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愛中昇華》讀後感1000字

《在愛中昇華》讀後感1000字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在愛中昇華》讀後感10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由於最近事物繁多,無法靜下心來好好品讀海靈格大師《在愛中昇華》一書,所以在開課前大致瀏覽了一遍,期間不停的讚歎,這書實在是太好了。

  雖然只是匆匆瀏覽,但在看的過程中,還是不斷地被海靈格的洞見衝擊著。這是一本關於家庭、愛情、婚姻、人生、宇宙的哲學,也是一本人際關係的聖經。此書是海靈格多年經驗的總結與自己從事家排中的感受,他能很好的做到與道同行,跟隨心靈移動。

  在讀此書過程中想寫點什麼,一般讀後感肯定要對書中內容做些引述,但自知資歷尚淺,自己尚未理解通透就做表達,恐會偏離書中本意,所以進行了一些讀書的摘抄後續將進行深入閱讀。因為在前兩期的家排課中,良知是最基本的概念,所以下面重點對這部分內容進行梳理與歸納:

  良知:

  在家排中,借用了良知這個名詞,其來源,通常和歸屬有關,其內在,和清白感、罪惡感相關。好的良知伴有清白感、壞的良知伴有罪惡感。

  良知種類:

  個人良知、集體良知、靈性良知。團體包括小組、家族、集體、國家、宗教、人類等任意多元素組合。集體良知的基本屬性是歸屬感/平衡/序位。

  海靈格提出良知有兩個不同的屬性,好的良知、壞的良知。

  海靈格的洞見:

  當我們有好的良知,我就有權歸屬於我的家庭、團隊,我就可以以其中一員的身份有權利歸屬;當我們有不好的良知的時候,我已經失去了能夠歸屬於我的家庭我的團隊的根本權利。好的良知連線清白感,不好的良知連線罪惡感。罪惡感是讓人難受的感覺,因此我們自然想到要改變這種不舒服的感覺,這就代表不好的良知有可能驅策我們改變自己的行為,好確保我們再次的歸屬。

  海靈格說,世界上大多的衝突、疾病、戰爭來自於好的良知。

  為什麼好的良知反而引發很嚴重的不好的後果呢?

  海靈格這樣說的深意。當心裡有一個善的我執,就會傷害所謂“不善”的部分,造成分裂對立而衝突。而我們知道“善惡”更多的'來自意識分別和過去經驗。在家排中,可以看到太多的案例,在呈現表象的時候,所謂的衝突,大善大惡,而真相呈現的時候,場上除了愛,沒有別的東西,善惡是意識表層的分別判斷,是釀造無數冤案的罪魁禍首,它們在道的場域下始終會歸於平靜合一。

  也正如《道德經》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好的良知,它滋生了優越感和清白感,使自己能歸屬於一個團體,進而產生狂熱以致產生侵略性、製造加害者。

  良知的來源:

  萬法皆空,一切歸無,含藏所有的功能,自然流動,這是道的境界。假如其中某個部分僵化,即成為良知。就像一個大海,流動不息,是道的境界,一旦有些部分停滯澀流甚至結冰固化,那個部分就成了良知。個體內在可以有無窮多個良知源,個體共振的部分形成團體良知。

  超越良知:

  超越良知相當於破除我執良知需要超越,迴歸於道是最好的選擇,但良知本身有強大的能量,如果沒有相當的內證功夫,挑戰良知會付出慘痛代價。

  如海靈格說,如果他到別人家做客,他會第一時間學會那家人的良知以保證不會被掃地出門。如果我們到訪一個宗教團體或另一個國家,必然需要適應對方的良知而不是以自己為主。

  臣服是尊重事實,有些人無法做到臣服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看到臣服這個詞的時候,會和屈辱感連結。真正的臣服只是尊重事實本來的樣子,尊重序位或其他的事實。有時候,臣服良知是必須的。比如如果孩子在對抗序位良知(父母大自己小)的時候,會付出疾病和失敗的痛苦代價

  怎麼樣檢驗良知:

  良知伴隨著感受:覺察自己內在,如果有清白感或愧疚感,說明自己有可能在良知的支配下。只要有良知,就可能有阻抗,有阻抗就會有人在感受上產生負面能量,然後在場域中呈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