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1
活動內容:
烏龜爬
發展動作:
透過爬的練習,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
活動準備:
1、檢查幼兒衣物、鞋子安全
2、檢查場地安全、泡沫地墊
指導重點(玩法):
一、匯入部分:談話
1、今天小烏龜來我們班是作客了。小烏龜你好啊,聽說你昨天不在家,去哪裡了啊?
2、小烏龜請我們小朋友猜猜它昨天去哪了?
3、它是怎麼去旅行的?
二、展開部分:
1、模仿烏龜爬的動作
1)、小烏龜是怎麼爬的?我們和小烏龜一起爬一下。
2)、小烏龜今天還要去旅行,你們想不想跟它一起去旅行啊?
2、佈置場景,介紹遊戲規則。
1)、活動前為了避免孩子間手被踩,都把鞋子脫掉。]
2)、你們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和小烏龜一起去旅行的地方,我們先看看小烏龜是怎麼走的。先爬過泡沫墊,再爬是小床,在小床上不能掉到外面去,小床外是懸崖,也不能躺在床上,要不燃就會被別的小烏龜踩到。而且爬的時候要一個跟這一個,要不然就會被擠到懸崖下。
3、分兩組跟著音樂爬。
現在小朋友們跟著音樂和小烏龜一起旅行吧,當音樂慢的時候我們就慢慢的爬,快的時候就要快怕了。
(五)談談爬過泡沫墊、地板、的不同感受爬過泡沫墊/地板的感覺是怎麼樣的?(泡沫墊是軟的腳不會痛,地板是硬的)
三、結束部分幼兒一起做放鬆運動結束遊戲。
教學反思:
這節課透過幼兒模仿喜歡的動物-小烏龜練習不同方式的爬,其活動方式非常適合活波好動的小班幼兒學習。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設計這節課,讓幼兒在體驗模仿小烏龜爬行的樂趣的同時,鍛鍊和提高幼兒四肢的協調能力,並促進幼兒的大腦發育。活動過程中,結合遊戲進行了活動練習,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學習中體驗到很多快樂。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2
設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孩子們喜歡小動物是他們的天性,他們喜歡和小動物交朋友,本主題又是《動物是我們的朋友》,因此我設計了這次活動,旨在讓幼兒透過觀察,發現小烏龜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慣,產生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活動目標:
1、被烏龜的出現所吸引,產生接納、喜歡烏龜的情感。
2、參與關於烏龜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的討論,萌發觀察興趣。
活動準備:
1、實物烏龜若干只
2、碎肉、菜葉等
3、磁帶
活動過程:
一、猜猜誰來了
1、師幼圍坐在一起,教師神秘的說:“今天,我們班裡來了一位新朋友,你們看他是誰?
2、教師請出新朋友(小烏龜)。親切的說;“小烏龜爬過來了。引導幼兒觀察小烏龜的外形特徵。(頭、頸、軀幹、四肢、背上有什麼,讓幼兒摸一摸小烏龜的貝殼有什麼感覺)
二、小小烏龜爬過來
1、小烏龜今天看到這麼多小朋友真高興,你們看他在幹嘛呀,(爬呀,爬呀,)看看它是怎麼爬的呀。小朋友想不想學小烏龜爬呀,(想)
2、烏龜還要爬到小朋友那裡去,它是來向你們問好,看看他爬向誰? 烏龜向哪個方向爬去,就請那一方向的幼兒對烏龜打招呼,例“你好,烏龜。”我想和你做朋友,好嗎?”等等。
3、可以請幼兒用手去觸控烏龜的身體,說說有什麼感覺。(很硬,很粗糙)
三、逗烏龜
1、教師手持鈴鼓在烏龜上方搖晃,觀察烏龜受聲音刺激時的反應。
2、烏龜喜歡吃什麼?請個別幼兒用碎肉來喂烏龜,觀察烏龜的進食情況。
四、參觀烏龜的家
1、我們給烏龜造了一個新家,以後我們還要和烏龜做許多遊戲。
