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的二次分類》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的二次分類》含反思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教案《圖形的二次分類》含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透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目前,我班幼兒已經基本能單獨進行圖形、事物的一級分類,但是對事物圖形進行二次分類有點困難。而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我選擇的“二次分類”這個數學活動時,我是考慮到,老師們習慣於僅以幼兒認識事物是從具體到抽象這一特點為依據,只強調直觀性,在活動中教師常運用教具演示,並以此為基礎講解基本的數學概念,而實際上,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透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得了的,必須透過幼兒自己主動活動的過程。“圖形二次分類”主要讓幼兒和教師一起透過圖形的特徵進行一次分類,再進行第二次分類,等幼兒初步掌握好二次分類的方法後,我們再進行一次直接的二次分類,我希望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導,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過程中去發現、歸納“圖形的二次分類”的特徵。
教學目標:
1、學習按圖形的兩種不同特徵進行二次分類。
2、大膽用語言表述出圖形的二個層次的不同特徵,培養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操作興趣。
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按圖形的兩種不同特徵進行二次分類。
教學難點:大膽用語言表述出圖形的二個層次的不同特徵,培養幼兒的分析、歸納能力和操作興趣。
教學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人手兩份,磁性板(板上畫好房子、房間)、含兩種特徵的圖形、標記。
教學方法:
整個活動採用了三種方法:遊戲法、語言討論法、嘗試操作法。
1、遊戲法:透過“圖形寶寶分家”的遊戲,達到在玩中學的目的。在遊戲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變被動為主動。即使知識上得到了鞏固和深化,又使幼兒的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語言討論法:在數學教育中,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但是,討論的時機選在操作的不同時間,就會對幼兒的具體操作及思維活動起不同的作用。引導幼兒先討論用什麼方法分類,操作後,再一次請幼兒討論。這樣,透過不斷的交流與討論,加上教師的幫助歸納,使幼兒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二次分類的概念。
3、嘗試操作法: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強調讓幼兒親手操作材料。在實際的操作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有關數學概念的感性經驗。幼兒只有在“做”的過程中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的過程,才可能對某一數學概念屬性或規律有所體驗,才可能獲得直接的經驗。在最後的操作活動中,給幼兒投放了充足豐富的操作材料,並透過商量,一個分一個記錄的環節進行互助學習,對二次分類再一次進行經驗歸納。
教學過程:
(一)、活動匯入:
師:今天,“圖形之家”來了一些新朋友,你們看一看,新朋友是誰?
生:圓形寶寶、三角形寶寶。
評析:設計了“圖形之家”這個大家庭,讓圖形寶寶們順利的帶上了擬人化的色彩,吸引了幼兒。
(二)、幼兒操作,複習鞏固一次分類。
1、請幼兒根據圖形娃娃不同的顏色或者不同的形狀,給圖形娃娃分家。
師:咦?圓形寶寶、三角形寶寶們它們幾個呆在同一個房間,實在是太擠了,於是發生了爭吵,想請我們小朋友來幫助它們分分家,好嗎?首先,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生:形狀不一樣,顏色不一樣。
師:那麼,我們在給圖形寶寶分家的時候,可以按照什麼特徵來給它們分類呢?
幼:按形狀分,按顏色分。
2、幼兒操作,進行一次分類,教師巡迴指導。
師:請你根據你喜歡的方式,來給圖形寶寶分家吧?
