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精選26篇)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精選26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
同學們一定都讀過《悲慘世界》這部世界名著吧!這就是享譽世界的法國著名文學家維克多·雨果的一部著作。
我看著書名,顧名思義,這是一部以悲劇為主題的文學作品。故事的梗概是這樣的:主人公冉阿讓因飢寒交迫熬到了極限,所以才迫不得已損壞了一家麵包店的玻璃,偷了兩塊麵包,他的悲慘人生就由此拉開了序幕:被判五年苦役。在這度日如年的幾年間,冉阿讓多次嘗試著越獄,可是,天網恢恢。他每次逃出去,都會被再次捉回。由此,他的罪更重了。在慘無人道的苦役場呆了整整十九年才刑滿釋放。出獄後的他,受到世人的歧視與偏見。每當他向別人投去一個目光,接觸到的總是無數的白眼。沒有人在他傷心難過的時候說一句安慰的話;沒有人在他飢寒交迫的時候送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麵,給他披上一件溫暖的大衣;更沒有人在意他的生死存亡。就這樣,冉阿讓絕望了。但是奇蹟出現了,一位和藹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厚愛的心改變了冉阿讓的後半生。讓他從犯罪的陰影中掙脫,從一個畏手畏腳的犯人浴火重生成了一個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一位富人。但他終究還是逃避不了罪犯的事實,警方一直在不甘示弱地追捕他,他也不由得隱姓埋名。他還曾經用自己的愛心、耐心、恆心幫助一位可憐的小女孩長大成人,但命運總是想千方百計地折磨他,他最終還是沒有逃出病魔的掌心,懷抱著遺憾之心與世長辭了。
看完這本書,我悲憤交加,狠狠地錘了幾下桌子。在黑暗的社會中,難道可以因為冉阿讓偷了一塊兒麵包就說他是壞人嗎?偷竊是不對,但只要知錯就改,還是可以原諒的呀!雖然冉阿讓不在了,但他那堅強的意志,偉大的精神,持之以恆的心態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他憑藉著他那顆自強不息,剛硬如鐵的心挺過了一切的狂風暴雨,他不求回報,甚至在自己困難的時候去無私地資助別人。《悲慘世界》不是傾訴世界的不公,而是讚頌那些和悲慘命運做鬥爭的人們,讚頌他們的心!
是啊!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冉阿讓遭遇不公時,坦然解決問題。在生活中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被那些微不足道的小困難打倒呢?只有持之以恆、目標專一地去面對困難,我們才會向美好的未來更進一步!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
在夏日炎炎的暑假裡,我閱讀了法國著名大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悲慘世界》。書中的情節一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裡,一些悲慘的事件、一些遭受歧視的人、一些甜蜜的事件……
《悲慘世界》中的主人公是冉阿讓,他曾做過十九年的苦役犯,穿過十九年的紅衣,剛進入牢房的他是多麼年輕有活力,被關押十九年後的他變得老氣橫秋。他出獄以來,不被這個社會而接受,連吃住都成問題。出獄後的第四天,冉阿讓終於找到了歸宿——米里哀主教的家,而改變冉阿讓一生的也是米里哀主教。當晚,冉阿讓偷了主教的銀器,但主教並沒有責怪他反而送了一個銀燭臺給他,告訴他:我已經把您的靈魂贖回來了。從此,冉阿讓變得善良,他化名為馬德蘭,經過市民的推選成為了市長。沙威知道市長就是冉阿讓時,還是用那種討厭的眼光看他。芳汀為了把她的孩子接回來,不惜一切代價——她美麗的金髮變短了、似珍珠般的兩顆大門牙沒了。
能改變他人一生的是什麼?是善良、是愛。我們從芳汀的身上看到了偉大的母愛;從沙威身上學到了不能總用原來的眼光去看待他人,因為每個人都可以改變、都會改變;從冉阿讓、米里哀主教身上學到永遠都用一顆善良的心去對待別人,別人也會以尊敬的態度對你。
學會寬容他人,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世上的每一個人都會犯錯,冉阿讓也不例外,其實每個人應擁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每一個人的過去,只要希望他現在很好、以後也會很好。
從寬容我想到了一件小時候做的事。我拿著羽毛球拍在玩,結果一不小心打到了媽媽的眼鏡,媽媽的眼鏡破了。我急忙跑到客廳去,無心的玩起來。媽媽睡午覺醒了,發現她的眼鏡破了,便來到客廳找我。我看到媽媽向我走來,連忙把事情的經過講了一遍並對媽媽說了好幾聲對不起。媽媽並沒有責怪我,而是告訴我:以後不要再拿著拍子到處甩。我哭了,還是感到對不起媽媽。媽媽幫我擦乾眼淚,就去樓下配眼鏡了。從媽媽的行為我知道了寬容。
讓我們也用一顆寬容、善良的心去對待他人吧!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3
由於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謬誤,存在著置人於死地的社會壓迫。但這個世界要玩弄你,你就不能讓它玩弄;這個世界對你不公平,你就要挺身出來抗爭!創造自己的命運!
