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健康管理方案(通用5篇)
個人健康管理方案(通用5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預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好的方案一定會注重受眾的參與性及互動性。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個人健康管理方案(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個人健康管理方案1
為促進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更好的實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專案,為老年人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健及傷害預防的指導, 減少健康危險因素,有效預防和控制慢性病。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第三版)中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規範的要求,結合我場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組織管理
1、成立老年人健康管理領導小組 為保證健康檢查工作順利進行,成立健康檢查工作領導小組。
2、合理安排體檢,各科室各負其責 中心制定便捷的健康檢查流程,營造人性化的健康檢查環境,嚴格按照健康檢查方法、標準和要求,高效率、高質量地開展健康檢查工作。合理科學的安排體檢時間,場直地區將原來的集中式體檢改為分散式體檢,分場仍以巡迴、預約集中體檢式為主,各科室、各社群衛生服務站應積極配合體檢工作,按要求抽調相關工作人員完成體檢任務。
二、服務物件
轄區內65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
三、服務目標
1、透過實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專案,對全場老年人進行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一般體格檢查,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健及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有效預防和控制慢性病和傷害,逐步使老年人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2、掌握轄區內老年人基本情況,並登記管理。2020年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75%以上。
3、 每年為老年人免費進行一次體格檢查,2020年老年人體檢率達75%以上。發現慢病患者納入慢性病管理。
四、服務內容
對全場老年人登記管理,進行健康危險因素調查和一般體格檢查,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健及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
1、每年進行1次老年人健康管理,根據體檢掌握新情況並認真、仔細登記,規範填寫健康體檢表,並針對發現問題的老年人進行健康諮詢指導和干預等。
2、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評估:包括吸菸、飲酒、體育鍛煉、飲食、慢性疾病常見症狀和既往所患疾病、治療及目前用藥情況。
3、體格檢查:包括血壓、體重、皮膚、淋巴結、乳腺、心臟、肺部、腹部、四肢肌肉關節等體格檢查以及視力、聽力和活動能力的一般檢查。
4、輔助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血脂、肝腎功能、心電圖、B超檢查以及認知功能和情感狀態的初篩檢查。
5、告知居民健康體檢結果並進行相應干預。
(1)對在健康檢查中發現的高血壓、糖尿病等高危人群、慢性病患者,要納入相應病種的規範化管理。
(2)對存在危險因素且未納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人建議定期複查。
(3)對可疑的慢性疾病、傳染病等疾病患者,轉上級醫院或專科醫院確診,並及時隨訪掌握診斷結果;對已出現轉診症狀的,須及時轉上級醫院。
6、對所有老年人進行慢性病危險因素、疫苗接種知識、骨質疏鬆預防及防跌倒措施、意外傷害和自救等健康教育。
五、服務方式及要求
1、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要加強與各社群衛生服務站的`聯絡,掌握轄區內老年人口資訊變化,建立轄區內老年人管理花名冊並及時更新。
2、加強宣傳,製作宣傳資料,告知服務內容,使更多的老年居民願意接受服務。
3、預約老年人到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接受健康管理,對行動不便、臥床居民可提供預約上門健康檢查。
4、每次健康檢查後及時將《老年人健康體檢年檢表》歸入個人健康檔案並錄入省公共衛生網,未建立個人健康檔案的,為其建立,並將資料歸入個人健康檔案。
5、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方案、計劃、總結及相關資料。
6、做好管理人員培訓記錄、課件等資料,認真落實上級培訓和自身培訓工作。
六、參加體檢工作人員的工作要求
1、居民健康體檢工作量大、任務重,全體醫務人員應加強學習,提高對居民健康體檢的認識,強化體檢責任,把好體檢質量,保證體檢的嚴肅認真,切忌走過場。
2、各科室要做好相應人員落實,精心組織、科學安排,按時參加體檢,保質保量做好體檢工作,讓農民切實得到實惠。
3、體檢服務人員應做到禮貌待人,態度和藹,對體檢老年人要細心、耐心、精心、虛心。
4、積極營造良好的體檢環境,設計好合理的體檢流程,方便老年人體檢。
七、監督指導與考核評價 根據每月一次督導,對本專案進行考核。
個人健康管理方案2
為貫徹《關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的檔案精神,響應教育部“雙減”的號召。結合我校體育工作的現狀,為進一步規範和加強學生身體素質,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完善體育管理機制,明確個人職責
