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國家經濟的發展》的說課教案

《亞洲國家經濟的發展》的說課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亞洲國家經濟的發展》反映的是二戰以後亞洲國家經濟的發展情況。亞洲民族國家經濟的發展的先決條件之一是亞洲國家的民族獨立,與教材的戰後民族解放運動聯絡密切。亞洲民族國家經濟的發展雖然起步較遲,但進入60、70年代以後,經濟發展的增長速度十分迅速,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注入活力,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和啟示又成為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借鑑。因此,本節教材的教學成為本章教材的重要內容。

  二、教學目標

  1、主要掌握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以及西亞國家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理解“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均衡增長”戰略、石油輸出國組織等概念。結合區域,掌握地區的主要氣候特徵。

  2、發展學生的歸納和比較能力。使學生善於從典型的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原因中比較其異同。並分析亞洲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3、使學生在解讀歷史中感悟歷史,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去審視亞洲歷史發展的作用,並從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典型史實中總結經驗。

  三、教學方法

  主要採取閱讀法、比較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1、佈置預習提綱,要求學生根據學習提綱的要求自己進行預習。2、出示《亞洲的經濟發展形勢》圖,讓學生熟悉亞洲主要國家的地理位置。3、提出問題:“亞洲民族國家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引導學生從國際政治和經濟、亞洲國家政治和經濟兩方面入手分析。有利因素:世界政局相對穩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機遇;民族獨立;勞動力和資源豐富;

  不利因素:舊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存在;亞洲國家生產力落後。

  4、檢查學生預習情況。亞洲國家經濟發展簡況表

  地區

  氣候型別

  主要國家

  發展概況

  經濟型別

  存在問題

  備註

  東亞

  東南亞

  南亞

  西亞

  5、比較韓國和新加坡經濟發展原因的'異同。

  6、歸納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特點。發展速度快;發展不平衡;型別多樣。

  7、討論:亞洲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和啟示。啟示:抓住機遇,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經濟發展戰略,並且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也要更加國際條件,適時調整政策;同時反對舊的國際經濟秩序,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仍然是亞洲各發展中國家必不可少的一項艱鉅的任務。

  8、強化訓練:(1)二戰後亞洲新興國家經濟發展具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亞洲新興國家經濟的發展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面臨哪些主要問題?(2)戰後,北太平洋沿岸國家和地區各呈現怎樣的經濟發展形勢?從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看,應如何認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