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現代詩人艾青於1933年1月14日寫的一首詩歌。小編收集了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歡迎閱讀。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領會詩歌抒情性的特點,瞭解詩歌常常藉助於鮮明生動的形象來抒發感情。
2、理清詩的抒情結構,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
3、瞭解排比、反覆的修辭手法以及對比的寫法在詩中的運用和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典型細節的分析,認識大堰河的形象。
2.反覆朗讀,體會修辭方法(對比、反覆、排比)的作用。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貫穿全詩的思緒和激情,理解詩人對大堰河的讚美懷念之情,實質是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的讚頌。
【教學重點】
1.學習排比、反覆、對比等修辭手法在詩中的運用和作用。
2.瞭解並學習詩歌所採用的抒情方法。
【教學難點】感知作者包含在詩歌中的真情實感,體會作者用情作詩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學方法】朗讀法、閱讀探究法
【教具準備】朗讀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二、解題
作者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於浙江省金華縣皈田蔣村。他母親生艾青時難產,48小時才把他生出來,他的父親非常迷信,認為這是一個不詳之兆,並找來了一個算卦的先生,說,他生下來就是克父母的。艾青一生下來就成了這個家庭裡的不受歡迎的人。因此,艾清被送到本村的一家寄養,後來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為了他的乳兒,在保姆的懷裡,艾青生活了難忘了五年,艾青與勞苦大眾血肉般的親情,與這段經歷有著莫大的關係。那純樸、善良、勤勞的品性和勞動農民的情感與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艾青常說,他在地主家庭裡感受的只是“岐視與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裡,我才感到溫暖,得到寵愛”。
由於艾青積極參加一些愛國運動,在1932年被捕入獄,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飄著雪花,詩人站立在鐵窗前,思緒波動,不禁展開了廣闊的`聯想,他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想起了曾經給予過他母愛的農民保姆大堰河。由雪寒,聯想到乳母給予自己的溫暖,由囚禁自己的鐵窗,聯想到死者長眠的墓地。詩情洶湧,不能自己。於是,詩人藉助從鐵窗裡反射進來的雪光,頭抵著牆壁,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
三、整體感知
1、播放朗讀錄音。
2、注意讀準字音。
大堰yàn河 簷頭 yán 瓦菲 fēi 灶zào火 荊棘 jīng jí 掐死 qiā 火缽bō 碾niǎn 冰屑xiè 團箕jī 忸怩 niǔ nì 凌侮wǔ
叱罵chì 咒語 zhòu 匾biǎn
3、自由朗讀,準確把握情感。
4、讀了這首詩後你知道了一些什麼事?有什麼感受?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討論明確:
讀了這首詩後我知道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她的奶長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勞。她愛“我”如自己的兒子。她只活到四十年就離開了人世。
感受:這首詩不僅坦露了詩人深沉的內心積鬱而且為我們中國的農村婦女樹立了一尊樸素莊嚴的塑像。那種積鬱首先來自現實生活中那些不公正的事物,來自他對農民命運的關切。
作者以深沉、真摯的感情,歌頌了貧農婦女大堰河勤勞、善良的美好品質,描寫了她的悲慘命運。並詛咒和揭露了造成她悲劇命運的黑暗社會。
5、理清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2節)寫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與自己的關係;
第二部分(3─8節)集中刻畫大堰河勤勞、善良的品質,抒發詩人對大堰河的懷念與尊敬。
第三部分(9─10節)寫大堰河死後的淒涼和家人的悲慘遭遇。
第四部分(12─13節)是詩人呈給大堰河的輓歌和獻詩。
6、體會感情
詩是詩人感情的載體,這首詩歌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又是怎樣的呢?
全詩13個詩段,概括每個部分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第1部分:懷念與痛悼
第2部分:眷戀與感激
第3部分:同情與控訴
第4部分:謳歌與讚美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這首詩,作者透過對自己的乳母的回憶與追思,抒發了對貧苦農婦大堰河的懷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讚美之情,從而激發人們對舊中國廣大勞動婦女悲慘命運的同情,對這“不公道的世界”的強烈仇恨。 理清了詩人由現實到回憶,再到現實的抒情結構,體會詩人起伏跌宕的感情旋律。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詩人見到了艾青,曾激動的說,德國有萊茵河,法國有塞那河,埃及有尼羅河,那麼,我可以驕傲的說,中國有大堰河。是的,如果把詩人半個世紀的創作看成是一條巨大的河流的話,那麼,大堰河就是他永不枯竭的源頭。
五、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