25歲的冉阿讓因為貧困和飢餓做出抗爭,他打破了一塊玻璃偷拿了一個麵包而被判了19年的苦役。他犯法了,但他沒有犯罪,因為犯法與犯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至於他為什麼要去犯法,是因為在合法途徑,他得不到這個世界的公平對待,他只能用非法的手段,去拿回他本應得到的東西。所以公平和公義,對這個世界來說非常重要,不然,在被壓迫的人的眼中,這就是個悲慘的世界。
冉阿讓出獄後,他的不幸遭遇使他仇視法律,不再相信任何人,並要對社會進行報復,性格也變得兇狠而孤僻。然而就在冉阿讓放棄這個社會的時候,仁慈的卞福汝主教,這個基督的使者,他用仁愛之心,寬大的胸懷,點醒了暴怒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叮囑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使他徹底悔悟,從此他化名為馬德蘭,棄惡從善,開始了新的生活……
當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時,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以至於他出門時往往口袋裡裝滿了錢,回來時又都空了。除此之外他還經常把麵包送給捱餓的人,把衣服送給挨凍的人,到處訪貧問苦。對於窮人而言,他就是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有一位老人被壓在車下,整個車子的重量都壓在他的胸口上,此時除非有誰去把車子從下面撐起來,否則無法把他救出來。誰有那麼大的力量呢?人們都知道:只有一個正在被通緝的苦役犯——冉阿讓,才有那麼大的力量。當時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正在旁邊,可他要是去救的話,等於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可要是不救或是再猶豫幾分鐘的話,那位老人就會死去。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他還是冒著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老人。
又有一位老人,他只因長相像冉阿讓被別人冤枉頂替冉阿讓被捕。當身為“馬德蘭市長”的冉阿讓知道後再一次猶豫了,因為他知道真正的冉阿讓就是他自己!但如果他不承認的話,沒有第二個人會知道,況且他還是一個了不起的“市長”,而那位老人只不過是個年過半百、毫無用處的人而已。可就在宣佈那位老人有罪的時候,他竟公然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為此他放棄了一切已得到的地位與榮華,以再一次進了那個已經呆了19年的牢房為代價,救下了那位毫無血緣關係的人!
為了實現一個可憐的妓女芳汀臨死前能見一面自己的親生女兒的願望,他不惜再一次越獄(而這一次越獄,對他來說則是終身苦役犯的代價)。雖然最後芳汀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就死去了,可他卻始終堅持不渝地完成他對芳汀——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的承諾,最終救出了珂賽特,並用畢生的精力把她當作自己的女兒一樣細心地照顧著。
為了使一些陌生的人不受到傷害,他竟然一次次地鋌而走險,不惜暴露自己曾是苦役犯的身份,被當時黑暗社會的忠實的守衛者冷酷的警長沙威盯上。為了珂賽特的幸福,他從此又過上了東躲西藏的痛苦生活,最終珂賽特得到了自己的幸福,他也在平靜與安詳中死去……
冉阿讓受到社會的壓迫,受到非人的折磨,受到歲月的風化,但他沒有被命運折服。他懂得創造自己的命運,他擺脫從前那個身心的牢獄,擺脫社會對他的壓迫,他透過自己的博愛、寬容及其高尚的靈魂,重新喚回生活在那個悲慘世界裡的人們內心深處的良知!因為他不想更多的男人因為赤貧喪失尊嚴,更多的婦女因為飢餓變得墮落,更多的兒童因為無知變得畸形。更多的人像他一樣活在壓迫與悲慘的世界中。
這個世界不應該是這樣,也可以不是這樣。當面對殘酷的生活現實時,我們要像文中的冉阿讓一樣不屈服於命運,和命運作鬥爭,而不是向生活妥協,渾渾噩噩得過日子。我們每個人都要問問自己的內心,現在的自己是自己滿意的嗎,現在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嗎?如何先去改變自己,再去改變別人、家庭、社會、乃至整個國家和世界。
每個被壓迫的人都可以創造自己的命運,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公平的對待。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4
高嘉雯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位益友;讀一本好書就如擁有一片燦爛的天空;讀一本好書就似給人生增添了一份充實。在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悲慘世界》。它曾被哈佛大學113位教授推薦為最有影響書之一,它在世界文學名著寶庫中佔了一席之地,它被譽為人間苦難的“百科全書”。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可悲的法國社會下層人物的生活——因報答姐姐養育之恩卻為飢餓偷麵包成為苦役犯的冉阿讓;因窮困潦倒成為娼妓的芳汀;因母親經濟匱乏被寄養的小女孩珂賽特……雖然他們身份及其卑微,但是他們卻有著無比崇高的精神,是這唯一的力量使他們度過了這困難的一生。
終於,冉阿讓的靈魂受到神的洗禮後,為社會盡了一份微薄之力。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傾灑了許多筆墨寫悲慘的生活,到我卻在其中體會出一種對自由和幸福的嚮往;對他人的愛惜和對未來的憧憬,但更多流露出對他人幫助的樂趣。曾有一件事如今回想起來令我後悔莫及:一天中午,我和別人發生了嘴角,怒氣衝衝的我回到座位,低頭不語。突然,好友小玲的聲音在耳邊浮現。“小雯,你有沒有紙巾?我的手指出血了。”我摸了摸口袋裡的紙巾,隨口說了一句:“沒有!”我看著她默默離去的背影,卻無動於衷,更沒有想衝上去的假想。我卻很冷血地想:小玲你也真是的,看到我正生氣,一句慰問的話都沒有,現在又想問我借東西,沒門!
