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歷史初一上冊《原始的農耕生活》教案

人教版歷史初一上冊《原始的農耕生活》教案

  導語:俗話說“老師是辛勤的園丁”,對於同學們每天學習的新課時,都需要老師提前備好課,做好教案設計,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歷史初一上冊《原始的農耕生活》教案,歡迎大家參考!

  知識目標

  1.掌握中華文明起源過程中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2.瞭解中華文明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濟的發展水平。熟練掌握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等歷史概念。進而認識其發展特點的差異,並認識其發展對中國古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能力目標

  1.透過仔細觀察本課中“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復原圖”“幹欄式房屋”“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裝有木柄的骨耜復原圖”和“半坡出土的紡輪”“半坡出土的骨制箭頭、魚叉和魚鉤”及“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復原圖”等圖示,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文物圖,尋找圖中較為明顯的、主要的歷史資訊,並結合已有知識,初步分析、解釋圖中歷史資訊,做出簡單的或主要的歷史結論的能力。

  2.透過對本課中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原始的農耕生活特點的比較,培養學生比較能力和學科交叉知識運用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透過本課學習,學生認同創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的智慧與淳樸的情感,以及他們對人類社會物質與精神進步做出的特有貢獻;進而激發學生對祖國曆史和文化的認同之心,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學重點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教學難點

  私有財產、貧富分化、階級等歷史概念和這些歷史概念出現的背景。

  教學方法及手段

  1.故事匯入法。2.討論法。3.聯絡講述法。4.圖表法。

  5.圖片分析法。

  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總計用時4分鐘):老師提供的一些重要詞語,同學們的任務就是將這些字詞連在一起,講個完整的故事,當一回小作家。這些詞語是:傳說、神農氏、小鳥、谷籽、禾苗、木、石、耒耜 土地、食物食用。我將給同學2分鐘準備時間。

  同學們大體意思回答為:傳說中,神農氏看到小鳥把銜來的谷籽兒丟在地上,便長出了禾苗,於是就試著採來谷籽兒埋在土中,果然長出了穀苗。他十分欣喜,於是就用木、石、骨製成耒耜等農具,教人們翻鬆土地,採來穗大實多的谷籽兒埋入土中,待長成結穗後收割,供人食用。他還用同樣的辦法,種植其他作物。後來,神農氏播種五穀的辦法,傳遍各個部落,人們尊稱他為神農氏。

  老師對學生的表現給予讚揚,接著引出神農氏的傳說反映了原始農耕的起源和發展過程。早期人類在長期的採集生活中,觀察到植物的生長規律,並有意識地種植可以食用的植物,這就是原始農耕的起源。下面我們開始學習第二課。

  板書:第2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本課第一部分:(總計用時大約15至20分鐘)

  開啟ppt老師:這節課中我們會學到代表長江流域原始生活的河姆渡遺址和代表黃河流

  域的半坡遺址和大汶口遺址,首先先學習河姆渡遺址的原始農耕。

  ppt) 同學答:水稻

  老師:是的沒錯,就是水稻。可是這水稻可非同一般啊!它們出土於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歷史悠久啊!那麼同學們想一想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水稻說明了什麼?其出土的數量之大,世界罕見,又說明了什麼?

  同學答:說明他們已經學會種植水稻,而且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老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來大家重複一遍,說明了什麼,

  板書:種植水稻(世界最早)

  老師:那麼,水稻種植需要什麼來灌溉呢?

  同學:水

  老師:是的,是水,那麼他們的水從哪裡來呢?

  同學疑問

  老師:老師告訴你們,他們用水井裡的水進行灌溉,那時他們已經學會了打造水井 板書:挖掘水井,飲水方便

  老師:大家來看這張圖片,同學們認識這兩個字嗎?這是一件耕地工具,它叫耒耜。大家看看它像不像我們現在用的“鎬”,是的,這就相當於“鎬”的雛形,它有橫孔,柄部,刃部,豎恐。這個耒和耜呢是不同的,耒是手握的地方,耜是接觸土地的地方他們就用這耒耜耕地。(用ppt)

  板書:使用磨製石器、耒耜

  老師:解決了吃的喝的問題,那麼他們住在哪裡呢?下面我們來看ppt,這就是他們住的幹欄式房子,大家看這房子長得和我們現在住的.房子是不是不一樣?大家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為什麼要建造這種結構的房屋呢?(用ppt)

  同學:他們處於南方地區、氣候潮溼炎熱。幹欄式房屋可以通風防潮。

  老師:正如這位同學所說當時南方地區地勢低窪、氣候潮溼炎熱。幹欄式房屋可以通風防潮。而且這種房子上面住人,下面還可以養牲畜,是建築學上一個重大成就。

  板書:建築幹欄式房屋,定居生活

  老師:剛剛我們學到了河姆渡人吃大米喝井水,那他們就吃這些嗎?咱們吃飯時還吃些菜肉配著飯吃。那麼他們當然也會弄些好吃的,看,那時候他們已經學會了飼養豬,羊等家禽。看這些出土的陶豬陶羊,充分的的說明了他們的聰明才智,頑強的與自然作鬥爭,過著幸福的生活。

  板書:飼養家畜

  老師:接下來我們會欣賞到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陶器,大家看,這陶器看起來真舊哦,色

  彩還挺單調,皮膚還挺粗糙。這是我們看來,但是那是七千年造出來的,對於當時的他們來說,這簡直是技術精湛啊!他們心靈手巧,看,這是他們製造的玉器和骨哨。他們已經學會開始打扮自己了。(用ppt)

  板書:製造陶器、玉器和樂器

  老師:動腦筋: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上有哪些進步呢?(老師提示:看老師的板書,總結在一起大體上這題就回答出來了)