2、請個別幼兒送烏龜到自然區的家,教師和其他幼兒隨同參觀烏龜的生活環境,離開時親切道別。
活動延伸:讓幼兒回家後製作烏龜。(李鵲鎮中心幼兒園 孫美建)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感受運動遊戲的快樂。
2、引導幼兒能夠靈活的手膝爬。
活動重點:
引導幼兒靈活的手膝爬。
活動難點:
能根據音樂的快慢變化指令,進行變速爬。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自然角觀察烏龜,會說烏龜的兒歌。
2、物質準備:烏龜(5只),爬行手套、小揹筐(與幼兒人數相等)、蘑菇和蘿蔔(多於幼兒人數)、大地墊(4塊),獨木橋(三組)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以謎語的形式引出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二、基本部分。
1、觀察小烏龜,總結烏龜特徵。
2、模仿烏龜動作,進行手膝爬練習。
(1)教師引導幼兒注意自我保護,爬行時要帶爬行手套b、教師充當烏龜媽媽,帶領小烏龜們練習動作手膝爬行—翻身打滾,幼兒模仿練習過程中說兒歌《小烏龜》
(2)師:“孩子們,你們知道媽媽上次和小兔賽跑時,為什麼爬的那麼快嗎?媽媽是這樣爬的。”(教師進行動作示範,強調動作要領)
3、聽音樂指令,練習快、慢爬。
4、遊戲《給小兔送食物》
(1)講解遊戲玩法:師:“孩子們,小兔家種的蘿蔔和蘑菇,已經快吃完了,咱們給小兔送些食物去吧!你們和媽媽一起要穿過草地、爬過小橋、鑽過山洞,將食物送到小兔家。路上很辛苦,你們怕不怕?”
(2)幼兒遊戲,烏龜媽媽強調爬行要點:抬起頭,挺起胸,翹起屁股向前行。
三、結術部分。
師:“孩子們,我們剛才走了那麼遠的路都累了,快和媽媽一起去休息一下吧。”
附謎語:
有種動物真有趣,揹著房子到處去,四條小腿爬呀爬,危險縮排硬殼裡。
附兒歌:
小烏龜,真有趣,揹著房子到處去,翻個身,打個滾兒,拍拍肚子伸伸腿,抬起頭,挺起胸,跟著媽媽做遊戲。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4
活動目標:
在說說、想象、變變的過程中,感受烏龜的基本特徵,並嘗試表現烏龜的動態。
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畫烏龜的樂趣。
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PPT;
2.繪畫工具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觀看PPT,瞭解、感受有趣的烏龜
1.觀看認識同心圓,瞭解烏龜的基本特徵。
(1)師:小雨滴要來和我們做遊戲了,嘀嗒點擊出現一個圓,再點選兩次,一共有幾個雨滴?它們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嗎?
(2)小結:像這樣,小圓在大圓裡面,大圓抱著小圓,它們圍著一箇中點在跳圓圈舞,我們叫它同心圓。
2.幼兒學畫同心圓,提醒畫面佈局。
請幼兒在自己的畫紙上變出同心圓,提醒幼兒同心圓在跳舞,有高有低,有大有小。
3.幼兒盡情想象,同心圓像什麼。
師:想想同心圓像什麼?它可以變成什麼?
4.觀看大螢幕,引出烏龜。
(1)邊說兒歌邊點選,出現烏龜。
(2)透過兒歌的形式,感受烏龜的動態變化。
二、想想、說說,感受烏龜隨處遊玩的快樂
1.烏龜在哪裡玩?
師:烏龜喜歡在哪裡玩?它們喜歡幹什麼?
2.烏龜的心情怎樣?
三、自由創作——有趣的烏龜
1.幼兒創作,在自己的同心圓上表現烏龜。
師:如果讓你的同心圓來變烏龜,你會變出誰呢?你想帶它們到哪裡玩呢?
2.教師指導,注意引導幼兒表現烏龜的各種動態。
教師提醒幼兒添畫細節和背景,也可在幼兒作品上適當添畫場景,讓畫面更豐富。
四、欣賞交流:說說我的小烏龜
師:你喜歡哪幅作品,為什麼?你覺得它們在幹什麼?
誰來介紹一下你畫的烏龜?烏龜們在哪裡幹什麼?
