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教案設計

《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教案設計

  4.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係、文化傳承的含義、文化發展的影響因素。

  2.能力目標:透過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關係的探究,提高學生分析和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認識中國豐富的文化歷史中做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教學重難點: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教育對文化發展的作用

  教學過程:

  新課匯入:

  根據我們上節課所學,對待傳統文化我們應該持什麼態度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統文化最終並不是原封不動的被承襲,而是有所淘汰,有所發揚,即所謂的“揚棄”,從而使文化得到發展。那麼傳統文化是怎麼在承繼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呢? [過渡]讓我們看一個例子:p43,思考:在我們身邊,你如何運用“實事求是”呢?

  一、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看p44,對我國古代的教育思想的兩種看法,談談你們如何看待這兩種觀點的?

  分析:對待傳統文化應採取一分為二的態度,將繼承與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那麼,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是什麼關係呢?我們應怎樣對待兩者的關係呢?

  1.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係

  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一個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凝聚了該民族世世代代的創造和智慧,是該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所以,要實現民族文化的發展和復興,就不能無視這些寶貴財富的存在,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否則文化發展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同時,繼承的目的不在於束之高閣,或者拿來供奉景仰,而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為了服務於當代社會需要。因此,不能原封不動的承襲文化,而要緊緊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有所揚棄,發展文化。

  2.正確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要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的認識其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傳統的教育思想有其糟粕和消極之處,也有著思想的精華和合理之處。對此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是全盤否定,也不能全面迴歸。如“孝道文化”,因此,要把握好文化繼承和發展的關係,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積極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汲取養分,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實現文化繁榮,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但是,在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若要實現文化的發展,就必須重視影響其發展的因素。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恐怕我們用一兩本書都難以詳細歸納,這裡我們只能以最為重要的幾方面來認識。

  1.社會制度的更替

  文化是由一定經濟和政治所決定,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產物。社會制度的更替,是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結果。當社會制度發生新舊更替時,新的社會力量的出現必然要求為之服務的文化隨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這裡新舊文化力量的鬥爭,就有力促進了文化的進步。比如說歷史上每次制度更替都會帶來文化大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啟蒙運動等都是明顯的例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