個活動,如果明天順利的話,下次就可以嘗試課時二了——羽化成蝶。明天來寫反思。

可愛的毛毛蟲教案11

  活動目標

  1、學習半蹲走,發展下肢力量和動作的協調性、平衡性。

  2、培養協作意識,增強注意力和模仿能力。

  活動重點

  練習半蹲走。

  活動難點

  與同伴配合協調一致地走。

  活動準備

  與幼兒人數相等的毛毛蟲頭飾和紗巾。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聽音樂模仿小動物走,充分活動身體

  1.(幼兒進入場地,圍成圈站好,並在原地貼標記。)

  師:小朋友平時最喜歡小動物了,小動物也很喜歡你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模仿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走路。

  2.幼兒在原地模仿各種小動物走路。

  二、模仿毛毛蟲走路,練習半蹲走

  1.師:看到你們模仿這麼多的小動物走路,有一個小動物不高興了:怎麼沒有小朋友喜歡我,模仿我走路的樣子呢?"(出示毛毛蟲頭飾)你們喜歡毛毛蟲嗎?它是怎麼走路的?"請一個小朋友嘗試學毛毛蟲走路。

  2.教師示範毛毛蟲走路的樣子,重點提醒幼兒一定要雙膝彎曲半蹲走。

  3.幼兒戴上毛毛蟲頭飾,聽音樂在場地中央自由練習毛毛蟲走路,教師觀察,個別指導,音樂停止時幼兒回到教師身邊。

  4.嘗試兩人配合走,教師重點強調步伐要儘量一致,跟著兒歌(附後)節奏走。

  5.解決難點。

  (1)師:"小朋友來看一下,毛毛蟲是什麼樣的呢?"(一節一節的)我們能不能試試變成一條六節的毛毛蟲走路呢?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而且要像剛才那樣步伐一致地走。

  (2)幼兒自由組合成六節長的毛毛蟲練習協調一致地走,音樂停止時,回到教師身邊。

  6.毛毛蟲比賽走路,看哪條配合得最好,走得最快。

  三、遊戲"紗巾不見了"

  教師交代遊戲規則:剛才,我們的毛毛蟲配合得真好,現在老師要獎勵你們玩"紗巾不見了"的遊戲。每人拿一條紗巾,迅速藏到自己身體的任何部位,儘量不被老師找到。(幼兒藏好後,教師尋找,讓幼兒得到適當的休息。)

  四、遊戲"毛毛蟲與紗巾"

  1、師:紗巾還可以怎麼玩呢?誰來試試?

  2、選出一些好的玩法,大家一起玩,如毛毛蟲一節一節接起來,頂著紗巾走路;全部毛毛蟲圍成圈,右手拿紗巾走路。

  五、共享遊戲"快樂的蝴蝶"

  1、師:誰知道毛毛蟲長大後是什麼樣子的呢?

  2、幼兒將紗巾當作翅膀,學蝴蝶飛來飛去,最後飛回活動室。

  附兒歌:毛毛蟲,真有趣。我們學你做遊戲。排成一隊蹲著走,動作協調又整齊。走呀走呀走呀走,大家一起蹲著走。

可愛的毛毛蟲教案12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將不同顏色的圓紙片間隔貼上,並學習簡單的添畫 。

  2、培養幼兒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細心操作,及良好的貼上習慣。

  二、活動準備:

  教具:範例一幅(毛毛蟲)學具;素描紙每人一份、膠棒,各種不同顏色的圓片片若干、油畫棒、輕音樂。

  三、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今天我們的活動室裡來了一位客人,小朋友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請你們閉上眼睛。

  基本部分:教師悄悄開啟掛圖"毛毛蟲",激起幼兒的興趣。

  1、 提問: 這是什麼?( 毛毛蟲) 這隻毛毛蟲可愛嗎?他可愛在哪裡?幼兒討論請個別小朋友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毛毛蟲身體都是圓片片,頭上還有彎彎的觸角)小朋友你們還看出什麼可愛的地方了嗎?(他的眼睛和小腳都是畫上去的)毛毛蟲是怎麼走路的?誰能表演一下呢?(一扭一扭的)

