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工幹部基層掛職工作總結範文
組工幹部基層掛職工作總結範文
為紮實推進組織系統深化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活動,切實提高組工幹部能力,建設和諧組織部門,按照“組工幹部下基層”活動安排,我從5月9日開始與州黨委組織部王慧同志一起被選派到坎鄉阿勒瑪勒村進行為期1個月的實踐鍛鍊。一個月的時間,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黨的基層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堅定了我入黨的決心。
此次下基層活動給我們提供了一次瞭解基層、向基層學習的機會。農村是個大課堂,需要學習的知識很多,需要掌握的政策也很多。經過1個月的駐村鍛鍊,使我對農村工作有了進一步瞭解。在村幹部、群眾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踐中鍛鍊了自己,也發現一些自身存在的不足。
透過調研我們發現:
一是通入村裡的主幹道,因多為來往運煤車輛,造成路面坑坑窪窪,晴天灰塵卷著煤渣滿天飛,雨天寸步難行,給村民造成交通不便。
二是村集體經濟收入薄弱,僅靠承包村中集體土地和村部店面所得的租金。
三是村內精神文明建設匱乏,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村裡沒有文化活動室和圖書室,缺乏群眾性文體活動。四是貧富差距較大,貧困人口比較多。
阿勒瑪勒村有37戶貧困戶,分析導致貧困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年邁無助,常年有病;
二是家庭無勞動力,非老即弱;
三是家庭主要勞力殘疾;
四是缺乏致富技術。
透過入戶走訪,我們發現,阿勒瑪勒駐村“三庫八冊”資訊臺帳存在的問題較多,許多資訊都不是很準確,未能及時進行更新。阿勒瑪勒村是一個重點村、複雜村,現有9名重點管控人員,維穩形勢十分嚴峻。對此我們與鄉里積極協調,發動村幹部、駐村工作組人員利用一星期時間重新入戶走訪一遍,認真核對資訊,在州黨委組織部王慧同志的協助下,認真指導村幹部對阿勒瑪勒村“三庫八冊”資訊登記表進行了重新錄入。針對該村20餘戶群眾用不上自來水的問題,我們積極向鄉村領導反映情況,並督促解決。
此次下基層活動為我們零距離接觸村幹部,轉變工作作風搭建了平臺。
村黨支部副書記**,作為勞務輸出經紀人,積極聯絡農活,每年在農忙的春秋兩季,帶領村裡富餘勞動力外出務工。今年和往年一樣,緊緊抓住插秧大好時機,積極聯絡種植大戶,帶領村裡40餘名勞動力到庫勒特克其村插秧務工,增加了農牧民收入,發揮了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村會計託**,為了村裡的工作也照顧不上因患病的妻子。
看到他們,我感到我所做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他們為我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認真的工作態度,紮實工作樹立了榜樣。
——關於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幾點感想
掛職豐蕩村已有3月,經過3個月的對基層黨建工作的參與,對村黨總支部的情況已有所瞭解。豐蕩村黨總支下屬有兩個企業支部,目前共有黨員71名,其中流動黨員5名。村裡每月召開一次黨員大會,逢“七一”建黨節外出參觀考察一日遊。透過工作實踐,我對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逐漸熟悉,對基層黨支部的現況、特點和建設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並記錄了關於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幾點感想。
從村裡黨員結構,黨支部制度建設及組織生活看存在以下幾個特點:
1、黨員年齡老齡化。統計全村黨員70歲以上21人,50歲以上51人,30歲以下只有5人。
2、黨員文化層次低。全村黨員小學文化層次26人,初中文化17人,大專以上文化才7人。
3、黨組生活單調,參與積極性不高。黨組生活就是每月一次會議和考察一日遊。組織生活缺乏新意,黨員與會率普遍不高,如:前幾年會議常依賴會議補貼來提升到會率,今年已取消。
4、缺乏考核和激勵制度。村黨支部缺乏長效考核機制,或難於具體考核而流於形式,缺少獎懲機制。
帶著這樣的思考和觀點,我瞭解了一下相鄰的幾個村黨支部情況大致雷同,以上問題也算是目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共性問題。
自下掛到村裡後,“如何做好村支部黨建工作?”這一問題一直在我腦海盤旋。
