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公開課教案
《司馬光》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10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讀準多音字得的另一個讀音
2.理解圖意和課文內容,知道司馬光是一個聰明勇敢的孩子。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花園的環境和司馬光的詞句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教學思路:
《司馬光》是本單元最後一篇看圖學文。課文中的圖是一幅單幅圖,學生不瞭解故事內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學時可先啟發學生看圖。在簡介故事內容後再提出幾個問題,如: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麼?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幹什麼?哪個是司馬光?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藉助拼音自己讀一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是怎樣講圖畫上的故事的。
在學生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再帶領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學習課文。先學習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讓學生知道古時候是很久以前。這一部分重點講讀第二自然段,讓學生藉助圖畫和課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麼地方,以及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缸。然後啟發學生想想這個小朋友是怎麼掉進缸裡的?掉進缸裡如不及時救出會出現什麼情況?讓學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當時的危急情況。
課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讓學生透過認真讀課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動詞,想象當時玩耍的小朋友著急的心情,動作忙亂的情景。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看圖後再仔細讀第五自然段課文,說說司馬光是如何砸缸的。讀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還可啟發學生想想除了砸缸外還可用什麼辦法救那個小朋友?
朗讀應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重點句、段,要讓學生多讀,在讀中反覆體會。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簡要介紹司馬光姓司馬,名光,是北宋時期的人,離現在有900多年,是我國古代的歷史學家。
2.設定懸念:今天我們就是要講一講司馬光小時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麼救人的,為什麼要救呢?(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看圖,初步瞭解圖意。
1.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有些什麼?
2.圖上有幾個小朋友?他們在幹什麼?哪個是司馬光?
三、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是怎樣寫圖畫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讀要求:
(1)讀準每個字音。
(2)畫出本課的生字。
2.說說課文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四、讀講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出示生字卡片古時候,幫助學生理解古時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讓學生說說,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篇課文要寫誰的事情。
(4)回到課題,是以人物的名字作為課題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幾句話,這兩句話分別講了什麼?
(2)藉助圖畫學習第2句話,弄清缸與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強調是裝滿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園裡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裡裝滿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讀課文,思考:
①那個小朋友是怎樣掉進缸裡的?
②掉進缸裡的小朋友會出現什麼情況?
(2)學生回答思考題後,教師略作小結,為突出司馬光遇事不慌,聰明果敢作好鋪墊。
第二課時
一、學習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讀課文。
(2)討論:從哪裡看出別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
(4)在學生讀文想象後,讓學生表演第4段的內容。
(5)小結:別的小朋友心裡著急,動作忙亂,司馬光表現怎麼樣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學生仔細讀課文,用筆畫出司馬光的動作。
(2)出示卡片: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砸那口缸,幾下子就砸破了。
(3)討論:
①司馬光沒有慌,他是怎樣做的呢?
②舉起與拿起作比較,舉起說明什麼?
③指名讓學生表演使勁砸的動作。
④幾下子告訴了我們什麼?
(4)再引導學生看圖,討論:
①司馬光為什麼要砸缸?
②能用別的辦法救出那個掉進缸裡的小朋友嗎?
(5)小結:司馬光救人這件事可看出他是個遇事不慌、聰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準得(dé)的讀音。
(2)讓學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馬光說一句感謝的話。
二、朗讀四至六自然段課文。
第三課時
一、總結全文。
1.指名朗讀。
2.看圖複述故事。
3.讓學生說說司馬光是個怎樣的孩子。
二、完成課後作業第2題。
1.卡片出示兩組句子:
(1)他跟幾個小朋友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
(2)司馬光。司馬光用(石頭)砸缸。
2.要求學生找出每組的兩個句子有什麼不同。
(1)第1組的第2句寫明在什麼地方玩,並體會表示地點的詞語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組的第2句寫清楚了司馬光用什麼東西砸水缸。
三、指導學生識記字形並書寫。
1.讓學生自己說說如何識記本課的10個生字。
2.指導書寫。
候注意右上不要寫成工字。
孩右半邊的筆順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後封口。
朋由兩個月組成。
跑足字旁,右邊是書包的包。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司馬光》教學設計五,司馬光,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