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近有幸選讀了《靜悄悄的革命》的這本書。該書作者是日本東京大學教授佐藤學先生。這是一本沒有大理論大敘事的小書。作者與別的教授不同,他用最平實的語言講述著教育的真理。佐藤學每週去各地的學校訪問,看過數不清的教室,在各個教室裡觀摩,近20年來一直如此,他與校長、老師們一起研討改革中的問題,丟開一切抽象的語言,把自己融入到學校的教師和學生中,因為長期融入其中,才能用平實的語言講述真理。他認為,教育改革應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這種“靜悄悄的革命是從一個個教室裡萌生出來的,是植根於下層的民主主義的、以學校和社群為基地而進行的革命,是支援每個學生的多元化個性的革命,是促進教師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革命。”

  雖然寫的是日本的教育,但卻和我們中國的教育現狀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如果把我們的新課程改革看作是一場革命,它就絕非是一場一蹴而就的革命。因為教育實踐是一種文化,而文化變革越是緩慢,才越能得到確實的成果。”和我國的教育改革相似,日本教育也在一個深刻的“轉型期”,“在教育方式和教育觀、歷史觀上,日本的教師正在體驗改革過程中的各種混亂狀況,邊摸索著新的學習方式”,但樂觀的伊藤學稱“這種混亂局面決不是壞的徵兆”。

  真正從事教育改革的人士,也許就要有這種耐心和達觀的。在耐心與達觀時,伊藤學融入了學校和教師中。他說:“教學是充滿活力的,如果我沒能與教室中的'一個個學生和老師共鳴的話,那麼,真實而生動的觀察是不可能的。”他發現每個教室都有一個個固定的風景,可以說沒有哪一個教室和其他教室飄溢著完全相同的氣息,有著完全相同的問題。進而提出忽略教室的多樣性和在其中發生的事情的固有性,僅一般性地議論教學是非常空洞而沒有什麼意義的。

  透過解讀一些小故事裡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來重新審視每天的教學活動,並以此為切入點,向改革教室邁出新的一步。真誠傾聽,不僅聽學生好的思路、好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及時緩解學生心中的不滿、困惑、焦慮。

  佐藤學在《在靜悄悄的革命》中寫道:“這種傾聽不是聽學生髮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從而產生“啊,真不簡單”、“原來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鳴共感。喚起這些情感體驗可以說是傾聽學生髮言的“理解方式”應具有的最重要的意義。”我們一天8個小時都在圍著學生轉,然而交流的機會卻很少。儘管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注重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然而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師生之間仍以單向交流為主。學會傾聽要求教師面對學生時,從眼神、語言、表情和身體姿態各方面,充滿關注和期待,這對學生是無比重要的精神力量。

  心靈交融的課堂意義就在於,它能點燃學生和教師智慧的火把。在很多情況下,師生之間的誤會都是因為沒有機會申述或彼此沒有認真聽而造成的。如果老師在工作中經常聽取學生的談話,可以獲得更多的資訊,知道自己的不足,更好地瞭解學生,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誤解和摩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