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人不見了》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附反思
《雪人不見了》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附反思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雪人不見了》中班語言活動教案附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片和講述故事。
2、瞭解雪遇熱融化的.現象。
3、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思維能力。
4、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和講述圖片內容,並能較完整地講述故事,
5、豐富詞彙--暖和、融化。
活動重點:
按順序觀察和講述圖片內容,並能較完整地講述故事。
活動難點:
幼兒的想象思維與語言的結合。
活動準備:
1、圖片《雪人不見了》4張。
2、小雪人。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小朋友們喜歡雪嗎?為什麼?那你們喜歡堆雪人嗎?
2、教師:出示小雪人匯入課題,引導幼兒講講堆雪人的經歷。
3、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圖片,圖片哪些小動物在堆雪人?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四幅圖片,讓幼兒自由觀察,瞭解圖片大意。
2、引導幼兒逐一觀察:
(1)觀察圖一,引導仔細觀察,提問:
①現在是什麼季節?天氣怎樣?
②圖片上有誰?他們在幹什麼?小結:冬季、下雪天。小猴和小熊在一起堆雪人。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二,提問:天氣有什麼變化?小猴小熊感覺怎樣?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3)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三,提問:小熊和小猴正在幹什麼?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
3、請幼兒連貫講述1-3幅圖。
4、引導幼兒想象小雪人進屋後,會發生什麼情況。
5、幼兒想象後,出示圖片4,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理解融化的意義。豐 富詞彙:暖和,融化。)提問:發生了什麼事情?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提問:為什麼雪人不見了?他到哪去了?
6、請幼兒試著完整講述。注意:用詞要恰當,簡練。
7、幼兒觀察小雪人不見了(融化了),感知雪遇熱融化的現象。
三、結束部分
教育幼兒冬天不怕冷,教育幼兒多鍛鍛鍊身體。
如下雪,可讓幼兒堆雪人,把雪握在手裡,鞏固雪遇熱融化的知識經驗。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首先讓幼兒看,想,然後說,最後聽,始終將幼兒放在主體地位,使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幼兒按一定順序講述故事,初步瞭解雪遇熱融化的現象,加深對冰雪的認識。本節課幼兒的興趣極高。
講述範例:
冬天的早晨,小猴從夢中醒來,發現窗外變得一片潔白。"下雪嘍!下雪嘍!"小猴一邊快活地喊著,一邊往小熊家跑。小猴和小熊堆起一個笑眯眯的大雪人,圓圓的腦袋,胖乎乎的身體,真好玩。這時,又颳起北風,天氣變得更冷了。小猴用手捂著耳朵大叫:"我的耳朵要凍掉啦!小熊也抱著肩膀發抖:"我快變成小冰熊啦!""進屋吧!"小猴建議。"不行,不能讓雪人自己在外面挨,我要陪著他。""你真笨!"小猴說:"我們把他抬進屋裡不就行了嗎?"小熊和小猴真的抬著雪人進了屋。屋裡的大火爐燒得很旺,溫暖極了。小熊和小猴覺得很舒服,一會兒就趴在桌上睡著了。可是雪人一點也不舒服,他不停地流汗、流眼淚。
小熊和小猴睡起覺來,等他們醒來,發現小雪人已經不見了,他們驚訝極了。小朋友,你們能告訴小猴和小熊這是怎麼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