3、講解,演示。
師:你是按什麼特徵給圖形寶寶分家的?有沒有誰也是這麼分的?在大黑板上演示,並貼上相應的標記。
師:誰有不一樣的分法呢?上來解釋一下你是按什麼特徵給圖形寶寶來分家的?為了讓小朋友看的更清楚些,老師把它在另外一個“圖形之家”上也進行演示並貼上相應的標記。
4、小結:現在,請你看一看,現在每個房間裡的`圖形寶寶一樣嗎?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評析:此過程是幫助幼兒鞏固圖形的一次分類,教師一邊記錄一邊運用語言跟進,為幼兒下一步的分組活動奠定基礎,讓孩子透過自己的主動探索來初步感知分類,在第一個環節中孩子們積極性很高,都在自己的主動參與中感知了透過圖形的特徵來分類。
(三)、學習二次分類。
1、找出這些圖形的不同特徵。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幫圖形寶寶找到房間了,可是,剛剛我還是聽到了爭吵聲,原來,它們還是覺得房間太擠,還想請我們小朋友來給它們分分家,你們願意嗎?“看看紅房間裡的圖形寶寶,它們的顏色都是紅色的,可是,它們還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幼:形狀不一樣。
師:那我們可以怎樣來分呢?對,現在我們可以按照他們的另一個特徵——形狀再來幫他們分家。
2、幼回答,師根據幼的回答進行操作演示。
3、誰來給綠房間裡的圖形寶寶來分分家呢?幼上臺操作。
4、現在,請你給你們操作紙上的圖形寶寶來分分家吧,操作的時候要記住你是按什麼特徵來進行分類的哦。
5、幼兒進行第二次分類操作,師巡迴指導。
評析:清楚講述操作要求,讓幼兒在第一次分類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次分類,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圖形的二次分類,更好的分組操作。
6、講解:讓幼兒說說是怎樣為圖形進行分家的。
(1)師:誰來介紹一下,這一步,你是按照什麼特徵來給圖形寶寶分家的?分下來之後,你發現了什麼?
(2)再請另外一種分法的幼兒上來介紹一下。
(3)觀察,最後的4個小房間裡的圖形寶寶有什麼特徵?(它們一模一樣)
7、總結:今天,我們給圖形寶寶分了幾次家啊?(2次)像我們今天這樣,按圖形寶寶兩種不同特徵來進行分類的方法,叫做圖形的二次分類。其實,我們剛剛做的操作紙中間那一部分是我們的過度環節,我們可以把紙折一下,把中間的房間藏起來,就出現了這個圖(師邊說邊演示),這就是把我們圖形寶寶按照它們的兩種不同特徵直接分到那4個小房間裡時的樣子。
(四)、幼兒再次操作,鞏固二次分類的方法。
(1)師:現在,還有許多圖形寶寶想請我們小朋友來給它們分家呢,你們願意嗎?分之前一定要仔細觀察這些圖形有什麼特徵,他們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大小怎樣的,再進行分類哦。
(2)幼兒再次操作,直接給圖形寶寶二次分類。
(3)介紹,你是按圖形寶寶的哪兩種特徵來進行分類的?
評析:加入新的圖形的特徵,讓幼兒直接進行圖形的二次分類,引導幼兒藉助了標記,仔細看清圖形的特徵,成人看似簡單的操作,對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五)、活動結束。
師:“今天,小朋友真能幹,幫這麼多圖形寶寶分了家,現在它們都舒適地住在自己的房間再也不爭吵了。它們很感謝我們,想請我們去圖形王國做客,你們願意嗎?那我們出發吧!
(六)、活動延伸:給更多的圖形寶寶進行二次分類。
教學反思:
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強調讓幼兒親手操作材料,在實際的操作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有關數學概念的感性經驗。幼兒只有在“做”的過程中,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可能對某一數學概念屬性或規律有所體驗,才可能獲得直接的經驗。在這個活動中,我給孩子們投放充足豐富的操作材料:各種紅色、黃色、藍色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若干,讓幼兒透過自己動手擺弄後,嘗試找到分類的方法,並進行經驗歸納,最大限度地讓幼兒自己動腦、動手自主來進行操作、探索。我用一個“給圖形寶寶分家”的故事貫穿始終,孩子們便於理解,也十分願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給幼兒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並加以引導,逐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過程中去發現、歸納“圖形的二次分類”的特徵,讓他們充滿激情的完成了一個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