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辨證二原文註釋及譯文

夢溪筆談·辨證二原文註釋及譯文

  水之理

  【原文】

  司馬相如《上林賦》敘上林諸水曰:丹水,紫淵,灞、滻、涇、渭,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灝溔潢漾……東注太湖。八川自入大河①,大河去太湖數千裡,中間隔太山②及淮、濟、大江,何緣與太湖相涉?郭璞《江賦》雲: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溯沛。《墨子》曰:禹治天下,南為江、漢、淮、汝,東流注之五湖。孔安國曰:自彭蠡,江分為三,入於震澤,遂為北江而入於海。此皆未嘗詳考地理。江、漢至五湖自隔山,其末乃繞出五湖之下流徑入於海,何緣入於五湖?淮、汝徑自徐州入海,全無交涉。《禹貢》雲:彭蠡既瀦③,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底定。以對文言,則彭蠡,水之所瀦,三江,水之所入,非入於震澤也。震澤上源,皆山環之,了無④大川,震澤之委⑤,乃多大川,亦莫知孰為三江者。蓋三江之水無所入,則震澤壅而為害;三江之水有所入,然後震澤底定。此水之理也。

  【註釋】

  ①大河:指黃河。

  ②太山:即泰山。

  ③瀦:水停聚的地方。

  ④了無:完全沒有。

  ⑤委:指水的下游。

  【譯文】

  司馬相如《上林賦》描述上林苑的各條河流說:丹水,紫淵,灞、滻、涇、渭,八川分流,相背而異態,灝溔潢漾……東注太湖。這八條河流自流入黃河,黃河距離太湖數千裡,中間隔著泰山以及淮河、濟水、長江,怎麼會與太湖牽扯到一起?郭璞《江賦》雲:注五湖以漫漭,灌三江而溯沛。《墨子》曰:禹治天下,南為江、漢、淮、汝,東流注之五湖。孔安國曰:自彭蠡,江分為三,入於震澤,遂為北江而入於海。這些話都是沒有仔細考察地理的結果。長江、漢水到太湖自隔著山,它們的下游則繞過太湖往下直接流入大海,怎麼會說入太湖呢?淮水、汝水直接從徐州流入大海,和太湖全無關係。《禹貢》雲:彭蠡既瀦,陽鳥攸居。三江既入,震澤底定。從文字的`對偶來說,彭蠡,是水聚集的地方,三江,是水流入的地方,並非說三江流入太湖。太湖上面的源頭都被群山環繞,根本沒有大的河流,太湖的下游才有很多大的河流,也沒有誰知道哪些屬於三江。大概如果三江的水沒有去處,太湖就會堵塞成為禍害;如果三江的水有去處,太湖才會安定。這就是水的特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