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科學實驗報告模板
三年級下冊科學實驗報告模板
第一單元 地球和地表的變化
(一)、地球結構模型的製作
【實驗目的】透過製作地球結構模型使學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內部的構造。
【實驗材料】各種顏色的橡皮泥。
【實驗過程】
1、用黃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色的橡皮泥在黃色球形的外面再包圍一層,把黃色的球形裹起來,代表地幔;
3、再用棕色的橡皮泥在橘紅色的橡皮泥外層包圍一層,代表地殼。這樣一個地球結構模型就制好了。
【注意事項】
1、 製作之前先考慮:各個橡皮泥圈層該有多厚?
2、 便於觀察可以將球狀模型切開,展現其剖面,以便直觀地看到地球的內部構造。
(二)模擬火山噴發
【實驗目的】模擬火山噴發
【實驗材料】三腳架、鐵盒子、土豆泥、番茄醬、酒精燈、火柴。
【實驗過程】
1、在鐵盒子裡放一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狀,並在土豆泥中間挖個小洞。
2、往洞裡倒入一些番茄醬,用薄薄的一層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鐵盒子放到鐵架臺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番茄醬受熱後外溢的現象。
【實驗現象】番茄醬受熱後,番茄醬在土豆泥的裂縫部分或有空隙的地方溢位。
【實驗結論】岩漿受熱後,透過岩石空隙或裂縫部分向上運動並溢位。
(三)地震模擬實驗
【實驗目的】模擬地震發生時的情景
【實驗材料】紙箱、木塊、記號筆。
【實驗過程】
1、在紙箱上畫上街道的圖形。
2、在每個街道的拐角處都有用小木塊壘成樓房。
3、在紙箱底部敲擊,使樓房倒塌。
4、根據樓房倒塌的情況,判斷地震的中心和強弱。
【實驗現象】紙箱底振動,樓房倒塌。
(四)地震成因模擬實驗
【實驗目的】模擬地震產生的原因。
【實驗材料】竹筷——地表的岩層
【實驗過程】
1、每人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彎曲,體會手上有什麼感覺,觀察發生的現象。
2、同時用兩根筷子試一試。
【實驗現象】筷子會斷裂,手感覺到麻木。
【實驗結論】地表受到巨大的力時,會產生褶皺或斷裂,形成地震
(五)卵石磨圓的模擬試驗
【實驗目的】透過卵石磨圓的模擬實驗,認識卵石是怎樣形成的?
【實驗材料】有蓋得大口玻璃瓶、誰、磚、錘子。
【實驗過程】
1、用錘子把磚敲成塊。
2、把磚塊放入盛有水的大口玻璃瓶裡,把瓶口擰緊。
3、用力搖晃瓶子,過一段時間後進行觀察。
【實驗現象】觀察到碎磚塊沒有了稜角,變成了圓形。
【實驗結論】在誰的沖刷和碎磚塊得相互碰撞、摩擦的過程中,碎磚塊稜角消失,變得光滑起來。
(六)溫度對岩石破壞作用的模擬實驗
【實驗目的】模擬溫度對岩石破壞作用的實驗
【實驗材料】酒精燈、頁岩、燃燒鉗。
【實驗過程】
1、先點燃酒精燈,用燃燒鉗夾緊岩石,放在火焰的外焰加熱。
2、掌握好加熱時間,加熱岩石後馬上把它放入水中,反覆做幾次。
【實驗現象】岩石表面出現裂縫,有的一塊塊往下掉碎屑。
【實驗結論】岩石在溫度等因素的長期作用下發生破碎現象。
【注意事項】
1、使用酒精燈要注意安全。
2、不要用手碰石頭。
3、岩石選取易碎的頁岩效果最好,也可以用板岩或風化花巖做實驗。
4、冷水的溫度越低越好,最好用冰水。
(七)滴水穿石模擬實驗
【實驗目的】研究水滴的力量
【實驗材料】黑色手工紙、麵粉、滴管、燒杯、水、米尺。
【實驗過程】
1、在黑色手工紙上用麵粉堆成大小相同的面堆。
2、用滴管從不同的高度向面堆滴水,發現面堆在水的衝擊下四處濺出。
3、用米尺量出每次滴水的高度和麵粉濺落的範圍直徑。
【實驗現象】麵粉堆在水的衝擊下四處濺出。
【實驗結論】水滴位置越高,下落時所產生的衝擊力越大。實驗室條件下水滴下落的高度遠遠低於自然界中雨水的高度,由此推斷雨水對地表有強大的衝擊力,天長日久,能形成“滴水穿石“等改變地貌的現象。
第二單元 聲音的秘密
(一)聲音的產生
【實驗目的】研究聲音是怎樣產生的?