牢固樹立和強化“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堅持把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充分保證學校體育課正常開展和學生體育活動時間及鍛鍊效果。每個年級的專職體育老師在開學初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制定了每個年組本學期的活動計劃,確保全體學生在身體素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鍛鍊。
二、加強宣傳教育引導
透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大課間跑操、課外體育鍛煉、體育競賽、班團隊活動、家校協同聯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加強體育健康教育宣傳引導,讓家長和學生了解運動在增強體質、促進健康、預防肥胖與近視、錘鍊意志、健全人格,首在體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體育與健康素養,增強體質健康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三、強化措施,上好兩操
1.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
保證學生每天上下午的眼保健操有序開展及半小時的課間操時間,落實和完善陽光體育大課間制度,並有效實施和開展。學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減少學生每天體育鍛煉時間。
2.保證開齊上好體育課
認真執行國家規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落實情況,保質保量開齊上好體育課,學校及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強佔體育課。
3.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檔案
我校按照教育部要求的每年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監測工作,做到每年秋季對學生進行檢測,規範監測方法,嚴格確保監測資料真實準確,並將監測結果在規定時間上報上級有關部門。
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要求體育教師聚焦“教會、勤練、常賽”,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體育課教學模式,每學期讓每位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體育教研組要定期進行集中備課和集體研學,適時對體育課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
五、開展課外體育活動,豐富學校文體生活
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重要途徑之一。它是培養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環節,是增強體質的有效措施,是發展競技體育,發現和培養體育人材的必經之路。
1.課間操
學校加強對課間操的管理,由體育老師按時組織。建立課間操常規,嚴格紀律,保證課間操順利開展。成立課間操檢查小組,在精神面貌、出勤人數、動作質量等方面,並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每學期一次的課間操檢查評比,由體育組打分後公佈成績,強化學生正確認識鍛鍊身體的含義。
2.體育競賽(校運動會、班級籃球聯賽、班級足球聯賽)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貫徹小型多樣、單項分散的原則,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競賽活動。力爭透過這些體育競賽活動,來激發學生興趣,鍛鍊學生身體,活躍學校文體生活,在校內形成濃厚的體育氛圍。
3.完善課後服務
認真落實省教育廳等五部門《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推進義務教育學校課後服務全覆蓋。學生自願參加,開足開齊各類體育課程,保證課程多元化,引進校外專業力量在課後服務時間進入學校提供有關服務。
個人健康管理方案3
0-6歲兒童保健服務是婦幼保健服務的重要內容,對降低兒童死亡率、促進兒童生長髮育和健康成長起著重要作用。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年版)》及市衛生局、財政局《關於印發〈市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為保障專案順利實施,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專案目標
免費向全區0-6歲兒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務,提高兒童健康水平,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率明顯提高,年全區兒童保健覆蓋率達到90%。
二、專案範圍與職責
(一)專案範圍:轄區內居住的0-6歲散居兒童及3-6歲托幼機構集體兒童
(二)職責
1、區衛生局
制定轄區0-6歲兒童保健專案工作方案和考核評估標準,並進行發動、組織實施和定期督導;組織參加市衛生局組織的師資培訓;組織區婦幼保健所對轄區內各社群衛生服務機構進行培訓、指導;組織購買、發放相關宣傳材料等資料,定期收集彙總相關工作資訊。
2、區婦幼保健所:
(1)加強兒童系統保健管理,對社群保健及資訊管理工作進行質量控制,並協助區衛生局做好社群兒童保健工作督導和考核。
(2)對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業務培訓及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3)協助區衛生局組織購買、發放相關宣傳材料及開展知識講座和宣傳活動。
(4)開展0-6歲兒童保健服務專案。
(5)做好轄區高危兒網路管理工作,接收並管理社群轉診的高危兒,並落實逐級轉診制度。
3、社群衛生服務中心:
(1)與區婦幼保健所、醫院、社群衛生站建立工作聯絡,配合區婦幼保健所按照婦幼資訊管理要求上報兒童保健資訊。