  同學們大體回答成:使用磨製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住幹欄式房子,會挖掘水井,過定居生活。還飼養家畜,會製造陶器,並能製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接下來給同學們3分鐘時間,熟記黑板上的內容。做到當堂課,當堂清。然後老師問黑板上的內容,找同學們來回答。

  本課第二部分(總計用時15分鐘) 老師: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把你們想象中的半坡人生活的圖景用語言、動作展現出來。現在大家開始閱讀書第八頁至第九頁,希望每一組都有精彩的表現。

  同學準備時間5分鐘

  老師:現在請半坡居民展示自己的風采。

  (半坡居民相繼發言和表演)

  學生A:我們半坡人比河姆渡人年輕1000多歲。社會是向前發展的。我們過著比河姆渡人更進步的生活。就說我們的食物吧,除了主食粟(小米飯)以外,副食還有魚,肉,白菜,芥菜等等。有這樣的美味大餐,有誰不愛這個可愛的家園呢?(掌聲)

  學生板書:食物種類豐富,魚、肉、蔬菜

  學生B:我們普遍用磨光的石器,木製的耒耜開墾土地和收割莊稼,這種工具更加鋒利,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

  板書:普遍使用磨製石器、木製的耒耜

  學生C:我們把野生的狗尾巴草經過人工培植而變成粟。這是我們半坡人的重大發明。遺憾的是當時不可能申請專利。(掌聲)

  學生板書:種植粟

  學生D:我們追求生活的美和藝術。(出示圖片)請看這些生活用具:陶盆,陶罐,陶

  瓶,紅色的底色上畫著人或者各種動物的圖案,色彩豔麗,被稱做彩陶。

  板書:製造彩陶,刻畫符號

  學生F:我們的房子很大,全家族的人都在裡面生活,可熱鬧了。房子裡還有許多小間,是家族成員的住處。房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裡面有灶坑,既可做飯又可取暖,冬暖夏涼。

  板書:建築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

  老師:(對學生的表現給予鼓勵)根據ppt展示,講述分析同學們的扮演

  老師:對,如同學們所說,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木製的耒耜,看這是那時他們使用的石斧,石刀和木耜(用ppt)

  老師:看ppt這是半坡原始居民房屋復原圖,想一想請根據地理知識,半坡原始居民為什麼要建造這種結構的房屋?

  同學:他們地處黃河流域,那裡比較乾旱風大還冷

  老師:對,黃河流域乾旱、風沙大,氣候比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擋風雨,又可以取暖。

  老師:看,半坡原始居民能製造色彩鮮豔的彩陶,上面繪有各式各樣的美麗圖案,半坡原始居民製作的陶器上所刻畫的符號,有學者認為這是我國早期的文字雛形。(用ppt)

  老師:半坡原始居民也學會飼養豬狗等動物,他們還會用骨制箭頭、漁叉魚鉤打獵捕魚,食物種類大大豐富了,他們還學會紡線織布製衣。大家看這是他們出土的紡輪骨針漁叉魚鉤(用ppt)

  老師:這就是在半坡遺址的許多窖穴、房屋和墓葬中,發現了大量的粟粒,說

  明他們已經學會種植粟,而且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老師:下面分成小組形勢,探討一下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產和生活方面有哪些相似之處?有哪些不同之處?探討2分鐘

  學生:相似之處1、都開始了農業生產,並轉向定居生活。2、都會依據不同的環境和需求搭建房屋。3、都會製造陶器。4、農耕外漁獵依然存在。不同之處:

  河姆渡居民地理位置:長江流域。房屋樣式:幹欄式房屋。農作物:水稻。生活:挖井 半坡居民地理位置:黃河流域。房屋樣式:半地穴式房屋。農作物:粟。生活:普遍使用弓箭

  本課第三部分(總計用時10分鐘)

  學生共同閱讀大汶口原始居民 老師板書:大汶口原始居民 板書依次分別為:農耕經濟有很大發展,農具發達

  原始手工業有了很大進步 陶器有黑陶、白陶,質量很好

  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出現

  老師:想一想大汶口晚期的墓葬裡,為什麼有隨葬品多少的現象出現?

  解析:距今約四五千年時期,由於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得農業、手工業和畜牧業的社會分工日益擴大,商品交換日趨頻繁,每個家庭成為獨立的生產、消費單位,剩餘產品被用於交換。過去的“同族共產制”就逐漸為財產私有制所代替。從大汶口晚期的墓葬裡隨葬品的情況可以看出,私有制已經出現,並且貧富懸殊特別明顯。

  在生產力發展過程中,隨著剩餘產品的增多,原有的氏族首領們的財富不斷擴大,權力也在不斷增長,為了爭奪土地、財產,在各氏族之間開始了戰爭,氏族首領把俘獲來的別的氏族的成員變成了奴隸,在同一氏族內部,由於貧富差別的增大,也分成了兩個對立的社會階層。這樣,對立的階級產生了。原始社會開始解體。

  課堂總結

  請同學們根據課本內容,填寫表格。(用時5分鐘) [投影顯示]

  (該表可在學生看書、討論、教師引導的情況下填寫)基本要求:

  鞏固運用

  1.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時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答案:D

  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過定居生活的決定因素是 A.建造房屋

  B.原始農業的出現 C.使用磨製石器 D.原始手工業出現

  解析:過定居生活的關鍵是要有固定的食物來源。以採集、狩獵為生,食物來源不固定,食物不充足,故必須經常遷徒。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因為開始了農耕生活,有了固定、充足的食物來源,因此,具備了過定居生活的關鍵因素。建造房屋是定居生活的產物,而不是前提。

  答案:B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