【實驗材料】空紙盒、橡皮筋、小鼓、音叉、一盆水。
【實驗過程】
1、把空紙盒去掉盒蓋,把橡皮筋緊繃在盒子上,用手撥動橡皮筋,使它發出聲音,觀察現象。
2、在鼓面上放少許豆粒,用鼓槌把鼓敲響,觀察現象。
3、用錘敲音叉,聽到聲音後,用音叉接觸水面,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
1、皮筋在震動。
2、鼓面在振動,豆粒在上下跳動。
3、水面有波紋,並有水滴濺起,音叉振動。
【實驗結論】聲音是有物體振動產生的。
(二)聲音的傳播
【實驗目的】聲音是有什麼傳播的?
【實驗材料】鬧鐘、塑膠袋、水槽、水。
【實驗過程】
1、把鬧鐘放在空氣中,能否聽到聲音?這聲音是透過什麼物體傳入耳朵裡的?
2、用手指輕輕撓桌面或桌腿,知道耳朵聽不見為止,然後將耳朵貼在桌面上,繼續撓,這是能聽到聲音嗎?
3、把鬧鐘用塑膠袋紮好,放入水槽中。將耳朵緊貼水槽,你能聽到腦中的聲音嗎?
【實驗現象、結論】
1、能聽到聲音,聲音是透過氣體傳入耳朵的。
2、能聽到聲音,聲音是透過固體傳入耳朵的。
3、能聽到聲音,聲音是透過液體傳入耳朵的。
(三)鼓膜作用的模擬實驗
【實驗目的】模擬鼓膜作用
【實驗材料】紙筒、橡皮筋、火柴、細線、小鏡子。
【實驗過程】
1、把紙箱去掉底當外耳道;在紙筒的一端蒙上一塊橡皮膜,繃緊後用橡皮筋固定,當作鼓膜;把一根火柴棒系在細線上,並固定在橡皮膜的中央。對著鏡子在紙筒的另一端發出各種聲音,觀察火柴的現象。
2、將橡皮膜扎破,在對著鏡子在紙筒的另一端發出各種聲音,觀察火柴棒的現象。
【實驗現象、結論】
1、聲波透過紙筒傳到橡皮膜上,引起振動,帶動著火柴棒跳動起來。
2、橡皮膜破了不能形成振動,不能帶著火柴棒跳動。
(四)聲音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實驗目的】聲音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實驗材料】鼓、碎紙屑。
【實驗過程】
1、在鼓面上放些碎紙屑,輕敲鼓,聽發出的聲音,並觀察鼓面上紙屑的振動情況。
2、敲擊由輕逐漸加重,再聽聲音強弱的變化,並觀察鼓面上紙屑的振動情況。
【實驗現象、結論】
響聲越大,紙屑跳動的`越高。說明振幅越大,聲音越高。
第四單元生活中的材料
(一)木材特點的實驗
【實驗材料】各種木材、錘子、放大鏡、酒精燈、鑷子、小刀、電流表、電池、導線、水槽。
【實驗過程】
1、用點燃的酒精燈燒木柴,看哪種木材更易燃燒。
2、用放大鏡觀察木材的花紋,比較木材的形狀和花紋的粗細。
3、用小刀刻木材,探究不同木材的軟硬程度。
4、將木材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木材的沉浮現象。
5、把不同的木材連入電路,看木材的沉浮現象。
6、和其他物品比較輕重。
【實驗現象】
1、大部分木材易燃。
2、木材有花紋(年輪)。
3、木材軟硬程度不同,有的很軟,有的很硬。
4、木材有沉浮現象,浮得多沉得少。
5、幹木材不導電,是木材導電能力很弱。
(二)紙的吸水性試驗
【實驗材料】各種長寬厚相同的紙條、膠水、尺子、水槽、水。
【實驗過程】
1、把各種紙條一次粘在尺子上。