村黨支部雖然為我黨的最基層的組織,但基層黨建卻同樣重要不容小覷。首先,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是黨的整個執政能力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落腳點。只有每一個基層黨組織都健全而充滿活力,整個黨的組織才能堅強有力、朝氣蓬勃。其次,基層黨組織的功能事實上體現了執政黨執政能力的基本內涵。基層黨組織處在建設與改革實踐的第一線,是推動黨的執政能力發展的主要動力。最後,基層黨組織拒腐防變功能是執政能力建設中的一項重要職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拒腐防變功能,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做到層層負責,是改善黨群、幹群關係的一個主要途徑。
據此可見提升基層黨組織活力、戰鬥力、凝聚力至關重要,關係到我黨的執政力和群眾基礎。自在豐蕩村掛職工作,結合組織部開展的黨員“創先爭優”活動和建設“五型”黨支部為契機,加強村黨建工作,爭創“學習型”、“服務型”、“實幹型”、“廉潔型”、“創新型”新型黨支部,讓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服務群眾、服務村經濟建設、凝聚人心的作用,同時助力“創先爭優”活動。根據村實際情況,我考慮從以下三方面為抓手,制定具體計劃,強化村黨組織建設。
一、是重務實,提升戰鬥力。
創“服務型”、“實幹型”黨支部,必須提升戰鬥力,突出服務重點,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積極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做到“民有所呼,黨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為”。
1、建立黨員提案制。規定每位黨員每年度必須有四條提案,分別為:民生方面建議、脫貧致富建議、建設美麗鄉村建議及黨建方面建議。綜合各類建議在黨員大會上進行可行性討論,好的建議逐步落實,被採納的建議支部作一定獎勵。
2、關心村困難戶,黨組織集體出面結對幫扶,幫助其解決困難及脫貧。
3、倡導黨員參與義工志願者活動,服務村各類建設及環境保護等。並納入季度考核加分項。
4、加強流動黨員管理。建立流動黨員qq群,定期進行網上學習與交流,半年上交思想彙報,抓好黨員素質教育。定期開展“假日黨建”組織流動黨員開展公益活動。
二、是強素質,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創“學習型”、 “創新型”黨支部,提升基層黨員素質,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帶動力,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提高黨員思想覺悟,培養黨員文化知識和農業技術、致富能力,使黨員敢於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特長,實踐科學發展觀。
1、制定每月一次的學習制度。學習黨的先進思想理論體系及政策、方針,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同時結合農業生產技術、實用科學技術培訓提高黨員全方位素質。
2、每季開展國事、家事討論會。養成黨員關心時政、關注身邊事,熱心伸援手的習慣,增強黨員愛國、愛民素質,保持共產黨員時代先進性。
3、反腐倡廉,每季開展黨紀教育。日常嚴格執行村務、黨務公開制。結合黨員會議至少每季一次播放警示片或身邊案例分析,提高黨員對黨風廉政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促使每位黨員能夠廉潔自律,做到警鐘常鳴。
4、每季進行黨員先鋒指數量化考核。依據省組織部黨員先鋒指數考核標準和黨員日常表現進行打分,評出優秀黨員、合格黨員、警示黨員,推動每位黨員規範自己的行為,創先爭優,更好服務於群眾。
三、是抓凝聚力,豐富組織生活。
基層黨組織要讓每位黨員有“家”的歸屬感,提升凝聚力,才能一呼百應,發揮全體黨員的力量,確保黨的政策方針的.落實。
1、成功的基層黨組織建設帶來的是群眾的信任和好評,帶給我們每個黨員的是自豪和榮譽感,同時更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
2、建立黨內關愛、黨內幫扶制度。對有困難的黨員黨組織要第一時間伸出援手,讓黨員在困境中也能感受到組織的溫暖。
3、加強青春黨建工作。每年定期開展青年黨員創業交流會、青年聯誼會、業餘卡拉ok大獎賽、籃球賽等活動,吸引年輕黨員參與,增強黨組織對青年黨員的感召力。
4、豐富老黨員生活,定期開展各類活動,讓老黨員老有所樂、老有所依。如:舉辦養生保健知識培訓、家政指導培訓、家庭安全教育、營養食譜推薦等,開展一些娛樂性賽事如:老年太極拳比賽,排舞比賽,撲克紅心大賽等。