(2)開展0-6歲兒童基本健康體檢專案,併為轄區內新出生兒童進行訪視,做好工作資訊登記、上報、錄入和分析工作。
(3)對社群衛生服務站兒童保健工作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業務指導。
(4)針對兒童保健相關問題,開展兒童保健心理行為發育、母乳餵養、輔食新增、常見疾病防治等知識的宣傳並設有宣傳欄。
(5)協助區婦幼保健所開展兒童疾病調查、死亡調查工作、質量控制等工作。
(6)指導相關社群衛生服務站協助開展兒童健康管理專案工作。
三、服務專案及服務內容
(一)新生兒訪視專案
1、承擔機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區婦幼保健所
2、服務內容:
(1)新生兒家庭訪視:新生兒出院後1周內,由居住地所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醫務人員到新生兒家中進行,按照《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規範》對新生兒進行體格檢查、保健指導及諮詢,將訪視資訊記錄在《新生兒家庭訪視記錄表》中,並告知家長下次訪視的時間、地點、方式和要求。對於低出生體重、早產、雙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高危新生兒酌情增加訪視次數。
(2)新生兒滿月健康管理:新生兒滿月或出生後42天,在區婦幼保健所進行隨訪,同時為兒童建立保健檔案(包括登記冊、《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兒童保健手冊》),分社群進行登記編號,對嬰兒進行體格檢查、營養評價、發育評估等,提供母乳餵養指導、常見疾病防治及健康諮詢指導等。並告知並分診到所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接受系統保健體檢,納入到社群基本兒童保健系統管理。《兒童保健手冊》由家長攜帶保管。
(二)0-6歲散居兒童免費基本健康體檢專案
1、承擔機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區婦幼保健所。
2、服務內容:
(1)散居兒童健康體檢時間分別在3個月、6個月、8個月、12個月、18個月、24個月、30個月、36個月、4歲、5歲、6歲時,共11次。
(2)6-8個月、18個月、30個月時分別進行1次血常規檢測,在6、12、24、36月齡時使用聽性行為觀察法分別進行1次聽力篩查。
(3)按照市區相關要求對高危和體弱兒進行專案管理,並落實轉診制度。
(三)3-6歲集體兒童基本健康體檢專案
1、承擔機構: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區婦幼保健所。
2、服務內容:
(1)為3~6歲集體兒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務。
(2)服務內容包括體格檢查、生長髮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血常規或血紅蛋白檢測和視力篩查,進行合理膳食、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中醫保健、常見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
(3)按照市區相關要求對高危和體弱兒進行專案管理,並落實轉診制度。
四、服務要求
1、開展兒童健康管理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應當具備所需的基本裝置和條件。
2、從事兒童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員應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並接受過兒童保健專業技術培訓,按照國家兒童保健有關規範的要求進行兒童健康管理。
3、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應透過婦幼衛生網路、預防接種系統以及日常醫療衛生服務等多種途徑掌握轄區中的適齡兒童數,並加強與托幼機構的聯絡,取得配合,做好兒童的健康管理。
4、加強宣傳,向兒童監護人告知服務內容,使更多的兒童家長願意接受服務。
5、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在時間上應與預防接種時間相結合。鼓勵在兒童每次接受免疫規劃範圍內的預防接種時,對其進行體重、身長(高)測量,並提供健康指導服務。
6、每次服務後及時記錄相關資訊,納入兒童健康檔案。
7、積極應用中醫藥方法,為兒童提供生長髮育與疾病預防等健康指導。
五、專案執行時間
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
六、專案督導與考核
1、區衛生局醫政科負責專案實施的領導和管理,負責制定實施方案、經費管理、監督檢查、工作考核等。
2、區婦幼保健所負責專案的實施,包括人員培訓、技術指導、資訊管理等,按照標準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工作落實情況組織開展半年和全年督導檢查,採取抽樣方式開展考核評估,定期通報工作情況,並將檢查情況上報區衛生行政部門,考核結果與評優和經費安排掛鉤。
3、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定期對專案進展情況進行自查和評估服務狀況。
4、區衛生局於11月上旬組織區婦幼保健所對專案服務數量、服務質量、服務效果、居民滿意度等開展居民評估調查。
5、考核評估主要內容和指標
⑴新生兒訪視率=年度轄區內接受1次及以上訪視的新生兒人數/年度轄區內登記的活產數×100%。
⑵兒童健康管理率=年度轄區內接受1次及以上隨訪的0~6歲兒童數/年度轄區內應管理的0~6歲兒童數×100%。
⑶兒童系統管理率=年度轄區中按相應頻次要求管理的0~6歲兒童數/年度轄區內應管理的0~6歲兒童數×100%。
個人健康管理方案4
為全面落實0-6歲兒童健康管理工作,加強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和《托幼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 服務物件
全區城鄉託兒所、幼兒園在所(園)兒童
二、 健康管理內容
1、兒童健康檢查:詢問兒童膳食、患病等情況,進行體格檢查、生長髮育和心理行為發育評估,開展血紅蛋白、谷丙轉氨酶檢測和視力篩查,進行合理膳食、心理行為發育、意外傷害預防、口腔保健、中醫保健、常見病防治等健康指導。
