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移民後扶培訓及勞動力轉移就業調研報告
水庫移民後扶培訓及勞動力轉移就業調研報告
我們眼下的社會,接觸並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麼什麼樣的報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水庫移民後扶培訓及勞動力轉移就業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xx縣水庫移民培訓及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現狀
在國務院17號檔案實施以前,xx縣移民培訓物件為凌津庫區4個鄉鎮20個村的移民群眾,該項工作並取得一定成效。
一是定期辦班授課訓。主要側重於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兩個方面,採取下鄉到村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與相關職業技術學校取得聯絡,聘請有關專技人員,結合國家農村實用技術“陽光工程”,定期定專業進行技能培訓等方法來培訓移民。自20xx年至20xx年,先後共聘請各類專技人員213人次,舉辦柑桔培管、牲豬養殖、網箱養魚、楠竹栽培、楊樹栽培、蛋(肉)禽養殖、高產雜交稻、養羊、庫叉養魚、油菜直播、沼氣使用知識等培訓班,加上對鄉、村、組移民幹部的各類培訓等,五年來,培訓總人數達13200人次,集中培訓時間116天,輸出移民勞動力14430人次,總培訓經費達80.3萬元。
二是扶植典型示範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xx縣著眼於各類大戶,在資金與技術上進行重點扶植,充分發揮大戶的帶動效應。五年來成功扶持養殖、柑橘、油桃、楠竹、茶葉、楊樹等各類大戶24戶。在大戶的示範帶動下,周邊移民也慢慢行動起來,相關產業漸成規模。如楠竹、楊樹、漁業現已成為凌津灘庫區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培訓,能讓更多受訓移民得到了諸多實實在在的實惠,如承包桔柑園30畝,杉樹林10畝、水面養殖15畝,每年山、田、地收入5萬多元的移民朱金安激動地對調查組說:“縣裡實施的科技興庫戰略好啊,他們不但經常組織專家給我們移民上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課,還在資金和市場資訊上及時提供幫助,我可是最大的受益者啊”
三是實施獎勵激勵訓。從庫區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著眼長遠,xx縣高度重視對移民後代的培養。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一個移民戶出一名大學生,就可以脫貧一個戶,甚至可向城市轉移一個戶。為鼓勵移民子女勤學技能,縣移民局出臺了專業技能獎勵的檔案,對獲得專業技術資格證的移民獎勵300—500元。至20xx年底,已有2458人領取了獎勵。同時,為激勵庫區移民子女多讀書,儘量能享受高等級教育,xx縣還出臺了對移民子弟入大學實行扶助與獎勵的檔案,對每位新入學大學生獎勵1000—20xx元。至目前,共扶助了40名新入學的大學生,扶助金額近8萬元。智力扶持,大大增強了移民子女求知的慾望和掌握技能謀生的意識,也得到了庫區群眾的廣泛稱道。但受限於有限的資金,以上獎勵措施在實施三年後被迫取消。
二、水庫移民的培訓及就業意願
自國務院17號檔案實施後,xx縣11座大中型水庫共核實後期扶持人口21525人,分佈在全縣40個鄉鎮586個村1920個村民小組。後扶人員中男性9683人,佔45%;女性11842人,佔55%。後扶人員中共有勞動力13406人,佔總人數的62.3%。其中5781人外出務工、7625名勞動力在家。勞動力中初中以下文化5386人,佔40.2%;初中文化4336人,佔32.3%;高中文化2725人,佔20.3%;高中以上文化965人,佔7.2%。移民中有3165人持有勞動技能證或參加過各種技能培訓,勞動力參培率23.6%。
調查結果顯示,廣大移民希望培訓的專業依次為茶葉載培、果木栽培、汽車駕駛與維修、電子技術、電腦、酒店服務與管理、畜牧、電工、水產、農產品加工、模具設計與製作、焊工、烹飪、美容美髮等。如茶庵鋪、興隆街、黃石等茶葉主產區鄉鎮移民對茶葉栽培技術培訓意願強烈;熱市、漆河等柑桔、桃、李果林產區鄉鎮移民對果木栽培技術呼聲高。30歲以下男性對汽車駕駛與維修、電腦電子技術興趣濃厚;女性則對酒店服務與管理、旅遊服務、美容美髮、烹飪等感興趣;40歲以上人員則偏向於農業科技、產業開發方面知識的需求。另有一部分外出務工回鄉人員對農產品深加工等辦廠興業躍躍欲試,並期待對移民創業有系列優惠政策。
在1000份訓後就業意向調查問卷中,35%的人(主要是30歲以下人員)希望技成後外出打工;45%的人(主要是40歲以上人員)表示農村實用技術學成後願留守家園;15%的人表示只願在附近務工,同時兼顧田地生產;另有5%的`人感到比較盲從。
三、移民培訓及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是移民培訓經費嚴重短缺,移民培訓及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難以維繼。自國務院17號檔案實施以來,各級沒有安排縣鄉村移民培訓工作經費,以致出現培訓多停留在口頭而具體實施難的局面。面對廣大移民群眾的強烈呼聲,移民部門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建議各級務必把移民培訓作為一項長期性、建設性的工作放在移民後扶工作中的突出位置抓好,並保證移民培訓
經費有來源。如庫區和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及經濟發展規劃中要安排固定比例的培訓經費,專款用於移民培訓。凌津灘水電站庫區實施管理費中曾擬按8%的比例提取移民培訓費,這個比例是較為恰當的,可惜一直未能如願。
二是舉辦移民培訓的硬體設施不能滿足培訓需要,深層次培訓難以進行。目前,縣移民部門僅有移民培訓中心這個機構,只配備了基本人員,而缺少培訓的基礎設施和條件,只能是小規模零星地組織和輸送培訓人員,靠自身現有條件根本不能舉辦中長期培訓班。移民培訓是投資在當前,收穫在後的智力扶持。建議各級要轉變對移民培訓工作的觀念,要不斷充實移民培訓專職工作人員,努力完善基層特別是縣級移民培訓的組織機構,配備必要的硬體設施,要讓培訓移民成為移民工作中一項制度化、經常化的工作。
三是移民培訓後續服務欠缺,移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熱情難以保持。部分移民自主擇業、就業能力差,參加培訓前較為盲從,參加培訓後較為盲然,不能很好地將所學技能發揮出來。
培訓應堅持學以致用,強化訓後服務管理,正確處理“輸血”與“造血”的關係。從移民熱衷於農業科技及實用技術培訓的意願來看,培訓課目必須要有針對性,達到學而能用的效果,力避流於形式。建議借鑑各類職業技術院校的經驗,多辦面向市場的定向培訓,定單培訓,積極引導移民訓後就業並做好跟蹤管理。只要培訓能帶給移民最直接的實惠,廣大移民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必然會提高。
四是移民培訓及就業資訊化建設呈空白狀態,移民培訓的效果難以彰顯。建議自上而下層層建立移民人才資料庫,建立移民培訓及就業資訊化系統,實現培訓資訊的市場性和時效性,使移民瞭解市場短缺哪方面的人才,使培訓者瞭解市場需求,又掌握移民意願,從確定培訓內容方面減少盲目性,確保培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