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設計學習總結

建築設計學習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律,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建築設計學習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建築設計學習總結1

  說到建築設計,其實我是半路出家,我是從勘察、結構設計後改搞建築設計的;我國現有幾百萬的建築設計大軍,每每看著我們的設計師辛苦地忙著自己的方案,就想著為他們做點啥。我從事建築設計這行大概十餘年了,這幾年有幸考上了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和結構師,有些經驗想拿出來與大夥一起交流分享;那麼,怎麼樣才能成為設計高手呢?

  談到這個話題,我們可以從很多類似的成語詩詞和順口溜中得到通俗的理解,練武的講究“拳不離手”,唱戲的講究“曲不離口”,讀書的認為“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總之,就是無論幹什麼,都要注意時時處處學習,勤于思考,勇於實踐,只有積累了大量的廣泛淵博的知識,才有可能有所作為,有所創新。

  成為一個有水平的建築設計師,是每一個建築設計從業人員的共同追求。“有水平”或“高手”或“高水平”都是一個概括的稱謂,分析每一個有水平的建築設計師的作品,設計道路、創作歷程,他們都有共同的特徵,即:

  紮實、全面的專業基礎

  廣泛的藝術素養

  獨到的見解和個性

  學術、研究的前瞻性

  我以為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不是說擁有了以上的因素就等於擁有了成功設計的作品,只可以說是所有成功設計作品的必要前提和首要條件。業內人士都知道這個道理,每一個設計,一個工程,都受制約於規劃、經濟、人為干擾、材料、經營、基礎條件等多種因素,是一個集體行為,所以,搞純藝術的畫家做不得建築設計,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自由發揮的、完全獨特個性的精神空間。

  我理解一個好的建築設計師,尤其是在中國國情下,應該是在不可能改變各種制約因素前提下,能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運用各種設計手段,達到甲乙方面的共同滿意。縱觀國內設計行業,尤其是處在知識經濟、資訊時代,建築設計行業必將會隨著社會大趨勢走向日益完善,社會分工也越細。由於社會的需求,需要設計師們要知道、瞭解的東西太多,以後也許會隨著分工的精細、行業體制的規範,延生出類似國外的設計師協會,如工業建築設計協會、公共建築設計協會、商業設計協會、文體設計協會、酒店設計協會、……實際上,我國建築設計行業,已經日趨和國際上逐漸接軌,並呈現無比繁榮的現象,設計公司,“事務所”,整個中國就象一個大的建築市場。

  我們常常會感覺累,工作強度大,新材料、新工藝需要了解,新理念、新資訊需要消化,新的設計工具、設計手段需要學習,大家都很忙,忙於應付,忙於過程,很少有時間停下來想想和再學習。

  年輕設計師中,很多人過於追求技巧,而常常忽視設計本質,一旦離開計算機,離開相簿,大腦一片空白,徒手根本不能畫圖,不能設計,中年設計師,又易墨守陳規,難於改變已有的設計、審美觀念,難於適應新思想、材料……

  透過種種表面現象,我們可以看到,為什麼有的設計師,設計生命常青不衰,有的則曇花一現,有的則永遠沒有個性……設計行業如同世間萬物的因果關係,所有的現狀、現象和它內在的因素有著必然的聯絡。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從事設計行業的人,面臨著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思考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微妙的,量化的,只有達到量化的積累,才會有質的突破,也就是我要說的“厚積薄發”。

  建築設計的概念,大家都很清楚,它所涵蓋的範圍極廣,涉及的功能、結構、材料、領域也很多,每件成功作品本身由多種因素組合而成,如何把眾多元素組合成一個和諧、統一的空間,那就需要我們的水平了。實際現狀是,許多設計師拿不出好的設計,然後去抄襲、剽竊。所以,我們目前所能做的就是要清楚自己的狀況,正確地認識自己距離設計,尤其是好的設計有多遠,學習、積累並不停的思考。

  具體到建築設計,現在學工民建的學生做建築設計的好多,僅僅憑藉學校中所學的知識畢竟是很少、很基礎的概念性的東西,然而也恰恰是最根本和最精華的東西。實際上在工作中我們也在不斷地隨著實踐的深入而在不斷地學習,只是很不繫統,往往是缺什麼補什麼,用到哪裡,學到哪裡。所以,也要善於利用各自不同環境和方法,達到知識的逐步積累。

  裝飾材料多樣化,設計工程專案的多樣性及和各種各樣的具體情況,也需要我們瞭解更多設計本身以外的知識,不僅需要了解和解決專案中的空間、尺度、比例、材料、顏色的關係,更要了解並運用與之相關的疏散、節能、防火等知識。因為設計都是由這些看似不相關的元素構成,組合得感觀好,功能問題解決的好,就可能成為一個好的設計。在這個基礎上,你才能合理地以各種數字和設計法則作出最合適的設計。