我的手緊緊地抓住那張紙巾。過了一會兒,我拔出手,發現手上沾滿了水珠。又感覺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的朝我看來,周圍溢位尷尬的氣氛。我看了周圍一圈後,把目光投向小玲臉上,小玲馬上躲避我的目光,低頭奮筆疾書起來……但鮮紅的血依然流下來,闖進我的視線,我卻當做沒看見,繼續做我的事。這件事慢慢在別人的腦海裡卸去,而我卻記憶猶新,比起冉阿讓當馬德蘭市長為民除憂、幫助人民,我感到十分羞慚,我只是一個冷血動物,面對朋友請求都拒絕的無用之才。但雨果告訴我“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這本書使我明白一個道理:人間真情永存,那麼愛就能抵抗世上的萬惡,願這世界裡不會出現冷血動物。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5
一個因為不忍心看七個外甥捱餓而偷了一塊麵包因而被囚禁了十幾年,出獄後飽受歧視的普通園丁冉阿讓,在被社會的殘酷冷漠折磨到絕望,決定從此作惡後遇到了慈悲善良的主教,並受到了感化,從此改名換姓,開廠謀生,救濟他人搖身一變成為了市長。
“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記得這就是那句使得冉阿讓重新做人的話。
是那位主教在發現了冉阿讓起初的惡意之後不但沒有制裁他,反而安撫,鼓勵他,把銀子送給了冉阿讓。這就是冉阿讓的動力。
讓我驚訝的是在這樣一個血腥瀰漫的社會中,竟也會有教主這樣的人,正是這些擁有慈悲心腸的人,才使得當時的世界沒有變得太“悲慘”吧。
也許只有他人的慈悲關心還不夠,重要的是自身的奮發向上吧!冉阿讓沒有讓教主失望,沒有辜負他對自己的期望。他的善心猶如一顆種子,是教主的慈悲為陽光,撫慰了他,才使得這顆種子萌發,冉阿讓為窮人做了許多事,也受到了追捧。也許他對人民的關心也如陽光,普照了更多的人。
雖然命運沒有讓冉阿讓順利,平安地生活,給他安排了許多起起伏伏,大災小難,但冉阿讓並沒有氣餒。他積極努力,尋找一切機會發展,生長,為社會貢獻付出。
讀了這本書,我內心感觸很多。一是感動於主教有這樣一顆慈悲的心,他的寬大感化了冉阿讓,也讓冉阿讓有一顆慈悲寬大的心,溫暖更多得人。如果遇不到這位教主,結局可以想象,冉阿讓成為了真正只會作惡的人,他不再樂觀向上,他熱血的心變得腐爛發臭。他的生命才真正地變得悲慘。也許每個人都擁有這樣一個亮如太陽的人物照亮自己的信念。
二是它讓我認識到了,我們應當做回自己,擁抱自己真是的靈魂。善良的人擁有一顆善良的心,它的光芒無法遮掩,總會散發出柔和的氣息。醜惡的人再怎麼披上一張虛偽的麵皮,他所散發出來的惡臭也終將會敗露他們一顆腐爛的心靈。正如文中的德納第,他貪婪虛偽,為了金錢多次“變身”一會兒是演員,一會兒又是畫家,但變化的身份無法掩飾他醜陋的本性。
雨果再一次用他的筆震撼了我。他所揭露的世界,有好有壞,有善有惡。他渴望用自己的心靈碰撞人們的心靈,用雙手感化更多的人,用文字洗滌更多的心靈。
讀書吧!書中自有黃金屋,讓書籍充實你的內心,使你明理,得知!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6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所寫,他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雨果在小說裡透露了人人生來平等這個思想。透過冉阿讓的遭遇,我們可以知道,人一開始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應該始終帶有色眼鏡去看待別人。一個人做過壞事並不代表他這輩子就只能是壞人,也不說明他這個人本質就是壞的,只是因為他缺乏愛,感受不到愛,所以也不相信愛。我想冉阿讓就是這種人吧,主教的無私舉動,深深震憾著冉阿讓。於是冉阿讓也相信人間有愛了,轉而自覺成為一個愛心傳播者。
在書中,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著囚犯的身份,飽受著他人的歧視。社會的不公與排斥,一點點磨滅了他重新做人的希望,改過向善的信心。是慈悲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無私的援助之手,收留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反而將那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主教高尚的行為,深深震撼了冉阿讓,令冉阿讓看到人世間還是存在愛與善的,也促使了他後來的轉變。主教心裡有愛,他把愛傳遞給冉阿讓,而冉阿讓則把愛傳遞給更多的人,用其一生去贖罪。
我開始感悟到,原來,在當時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竟會有這樣的聖人存在,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感化了冉阿讓,使他重新燃起了心中那快熄滅的希望之火,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雖然冉阿讓最後沒有和女兒幸福生活在一起,但他已經毫無遺憾了,終於可以安詳的.離開了。所以說,冉阿讓的命運並不是永遠都那麼的悲慘,悲慘的是整個世界觀,就是因為有了主教這樣的人,這個世界才有可能在水生火熱之中艱苦摸索前進。做真正的自己,把任何刻意的偽裝都脫掉,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人才是擁有高尚情操的人。
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著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7
寒冬時節。可是,我認為製造這場災難的罪魁禍首卻是我們人類自己。表演完,同學們為我鼓起了掌?”只見他迅速鑽進一個沙洞,那隻便急切地尋找著。小白楊從樹枝中抽出嫩綠的新葉。”我這樣想著,自己便自作主張地開啟媽媽的錢包,只拿了一張20元的票子,出去買我想要的東西!