加強村基層黨建的構想漸漸清晰,而把它轉變成具體實踐行動,進而形成制度化規範化的管理體系卻不是件一朝一夕的事。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時下我最先要面對的是活動經費的爭取,活動場所安排及講師的聯絡,青春黨建的動員等等,相信透過努力和村、鎮黨組織的支援一切都能迎刃而解,豐蕩村的黨建定能更上一個臺階,發揮好基層黨組織作用。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綜合課程,它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三大基本特徵。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積累、生活實踐出發,教學活動的設計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社會、探究社會,讓教學成為學生體驗生活、道德成長的有效過程。反思以前的品德與社會教學,我關注更多的是對教材知識的傳授和對文字的解讀,忽視了課程的生活化、開放化和活動化的特點,將課堂與生活割裂、將活動排斥於教學之外,導致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養。
高效課堂教學改革以來,學校教研組確定了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的新路線,意即“自主學習——行動探究——展示交流——訓練鞏固”。將原來按課時設計的不同主題模組整合為一個整體,實現整體設計,減少教師的課堂傳授,加大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份量。我不斷的在我的課堂中嘗試課堂教學改革帶來新模式,深刻的感受到高效課堂無限魅力!
自主學習這一環節,意即學生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圍繞學習目標整體把握教材,自主解決問題。對於不同的課型,這一環節的學習活動也有所不同。比如:活動類課型應讓學生將課文文字、插圖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並進一步拓展材料,自主理解課文內容。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小組內自行組織、設計模擬展示的方案、方法與步驟,分配角色,進行展示。而實踐體驗類課型,應儘量創造機會讓學生走出課堂,體驗社會,如去郵局寄封信,去銀行辦理一次存、取款業務,在網上傳送e—mail等等,讓學生體驗參與的快樂,培養社會實踐能力。而高年級教材中涉及的諸如歷史、地理、社會常識和法律常識的綜合性課型,應讓學生透過閱讀報紙、雜誌、文章;聽廣播、講座;看電視節目;參觀、訪問、調查、上網等來蒐集儘可能多的知識資訊,然後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完成導學案上的問題。無論哪種型別的課都應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探究相融合,小組長的帶頭作用必不可少,而教師更應深入到小組交流中進行指導、幫助。自主學習與行動探究這兩個環節是作為整個課時設計的第一個課時來完成的,除了課堂,學生還可以利用課餘時間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行動探究活動。
課堂展示交流這一環節是我們整個課時設計的第二課時的主要內容,由小組長將第一課時組內研究、交流的成果進行彙報展示,運用圖片、影片、手抄報、兒歌、調查表等多種方式將自己小組的想法表達出來,透過全班交流、小組互評,小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碰撞。經過老師的指導、點撥,思想得以昇華、資源達到共享。在這裡老師的指導可以是對自行結論的補充、更正,也可以是對知識的拓展與延伸,更可以是對學生情緒的調動,時間不長,但卻十分關鍵。最後的訓練鞏固這一環節應將訓練的重點放在用剛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性地“做”,而不應死記硬背,確保學生把剛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高效課堂讓老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也為老師的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我堅信在高效課堂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會不斷的成長,不斷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