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活動:大公雞和漏嘴巴
大班社會活動:大公雞和漏嘴巴
活動設計背景
吃飯時東張西望、撒飯菜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情,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養成“吃飯時要專心、好好吃”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透過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透過複述故事,讓幼兒學會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故事內容。
3、透過本次活動讓幼兒知道“吃飯時要專心,不要浪費糧食”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幼兒能完整、生動的講述故事。
2、讓幼兒學會在生活中吃飯時該怎樣做。
活動準備
1、自制掛圖,故事磁帶“大公雞和漏嘴巴”。
2、碗勺模型,“大公雞”卡片,“小弟弟”和“奶奶”手偶。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碗勺模型,提問:碗勺是用來做什麼的?讓幼兒猜猜關於吃飯時要注意的一些事,引出故事《大公雞和漏嘴巴》。
二、基本環節:
1、故事裡都有誰?發生了什麼事情?
2、聽故事後看掛圖,啟發、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
①小弟弟坐在院子裡幹什麼?
②小弟弟碗裡的飯為什麼撒得到處都是?
③大公雞來了說什麼?然後做了什麼?
④大公雞為什麼說小弟弟漏嘴巴?
⑤大公雞唱的是什麼兒歌?
⑥小弟弟為什麼哭了?
⑦奶奶對小弟弟說了什麼?
⑧後來小弟弟還撒飯粒嗎?
3、啟發幼兒懂得“吃飯不要東瞧瞧西看看,要專心”的道理。
請幼兒再聽故事,看掛圖複述故事。
三、1、利用大公雞、小弟弟和奶奶的指偶讓幼兒表演故事。
2、自願表演、分組表演。
四、交流,你是怎樣吃飯的?讓幼兒知道吃飯要好好吃,要像改變後的小弟弟學習。
五、1、讓幼兒自己動手用費紙殼製作碗勺和手指玩偶,教師在旁邊適時適度指導。
2、課後佈置背誦《鋤禾》,要求幼兒平時做到不撒飯不剩飯,節約糧食、珍惜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