2、健康問題處理:對健康管理中發現的有營養不良、貧血、單純性肥胖等情況的兒童應當分析其原因,給出指導或轉診的建議。對齲齒、視力異常或聽力異常兒童應及時轉診。
3、健康教育:對在園兒童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宣傳,指導幼兒園保健工作人員製作健康宣傳版面,開展健康講座,指導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的開展。
三、工作要求
(一)從事托幼機構兒童健康管理工作人員應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區婦幼保健院每年對基層保健人員進行培訓,時間不少於4個學時,各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要按照國家兒童保健有關規範的要求進行兒童健康管理。
(二)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要建立轄區托幼機構臺賬,加強與托幼機構的聯絡,實時掌握托幼機構在園兒童數量,提高兒童健康管理覆蓋面。
(三)無條件開展血紅蛋白和谷丙轉氨酶檢測的醫療保健機構要將血樣標本採集後統一交區婦幼保健院完成相關檢測工作,並逐級將檢測結果反饋至托幼機構。
(四)每次服務後及時記錄相關資訊,醫療機構記錄《3-6歲兒童健康檢查記錄表》和《兒童保健手冊》,托幼機構記錄《兒童入園健康檢查表》,體格檢查全面結束後,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要向托幼機構出具兒童健康狀況評價報告,同時抄送至涼州區婦幼保健院。
(五)對托幼機構兒童開展健康管理服務屬於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內容之一,是鄉鎮衛生院、社群衛生服務機構的公共衛生工作職責。托幼機構不得向兒童及其監護人收取任何相關費用。醫療保健機構也不得向托幼機構收取任何服務費用。
(六)托幼機構要積極配合醫療保健機構開展兒童健康管理工作,加強宣傳,做好兒童體檢的組織工作,提供工作場地和必要的物品,確保工作順利開展。
個人健康管理方案5
為了切實做好我鄉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務工作,確保我鄉慢病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實施方案》具體要求,結合我鄉實際情況,制定《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專案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透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慢病管理專案,建立我鄉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檔案;組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網路;加大對慢病患者相關危險因素干預的力度,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有效預防控制我鄉糖尿病慢性病的發生和發展。力爭在 20XX年底前,全鄉病人管理率達60%以上;規範管理率達到90%以上;健康體檢率達到50%;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達到100%。
二、專案內容
根據《2型糖尿病管理服務規範》對轄區內35歲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規範管理。
1、患者篩查:
透過廣泛宣傳和動員,開展35歲以上居民每年測血糖;居民診療過程測血糖;健康體檢及高危人群篩查中測血糖,讓患者主動與衛生醫療單位聯絡測血糖;居民健康檔案建立過程中詢問等方式發現糖尿病患者,並填寫慢病健康體檢登記表。
2、隨訪:
對確診的糖尿病患者,我院每年提供4次面對面的隨訪。每次隨訪對患者進行詢問病情、血壓、空腹血糖測量檢查和評估;對用藥、飲食、運動、心理等進行健康指導,並填寫隨訪表。
3、健康檢查:糖尿病患者我院每年對患者進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檢查,並與隨訪相結合。內容包括血壓、血糖、血脂、體重及體格、視力、聽力、活動能力等一般檢查,並填寫慢病健康體檢年檢表。
三、職責分工:
㈠、成立專案領導組,負責專案的領導和協調,(領導組名單附後)。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各負其責,完成專案任務。
㈡、疾控中心為專案管理單位,負責日常管理、專案督導、技術培訓、健康教育、考核驗收、相關材料印製和資料整理上報等工作。
㈢、各村衛生室負責對各村35歲以上人群開展糖尿病患者管理(患者發現、建檔、隨訪管理、健康體檢、健康教育、資訊收息等)
㈣、我院負責本轄區專案的宣傳,動員落實和質量控制等工作,指導村衛生室開展糖尿病患者管理(患者發現、建檔、隨訪管理、健康體檢、健康教育、資訊收集 等)。
四、工作實施安排
㈠、專案啟動階段
1、成立慢病專案領導組,制定出工作方案。各村同樣成立慢病管理領導組,制定具體工作方案,明確專人負責、設定管理門診、制度規範上牆。
2、召開全鄉糖尿病、慢性病健康專案啟動會。
3、編制印發各種制度、表格及宣傳材料。
4、對相關人員進行業務知識和管理技能的培訓。
㈡、宣傳篩查建檔階段
1、大力宣傳:透過電視、報紙、資料、板報、廣播等方式廣為宣傳專案內容,把黨的溫暖普照到每個目標人群。
2、建立測血糖制度。搞好首診登記工作。
3、開展慢病健康體檢工作:透過各種途徑動員人民體檢並填寫健康體檢登記表。努力發現糖尿病患者,對高危人群至少測量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後兩小時血糖。
4、建立檔案:對在體檢中確診的糖尿病患者全部建立健康檔案,建檔率要達到100%。
5、進行隨訪:對已建檔的糖尿病患者分別在6月底、9月底和12月初進行一次隨訪,並填寫隨訪表入檔。
6、開展督導:市疾控中心對我鄉糖尿病工作進行多次督導,督導內容主要是人員落實工作進度發現率、建檔率、隨訪率、控制率,經費使用等,並寫好半年和年度工作總結。
7、組織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慢病重點村對患者進行面對面諮詢,檢查和治療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