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選擇調查報告

大學生就業選擇調查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具有語言陳述性的特點。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就業選擇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背景

  20xx年大學畢業生人數680萬將再創新高!當聽到這樣一個統計數字之後,你做何感想?首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空前的413萬,這個數字比20xx年多了80萬,在校學生1500萬左右,是的2.5倍以上。按照教育部公佈的資料計算,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在21世紀最初5年,年平均增長率高達34.5%。中國大學生人數增長的速度十分可觀,20xx年大學畢業生人數是145萬,20xx年為212萬,較上年增長了46%之多;20xx年增長至280萬後,大學畢業生人數於20xx年突破300萬,20xx年又突破400萬。教育部長賙濟在20xx年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說“十一五”期間,全國將有2500萬以上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需要就業。這意味著未來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萬人從大學畢業。從這些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學生就業形勢的異常嚴峻,讓我們意識到就業競爭的激烈。同時,也讓我們從現在起就應該對人生做一個合理的規劃和定位。

  二、調查時間:

  20xx.11.10-20xx.12.10

  三、調查地點:

  天津理工大學

  四、調查物件:

  在校大學生

  五、調查目的:

  瞭解大學生就業去向

  六、調查方法:

  文獻調查法、問卷調查

  七、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總體現狀大學生就業現狀最大的特點是畢業生總量大、增幅高,與整體就業狀況並沒有明顯改善的現狀相矛盾,大學生就業現狀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錯位,及畢業生綜合素質不高。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及如何使企業招聘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是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難題的關鍵所在。而且大學畢業生出現了眼高手低的現象,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業脫環現象。

  1大學生就業現狀一:人才供過於求“擴招”提高了升學率但相應的就業率去沒有相應提高,究其原因是崗位需求沒有得到保障。

  2大學生就業現狀二:就業中的性別歧視問題據有關國家部門專題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投入找工作的時間為正常學習時間的30%-70%,女生高於男生8.6個百分點,但結果卻是男生就業率為35.5%,女生僅為17.5%――男生就業率女生的2倍。其中還有80%以上的應屆畢業女生在求職過程中遭遇過性別歧視。天津人力資源開發服務中心對天津市三所高校的就業率統計顯示,男生就業率為83.0%,女生就業率為79.5%。

  3大學生就業現狀三:就業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關係大學的'地域性差異,對學生的大學生的就業率也有較大的影響。據相關統計數字顯示,東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62.43%,中部地區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47.88%,西部地區高校這類學生比例為41.73%,東北地區比例為43.39%。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四個地區的就業狀況呈梯狀分佈,表明大學生總體就業水平與大學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可能存在某種相關性。

  二)就業問題難分析

  1、大學畢業生自身就業觀念的限制大學生自身定位頗高,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由於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性,東西部地區之間、沿海地區和內地之間的差距較大,大學畢業生選擇就業區域時,過度集中於北京、上海、深圳等熱點發達地區,造成這些地區的就業壓力明顯增加,而自願到欠發達地區工作的卻很少。其實現在我國很多地方都需要大學畢業生,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嚴重影響就業,大學畢業生就業難與就業結構性問題直接相關,由於引發了地域性就業差距拉大,無業可就或有業不就的情況並存,人才過剩與大學生低就業率並存。

  2、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由於近幾年公辦高校擴招,加之民辦高校急增,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分數不斷降低,如不少大學生學習不認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經驗,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還有一些大學生誠信缺失,不少畢業生求職時有一定的證書、文憑、履歷能為找工作帶來方便,有的大學生憑勤奮刻苦,在大學期間努力爭取獲得相關證書,不刻苦的學生則透過投機取巧或造價來騙取企業初步信任,對大學畢業生整體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