  2、教師小結並表揚細心觀察的孩子。"這條毛毛蟲漂亮嗎"?(漂亮)

  3、教師出示膠棒、彩色圓紙片、一大的操作卡,提問;"誰再來做一條漂亮的毛毛蟲"。

  請個別幼兒操作。提示幼兒要注意圓片顏色的間隔。

  4、 幼兒評價操作結果。(這條毛毛蟲還沒有眼睛,嘴巴,觸角,和小腳等)

  5、教師演示毛毛蟲觸角和腳的畫法,適當添畫小草,太陽等。

  6、教師進行示範,要求幼兒認真仔細的觀察,與此同時,著重講解貼上的要領。挨著毛毛蟲的頭一個一個貼上圓形,注意每個圓形要挨在一起,中間不能有空隙。

  小朋友你們想做一條可愛又漂亮的毛毛蟲嗎?(想)

  7、輕快的音樂聲中幼兒進行操作,教師觀察並幫助指導個別幼兒。鼓勵部分幼兒添畫小草、太陽等背景。

  四、教師展示幼兒的作品

  教師將幼兒的作品懸掛起來,讓幼兒相互欣賞。提問:你的毛毛蟲在幹什麼?你最喜歡哪條毛毛蟲?為什麼?

  結束部分:小朋友誰能把我們大家一起變成一隻又大又可愛的毛毛蟲。(幼兒一個接著一個走)

可愛的毛毛蟲教案13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的節奏和變化,感知樂曲ABA的結構特點。

  2.用各種身體姿勢創編毛毛蟲變蝴蝶過程中的表情、姿勢、動作,掌握毛毛蟲吃食、蠕動的動作。

  3.體驗創造地運用身體動作表現動物生長過程的快樂,充分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表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毛毛蟲》音樂CD、《毛毛蟲變蝴蝶》課件、圖譜。

  活動過程

  (一)問題匯入

  引導幼兒討論蝴蝶的演變過程。

  (二)利用故事介紹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有關毛毛蟲和蝴蝶的故事,小朋友們想聽嗎?

  師:那就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走進故事中,看看故事裡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

  師利用課件講述故事《蝴蝶美美和毛毛蟲醜醜》的故事後,提問問題:

  1.蝴蝶美美在花園裡遇到了誰?(毛毛蟲)

  2.毛毛蟲是怎樣走路的?(一扭一扭的)

  3.誰能來模仿一下毛毛蟲走路一扭一扭的樣子呢?

  鼓勵幼兒大膽模仿。

  4.小蜜蜂對蝴蝶美美說了什麼?(你小時候也是有毛毛蟲變來的。)

  5.請小朋友一起學一下小蝴蝶是怎樣飛的?(幼兒集體模仿。)

  6.小蝴蝶聽蜜蜂的話是怎樣做的?(小蝴蝶給小毛毛蟲道歉了。)

  7.咱們一起表演一下小蝴蝶和毛毛蟲一起玩的場景吧。

  幼兒自由選擇小蝴蝶和毛毛蟲進行模仿。

  (三)欣賞音樂《毛毛蟲》

  師 :小朋友們猜想一下,毛毛蟲在變成蝴蝶的過程中,毛毛蟲會做那些事呢?(幼兒自由回答)

  師:下面咱們一起欣賞一段音樂《毛毛蟲》,小朋友們可要認真聽仔細了。(師幼欣賞音樂)

  師:哪位小朋友能告訴老師你聽完這段音樂的感受是什麼?(鼓勵幼兒大膽發言)

  (四)結合圖譜,讓幼兒再次感受音樂,理解樂曲內容,模仿動作

  1. 結合圖譜欣賞整段音樂。

  師:這是這首音樂的圖譜,小朋友們看一下,毛毛蟲隨著音樂的變化都在幹什麼?我們再來欣賞一邊音樂。(結合圖譜欣賞音樂)

  2.結合圖譜創編毛毛蟲吃東西、蠕動的動作,理解第一段樂曲的節奏。

  師:誰來學一下毛毛蟲吃東西的動作?(幼兒集體模仿。)

  鼓勵幼兒創編不一樣的動作,幼兒集體學一學。

  師: 哪位小朋友能來表現一下毛毛蟲蠕動的動作呢?

