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活動:水果冰糖葫蘆

大班數學活動:水果冰糖葫蘆

  活動目標:

  1、嘗試按照一定的規律串冰糖葫蘆。

  2、體驗幫助老爺爺製作冰糖葫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PPT、背景音樂

  2、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冰糖葫蘆棒子、不同顏色的水果形狀紙片、水果盤等。

  活動過程:

  一、藉助故事匯入冰糖葫蘆:激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1、這是誰?他車上有什麼?

  2、老爺爺車上的是一串串的冰糖葫蘆,那麼他要做什麼呢?(賣冰糖葫蘆)

  二、利用多媒體感知串冰糖葫蘆規律:能發現並說出冰糖葫蘆的排列規律。

  1、老爺爺都用了哪些水果做冰糖葫蘆?

  2、老爺爺串冰糖葫蘆可是有規律的哦,我們來看他是怎麼串的?

  AABAAB:

  ABBABB:

  ABAABA:

  三、嘗試按照一定模式製作冰糖葫蘆:按一定的模式排列水果,製作冰糖葫蘆。

  1、提出製作冰糖葫蘆的操作要求。

  2、介紹幼兒自己製作的經驗。

  四、享受賣冰糖葫蘆: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反思:

  中班第一學期的孩子,他們在小班的時候就已經接觸並學會了“ABAB”和“ABCABC”比較簡單的排序形式,我旨在今天的《水果冰糖葫蘆》活動中讓孩子們能夠進一步發現掌握新的排序形式“ABBABB、AABAAB”和“ABAABA”。透過我在活動前的預設,我覺得“ABAABA”這樣的形式是最難的,果然在活動中孩子們的現場操作中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幼兒會把這種形式排成“ABABABAAA”,因為給孩子們的水果是限制的,兩種水果,一種三個,另一種六個。我選擇的糾錯方式是孩子們展示水果冰糖葫蘆的時候一起糾錯。我覺得這樣的活動素材還非常適合投放進個別化學習活動中,內容除了冰糖葫蘆還可以換成其他的內容,比如燒烤產品等。另外,也可以滲透進角色遊戲,卡一個糖葫蘆商鋪,讓幼兒能夠學習和遊戲雙效結合,達到快樂得學習,當然活動中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我進一步反思。

  一、教案的修改和課件的調整

  本次活動我得到的素材是一份教案和課件,但是我並沒有做拿來主義者,而是自己仔細研讀了教案,分析教案。首先,我讀了原本的教案後,發現兩個問題,一、教案的敘述太過於拖沓,有許多教師瑣碎的語言在其中,讓教案的環節不清晰了,為此,我把教案進行了精簡,並且對每一個環節進行了意圖說明,那麼拿到教案的老師都能夠一目瞭然得知道本次活動的思路和脈絡;二、原本的教案教師的總結中提到“老爺爺用的是找好朋友的辦法。”但是並沒有明確表達“三個水果一組”這一點,讓幼兒在前兩種規律“ABBABB”和“AABAAB”的例子中,並沒有明確這一點,會影響幼兒的操作,所以在我的總結中提到了“三個一組”,第三種規律“ABAABA”,其實是本次活動的難點,而原教案中的教師總結這種方法的時候用了和前兩種一樣的形容,孩子不容易發現兩個一樣的水果夾著一個水果的規律,對於這一點我也做了適當調整。

  二、活動材料的實踐反思

  活動材料的'設計花了很多心思,也要謝謝搭班老師的鼎力幫助,才能讓我有更多的時間研讀教案。當然,在實踐活動中,我也發現,冰糖葫蘆上的雙面膠粘性太強,不利於幼兒進行修改,這一點可以進一步調整,當然也因此讓我明白,活動中除了教師和幼兒的互動是重要的,幼兒和材料的互動也是至關緊要的,因為這更是孩子主體性的表現。

  另外,有教師向我提出了為什麼不多一些水果,讓幼兒排出更多的規律呢?並且教案中的目標也只是提到“一定的規律”,那麼是否應該有更多自由發揮的機會?我在這裡有兩方面思考,首先,幼兒對於三個一組的排列接觸得還不夠,並且本次活動中單列出“兩種水果三個一組”是有限的,並且也是對幼兒將來長遠得接觸到“排列組合”做一個基礎,我是希望給孩子精細一點的知識鋪墊,而不是籠統得排序。當然,這也是個人比較粗淺的想法,不夠全面,至於目標1的表述,我也在思考如何敘述更為貼切,望大家給出寶貴意見。

  三、師幼互動現場反饋

  本次活動的師幼互動,我個人覺得還不夠有火花,首先孩子還不夠放得開,這一方面是我個人和幼兒一起接觸數活動的機會較少,對幼兒數學能力瞭解得也不全面;另外,三個一組排序其實可以在個別化學習中有所接觸,比如排出前部分,讓幼兒補上後續的排列,那麼孩子會有更多自己想要表達的意見。其次,部分幼兒對於“ABAABA”這一種規律的理解還不夠明瞭,排著排著出現了“ABABAB”的形式,對於這一點的糾錯過程多了一些,我當時很不忍心不一一解釋,我覺得可以在操作環節個別輔導的時間多一點,另外就像老教師們說的,可以活動後對個別幼兒進行單獨引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