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刈麥高中課文教案

觀刈麥高中課文教案

  教學任務分析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反覆呤誦,理解詩歌

  2、培養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讀說結合,讀出詩韻、分層次說出自己對詩歌的理解、賞析情感與態度瞭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痛苦及社會根源

  教學重點

  誦讀、理解、賞析

  教學難點

  體會感情、把握主旨

  教學媒體

  幻燈

  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與情境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境一:

  白居易,中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經常描寫老百姓生活,關心百姓疾苦。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觀刈麥》(板書),請同學們放聲朗讀,注意讀準字音,並試著概括詩歌內容。

  生:瞭解作者

  師:突出強調

  白居易、敘事諷喻詩

  生:自讀

  師:指出需認讀、掌握字詞

  輸稅

  農桑

  曾

  荷

  晏

  生:齊讀、概括內容

  師:整理、歸納

  農忙季節-------送水送糧-------南岡刈麥--------貧婦訴苦---------慚愧不已

  讀準詩韻,理解詩歌內容

  情境二:

  學詩歌要在誦讀中品味語言、領悟感情。請同學們在熟悉詩歌內容的'基礎上賞讀,賞讀字句,體會其妙處,用“---------寫出了--------”的句式說一說

  生:自由誦讀

  師:例:

  幻燈1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句寫得好,為了早日將糧食搶收進倉,勞動人民為顧炎陽灼曬,為顧自己筋疲力盡,爭分奪秒,拼命幹活。

  其中“惜”寫出了勞動人民的一種反常心理,耐人尋味,令人心酸。

  生:賞讀、探究、交流、發言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寫出了當時

  租稅之繁重,百姓生活之困苦。

  “少”、“倍”寫出了勞動人民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

  “吏祿三百石,風晏有餘糧”寫出當時官員(統治者)的不勞而獲,與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勞作卻一無所有形成鮮明對比。

  “輸稅盡”點出了勞動人民辛苦勞作卻一無所有的根本原因。

  “愧”、“不能忘”寫出了作者對百姓的同情。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寫出了農民在烈日下田間勞作的艱辛。

  。。。。。。。

  師:小結

  品析詩歌

  ,學會賞析方法

  問題:

  引出文章主旨

  1、用一字概括百姓生活,說說表現在哪些方面,並思考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

  2、面對這一切,作者的感情怎樣,說說作者對百姓疾苦所持的態度。

  生:發言

  師:整理、板書

  勞作辛苦

  苦--------

  -

  ------

  輸稅盡

  生活困苦

  愧--------

  同情--------

  關心百姓疾苦

  把握詩歌主旨,體會作者感情

  情境三:

  請同學們再讀詩歌,將你的理解融入其中,讀出情境、情感,並根據課文內容結合課文插圖去想象詩歌所描寫的畫面。

  師:指導,提供詞語

  幻燈2

  學生分成兩組進行想象:

  1、動作(如刈麥、拾穗、訴苦等)

  2、心情(如勞動不肯休息、聽農婦訴苦後的心情等)

  詞語:

  一望無際

  此起彼伏

  汗流浹背

  筋疲力盡

  腰痠背疼

  聲淚俱下

  忍氣吞聲

  衣衫襤褸

  面無菜色

  悲痛欲絕

  家徒四壁

  仰天長嘆

  面紅耳赤

  生:讀、想象、描述、交流

  激發想象,再現詩歌意境

  總結課文

  師:總結學法

  讀詩韻,賞妙點,悟情感,創意境,現主旨

  生:背誦全詩

  觸旁通類

  形成能力

  情境四:

  課外遷移,讀以下二則材料,並在課後動手去搜集更多的相關材料,想一想,與同學議一議,寫出你的感想,班級交流。

  師:出示材料

  幻燈3

  一、古詩中有許多反映百姓辛勤勞作卻一無所有的詩句,如:“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陶土》。“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憫農》。

  二、“中國26省市免徵農業稅,7。3億農民特告別皇糧國稅”--------2005年2月27日〈〈人民日報〉〉。

  昇華認識,感受今天美好生活

  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希望自己是第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討者”。為了使學生閱讀興趣更強烈、更持久,做到自主學習,有所發現,我讓學生反覆讀,在讀後抓字詞自由賞析,在賞析的基礎上想象自己進入了情境。由於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特別活躍,積極性也補調動了,真正讓學生“樂學”、“會學”。“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會將這一教學中永遠的真理體現在每一節課堂中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