  個別幼兒模仿,幼兒集體模仿,鼓勵幼兒創編不同動作。

  師:請小朋友聽第一段音樂,一起表演一下毛毛蟲吃東西、蠕動的情境吧。

  鼓勵幼兒根據第一段樂曲做毛毛蟲吃東西、蠕動的動作,進一步理解第一段樂曲。

  3. 結合圖譜創編毛毛蟲做夢的情境,理解第二段樂曲的節奏。

  師: 哪位小朋友能來表現一下毛毛蟲睡覺的動作呢?(幼兒模仿,幼兒集體模仿。)毛毛蟲會夢見什麼有趣的事情呢?誰能用動作表現出來呢?(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師:請小朋友聽第二段音樂,一起表演一下毛毛蟲睡覺的的情境吧。

  鼓勵幼兒根據第二段樂曲做毛毛蟲睡覺的動作,進一步理解第二段樂曲的節奏。

  4. 結合圖譜創編毛毛蟲吐絲、扭動出繭變蝴蝶的動作,理解第三段樂曲的節奏。

  師:哪位小朋友能來表現一下毛毛蟲吐絲的動作呢?(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師:誰能來表現一下毛毛蟲扭動破繭變蝴蝶的動作呢?(幼兒模仿,幼兒集體模仿。)

  師:請小朋友一起表演一下小蝴蝶翩翩起舞的動作呢?

  師:請小朋友聽第三段音樂,一起表演一下毛毛蟲吐絲、變蝴蝶的情境吧。

  鼓勵幼兒根據第三段樂曲做毛毛蟲吐絲、扭動、變蝴蝶的動作,進一步理解第三段樂曲的節奏。

  (五)結合圖譜,聽音樂大膽表演相應動作,感受用身體表現動物生長的快樂。

  1.看著圖譜,結合動作再欣賞一遍音樂。(感受樂曲ABA的結構特點。)

  2.聽音樂,做動作。

  師:現在我們都是一隻可愛的毛毛蟲,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好不好?

  幼兒集體表演一邊。

  師:剛才我看到XXX小朋友表演的動作特別漂亮,我們請他來表演一遍,好不好?

  請幼兒表演,其他幼兒欣賞。

  師:我們一起來跟他學一學吧。

  幼兒集體隨音樂表演2—3遍結束。

可愛的毛毛蟲教案14

  【活動目標】

  .嘗試在即時貼底板上用紐扣組合黏貼成不同姿態的毛毛蟲。

  .透過觀察玩具毛毛蟲的變化和教師所繪的毛毛蟲造型,嘗試用紐扣按一顆緊挨著一顆的方法連線拼貼毛毛蟲。

  .知道將不用的紐扣按顏色放回相應的盒中。

  【活動準備】

  .各色鮮豔的可反覆使用的即時貼底板(可用廢舊紙盒的內底板貼上即時貼做成)人手一塊。

  .足夠數量的各色大紐扣。

  .絨布玩具毛毛蟲。

  【活動過程】

  一、調動對毛毛蟲的已有經驗.