  3、企業用人觀的落後首先,過分關注文憑。不少用人機構認為,學歷越高越好。不少本科或大專學生的業務能力不比研究生差。其次,存在性別歧視。女大學生明顯處於劣勢,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女大學生勝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動機,以及生育保險費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用等。同等情況下女大學生將來工作成本比男大學生大。再者,生源地域歧視。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到本單位的業務情況與當地聯絡緊密聯絡,希望招聘的大學生熟悉當地方言及風俗,甚至有一些人際關係網等。選用人才時優先考慮本地人才。甚至有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務員時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視,實行地區保護主義,不利於大學生公平競爭。最後,過分看重工作經驗。經驗不足是大學畢業生最大的劣勢,不少企業經營有困難,急於招聘某一方面的能人,並且希望很快給企業帶來變化。用人單位忽視大學生的潛力和可塑性,其經驗總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大學生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只要經過短期實踐即能勝任工作崗位。這是一個求職大軍遭遇失業恐懼的時代,是一個追逐挑戰又渴望成功的時代,也是一個不同於以往任何時代的全新的就業時代。求職擇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是嚴峻的挑戰,又是沉重的壓力。

  八、針對本次大學生就業去向調查結果,我們建議:

  1、學校應滿腔熱情地做好畢業生的思想工作,加強就業指導。唱響主旋律,樹立就業新理念。要教育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指導人生觀,用良好的擇業觀體現價值觀。明確人生在世的第一要務是奮鬥、拼搏,體現自身的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應成為當代青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學校要實現畢業生擇業觀念的轉變:“從一步到位向就業後擇業的轉變”、“從被動就業向自主創業的轉變”、“從國營向民營的轉變”、“從東部向西部的轉變”、“從‘白領’向‘藍領’‘灰領’的轉變”、“從專心考研向‘兩手準備’的轉變”等;學校要引導畢業生到社會最需要的地方就業,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幹一番事業,到基層去鍛鍊成長,到中小企業去建功立業。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艱苦創業。

  2、學校要著力調整與就業市場不相適應的專業和課程以市場為導向設定學校專業,以就業為重點調整專業課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辦學的一條基本指導思想。誰先適應,誰先得益。“招生,教學,就業”再也不是孤立的三個環節,而是一個聯動的整體。

  3、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教育從入學抓起只抓大學生畢業環節的就業指導是臨陣磨槍,大學生的成功就業,歸根到底憑的是心理素質、做事能力。從大一到大四,分階段開展大學生自我認知、職業規劃、擇業心理等方面的課程和指導活動,將職業規劃與擇業培訓納入教學容,透過問卷調查、專題講座、經驗交流等形式,引導學生對大學階段、人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進而增強就業與職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4、加強和重視創業教育,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畢業生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本次調查顯示5%的人選擇了自主創業,這說明現在大學生的創業意識還沒有完全喚醒。激發學生的創業願望,培養學生的創業素質。還要定期舉辦創業設計大賽、科研競賽,在學校營造出濃厚的創業教育氛圍。還要結合地方高校的實際情況,同學校所在地的企業聯合建設創業實踐基地,聘請專業教師和當地的企業家為兼職創業導師,最終形成學校和社會融為一體,教授與企業家融為一體,學生與創業實踐融為一體的結構體系。透過調查,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就業前景表示擔憂,並且可以想象,現在大學生的主要壓力就來源於就業問題,如何找到一個好的工作困擾著很多大學生。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大學生對於自己的專業技能都不是很滿意,而矛盾的是大部分學生又認為專業技能對於就業很重要,這就為很多大學生敲響了警鐘整個實踐調查過程中,我們的體會有以下幾點體會:首先,親身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巨大作用,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好的團隊合作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勝過同樣人數的個人奮戰,問卷設計,發放問卷,統計資料,分析資料,搜尋相關資料,完成報告等活動,大家密切配合,使這次調查活動順利完成。同時,使我們感受到了團隊精神的魅力所在,也使我們提高了適應團隊的能力。其次,透過這次的調查活動,我們瞭解到了校區學生就業情況,幫助身邊的同學,學習對未來的生活有著深重的影響。最後,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就在這次的調查活動中,問卷的設計,資料的分析等階段我們依然會存在某種迷茫的狀態,由此,我們只希望在以後的各種學習中,學習更多的知識,逐步完善自我。由於經驗不足,調查的範圍有一定侷限性,不一定都是當今大學生的現狀。有點可能還沒有調查到,有的有可能言過其實,但是大體上還是能反映我們大學生的基本情況。鑑於閱歷和學識有限,報告中可能會有某些方面的不足,請老師給予指正,並提出好的建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