  很多人以為自己是作設計的,於是只關心“設計”的事,只看“設計”的書,所有的活動和知識均侷限在這個圈子內,以為這樣很“專業”,其實,很多與設計相關的知識都是在不經意時積累的,知識面越開闊,見識越廣,思想越活躍,作設計才能不拘一格。相信隨著所有設計從業人員水平的提高,會湧現出更多好的作品、好的設計。

建築設計學習總結2

  跌跌撞撞在這個專業也已經學習了近三年,每次的作業都是在焦頭爛額的慌亂中過度過的。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搞笑。任務書剛拿到手的時候,激情很盛,三天兩頭跑圖書館,後來呢,開始懈怠,拿個萬年不變的草圖交給老師看看,算是意思一下。等到要交作業的前一個星期開始沒日沒夜的趕圖。這也幾乎成為了歷年建規院不變的風景。夜裡整整一排或者兩排宿舍樓齊刷刷的亮著燈。夏夜裡,美了女生樓對面的男生宿舍。

  大一上剛開始是基礎的練習,包括渲染啊,色塊,平面構成等等。,最後的作業是一個立體構成。那個作業還被老師收進了學生檔案,給低年級的小朋友做示例了,有些小小的自豪,呵呵~的收穫就是一定要膽大,但是心思一定要細膩。我覺得每一件成品都是有感情在裡面的,你對它傾注的越多,越積極的鼓勵自己你很喜歡它,相信它也一定能夠感受到你的認真,並且給予你相應的回報的。人說字如其人,在我看來,像這樣的藝術成品是最能表達個人情感的東西,所以想要取得一個好的成績,一定要首先自我催眠,告訴自己“我很喜歡這次的任務”。

  大一下的任務一般般,馬克筆渲染,咖啡廳設計,還有什麼我不記得了。做馬克筆的時候戰戰兢兢,非常的小心,結果作出來的作業雖然成績不錯,但是和別人的相比,顯得有些小氣,不夠放得開。咖啡廳的設計思想就侷限了很多,拿個時候還沒有接觸空間啊,功能分析啊什麼的,只要做出來是個成品就行了,所以在平面的功能上做得比較差勁,但是外形還是我自己比較喜歡的,至少不像現在,一提筆就是個大方塊矗在那裡。

  後來的作業就基本上都是做建築單體的設計了,有規劃師沙龍,有展覽館,還有24班小學,大學生活動中心,商場設計,群體的就做了一個小區規劃。做得最開心的就是小學設計了,在看資料的時候看到了很多非常漂亮的小學校,十分羨慕。於是就以哈里波特的魔法學院的移動樓梯為母體做了設計,結果被老師說像個男生做的,非常的大氣,背離了我原來做個小可愛學校的初衷。主要是思維被侷限了太多。考慮了光照,通風,動靜分割槽,辦公教學分割槽以後,基本上的大體就可以定下來了,而設計與設計之間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建築細部上了。但是如上文所講,一堆懶人連大體設計都是慌著趕的,何況細部乎?於是很多設計出現雷同。其實也不是雷同,有些人乾脆直接“借鑑”,後來我們和低年級有一次交流互動,發現好多作品和我們那一屆非常的相似。不是很喜歡那些過分借鑑的人,沒有了自己思想靈魂的設計,不是自己的親手作品,就算再高分,我也覺得拿著羞恥。天道酬勤,也相信老師的眼睛。

  做設計的時候一旦開始了就會很投入,只是問題的關鍵是很難開始。做規劃的人一定要多看書,這是老師講的,規劃師要有社會道德,這也是老師講的。所以呢,平時也有多看看書,各種各樣的,看書總不會說有浪費吧~學的越多,就越能理解現在的社會問題,也不單純是個憤青,知道了要多角度的冷靜思考社會上的一些問題。規劃上很反對俞孔堅老師的反規劃理論,我個人到是蠻喜歡的,還專門把在20xx中國城市報告年會上的講話給收藏了起來,如果以後能夠到土人公司去就好了。

  下面來說說設計過程中的心得吧。

  建築設計首先應該明確為誰而建,一定要把自己當作真正的使用者來思考,想像自己縮成一個小人,在自己設計的房子裡穿行想獲得什麼樣的感覺,應該有什麼樣的想法。譬如小學校,譬如大學生活動中心,遊艇碼頭等等。每一個轉角,走道,階梯都應當是為一定目的而存在的。有些時候大體的思路一出來,很多細小的地方就自然出來了。

  其次建築的設計應當滿足基本的功能需要,包括使用,安全,和經濟等。尤其是安全。建築的傷亡影響的人太多了,不可以忽視。雖然知道自己的設計只是紙上談兵,但是仍然要把它當作將要實施的方案來做。不過這也是我非常不擅長概念性設計的原因。太實了。

