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2_高三政治教案
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2_高三政治教案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2_高三政治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學重點:
世界市場的要領及戰後世界市場呈現出的新特點。
二、教學難點:
世界市場是如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三、素質要求:
1、知識方面:
識記:
⑴世界市場的基本含義和主要型別;
⑵當代世界市場的特點;
2、能力方面
⑴理解能力:透過對"世界市場"含義的掌握,加深對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在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及當代世界市場呈現出的新的特點中所起的作用的理解;
⑵分析能力:透過對世界市場形成過程的瞭解分析,認識到生產力的發展在其中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提高我們運用歷史的觀點、社會的觀點來認識、分析經濟現象的能力。
3、思想覺悟方面:
⑴生產的觀點:透過對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原因的學習,進一步加深理解"人類社會發展史首先是生產力發展的歷史"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⑵聯絡觀點:透過對當代世界市場的新的特點的出現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事物是普遍聯絡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當然,這種聯絡是有條件的。
四、複習舊課:
資料(一):請看這裡是廣交會現場,各國商人正在這裡進行各種貿易洽談,場面異常熱鬧……(錄影片或圖片)
資料(二):請聽一組商貿資訊……(錄音或廣播)
(兩組材料任選一種)
(設問)市場經濟具有哪些基本特徵?上述材料反映了市場經濟的什麼特點?這裡的市場與前面我們學習過的市場有什麼不同?
(設問的目的是:1)讓學生從知識的前後聯絡中把握本課知識;2)體現理論聯絡實際的教學原則;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回答後,教師歸納。略)
五、匯入新課:
透過高一上冊第二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放性等基本特徵,上述材料主要體現的是市場經濟開放性和競爭性的特點。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現代市場經濟是世界性的市場經濟,任何一個國家,市場經濟的執行都與世界市場緊密聯絡,我國也不例外。
要說這裡的市場與以往我們所學的市場有什麼不同,主要在於:以往我們學習的主要是國內市場的有關知識,而這裡卻是世界市場。那麼,什麼是世界市場?世界市場與國內市場有什麼不同?當代世界市場有哪些特點?國際社會存在哪些主要的世界性貿易組織和金融組織?什麼是外匯和匯率?海關是怎樣的機構?我國為什麼要加強對外經濟關係?以及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和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等問題都是本課要學習的內容。
第八課當代世界市場和我國的對外貿易(板書)
請同學們閱讀第八課課題、節題和框題,然後列出本課框架知識結構圖。
(學生閱讀、製圖,教師提問或讓一名同學到黑板上去完成,最後教師講評。)
第一節當代世界市場(板書)
一、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板書)
請同學仔細閱讀教材第96頁第2自然段至第97頁第3自然段,思考並回答;什麼是世界市場?它與國內市場有什麼區別和聯絡?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它與產業革命的關係如何?
(學生回答第一個問題,教師歸納)世界市場的基本含義(板書)
世界市場也叫國際市場,是指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以商品流通為主要內容的經濟效活動的總和(板書)
1)世界市場與國內市場的主要區別(板書)
產生的時間不同
國內市場產生於原始社會第一個社會大分工時期,隨著商品交換的出現而出現;
國際市場產生於資本主義社會形成時期,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發展而形成和發展。各國國內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使商品和勞務交換關係突破國界擴大到世界範圍。
活動的範圍不同(板書)
國內市場主要在國內進行;國際市場則不同,主要在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相行。
世界市場是國內市場在範圍上的延伸,但並不是各國國內市場的簡單相加。因為各國的商品和勞務交換相當大的部分仍然在國內市場進行,而不進入世界市場。
市場的主體不同。(板書)
由於世界市場的活動範圍超越了一國國界,市場活動的主體是不同國家的法人和自然人,其中包括各個國家主權政府,它們往往以各種方式干預國際競爭格局,由於各國經濟實力的差異,在世界市場上就會出現不等價交換的壟斷價格。
2)世界市場與國內市場又存在著密切聯絡(板書)
首先,世界市場是國內市場在範圍上的延伸。其次,可以說國內市場的形成是國際市場形成的前提。再次,也可以說國際市場是國內市場發展的客觀要求。因為各國國內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突破國界建立世界市場,這是社會生產力水平提高和國際分工發展的必然結果。國際市場的主要型別(板書)
按不同標準,國際市場可以劃分為不同型別,請看投影片:
按其經濟內容劃分可分為
國際商品市場(國際間一般實物商品交易的市場)
國際技術市場(國際間技術及智慧財產權交易市場)
