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鏡頭下的校園》有感600字

讀《鏡頭下的校園》有感600字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鏡頭下的校園》有感600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晨起讀袁牧老師編髮的吳曉明先生寫的《鏡頭下的校園——永恆的記憶》感慨良久。

  現在撤鄉並鎮,隨著農村人口向城鎮化、城市化流動,留在故鄉的年青人及他們的孩子越來越少。許多村、鎮小學漸漸的荒廢了。小學是鄉村的靈魂,是啟蒙開悟,是孩子最初的精神家園。我兒時上的樅陽縣義津鎮塔橋村五里拐小學,荒廢已久。

  每次回故鄉,路過母校都有一種莫名的酸楚與無奈,那裡承載著我兒時歡樂的記憶。記得那時,每一年級是兩個班,每個班大約40-50人,都是周圍十里八村的孩子。每天上學我都由大孩子帶著,路過一個個生產隊去村部所在地五里拐小學上學。小腳的外婆或奶奶總是叮囑村裡的大孩子把我帶好。記得那時放學,老師總是組織大家按照生產隊排成一個個小組有序放學。

  那時母親是村裡赤腳醫生,周圍村裡各個生產隊都有遠親和友善的鄉鄰,哪個村死了牛或者殺豬,都有小夥伴熱情相邀去吃飯。我都是來者不拒。因此,我每天放學總是混跡不同的隊伍,那時社會治安好,不回去大人也不著急,漸漸地和各個生產隊的同學都混熟了。

  那時上學也沒有多少壓力,每天揹著書包去學校上課,說實話也就是樅陽土話:望水(不要玩水)。那時母親工作也忙,沒有人管我學習,上學對我來說就是有許多玩伴。有一次上課睡著了,也許是玩累了,睡得天昏地暗,醒來問:數學老師是上午還是下午。好多老師、村幹部拿這事擠兌我母親,成了學校一個經典笑話。因學習成績差,第二年轉到銅陵上小學,還重新上了一年級。

  我於1980年離開了家鄉來銅。曾經的母校也荒蕪了,曾經的老師都已耄耋之年,曾經的小夥伴都是人到中年拖家帶口,生活的重擔,歲月的流逝,改變了曾經年輕的容顏,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好久不見了,祝他們一切安好。

  有位作家說:這個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是思念,能帶走人的'不是道路,是對遠方的期盼。歲月無法伸出一隻手,替你抓住過往的雲彩,如果一切還能拾回來,我要去撿拾你的笑容、腳步和風。我多想回到課堂,認認真真地上課、學習,好想和童年的夥伴在田野裡放飛。老師和同學們我好想記住你的臉、記住你的微笑,你的笑對我很重要哦!母校是安放我鄉愁的場所,是我心靈棲息的地方。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