2、在水槽中裝入少量水。
3、把尺子水平放入水槽,讓各種紙同時浸入水中。觀察哪種紙爬升的水漬高,哪種紙的吸水效能就好。
(三)陶瓷特點的實驗
【實驗材料】各種陶瓷、錘子、小刀、酒精燈、鑷子、白紙、放大鏡、電池、導線、小閘門、電流計、火柴、水槽、木頭、鐵絲、銅絲、冷熱水。
【實驗過程】
1、用火燒,看是否易燃。
2、用錘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陶瓷的軟硬。
3、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看陶瓷的沉浮現象。
4、把陶瓷放入熱水中,觀察陶瓷是否容易傳熱。
5、把陶瓷聯入電路,看是否導電。
6、讓陶瓷從高處落下,看是否易碎。
7、有陶瓷碎片切割紙片。
【實驗現象】陶瓷不易燃,硬度大,不能浮在水面上,不易導電,不容易傳熱,易碎,碎片很鋒利等。
(四)金屬特點的實驗
【實驗材料】鐵、銅、鋁等金屬,小刀、導線、電池、小閘門、酒精燈、放大鏡、玻璃杯子、
錘子、木條、陶瓷等。
【實驗過程】
1、用火燒,看是否易燃。
2、用錘子砸,用小刀刻,研究金屬的硬度。
3、放入盛有熱水的水槽中,看金屬是否容易傳熱。
4、用放大鏡,砂紙打磨,觀察金屬的花紋、光澤。
5、把金屬連入電路,看是否導電。
6、讓金屬從高空處落下,看是否易碎等等。
【實驗現象】金屬不易燃,硬度較大,容易傳熱,有金屬光澤,容易導電,不易碎等。
第五單元 水迴圈
(一) 水蒸發時要吸收熱量
【實驗目的】探究水蒸發時要吸收熱量
【實驗材料】溫度計、棉紗、支架、表。
【實驗過程】
1、將溫度計的液泡包上棉紗,把它浸入水中,觀察溫度是多少。
2、把溫度計提出水面,掛在支架上,觀察溫度計液泡上的水在蒸發時溫度有什麼變化。邊觀察邊做記錄。
【實驗現象】溫度計液泡上的水蒸發時,溫度在不斷下降。
【實驗結論】水蒸發時要吸收周圍的熱量。
(二)沸騰
【實驗目的】研究水沸騰的現象
【實驗材料】鐵架臺、石棉網、燒杯、酒精燈、溫度計、彩筆、鐘錶。
【實驗過程】
1、組裝好帶有兩個鐵圈的鐵架臺,在鐵架臺的下一鐵圈上墊一石棉網,放上半燒杯涼水,下面放好一個酒精燈。在鐵架臺上鐵圈上掛一支溫度計,溫度計的液泡正好浸入水中。
2、未加熱之前,先記錄下溫度計的讀書,然後點燃酒精燈,開始加熱。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溫度計的讀書。
【實驗現象】水的溫度不斷升高,達到一定溫度時,水就會沸騰。水沸騰後,繼續加熱,溫度不會再升高。
【實驗結論】把水加熱到一定程度(通常是100℃)水會迅速變成水蒸氣並不停地翻騰起來,這叫做“沸騰”。水沸騰後,溫度計讀數保持不變,這個溫度就是這杯水的沸點。
(二) 凝結實驗
【實驗目的】探究水凝結
【實驗材料】酒精燈、火柴、試管夾、燒杯、小碟子、少量冰塊、三腳架、石棉網。
【實驗過程】
1、在三腳架上市啊棉網,把裝有水的燒杯放在上面。在燒杯上面裝有冰塊的小碟子上。
2、點燃酒精燈,給水加熱。
3、觀察現象。
【實驗現象】隨著溫度的升高,水裡不斷產生氣泡,水面上游水汽出現,在小碟子的下面出現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