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評課稿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評課稿

  導語: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的教學,聽課老師有怎樣的評價?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評課稿,供大家參閱。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評課稿(一)

  開學初,區教育局組織的教學能手大賽,李老師為我們上了一節課《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的課。聽完課,有以下三點感觸頗深,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課堂向課前開放。

  新課程的標準下,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課前預習的好,課上同學門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就會有一種想學、想問、想練的良好心理,課上老師所講的重點難點就會被同學們所領悟,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和求知慾望。縱觀本課,學生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建立在預習的基礎上展開的。我們可喜的發現,學生對這種課堂向課前開放的預習活動是非常感興趣的。

  二、有效利用學習起點。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教學。”《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也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該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意味著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把握好學生的學習起點,在學生原有認知水平上組織及展開學習活動。如引入新課部分,媒體出示可樂罐、禮品盒、魔方、牙膏殼等實物讓學生判斷這些物體的形狀;“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的?”這些問題的答案雖然王花八門,但是真實地反映了學生在這方面的'真實水平。再如,在學習正方體的特徵時,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非常大,其原因就是有長方體特徵的探索過程為基礎。

  三、注重培養學習方法。

  本課中,教師積極倡導“自主探究”式學習。“探究”是新課改的一個主題詞,所謂探究,是對問題做出猜想、假設、預測、收集資料、證明的過程。這是一個活動過程也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兒童的發展來說是最重要的。這一點在本堂課中比較突出:教師引導學生探究長方體的面、稜、頂點以及長、寬、高,探究正方體的特點以及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關係等等,內容一步一步推進,使學生逐步掌握了探究這類問題的一些方法。

  讓學生多實踐、多操作,在此基礎上去感悟知識,主動獲取知識,這也是本堂課的一大特點。在教學中李老師曾多次讓學生運用數一數、看一看、量一量等方法發現長方體(正方體)面、稜、頂點以及長、寬、高等的特徵。讓學生在“觸控”中掌握知識,有助於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內驅力。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評課稿(二)

  聽了曾老師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節課,我個人認為本節課的最大亮點是曾老師設計新穎,關注學生,課堂氣氛活動,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的學習

  過去教學概念知識,往往透過老師簡單的講解讓學生掌握這種概念,這是一種應試的手段、一種靜態呈現知識的方式,不利於提高學生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有人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在這節課中曾老師緊扣教學中有利於發展學生思維的因素,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上下功夫。放手讓學生自己參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動態的過程中感悟規律,從而在這些過程中獲得積極的體驗,學會思考,這正是“學科本位”轉向“關注學生”的一個方面。如在揭示“長方體相對的2個面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特徵時,曾老師運用“觀察—思考—操作—驗證—再實踐”的形式,把過程體驗放在首位,以學生的實際為切入口,從而展開教學,真正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2、關注學生的自我反思意識

  數學學習過程的自我把握、自我反思和自我調控,是學生形成學習能力,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方法。曾老師重視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期待”,強化“自我反思”。在自我反思、自我調控中,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改進學習行為。如當有個學生髮現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時,為避免使學生產生錯覺,曾老師及時實施反思和調控,讓學生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正確嗎?還有沒有不同的見解或更有說服力的答案?能不能換個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以此調整深化學習活動,使學生對長方體面的特殊之處(有的長方體中有2個面的形狀是正方形)的理解,在自我反思和自我調控中,逐漸深入,逐步全面。教學中學生提出的問題,力求由學生解答,曾老師及時抓彩,根據學生的思維動態轉化和生成的過程來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整節課學生你一言、他一語,生動活潑,其樂融融。

  3、關注學生間的合作學習

  “新基礎教育”提出了學生間有“差異性”的觀念,怎樣合理利用差異這個資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師。在充分承認學生之間存在差異的情況下,曾老師實行異質分組學習,透過學生間互相合作,來傾聽他人的聲音,去感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學生的學習會更有效。因此在教學中曾老師注意激起小組討論的活力,使自己成為小組討論中的一員,力求創設一種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把所有學生的特長調動起來。如探究長方體的特徵時,多次開展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小組交流得出結論,又在全班交流,擴大了學生的交流面,促進了生與生、生與師之間的交流。透過合作交流,讓學生髮現其他同學在理解思維、方法等方面的獨特之處,尋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並獲得調整思路、修正認識、改進方法的啟示,達到集思廣益、相互啟發、互相提高的效果,最後在各自發現和補充的基礎上,學生領會了長方體的特點。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為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聽完這節課,我深深體會到曾老師的用心,也相信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會得到不斷地提高,但學生是具有鮮活生命的個體,正是他們創造出了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以後,我們該怎樣進一步關注他們,這還需我們不斷地去挖掘、探討、創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