小結:今天你們畫的小烏龜真有趣,等會請小朋友把它們帶回教室,幫它們穿上五彩繽紛的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到更有趣的地方去玩,好嗎?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5
活動目標:
1.在情境表演中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唱出歌曲《小烏龜》幽默的情緒特點。
2.嘗試替換歌詞演唱,感受創造歌詞的快樂。
3.藉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並記憶歌詞。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難點:
熟悉歌曲旋律,學唱歌曲。
嘗試替換歌詞演唱,感受創造歌詞的快樂。
難點形成原因:
思維替換與表達協調性的薄弱。
難點解決策略:
以圖示支架支援幼兒嘗試。
設計依據:
歌曲學唱主要運用了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的情境表演支架為輔助,學做小烏龜,富有生動性和情感體驗。
活動過程:
1.熟悉認識小烏龜。
2.熟悉歌詞,邊用語言和動作創設情境,學做小烏龜爬山坡的動作。
3.熟悉歌曲旋律,邊感受節奏,邊模仿動作。
4.學習演唱並表演歌曲。
5.嘗試替換歌詞演唱。
6.完整演唱與表演。
活動反思及重構:
這是一首活潑富有童趣的歌曲,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幼兒在音樂中感知烏龜動作變化,從而產生愉快的情緒。
運用遊戲的方式直接進入教學內容,在說說、做做中理解歌曲的內容,同時使用圖譜支架,為後面的學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鋪墊。在表演歌曲中,我引導幼兒學習烏龜慢的,同時也提供給幼兒自我表現的機會。透過表演演唱使聽眾感受音樂的藝術形象,產生聯想和想象,進而達到審美的目的。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透過運用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並在表演中能有意識的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6
設計意圖
爬行是幼兒喜愛的運動。爬的形式有多種,如手膝著地爬、手腳著地爬、正爬、退爬、曲線爬等,無論何種形式的爬都能增強幼兒四肢肌肉、背部肌肉和腹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幼兒動作的靈敏度和協調性,從而較好地發展幼兒的耐力素質。結合我班幼兒的實際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節小班爬行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手膝著地爬,鍛鍊四肢力量。
2.發展全身協調能力和動作的靈敏性。
3.培養遵守規則、相互謙讓的良好行為品質,以及樂於助人的精神。
活動準備
兩長、一短的塑膠通道3個,海綿做的圓形糧食,數量是幼兒人數的3倍多。
活動過程
1.做小動物模仿操,引出主題——快樂的小烏龜。
2.幼兒在創設的情景中練習直線爬、曲線爬。
師:小烏龜游泳時咕嚕嚕吐泡泡,那它是怎樣走路的呢?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教師帶幼兒在創設的情景中練習爬行:
(1)過小橋(直線爬)。
(2)過彎彎曲曲的小路(曲線爬)。
(3)過草地(自由爬)。
(4)大灰狼來了,幼兒全體趴下不動。
3.幼兒動腦筋在場地中用各種方式爬行。
師:爬的動作有很多,想一想你還會怎麼爬,自己去試一試,看誰的方法多。
幼兒在場地中練習各種方式的爬,如往前爬、退爬、側爬、轉圈爬、匍匐爬、手腳著地爬。
4.聽訊號用各種方式爬。
師:你們真是快樂、聰明的小烏龜,想出了這麼多爬的方法。老師要和你們做個遊戲,我拍鈴鼓你們來爬,老師拍得快,你們就快快爬;老師拍得慢,你們就慢慢爬。
5.遊戲“幫雞媽媽運糧”。
講解玩法:天要下雨了,雞媽媽的糧食在地道那面曬著呢,要是被雨淋溼了就不能吃了,請小烏龜幫著運糧。要從通道爬到曬場,將糧食馱在自己背上,再從山洞旁邊的草地上爬回來。反覆運,直到把糧食運完為止。
遊戲時提醒幼兒遵守遊戲規則,並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通道去運糧。
6.放鬆活動:做小烏龜韻律操。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7
活動目標:
1、聽音樂訊號,願意一起幫助大烏龜回家。
2、感受小動物一起互助的良好氛圍,為大烏龜獲救感到高興。
3、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彙。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動物頭飾(蚱蜢、兔子、刺蝟、老鼠)
2、音樂
3、PPT課件
4、場地創設:點點、桌子、動物頭飾等
活動流程:
聽聲音引趣--講述故事--體驗遊戲--繼續講述故事--延伸
活動指導:
一、聽聲音引趣1、聽一聽,這是什麼東西滾下來了?