國際勞務市場(國際間勞務進口商場)
國際金融市場(包括國際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
按其交易形式劃分可分為
有固定組織形式的市場(如商品交易所、國際拍賣、博覽會和展覽等)
沒有固定組織形式的市場(如補償貿易、加工貿易、租憑貿易等)
按交割的形式劃分可分為
國際貨幣市場(錢、貨幣交易發生當時即進行交割的市場)
國際期貨幣市場(買賣成交後並不當即進行交割和結算,而是在約定的到期日按期貨合同規定的價格佃理實際行付的交易市場)
(學生回答第二個問題,教師歸納)國際市場的形成和發展(板書)
首先,從國際市場的形成看,大致可以分三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世界市場的萌芽階段。15世紀末、16世紀初,由於工場手工業的發展、東西方新航路開闢,以及資本的原始積累,商品交換超出了一國的範圍,發展成為國際性的商品交換,出現了世界市場的萌芽。介不定期裡的世界市場還不穩固,在世界市場上流通的商品,還主要是小生產者和工場手工業者生產的商品。
第二階段為世界市場的'形成階段。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70年代,在英國及其他歐洲國家與美國先後發生的產業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這些國家的統治地位,使資本主義機器工業得到迅速發展,巨大生產力所帶來的大量產品,需要日益擴大的銷售市場;所消費的大量原料與糧食,需要日益擴大的供給來源,從而促進了國際分工的發展,加強了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聯絡,使世界市場得以最終形成。
第三階段為國際市場迅速發展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國際分工進一步擴大,使當代世界市場迅速發展,並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
其次,從世界市場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我們不難發現,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同三次科技革命有著密切聯絡。
請同學們憶一憶: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內容及其與世界市場的聯絡。
(學生回憶並回答,教師歸納圖表)請看投影片:
三次科技革命
時間
主要標誌
主要內容
與世界市場的關係
第一次科技革命
(產業革命)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70年代
用蒸汽機發明和運用
機器大工業代替工場手工業
推動了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
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紀最後30年
電力的廣泛應用
人類由蒸汽時代跨進了電腦時代
促進了世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紀40年代末~今
電子計算機、原子能和空間科技的發明和應用
主要在電子、能源、材料三大基本技術領域展開
使世界市場呈現出新的特徵
由此可見,世界市場是伴隨著科技革命、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與國際分工的發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國際分工的進一步深化,當代世界市場也呈現出新的特點。
當代世界市場的特點(板書)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97頁第4自然段至第99頁第4自然段,識記當代世界市場的新特點。
(學生閱讀、訓記,教師提問)
請同學先觀看三段材料:(製成投影、錄象片或輸入電腦)
材料(一):1950~1990年世界初級產品出口和工業製成品出口在世界出口總值中所佔比重(%)。(見《教參》)
材料(二);據聯合國有關資料統計,1970年全球有跨國公司7000家;1995年已達40000家,其國外分支機構達25萬家,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累計總額達2。6億美元;控制了世界貿易的50%~60%,美國和英國的80%~90%的出口都由跨國公司完成。
(提問)請說出上述材料反映了當代世界市場的哪些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邊歸納邊板書)商品結構的複雜化。(板書)區域集團化趨勢的加強。(板書)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板書)
此外,當代國際市場還有下面兩個重要特點:國際貿易方式的多樣化(板書)
請同學們回憶前面講到的國際市場的主要型別有哪些。多種多樣的國際市場型別正說明了國際貿易方式的多樣化。市場競爭的激烈化。(板書)
第一、什麼叫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先讓學生回答,然後教師歸納)買方市場是指市場上的商品供過於求,商品價格有下降趨勢的市場形勢。這時,買方有任意挑選商品的主動權,在交易上處於有利地位。賣方市場則相反。
第二、競爭手段的多樣化,教材介紹了一種爭奪世界市場的重要方法,即透過跨國公司在別國直接生產和投資、銷售,從內部控制市場。此外,我們再介紹幾種手段:
一是價格競爭,透過降低價格贏得市場;
二是非價格競爭,即透過提高商品的質量和效能、更新花色品種、改進包裝裝潢、改善售前售後服務、加強廣告宣傳等手段和方法,提高商品的市場競爭力;
三是政府幹預,各國為了參與世界市場的爭奪,制定了獎勵出口、限制進口的對外貿易政策,與此同時,又透過關稅限制外國商品的進口,透過對外援助的方法帶動商品的出口等等。
六、本課小結:
(學生歸納,教師總結)請看投影片。
七、鞏固新課:
辨析下列觀點:
1、世界市場是國內市場的總和。
2、世界市場和國內市場同時產生。
3、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是世界市場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