  還有呢就是多翻閱。收集別人的很多長處,在腦海裡面多多整理,融進自己的想法。就像馮紀中老師說的那樣,感性,是我們積累了很多印象,可能是書本的,也可能是實地勘測的。人有了經驗,就有了表象。設計起步時,會選擇表象。經過選擇的表象成為意象。隨著設計的深入,意象越來越多,也包括理性的。表象與意象呈兩條平行線發展,就達成意境,即理性與感性的融合。

建築設計學習總結3

  首先對於我來說,這次的學習,它不僅僅讓我學到專業知識,還將全面地檢驗了我各方面的能力:學習、生活、心裡、身體、思想等等。就像一塊試金石,檢驗我能否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關係到我將來能否立足於這個充滿挑戰的社會,也是我建立信心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對它的投入也是的!短短三個星期的學習生活結束了,在這些學習的日子裡我的收穫還不少。學習結束後有必要好好總結一下。透過三個星期的學習的學習的實踐工作,使我學到了很多實踐行性的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透過旁站,使我近距離的觀察了整個房屋的建造過程,學到了很多適用的具體的施工知識,這些知識往往是我在學校很少接觸,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的.基礎知識。

  帶領我們學習的吳健華師兄是我學院02屆的,他現在在廣州廣駿工程監理公司工作。吳師兄在學習中不僅帶領我到施工現場跟我們解說工程過程的相關專業知識,還不斷地找機會給我們實操,還經常問一些基礎知識的問題。要我們每一個學習的人不僅要在鬧裡形成相關“相關知識網路”還要我們逐一口述出來,鍛鍊我們的口頭能力、交流能力、表達能力。

  例如說混凝土的裂縫產生的原因及其處理方法吧!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那就說說我的見解:

  1.產生裂縫的原因:

  混凝土中產生裂縫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溫度變化和溼度變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勻性,以及結構不合理,原料不合格(如鹼骨料反應),模板變形,基礎不均勻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間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熱,內部溫度不斷上升,在表面引起拉應力。後期在降溫過程中,由於受到基底或已硬化混凝土的約束,不能自由收縮,又會在混凝土內部出現拉應力。氣溫的降低也會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應力。當拉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即產生裂縫,裂縫從基底向上發展,甚至貫穿整個基礎基礎。許多混凝土的內部溫度變化很小或很慢,但表溼度可能變化較大或發生劇烈變化。如養護不固,時干時溼,表面幹縮變形受到內部混凝土的約束,也往往導致裂縫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差。由於材料不均勻,水灰比不穩定,及運輸和澆築過程中的離析現象,在同一快混凝土中其抗拉強度又是不均勻的,存在著許多抗拉能力很低,易出現裂縫的薄弱部位。

  2.防止裂縫的措施:

  (1)採用改善骨料級配,用於硬性混凝土,摻加外加料,減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摻和混凝土時加水或用水將碎石冷卻以降低混凝土的澆築溫度;

  (3)熱天澆築混凝土是減少澆築厚度,利用澆築層面散熱;

  (4)在混凝土中埋設水管,透過冷水降溫;

  (5)可用一定用量的冰塊摻和在混凝土中;

  (6)規定合理的拆模時間,氣溫驟降時進行表面保溫,以免混凝土表面發生急劇的溫度梯度;

  (7)施工中長期暴露的混凝土澆築塊表面或薄壁結構在寒冷季節採取保溫措施;

  (8)改善邊界的約束和構造設計,如合理分析澆築、設定滑動層、避免應力集中、設定緩衝層、合理配筋、設應力緩和溝等;

  (9)加強施工監測工作。

  每個工程完成後,都難免會出現裂縫現象的,影響因素並不僅僅是客觀因素還有主觀因素。通常澆築混凝土工的技術水平都是偏低的,他們的工作只是靠經驗所得的,在施工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錯誤的。所以,到了施工現場學習過程中,我覺得施工現場的實際與理論知識有很大區別的。

  如在澆築混凝土之前的第一步驟是清理模板的雜物,但實際上,在每一條樑柱模板上都有雜物的,但由於它們的少數存在不會影響混凝土的強度,所以,通常施工單位都不作另外的處理的。又如,有些鋼筋工塗方便踩踏,令部分板筋下榻、變形,造成澆築拆模後出現露筋現象。這樣外露的鋼筋與空氣長期接觸會出現鏽蝕現象,從而影響鋼筋的強度,影響板的力學承載力,對建築的構造有嚴重的影響。

  透過現場實踐,將《建築施工技術》的理論及方法運用於工程實際中,讓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施工技術中的工藝流程、施工方法、質量控制標準、常見質量通病與防治。

  希望學校能給予我們更多到現場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學到的知識更充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