1、看一看,聽一聽,到底是什麼?
小結:原來烏龜大叔摔跤,爬不起來了。
二、聽故事呼救
1、小蚱蜢在喊什麼呀?
2、聽訊號,一起呼救。
要求:聽音樂換一棵小樹站站好,喊一喊。
小結:我們一起喊,聲音傳的遠,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小動物們聽見了都來救烏龜大叔了。
三、入情景救助
1、完整聽一遍音樂,問:想一想,我們要怎樣推才能力氣大?
2、個別遊戲要求:四個孩子拉住烏龜的四條腿,聽訊號推。
小結:我們聽著音樂一起推,終於把烏龜大叔推到了小河裡。
四、享助人之樂繼續故事結束語:烏龜大叔得救了,都是大家一起幫的忙,烏龜大叔請大家一起吃好吃的。
教學反思:
為了使幼兒懂得故事中所要表達的道理:集體的力量大。我設計了一個遊戲環節,讓幼兒體驗一人搬積木力氣小,但是幾個小朋友一起搬就能夠使力量加大。透過行動,讓幼兒更直觀的理解這個道理,但是在操作過程中,只有少數幼兒能夠透過遊戲來體驗,無法讓全體幼兒都體驗到遊戲的樂趣,進而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活動的創設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接受能力和年齡特點,對已有經驗把握不足。對於本活動的準備不夠充分,希望在下次活動中有所改善。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8
活動目標:
1、能用連貫的語言和豐富的詞彙去續編故事的結尾。
2、培養幼兒能大膽想像及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3、發展幼兒合作和表演的能力。
4、願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背景圖用可以活動的烏龜和熊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跳著快樂舞進場。
二、幫助幼兒進圖加的情景,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圖片內容,引出故事。
1、(背景圖)小朋友,我們來到哪兒了?(山坡上)請小朋友找個地方坐下吧?
2、咦,你們看山坡上有什麼啊?再看看山坡旁邊又有什麼?
3、對呀,你們看,美麗的小河旁有一處綠綠的小山坡。一天,一隻小烏龜慢慢地爬到小山坡上曬太陽,突然誰來了?
三、引導幼兒仔細地去觀察、理解圖片中主要角色的神態動作。
1、老熊看見烏龜是怎麼想的?臉上有什麼表情?烏龜看見熊來追它們,臉上露出什麼樣的表情?
四、讓幼兒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續編故事。
1、熊看見烏龜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2、烏龜有逃脫熊的追捕?如果有,又是怎樣逃脫的?
五、提供蜜蜂、刺蝟、螞蟻、公雞的頭飾,讓幼兒發展想像力。
師:你們看,愛幫助別人的小動物們也想幫助烏龜逃脫熊的追捕,它們是怎麼幫助小烏龜的呢?
六、請幼兒分組,然後分角色進行故事表演。
七、結束活動,離場。
剛剛小朋友續編了這麼多精彩的故事結尾,現在小烏龜請你們一起玩遊戲,好嗎?(跳著快樂舞離場)
活動反思:
大班的孩子大多能夠對一些簡單的故事進行復述,特別是故事中的語言,更能惟妙惟肖地進行模仿,但是對於一些比較長的故事,幼兒的複述能力相對小了很多。所以,針對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這個課時,我讓孩子們來表演這個故事,透過對故事的表演,加深印象,從而能更好的記住故事內容和其中的語言。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9
一、活動目標
1、願意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和情節。
2、能體會小烏龜找不到朋友到找到朋友這一過程中的情緒變化。
3、嘗試分角色表演故事,體驗其中樂趣。
二、活動準備
1、自制圖片一張:悲傷的烏龜
2、相關影片
3、幼兒用書
三、活動過程
1、教師設定情境,運用談話匯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你的好朋友是誰?
