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常識《我從哪裡來》教案範文

大班科學常識《我從哪裡來》教案範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科學常識《我從哪裡來》教案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瞭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能較完整表述觀察結果,大膽地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透過觀看課件,讓幼兒瞭解人生命的由來。

  3、瞭解媽媽懷孕十月的辛苦及撫養自己長大的艱辛,激發幼兒愛母親的情感。

  活動準備:

  1、課件《我從哪裡來》。

  2、教學掛圖。

  3、懷孕老師前後的照片。

  4、音樂《感恩的心》。

  5、小枕頭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兩張老師的照片,鼓勵幼兒進行比較。

  1、師:這是誰?以前的老師和現在的老師有什麼不一樣?你從哪看出來的?

  2、師:原來現在的老師懷孕了,要生小寶寶了,小朋友,那你們是從哪來的呢?你們知道媽媽肚子裡為什麼會有小寶寶嗎?

  二、播放課件《我從哪裡來一》,讓幼兒透過觀看課件初步瞭解人生命的由來,同時鼓勵孩子大膽發問。

  請幼兒發問:看了剛才播放的畫面,你找到正確的答案了嗎?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要問老師嗎?

  1、師:小朋友,現在你們知道自己是從哪兒來的嗎?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是怎樣形成的呢?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觀察結果,說出自己是從哪兒來的。

  2、師:原來爸爸媽媽結婚以後,爸爸把身體裡一種叫**的東西送給了媽媽,和媽媽身體裡叫做**的東西友好地結合在一起,他們在媽媽的身體裡展開了游泳比賽,遊得最快的**就會和媽媽身體裡叫做**的好朋友友好地結合在一起,留在了媽媽肚子裡的小房子裡,在小房子裡一天天長大,形成一個受精卵,受精卵長大後就是一個小寶寶了。經歷了280天左右,就從媽媽肚子裡出來了。

  三、創編活動:在媽媽的肚子裡

  1、請幼兒猜想:

  “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都做了些什麼?”先啟發幼兒大膽想象,同時用動作加以表現;再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看,並進行動作、表情模仿。

  2、請幼兒跟音樂一起表演:

  我要做個魔術師,把小朋友們都變回媽媽的肚子裡,在媽媽肚子裡做個小搗蛋鬼,聽我口令(教師語言提示):肚子裡的寶寶像個小蠶豆,緊緊地抱成一團,一動也不動。慢慢慢慢長大了些,寶寶說,我要當個拳擊手,左邊兩下嗨嗨,右邊兩下嗨嗨;我還要學習踢皮球,左邊兩下,右邊兩下;我還會生氣皺皺眉撅起我的小嘴巴;我還經常舔舔我的小腳丫,揪揪我的小耳朵;好睏啊,打個哈欠睡一覺吧。媽媽媽媽我要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出來出來終於出來了,好亮堂啊。(幼兒表演兩遍,第一遍師領)

  3、讓幼兒直觀瞭解媽媽懷胎十月的辛苦,回憶撫養自己所付出的艱辛,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4、讓幼兒初步瞭解懷孕媽媽的外形特徵。

  5、懷孕老師出場,以召開記者招待會的形式,再次引導幼兒主動發問(關於懷孕媽媽—準媽媽的感受、生活習慣等),以直觀印象更進一步瞭解準媽媽的艱辛。要求幼兒間所提問題不重複。懷孕老師根據幼兒提問做適當回答,如:帶小朋友做操很不方便,彎腰很不方便,上樓梯很累,稍重一點的東西拎不動;有時候噁心、食慾很差,看見任何食物都不想吃,但告誡自己必須得吃,因為如果不吃,肚子裡的寶寶就缺乏營養了,雖然愛美,但不能化妝,怕寶寶鉛中毒。

  四、播放課件《我從哪裡來二》,讓幼兒透過觀後課件初步瞭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師:小寶寶住在媽媽身體裡的什麼地方?

  2、師:開始的時候他有多大?後來慢慢的長出了什麼?眼睛會睜開嗎?

  3、師:小寶寶會在媽媽的肚子裡做些什麼呢?寶寶的耳朵能聽見聲音嗎?後來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怎麼樣了?他會在媽媽的肚子裡生活幾個月?

  4、師:原來小寶寶一直住在媽媽身體裡的一個叫做子宮的小房子裡,開始的時候他像一粒種子那麼大,慢慢地長出了眼睛、耳朵、嘴巴,到了180天的時候眼睛還會睜開。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會游泳、吸吮手指、翻跟頭,有時還會跟著音樂跳舞,後來小寶寶越長越大,媽媽的肚子再也裝不下了,他就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了,他整整在媽媽的肚子裡住了十個月。

  五、出示教學掛圖,讓幼兒觀察進一步瞭解胎兒的主要生長過程。

  1、逐一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

  ——師:這時的寶寶是怎樣的?他怎麼吃食物呢?