在書中,因為偷了些麵包,為此服刑十九年的冉阿讓,在滑鐵盧戰役那年獲釋。多年來的苦難生活和他人的排斥讓他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在一天夜裡,十分疲憊的冉阿讓敲開了大主教米里哀的大門。大主教收容了他對於冉阿讓,主教並沒有歧視他,而是像其他人一樣對待,那天夜裡,冉阿讓趁主教不注意要去偷他的銀燭臺,冉阿讓被發現後,主教並沒有怪他,而是將兩個燭臺都送給了他,並囑咐他好好做人。冉阿讓十分感動下決心要改過自新做一個好人。他化名馬德蘭,在一個城市辦了個工廠,經過奮鬥,他改變了命運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商人,出身草根的他,深切的懂得社會底層人民的辛苦他於是一直在幫助窮人,廣施樂善的他被選為市長。這是全書的高潮,從中我懂得了如果一個人內心全是對社會的仇恨,那麼他的人格就會一步步走向惡魔。要做一個為他人著想的人而不是一味的抱怨社會的不公和生活的苦難,這更不是墮落的理由。只有真誠待人,才會取得別人的真誠、信任。後來他遇到了芒汀,在她悲慘的死去後。冉阿讓找到了她女兒。解救並撫養了她,隱居巴黎,珂賽特長大後,與馬利尤斯相愛。在1830年,馬利尤斯參加了共和派的革命。可在戰鬥中,同志們大多都犧牲了,馬利尤斯也受傷昏厥,可是突然出現的冉阿讓救了他。在逃亡路上他偉大的人格感染了沙威,沙威無地自容,讓開了路,在強烈的精神鬥爭下,他跳下了河。最後冉阿讓將他的過去對馬利尤斯坦白,自己孤單的走了。看完書後,我感受到作家雨果透過作品表達出對社會的不滿,揭示了下層人民的悲慘命運,和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強烈諷刺。但在這本書中,作者一直以“善良”、“寬恕”、“友善”等積極的人生態度為中心。告誡人們隨時不要放棄希望,堅守心底那一份純真,堅信人生會迎來春天,這樣才能在重重困難中崛起。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冉阿讓”。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都會走極端,都會對一些不公平的事物而憤怒。可是,人性的光輝是不會被磨滅的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多一些信任,少一些欺騙;多一份真誠,少一份隔閡。社會將會更加美好。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8
《悲慘世界》是法國著名作家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篇長篇小說。讀了這本書,我真是回味無窮。
這本書的主人公——冉·阿讓是一個非常善良的工人,他經常接濟有困難的老百姓們和貧困的姐姐。有一次,冉·阿讓流落在外面,顛沛流離,無家可歸。他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子餓死,就去偷了一塊麵包。真沒想到,就因為這麼一個小小的舉動,冉·阿讓被判有期徒刑5年!他逃出監獄4次,結果都被抓了回來,而且又判了14年的星期。僅僅一塊麵包,竟然能讓一個人坐牢19年!於是,他在監獄裡苦苦等了這麼多年,思考著做人的道理。當他正式出獄後,決定重新做人。他改了個名字,忍辱負重,竟然當上了市長,成為了大富翁!然而,他為了守護一個人,在法院上公佈了自己的真實名字。從此,他的人生又從山峰墜落到谷底。這時,大家都開始不理解他。這麼一個無私奉獻的人,卻在孤獨中死去了,真是太悲慘了!