(2)和好朋友在一起時心情是什麼樣的?
2、教師展示自制圖片,引出主題。
(1)下朋友們,看看圖片裡面是誰?
(2)圖中的小烏龜怎麼了?它為什麼不高興了?
3、 教師出示相關圖片,進入故事屋環節,請幼兒整體欣賞故事。
4、引導幼兒回憶所聽故事內容,梳理故事情節。
(1)故事中的小烏龜為什麼不高興?
(下一頁:活動延伸和活動總結)
(2)小烏龜都遇到了誰?
(3)小鳥和小烏龜做朋友了嗎?
(4)小猴子和小烏龜做朋友了嗎?
(5)最後小烏龜找到朋友了嗎?他的好朋友是誰?
5、幼兒結合幼兒用書,陰道幼兒深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完整講述故事,請幼兒再次聽故事。
(2)小烏龜遇到了誰?小鳥為什麼不和他做朋友?
(3)小烏龜又遇到了誰?小猴子為什麼不和他做朋友?
6、教師引導幼兒感受小烏龜的情緒變化,沒有朋友的時候烏龜的心情是什麼樣的?找到朋友後,小朋友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四、活動延伸
教師角色扮演,表演故事。引導幼兒體會小烏龜的情緒變化,並且用誇張的表情表演這兩種心情!
五、活動總結
小烏龜找朋友其實說的就是現在幼兒們正在面對的困難,交友是幼兒在幼兒園第一接觸的,教師在適當加以引導之後幼兒會發現交朋友也是一件需要認真對待的事。透過感受小烏龜交朋友時的阻礙感受朋友的重要性。
家長也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周圍人的生活,模仿最親近的人的各種動作,從而提高幼兒的形象力和創造力。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10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和角色特點,透過表演體驗角色情感。
2.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
活動準備:
狐狸、烏龜、青蛙頭飾各一份,《聰明的烏龜》課件。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小青蛙捉害蟲》引入:
小青蛙在捉害蟲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危險的事情,你們猜發生了什麼事?(幼兒回答)還是讓我們趕緊去了解一下。
二、播放《聰明的烏龜》課件,理解故事內容。
1.觀察第一幅圖:
狐狸看見青蛙為什麼口水滴答滴答往下掉?
2.觀察第二幅圖:
誰提醒了青蛙?它怎麼幫助青蛙的?學習詞:縮
3.觀察第三幅圖:
狐狸要想吃烏龜,怎麼辦?引導幼兒重點討論:烏龜怕摔、怕火,為什麼還讓狐狸把它摔到天上去,扔到火盆裡去呢?討論完後,練習狐狸和烏龜的對話。
4.觀察第四幅圖:
引導幼兒討論:烏龜喜歡水,為什麼狐狸說要把它扔到水裡,它反而哭了呢?你認為烏龜聽了狐狸的話心裡會怎麼想?它的心情怎樣?
三、播放《聰明的烏龜》課件,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a.青蛙在捉害蟲的時候遇見了什麼危險的事情?
b.誰幫助了青蛙?
c.烏龜是怎樣對付狐狸的?他的方法聰明嗎?
d.這是一隻非常聰明的烏龜,那我們一起給故事起一個名字吧。
四、播放《聰明的烏龜》課件
老師準備了狐狸、烏龜、青蛙頭我們來表演這個故事好嗎?
(三個小朋友為一組來表演)
五、活動延伸
烏龜和青蛙戰勝了狐狸以後非常高興,興奮的唱起了歌。咱們也來唱首歌,一塊幫它們慶祝一下吧!(放音樂,唱歌。)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11
活動目標
學習歌曲,掌握歌曲的升調與降調。
讓幼兒透過多種活動感知二拍子的節奏.