  ——師:這時候的寶寶只能看見頭和身體,還有腮和小尾巴呢!不過小尾巴會隨著寶寶的長大消失的。小寶寶是透過臍帶吸收媽媽肚子裡的營養,一天天地長大。

  2、出示第二幅圖片後提問。

  ——師:小寶寶慢慢長大了,現在他是什麼樣的?他有眼睛、鼻子、嘴巴了,他現在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一樣嗎?

  ——師:現在的小寶寶剛剛有了眼睛、鼻子、嘴巴,和我們的不一樣。

  3、出示第三幅圖片後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的什麼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長了小手、小腳,他躲在媽媽的肚子裡很安全。

  4、出示第四幅圖片後提問。

  ——師:你看見小寶寶又有什麼變化了?

  ——師:這時的小寶寶全身都覆蓋著一層絨毛。

  5、出示第五幅圖片後提問。

  ——師:你猜猜小寶寶這時候會長成什麼樣?

  ——師:這時候的小寶寶還在繼續長大,骨骼也漸漸結實了,他有時還會調皮的踢媽媽一腳呢!

  6、出示第六幅圖片後提問。

  ——師:小寶寶怎樣了?

  ——師:小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生活了十個月,最後終於來到了人間,來到這個世界。

  六、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1、師:我們從媽媽的肚子裡來到了這個世界肯定很開心幸福,但我們在媽媽肚子裡一天天長大的時候,你覺得媽媽會怎樣?為什麼?

  2、出示老師懷孕之前帶小朋友做操玩遊戲的照片和懷孕之後做事情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這兩個時期老師身體狀態的變化,體會媽媽懷孕的辛苦,從而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出示陳老師帶小朋友做操的照片並提問:懷孕之前陳老師在和小朋友做什麼呢?

  ——師:有了小寶寶之後,老師的身體有什麼變化?還能和小朋友一起跑、一起跳、一起做操嗎?

  ——出示老師彎腰撿東西不方便,上樓梯很累的照片讓幼兒觀察,體會媽媽懷寶寶的辛苦。

  ——出示老師看見食物不想吃,噁心及不得不吃的照片並提問:為什麼陳老師吃不下還要吃呢?因為不吃,肚子裡的寶寶就缺乏營養,長不大,所以媽媽是很偉大的,我們要更加愛我們的媽媽。

  3、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老師現在懷了小寶寶上班很辛苦,常常感到很累,但是老師再累還是要帶小朋友學習本領,所以小朋友要更加體諒老師,愛老師,不惹老師生氣做一個聽話的好寶寶。

  4、師:你們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你們的媽媽也付出了很多,也很辛苦,現在你們上幼兒園了,長大了應該怎樣感謝媽媽呢?可以對媽媽做些什麼、說些什麼呢?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5、播放音樂《感恩的心》,讓幼兒表演。

  ——師:小朋友都說的很好,下面讓我們一起懷著感恩的心來感謝我們的媽媽,感謝他們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感謝媽媽為我們做的每一件事情。

  談話——如何報答媽媽?

  遊戲——《我來做媽媽》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增加幼兒體貼媽媽的感情。請幼兒每人在自己的衣服裡塞一個小枕頭,跟著老師的提示表演一位懷孕的媽媽。老師按照小心走路—彎腰打掃衛生—蹲下繫鞋帶—扶著肚子散步—彎腰撿東西—輕輕坐下等進行語言提示。

  活動反思

  在道德情感中愛是核心,激發幼兒愛的情感是我們重要的社會責任。然而,幼兒愛的情感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而是透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經驗感受和體驗來獲得的。讓幼兒從小知道愛父母和長輩、同伴,老師,養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習慣,那麼長大以後就很難做到孝敬父母、關愛他人、關愛社會。因此,從小加強對獨生子女愛的情感培養就顯得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從小培養幼兒有愛心、愛父母、同伴、老師的品質,從小在幼兒心中播下愛的種子,會對孩子一生的幸福產生十分有益的影響。幼兒在環境的薰陶中,愛的情感不斷昇華。

  不足之處:

  活動過程中自己有點急,對孩子們所提的問題提煉不夠,需要今後不斷地學習、努力。

  整個活動教師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尊重幼兒的想法,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能充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溫馨和諧,充分體現了快樂的、自主的教學理念。活動中邀請懷孕老師配合,為本次活動潤色不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