看到這裡,我不禁留下了眼淚。以前的社會真是太殘酷了!冉·阿讓連一個和他沒有任何關係的人都看作自己的女兒,卻會落得如此下場!做一天的好人容易,但是做一輩子的好人真是難啊!在我看來,人犯錯後就不應該推卸責任,而是要積極改正,冉·阿讓就是這麼一個人。在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負荊請罪》中寫到:“秦王不敢侵犯我國,就是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要是我倆鬧翻了,後果將不堪設想。”廉頗知道後,就去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後來他們成為了夥伴。難道這種知錯就改的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以前,我犯了錯誤卻不敢承認,總想著逃避。有一次,我飛快地騎著腳踏車,完全沒有看到前面停著一輛汽車。當我發現時,已經只離汽車不到三米了。驚慌失措的我一是還沒反應過來,根本沒想到剎車,就直接把腳踩在地上。可是為時已晚,腳踏車還是重重地撞在了汽車上。看到這一幕,我被嚇壞了。我害怕車主看到我後責罵我,於是我趕緊把腳踏車停好,回家去了。後來一想,我覺得逃避責任沒有什麼好結果,反倒和小偷沒什麼兩樣,我至今都覺得後悔。所以,從那以後,我犯錯誤後再也沒有推卸過責任。知錯就改是人人都應該具備的品德。
《悲慘世界》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許多。作為一名少先隊員,就應該知錯就改。如果和同學發生了爭執,就要先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有這樣,人與人的關係才會更加融洽!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9
吃罷晚飯,我獨自一人徘徊在晚秋中。同學們七嘴八舌地交談著,而我卻無心參加他們的交談。剛剛看完《悲慘世界》這本書,主人公冉阿讓的形象總浮現在我的腦海裡。
《悲慘世界》只要講述的是:在舊巴黎悲慘的世界中苦役犯冉阿讓的遭遇。捧讀《悲慘世界》,最突出的感覺,當是厚重之感。使人彷彿置身於那個年代的生活。看完以後,我倍受感動。冉阿讓啊,你一生的道路是那麼坎坷,幾乎具有了各種非凡的活力。你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現實的冷酷使你逐漸成了“猛獸”,盲目向社會進行報復,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你終身悔恨的錯事,而這種悔恨卻又導致一種更深刻的覺悟,是寬大為懷的主教伸出慷慨的援助之手收容了走投無路的冉阿讓,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他的銀器具,反而將一對銀製燭臺送給了他並囑咐道:“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把這些銀器賣掉,用這些錢讓自己過得好一些。”讀到這裡,我終於相信,人是可以改變人的,正如主教以仁慈深深感化了冉阿讓,給了他無限的希望,使他徹底悔悟,開始新的生活。他樂於助人,見義勇為得到人民的愛戴,搖身一變成了受人敬重的市長。 這一切使我既感動又歡喜。然而欣喜之餘卻又陷入了深深的思緒中。囚犯和市長即是天壤之別,這是一種人性的巨大轉變。想到這裡,即將產生兩種人。第一種:卑鄙,狹窄的人。他們的自私,貪婪,醜陋的本性是無法隱藏的。就如書中的德納第,為了錢財,可以不惜一切,彷彿錢就是他們的領域。他們飾演角色多的數不勝數。一會兒變成畫家,一會兒聲稱演員。但是再高明的詐騙手段還是掩藏不住他們醜陋,陰險的一面。
我掩卷沉思:其實當今社會還存在一些只顧眼前利益而可以不擇手段的卑鄙無恥的小人。如:渺小到考試作弊者, ,在賽場上為了追求好成績服用 …。他們把慘淡荒蕪世界的人性盡收眼底,使我感嘆人生的微妙。任何虛偽的偽裝都不可能埋藏一世。 另一種則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願我們加入這個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才能使世界更加和諧,美好,光明!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0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在讀了《悲慘世界》後,我才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悲慘世界》是被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的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全文主要講述了一位叫冉阿讓的犯人,在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之後,終於獲得了自由的故事。在他一無所有,又陷入衣食無著的困境之時,受到了教主的關照,感化了他警戒的心,最終變成了一個英勇無畏、樂善好施、受人尊敬的老人。
整個故事一波三折,而我的心也隨著情節跌宕起伏,時而打抱不平,時而喜極而泣,時而悲憤交加。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一位叫米里艾的老人,他雖然是一個毫不起眼的配角,但他具有悲憫、仁愛、大度等許多美好的品質,他如一位天使,用仁慈打開了冉阿讓的心靈之門,當他遭遇偷竊,竟還能瞭然一笑,為冉阿讓辯護,就是這次的寬容,打造了一個人的美好未來!讀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來丘吉爾。