與家長互動表演,讓幼兒體驗與家長一起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CD、節奏表、高音符號、烏龜圖片一張三、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場
二、音樂
聽《小小烏龜上山坡》這首歌曲的旋律做律動:"做拍肩動作,從下到上又從上到下。拍腿動作,從上到下又從下到上。"(根據這首歌的升降調做動作。)
三、出示圖片引導
出示一隻烏龜圖片,引導幼兒說出烏龜的特徵。引出主題《小小烏龜上山坡》並讓幼兒知道這隻烏龜要去遠足。
1、出示高音符號教幼兒認識。
2、出示2拍子的節奏圖(用音符表示)。引導幼兒知道實心的圓表示強,空心的圓表示弱。(強說起,弱說踏。如:強弱、強弱---起踏、起踏)。
3、請兩位家長跟兩位小孩一起坐在前面的椅子上,用大與小的區別進行區分強跟弱。
4、出示第二種二拍子的音符表,(強強弱,強強弱),請四位家長跟兩位小孩用大與小的區別進行區分強跟弱。
5、認識這首歌的節拍,讓幼兒參與活動,邊玩邊念節奏(站起來站起來,高高興興站起來。。。坐下來坐下來,高高興興坐下來。。。躺下來躺下來,高高興興躺下來。。。)
四、教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示範唱一遍。
2、教幼兒跟唱(教唱時引導幼兒跟教師一起用手做爬山的動作。)
3、師幼一起表演唱(教師帶領幼兒手搭肩膀邊唱邊學烏龜的動作走成半圓。)
五、結束
放音樂讓家長與幼兒互動表演(讓家長跟孩子一起圍成圓圈邊聽音樂邊學歌曲的升降調做相應的動作。)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12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歌曲,掌握歌曲的升調與降調。
2.讓幼兒透過多種活動感知二拍子的節奏.
3、與家長互動表演,讓幼兒體驗與家長一起學習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音樂CD、節奏表、高音符號、烏龜圖片一張
三、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場。
(二)聽《小小烏龜上山坡》這首歌曲的旋律做律動:"做拍肩動作,從下到上又從上到下。拍腿動作,從上到下又從下到上。"(根據這首歌的升降調做動作。)
(三)出示一隻烏龜圖片,引導幼兒說出烏龜的特徵。引出主題《小小烏龜上山坡》並讓幼兒知道這隻烏龜要去遠足。
1、出示高音符號教幼兒認識。
2、出示2拍子的節奏圖(用音符表示)。引導幼兒知道實心的圓表示強,空心的圓表示弱。(強說起,弱說踏。如:強弱、強弱---起踏、起踏)。
3、請兩位家長跟兩位小孩一起坐在前面的椅子上,用大與小的區別進行區分強跟弱。
4、出示第二種二拍子的音符表,(強強弱,強強弱),請四位家長跟兩位小孩用大與小的區別進行區分強跟弱。
5、認識這首歌的節拍,讓幼兒參與活動,邊玩邊念節奏(站起來站起來,高高興興站起來。。。坐下來坐下來,高高興興坐下來。。。躺下來躺下來,高高興興躺下來。。。)
(四)教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示範唱一遍。
2、教幼兒跟唱(教唱時引導幼兒跟教師一起用手做爬山的動作。)
3、師幼一起表演唱(教師帶領幼兒手搭肩膀邊唱邊學烏龜的動作走成半圓。)
(五)結束
放音樂讓家長與幼兒互動表演(讓家長跟孩子一起圍成圓圈邊聽音樂邊學歌曲的升降調做相應的動作。)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13
【活動目標】
1、會用形容詞說完整的句子。
2、根據老師提供的材料,能創編出完整的故事。
3、喜歡並能運用這種形式進行創編活動。
【活動準備】
圖片,膠棒,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
(分別出示小烏龜和小蝸牛的圖片,請小朋友分別和這兩個小動物打招呼)
師:小朋友們,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小烏龜和小蝸牛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二、傾聽故事
1、觀察圖片,透過觀察瞭解故事
(1)師:今天天氣真好,小烏龜和小蝸牛出來玩了,看,他們來到了哪裡?
(出示背景圖片,相機把小烏龜和小蝸牛的圖片貼上去)
(2)師:哇,在這麼美麗的地方,他們會說些什麼?幹些什麼呢?
(3)師:他們玩得開心嗎?
2、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講述故事,幼兒傾聽感受故事
3、幼兒練習說話:小烏龜和小蝸牛還會去哪?幹什麼?
