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明亮的人讀後感-讀後感

精神明亮的人讀後感-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神明亮的人讀後感-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人的一生經歷了從孩童到青年再到成年人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事物和人,但只要不失了天真,歸來的就是將仍是少年人。”

  精神,字典上說的是指表現出來的活力。明亮,字典上說是有光,跟“暗”相對。活力會發光嗎?真的,精神是明亮的,像繁星,在那夜幕中閃爍著光芒。而王開嶺先生便是那擁吻星光的人,不知道他是如何做到在世界上被浸染了將近五十年以後,依舊能保留生命的純粹,無論是他的文字還是他的思想,都是那麼的閃閃發光,他將生命賦予了那麼多意義,讓得我們才驚覺自己的每一天過得是如此粗糙,竟漏掉了那麼多細節。

  靈魂的螢火點亮了我們的心靈。曇花一現,蜉蝣朝生暮死,都有過最美的一刻。人的一生相對於萬物永恆來說,卻也不過是彈指一瞬。因此,在這短暫的一生中,我們為何要漸漸地封閉自己,從生命到罐頭,從天真到吝嗇,最後迷失自己,讓靈魂的螢火孤寂的熄滅。德國作家凱斯特納在《開學致詞》的演說中說“向兒童學習”。那麼為什麼他會這麼說?因為單純的長大對人來說只會越來越空虛,唯有保持了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的“大人”。人要變得成熟,若是隻有肉體擴張了,那麼反而靈魂就會萎縮,人格就會變矮,夢想就溜走了;若是對兒童進行成人化的塑造,就無異於將生命變成了罐頭。從生命到罐頭,就是一種孩童丟失天真的過程。冷漠、猜忌、等級、敵意,取代了愛、信任、平等和友誼,溫柔變成了粗野,輕盈變成了濁重,慷慨變成了吝嗇,包容變成了封閉。許多人一定覺得可笑,“天真”怎麼會是判斷一個人的主要因素,很大程度上來說,天真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是否真的充實,而失去了天真的後果便是“鳥落到了樹上,從樹梢跌至地面,鳥淪為了雞,地面佔領了雞。”現在的我們可能已經意識到了我們天真的丟失,也許我們以前對星空有無限的遐想,而現在只覺得那是一顆顆行星。日子一天天膨脹,但不要讓想象力變成了刀叉,隨意切斷我們的生活。

  大地的憂鬱激發了我們的信仰。人類童心的丟失,也與大自然被破壞有關,又可能兩者之間相互有聯絡。正如《森林被殺害,童話被殺害》所說,不知何時起,森林已緩緩退出了童年生活的視野,兒童的想象力已不再寄予大自然,取而代之的是馬達的轟鳴,戰爭的模擬,火箭的呼嘯。當補鯨船將海洋染紅,當最後一隻鳥被從天空中抓走,最後一隻犀牛在沼澤裡奄奄一息,或者和《鹿的窮途》中,那一隻窮途末路的鹿一樣。伴隨著大自然消失的,是我們人類童心的缺失。是什麼使“古代”與“現代”勢不兩立?可能是如今美學資訊與精神資源的流失吧。如今若不是從語文教材中學到的文章,許多人應該只認為蒹葭和雎鳩是某種植物和某水鳥罷了吧。可是雖然稀有,在現代社會仍有如樹一樣鬱鬱蔥蔥、根深葉茂的人。朱麗亞?希爾曾為保護一棵巨大的被稱為“月亮”的紅杉樹,在上面棲居738天,直到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諾不砍伐此樹。王爾德曾說:“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仰望的精神同義詞應該是“憧憬,虔誠,守諾,皈依,忠誠……”之類。即敬畏、敬仰自然,要清楚自然不是人類的領地,她們是給人類的恩賜,不要讓人類的貪婪染指了這片神聖的土地,染指了自己的童心。

  精神的路標指明瞭我們的道路。人的生命中不只有本質的天真,也應該有支撐肉體的精神。有人問戰爭中女人有什麼用?答案是用處可大了。她們像蝴蝶一樣柔軟,卻掀起了大片喧譁;像石子落在水中;像一粒芽衝進了泥土。理想的女人的氣質可能有細膩、溫潤、母性、寧靜、柔軟……而對女人來說,保衛自己“和平”的氣質,比任何事都偉大。這種氣質貫穿每個女人的一生,並塑造了她們。又或者是歷史上那些著名的著作:《常識》、《獨立宣言》、《不自由,毋寧死》……都是一些偉人影子的延伸。所以,一個人的內在精神,也代表了生命的一部分。

  深夜的思考昇華了我們的生命。這世間不僅只有我們人類存在,只有與其他生命共生我們才能最大的'發揮自己的才華。畢竟善良有多深,才情就有多深。酷愛自然,幾乎是俄國作家的共同特點。他們的才華受孕於其他性情和對生活巨大的憧憬,由對世界的悲憫,對蒼生的關愛,對草木的體恤所噴湧出的一種深切的激情和美德。童話不僅為孩子準備,也是為成人準備的。對生活的寬容態度往往是一個人豐富內心的可靠標誌,不願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世俗紛爭上,我們才能注意到周圍閃耀著的鮮明的詩意。正所謂我們保護了自然,自然造就了我們。

  我們的一生由明亮的日出開始,由靈魂的歸宿墓地結束。黎明,擁有一天中最純澈、最鮮明、最讓人激動的光線,他使我們看清了遠方的事物,看清了險些忘卻的東西,看清了夢想、光陰、生機和道路……我們的生命由此開始。而墓地,人生命的終點,一個應該被賦予溫馨意義的歸宿,承載了許多的天真、想象,以及我們的夢想。是生者寄存情感和記憶的所在,也是人世離天堂最近的宿營地,是靈魂棲息的地方。人的一生經歷了從孩童到青年再到成年人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事物和人,但只要不失了天真,歸來的就是將仍是少年人。

  大家都想要一個明亮溫暖的社會,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從自己開始,拉開心靈的窗簾,讓陽光灑進心房,讓自己先成為一個精神明亮的人。當我們抱著最單純的思想去做人時,精神的明亮已經漸漸存在於我們內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