那時,大戰剛結束不久,邱吉爾參加了國家首相新一屆的競選。那天,他正在游泳池裡游泳,突然他的秘書慌慌張張地跑來告訴他:“不好了,先生,你落選了!”落選,對當時赫赫有名的邱吉爾來說是一件極其狼狽的事,誰知,他竟坦然一笑:“這真是個好訊息,民主勝利了,我們也就勝利了。”說著,又揮揮手,說:“我該上來了,夥計,幫忙遞個毛巾!”看,寥寥幾句,就折射出邱吉爾幽默風趣的品質,是那麼從容,那麼理智,他並沒有因為落選而去埋怨他人,而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事情。只有一句話就再現了了他豁達大度、寬厚的大政治家的風範。
我和表弟天生就是一對冤家,有次他竟然在我辛辛苦苦畫了兩個小時的畫上,留下了他龍飛鳳舞的簽名,他挑釁的瞧著我,我壓住心頭的火,輕鬆對他一笑:“你嫉妒我的畫,也不必讓它毀容啊,可以讓我幫你畫一幅呀!”表弟愣住了,他沒想到我是如此的風平浪靜,只得怏怏回去了。就是這個調侃,讓我明白——兩人的爭鬥,可以是,同樣也可以是和風細雨。
是的,這就是寬容,它是一種大智慧,一種大聰明,有一句老話:“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恰如大海,它謙遜地接納了所有的江河,才會變成世界最壯觀,最遼闊的大海。像大海一樣寬容吧!寬容是種力量,不是無奈。既然如此,何不寬容,即便是與對手的爭鋒。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1
“哼,太可惡了,怎麼能這樣呢,太不公平了。”咦,這是誰為誰打抱不平?“冉阿讓的命運太苦了,好可憐。”原來,這是我在讀書時所說的話。是這樣的,昨天爸爸送了我一本《悲慘世界》。這可是我夢寐以求的書,所以爸爸一買來我就開始看了,剛才就是我在為書中的人物而發出的感嘆。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現實主義作家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這部作品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反映了當時法國社會的現實生活,歌頌了人性的善良和純真,批判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
《悲慘世界》這部小說是以主人公冉阿讓的命運作為主線展開情節的。冉阿讓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然而當他一無所有地走上社會時卻遭到了世人的唾棄,不過,在他陷入衣食無著的困境時受到了卞福汝主教的關照,因為冉阿讓有前科,儘管他有強壯的身體,卻仍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冉阿讓又一次被捕了,他被戴上了終身監禁的紅帽子。在海上服苦役,一個海員在修理桅杆時不慎掉下了大海,冉阿讓不顧自己的安危救了他,自己卻落入了大海。後來,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有人看見了冉阿讓的身影,他英勇無畏,在槍林彈雨中戰鬥,救助別人。後來在一次戰鬥中,冉阿讓為了救人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在讀這篇小說時,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社會上的人為什麼那麼討厭冉阿讓,甚至誤解他的好意,而冉阿讓又為什麼對她這麼好呢?讀完這本書後我找到了答案:因為冉阿讓有前科,上流社會的人都嫌棄他,而冉阿讓卻始終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對待別人,說明了當時人性還是善良的。
讀《悲慘世界》時,我的心情是隨著冉阿讓的命運改變而改變的。當冉阿讓出來別人嘲笑他時,我為他打抱不平;當他受到主教的幫助時,我心裡為他高興;當他落入水裡時,我不禁為他的命運而擔憂。
讀《悲慘世界》使我明白無論在多麼醜惡的社會環境下,我們都要有人性的善良和純真,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人;無論在多大的困難面前,都不能放棄生活,生活是不會放棄任何人的,我們要樂觀地來面對生活,堅強勇敢的去挑戰困難,並且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要儘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要有犧牲精神,多關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要嫌棄他們,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2
《悲慘世界》是雨果的代表作,我被題目中悲慘二字吸引,讀書的慾望油然而生。
主人公冉阿讓出生在一個窮苦的家庭,父母早亡。因為偷一條麵包救濟7個外甥而坐了十九年的牢。獲釋後,走投無路的冉阿讓被好心的米里哀主教感化,此後他化名馬德蘭,決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幾年之後他成了蒙特裡受人愛戴的市長兼工廠廠長。他遵守諾言收養了苦命女工芳汀的孤女珂賽特並視她為掌上明珠,用父愛呵護她長大,天倫之樂帶給這兩個曾受命運折磨的人莫大的滿足。平靜的生活再起波瀾—一珂賽特與馬呂斯相戀,為此冉阿讓多次搬家,但深情的馬呂斯仍找到了珂賽特。多年來從未放棄追捕冉阿讓的警長沙威也又再一次出現,沙威窮其一生誓將他抓回牢獄,卻發現冉阿讓的本性是多麼善良,他為此陷入了矛盾之中。在下水道放走揹負馬呂斯的冉阿讓之後,由於無法再面對自己持守多年的信念,選擇跳河結束他的一生。有情人終成眷屬,馬呂斯與珂賽特走道了一起。但在冉阿讓表明身份後,馬呂斯卻將他拒之門外,後來得知冉阿讓曾救過自己的命,馬呂斯終於解開心結,同珂賽特一起回到冉阿讓身邊,但冉阿讓已不久於人世。