  出示絨布玩具毛毛蟲。誰來了?這隻毛毛蟲是怎麼樣的?你們用手來比比看。(引導幼兒注意到這是一條長長的毛毛蟲。

  分析:讓小班幼兒用動作比劃"長",利於加深幼兒對毛毛蟲"身體長"的印象,為後面創作時表現長長的毛毛蟲作準備。

  .這條毛毛蟲可調皮了.它不停地把身體變來變去。(教師將毛毛蟲扭成交叉狀。)你們看,它的身體變成什麼樣了?你們來學學看。(教師用線條畫出毛毛蟲的交叉造型。

  .它又變成什麼樣了?(教師將毛毛蟲的身體變成拱形。)這次,誰來學一學它的樣子?(教師用線條畫出拱形毛毛蟲。

  .毛毛蟲的頭也會變。(教師將毛毛蟲的頭扭向後方。)你能發現毛毛蟲現在想做什麼嗎?(引導幼兒發現:頭向後的毛毛蟲就好像在向後看。

  .如果我想讓毛毛蟲向地下鑽,頭應該怎麼變呢分析:改變頭的方向就可以改變毛毛蟲的造型,幼兒如果能幼兒作品:毛毛蟲體會到這一關鍵點,便可以在後面黏貼時表現不同姿態的毛毛蟲。同時,教師的提問可以提示幼兒根據頭的方向想象毛毛蟲所處的環境,如毛毛蟲在向上吃樹葉、在向下鑽地洞、在草地上玩等,這樣幼兒在後面黏貼時就能自發地添畫毛毛蟲的背景,使畫面更豐富,更有吸引力。

  二、明確黏貼的任務和要求.

  今天老師請你們黏貼出一條長長的毛毛蟲,而且是在做不同事情的調皮的毛毛蟲。用什麼來做呢.教師逐一4"r紹紐扣和即時貝佔底板。

  .誰會將紐扣黏貼在底板上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在即時貼上黏貼紐扣的方法。

  .教師講解並演示黏貼的方法:先將紐扣直接放在你想黏貼的底板位置上.再用力向下按一按就好了。黏貼時,要一顆紐扣緊挨著一顆紐扣。這樣才能黏貼成長長的毛毛蟲。

  .請全體幼兒用動作模仿並說出黏貼的方法。尤其強調要一顆緊挨著一顆。不用的紐扣按照顏色放回對應的盒子裡。

  分析:此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明確黏貼的方法,降低操作難度,使他們更有信心地、快樂地投入黏貼活動。

  三、在教師指導下黏貼毛毛蟲.

  教師提醒幼兒將紐扣一顆緊挨著一顆黏貼,鼓勵幼兒擺出不同姿態的毛毛蟲。可用情境性語言引導:"你的毛毛蟲正在幹什麼呀?毛毛蟲的頭在轉向哪裡呀是在向前爬行呢還是在向後喊朋友?

可愛的毛毛蟲教案15

  活動目標:

  1. 在毛毛蟲變長的過程中,感知並嘗試進行顏色、大小的匹配。

  2. 體驗參與數學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紅、黃色兩色的大圓和小圓多於人數製作成掛脖

  2.紅黃兩色的大圓小圓許多(其中一些貼有眼睛和觸角作為毛毛蟲的頭像數量和幼兒相當)

  3.大樹葉四片(大紅、大黃、小紅、小黃)

  活動過程:

  一 觀察、發現

  ● 每人佩戴一個掛牌,說說自己掛牌的顏色、形狀,引導幼兒觀察同伴發現大小也不同。

  二 遊戲:毛毛蟲變出來

  ●顏色匹配:

  ------教師佩戴紅色毛毛蟲的頭像,引導幼兒聯絡自己掛牌顏色,以接龍的形式變成一條顏色一樣的毛毛蟲。

  ----請其他幼兒說說自己的顏色,變成一條黃色的毛毛蟲。

  ----毛毛蟲吃樹葉

  ----說說紅色毛毛蟲喜歡吃哪些樹葉,為什麼?黃色的毛毛蟲吃什麼樹葉?

  ●大小匹配:

  ----教師佩戴大毛毛蟲頭像,引導幼兒觀察並透過同伴比較己掛牌的大小,以接龍形式變成一條大小一樣的毛毛蟲。

  ----請其他幼兒說說自己掛牌的大小,變成一條小毛毛蟲。

  ----毛毛蟲吃樹葉

  ----說說大毛毛蟲會喜歡吃哪些樹葉,為什麼?小毛毛蟲吃什麼樹葉?

  三 製作毛毛蟲

  ●紅、黃兩色大圓小圓

  請幼兒將挑選喜歡的圓黏貼在底板上,製作一條自己喜歡的毛毛蟲

  ●介紹自己的毛毛蟲,說說毛毛蟲的身體是怎麼樣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