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青花山水水盂的鑑賞總結

乾隆青花山水水盂的鑑賞總結

  乾隆一朝,已達青花、粉彩等巔峰,皇家器物的引領,幾乎各種藝術門類,除書畫外都呈現出極致的盡頭,其實國力、財力何嘗不如此。御窯廠旁世代相傳的民窯畫師們沒有依葫蘆畫瓢,而是於不經意之處。讓田園風光與那些大紅大紫的穿花牡丹、游龍舞風、仕女嬰戲圖相映成趣。

  青花山水水盂

  這兩隻青花山水水盂高8釐米,底足寬6釐米,沿寬3.9釐米。胎質堅密,修足規整,胎釉緊而瑩潤,白中閃青,上手輕重舒適,敲之無新品的清脆甚至剛脆之聲,口沿醬釉清晰可見,年代之遠加之時有把玩已呈深淺不一的感覺,底足施釉部分有些許縮釉點,側光觀察,糯米漿感十足。

  上圖的水盂的畫面若展開來看,是一幅寫意味十足的山水畫。在詩中常有的遠山、近水、樹枝婆娑隱約可見,河邊斜坡旁雖沒有“四王”筆下“清溪獨釣”的意境那麼深遠,但筆觸的頓撇,濃淡的少許暈散加之好似不經意的頭部勾勒,垂釣者的恬靜、會神、怡然之情,已讓觀者產生愉悅的共鳴。

  而這個水盂反面一輪初升的太陽下兩排大雁恰好掠過,平靜的.水中四頁小舟一字排開,漁米之鄉的一天就這樣在畫境中開始了。為了點綴畫面不至於“留白”太多,器物頸部席草紋也生髮出一定的生命力和動感。可以想象畫師在作這類山水時心境的放飛與悠然,相對於官窯的一絲不苟的御窯師們而言不是另一種難以言表的享受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