讀完這本書後,我的心情特別沉重。我被冉阿讓高尚的品德所感動。他無私,遵守諾言,樂於助人,低調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所缺少的,也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冉阿讓把自己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窮人,他往往出門時口袋裡裝滿了錢,回來時口袋都空了。儘管做了那麼多的好事,冉阿讓也不願接受國家給他的任何榮譽。可見他是一個低調同時又充滿愛心的人。而在當今社會,某些人在做慈善時卻是相當的高調,彷彿是在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根本不把窮人的尊嚴放在眼裡。扭曲了做慈善的本質,到像是在作秀,在炫耀。當他看到一個老人被馬車壓著時,他冒著生命危險將其救出。冉阿讓見義勇為的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而現在,見義勇為的人已是少之又少,英雄流血又流淚的事蹟層出不窮。冉阿讓遵守諾言將別人的孩子養大,他有一顆多麼無私,博愛的心啊。寫到這,我不由得想到了一位名叫白芳禮的老人,他日復一日風雨無阻地拾破爛,生活十分節儉,2年間捐款3萬元,資助了3多個孩子上學。他無私的愛怎能不使我們肅然起敬。
《悲慘世界》這本書寫出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歌頌了人性的真善美。無論是什麼樣的社會,都需要冉阿讓這樣的人,只有越來越多的人具備這樣優良的品質,社會才會越變越好。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3
暑假過半的時候,我終於讀完了法國著名文學家,維克多﹒雨果的傳世之作——《悲慘世界》。
這本書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主人公冉阿讓由於飢餓過度偷了一個麵包,使他在監牢裡度過了黑暗的19年。出獄後,他受盡人們的歧視,沒有人理會他。就在冉阿讓已經絕望的時候,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化了冉阿讓。冉阿讓雖然後來盡力去幫助別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來彌補自己從前所犯下的過錯,但是當人們得知他從前是個苦役犯後,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可是冉阿讓並不介意,仍然懷著那的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
看完這本書後我深深地感受到當時的社會是如此的不公平,難道一個人犯了錯就永遠得不到原諒了嗎?偷固然是不對的,但如果麵包店的老闆如同主教那樣仁慈善良,那麼冉阿讓就不會坐牢。可能他就會早一步當上市長,造福更多的人。又如,主教告發了冉阿讓,那樣冉阿讓可能又要繼續坐牢,終其一生只能在監獄裡渡過。這樣子的社會讓我感到很失望,而冉阿讓就像是這黑暗中的一縷陽光,照亮著、溫暖著別人。
當他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時,他卻把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他還經常把麵包和衣物送給捱餓挨凍的人。有一位老人被壓在車下時,他冒著可能被認出來的危險救下了老人。又有一位老人,因長得像冉阿讓而被捕。冉阿讓竟然為了救下了那位跟他毫無血緣關係的老人,公開承認自己就是冉阿讓!為此他放棄了一切已得到的名譽和地位,再一次進了那個已經呆了19年的牢房。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貧苦的人。這樣無私奉獻的愛就是所謂的“博愛”,也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在他們那個年代像冉阿讓這樣的人並不多見,而我們這個時代卻到處可見獻愛心的活動。就在我們學校也舉行過好幾次這樣的活動了。
記得有一次捐書活動,同學們你一本,我兩本的踴躍捐書。我也把一本自己喜歡的,好不容易得來的書捐了出去。為此我糾結了好久,因為這是我下棋贏回來的,而且是第一次贏了媽媽得到的獎品。可是我又希望貧困地區的小朋友也能看到這麼好看的書。當時老師還讓我們在書上寫了地址、姓名等等,我希望有人收到後會寫信給我,和我交流一下感想。
這個世界需要愛,這個世界需要奉獻。也許我們很難改變別人,但我們可以先改變自己,用善良、寬容和愛來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感化每一個人,讓世界永遠充滿愛!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4
雨果是浪漫主義作家,他寫了《巴黎聖母院》《九三年》《悲慘世界》,但是他的筆下一點都沒有體現出來我們所謂的浪漫,都是戰爭,苦難,心酸,正因為這麼一個社會環境喚醒的可能是心底裡的浪漫吧。
人生絕大多數苦難都是因為沒有錢,十七歲的冉阿讓,為了姐姐活命,於是偷了一塊麵包,被判了五年有期徒刑。在監獄裡他擔心姐姐和孩子,於是他三番幾次的試圖越獄逃跑,結果都沒有成功,有幾個可以像肖申克的救贖一樣呢?於是他的刑期被增加到十九年。十九年,少年變中年。暗無天日的苦役生活,讓他受盡苦難。出獄之後受到世人排擠歧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住的地方,外面的人不接納他。
冉阿讓受到世人對他的殘忍,他也開始破罐子破摔,但是有一個人改變了他,一個老太太看到他在印刷廠門口睡覺,於是問他在幹什麼,他沒好氣的說老太婆我在睡覺。老太太給他出主意讓他試試去敲神父的門。莫里哀主教開了門,他沒有嫌棄他苦役犯的身份,和他親切交談,對他表示同情和關愛,給他端上一碗熱乎乎的飯菜,給他安排了床鋪睡覺。
可是當他看到席上閃閃發光的銀器,這個窮困潦倒的苦刑犯忍不住把他放入了自己的口袋逃之夭夭。他曾經因為一塊麵包背上牢獄之災,現在看到救命稻草沒有把持住自己,可是他很快就被警察抓住了。冉阿讓以為,主教一定會把他送進大牢。