三、創編故事
1、教師出示不同顏色的卡紙,引導幼兒說話:小烏龜和小蝸牛來到了什麼樣的什麼地方。
2、幼兒根據教師提供材料,分小組活動,創編故事
(1)分組,提出活動要求。
(2)幼兒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幼兒上臺展示創編的故事
3、教師小結,並根據幼兒創編的故事把故事完整地講述一遍
播放音樂,教師完整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4、為故事起名字
三、教師總結
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共同努力,創編出了一個很棒的故事,這個故事還沒有完呢!小烏龜和小蝸牛還會去哪裡呢?還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活動結束後,小朋友們可以開動自己的小腦子,用自己的畫筆把這個故事接著畫下去!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14
小班體育:烏龜爬爬爬
小班體育:烏龜爬爬爬
活動目標:
1、幼兒探索、學習爬的方法,掌握手膝著地爬的基本動作,有一定速度並能較好地控制方向。
2、幼兒在遊戲活動中,鞏固爬的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3、幼兒樂意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烏龜家,烏龜龜殼飾品人手一份,場地佈置,“足夠的烏龜糧食”,體操墊,背景音樂、鑽圈等。
2、幼兒已儲備了有關烏龜生活習性的相關經驗。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1、情景創設龜媽媽帶著龜寶寶出去活動,師:“寶寶們起床啦,一起來跟媽媽活動活動吧!”
2、“小烏龜”跟隨“媽媽”作模仿動作熱身:伸伸頭、伸伸腿、扭扭腰等。
二、練習爬
幼兒探索、學習爬的方法,掌握手膝著地爬的基本動作,有一定速度並能較好地控制方向。
1、幼兒自由在草地上探索、學習各種爬的方法
師:“烏龜寶寶最喜歡爬,讓我們在草地上自由自在的爬一爬。”(教師觀察幼兒爬行動作並給予指導。)
2、教師請幾個幼兒示範,引導幼兒發現哪種爬行方法既快又舒服。
3、教師示範並講解爬的動作要領:手、膝著地,頭抬起看著前方,手腳協調一致向前爬。
4、幼兒集體練習爬,引導幼兒掌握爬的基本動作,有一定速度並能較好地控制方向。
三、遊戲:小烏龜運糧
幼兒繞過障礙物找到糧食把糧食運回家,鞏固爬的動作。
四、放鬆練習,結束活動。
小烏龜跟著媽媽隨音樂做放鬆活動。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烏龜》15
教材分析:題目是一個主謂短語,主語是“小烏龜“而謂語是”笑了“,可以看出這是一用擬人的手法寫的童話。那麼小烏龜為什麼笑了呢?這是題目給我們的懸念,這童話講了發生在小烏龜身上的兩件事。所以學習時要抓住事件的來龍去脈和事件過程中人物的表現。這樣才能很好地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並從中學到做人的道理。
教學理念: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交流合作的機會與氛圍。
2、讓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學習語文,提高語文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
3、透過閱讀、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認識9個生字,領會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小烏龜為什麼笑了。
教具準備:課件、動物頭飾
課時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題目質疑,激發興趣
出示多媒體課件,請同學們看看圖中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小烏龜為什麼笑了?讓我們一起走入“快樂讀書屋”看看。
二、初讀感知,自悟解題。
1、自由讀課文,圈畫生字。
2、小組同學合作識字。
3、默讀課文,說一說小羊、小公雞和小猴為什麼不理小烏龜了?
4、小組內交流,小烏龜為什麼笑了?小烏龜是怎條一個人?(全班彙報)
5、說說你從課文中學到了什麼?
三、分角色朗讀、表演,體會人物個性特點。
1、同桌對話練習。
在全班分角色讀。(學生體會歎號所表述的語氣,例如:小烏龜難過說:“唉,我爬得太慢了!”引導學生用低且緩的聲音讀出小烏龜的自責。又如:小公雞感謝地說:“謝謝!”“謝謝!”用急切、感動的語氣來表現小公雞的感受激之情。)
2、學生戴頭飾分角色表演,大家。
四、拓展延伸
小烏龜被人誤解了,該怎麼辦?說說你在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或者是親身經歷的別人誤解你的事,你會怎麼辦?
能說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