然而,慈祥的莫里哀卻矢口否認,提醒冉阿讓:“您為什麼不說,這是我送給您的呢?”還把一對銀燭臺也加以贈送。主教再一次拯救了他,這一次拯救的不止是他的身體,還有他的靈魂。冉阿讓得救了,連他的靈魂一起得救。
被愛拯救的冉阿讓,開始愛別人。
他改名換姓,洗心革面,勤勤懇懇工作,成就了一番事業。獲得大量財富以後,他不遺餘力地救濟孤寡、造福社會。他的善行幫助了很多人,因為深受當地人愛戴,被推舉為市長。他關心市民疾苦,牽掛底層民眾,就像一道光,溫暖地照進貧苦人的生活。他開辦的工廠裡有一個女工叫芳汀,芳汀有一個私生女,為了照顧私生女,芳汀使出渾身解數賺錢,但是最終死去,她拜託冉阿讓照顧她的私生女。
冉阿讓在一次救人的行動中,冉阿讓暴露了他力大無比的事實,而這樣的力量,只有曾經那個苦役犯有過。
人們再一次把他和苦役犯聯絡在一起。最終,他暴露了,只能逃跑。冉阿讓帶著女兒柯塞特東躲西藏,並不是因為他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生活從來就不講究公平,所謂公平,只有自己內心才能稱出來。最後,那個最積極逮捕他的刑警要被槍殺,冉阿讓拋棄不顧生命危險救了他。雨果的浪漫是讓讀者深陷故事其中,沉浸進去,然後自己幻想一種浪漫出來。因為現實太痛苦了,只有一絲絲浪漫才可以緩解這種痛。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5
只看了第一部《芳汀》第一卷、第二卷,我已經被雨果的哲學徹底征服。
第一卷、第二卷主要人物只有兩位:卞福汝主教和冉阿讓。
“一個人的心中充滿黑暗,罪惡便會在那裡滋生。有罪的並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製造黑暗的人。”——卞福汝主教
罪犯是真的有罪?還是隻是社會認為他十惡不赦?法律是人類社會的產物,是統治階級的意志體現,它像一條邊界,而邊界那邊就是萬丈深淵。不管是因為生計所迫,還是選擇錯誤,一個人只要稍微越線,便沒有了回頭路,所有人都會拋棄你;換而言之,社會已經完全拋棄你。
前幾天看了斯坦利·庫布里克的《發條橙》,講的就是一個懵懂少年因無知而犯罪,在監獄——不,應該說是社會將所有罪惡集中起來發酵滋長的黑暗之處——度過兩年“讀聖經、洗罪惡、思悔改”的生活後,獲得一個“罪犯醫療計劃”的機會。所謂“罪犯醫療計劃”,就是將人的本能反應——一種人造的畸形反應——強加到一個人的判斷力之上。這實際上就是一種剝奪人權,一種將個人意志機械性拆除的社會意識行為。就像上文所描述的,即使那個少年成功接受了“醫療”,再次步入社會後,照樣會被不當做人,人權受到肆意踐踏。
卞福汝主教對待犯罪,只會用“寬恕”這一理性之光,雖然這一星點的閃光只能——或許還不能照亮一點點那陰暗的世界,但至少能點亮他周圍的那一點點空間,能做他周圍些許人的微光騎士。
像是冉阿讓,只因牢犯的身份,公民基本權利完全喪失;在十九世紀初,《人權宣言》已發表二三十年後,“人人生而平等”、“天生人權不可剝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些東西放在冉阿讓身上又是顯得多麼諷刺——宣言終歸是一張紙,不過是一場革命的產物,而革命的成果被偷換時,一切彷彿又回到了原始,就像卞福汝主角所說:
“進步的暴力便叫作革命,暴力過去後,人們就認識到這一點:人類受到了呵斥,但是前進了。”
我的理解是:“人類被認為受到了呵斥,但是前進了。”
革命,只是政治奪權的美化詞。每一次,不滿的一些被奪利益者——他們叫自己革命者——都會用一些本身是很科學、人道的新式理論來獲取,或者直接說套取無辜百姓的支援,接著用暴力(非暴力即威脅)趕盡殺絕當權者、既得利益者,然後便可以用一副滿腔熱血的腔調和曾經支援過他的民眾說:“革命勝利了。”接踵而至的,便是這個曾經的革命集團的墮落,對既得利益的瘋狂揮霍,然後再次引發群眾的不滿,再次引發一場所謂的“革命”。
《悲慘世界》裡的那個世界是灰冷陰暗的,很多時候,讀著讀著,會陷入絕望的深淵。但每次總會有一絲微光正射進你的心靈。這或許就是雨果以客觀態度描述一個世界,同時也不忘做出祈禱的哲學吧。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6
《悲慘世界》是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它再現了法國底層勞動者的現實生活,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歌頌了人民的鬥爭精神,同時也讚揚了人性的善良,歷時三十餘年完成。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貧民冉阿讓為了姐姐的孩子不被餓死,偷了一塊麵包,服了十九年的苦役。工人芳汀為了養活不得不寄人籬下的女兒珂賽特淪為了娼妓。珂賽特受盡苦楚與折磨。冉阿讓出獄後被米里哀神父感動,用神父送給他的銀餐具換了錢開了玻璃廠,隱姓埋名。發財後,他常常接濟窮人,成了市長。但後來因為被羅織罪狀,被曾經看管了十九年的獄長沙威逮捕。同時,他認識了芳汀時,芳汀已病危,臨終託孤。冉阿讓逃獄後帶走珂賽特,逃到另一個城市過了一段平靜的日子,最終死在珂賽特和她的丈夫面前。
主人公冉阿讓是不幸的,出生在了那個黑暗淒涼的世界。生命大起大落,一朝入獄,一生險些埋葬。如果不是米里哀神父的寬宏大量,他或許真的永世不得翻身了。成為市長,走上人生巔峰後,又被羅織罪狀,他不得不逃走,聲名盡毀。最不幸的,大概是他偷了一塊麵包卻被罰做十九年的苦役。十九年。人生能有幾個十九年?二十五歲入獄,出獄後已是中年。芳汀是不幸的,為了生活和女兒,賣了自己美麗的金髮和門牙,女兒卻在酒館老闆那裡受盡折磨,一生都沒有快樂。小珂賽特是不幸的,天真純潔,卻處處受虐待。他們是那時法國社會底層,被上層貴族欺壓剝削的人民的縮影。貴族們壓榨人民,吸取民脂民膏,生活光鮮,窮人們卻被歧視。這是資本主義的黑暗,是長期以來籠罩法國的黑色陰雲。那時,天空從來沒有澄澈過。地獄空蕩蕩,魔鬼在人間。這也值得我們深思,希望今天的中國更加富強。我們會更加珍惜和平與幸福,同情處於戰爭與苦難中的人們。文學家雨果揭示資本主義的黑暗,根本的目的是為了讓統治者覺醒。但因為王室的腐敗,這個希望落空了。但我們在今天可以做到,為人民謀幸福,以史為鏡,明得失,避免重蹈覆轍。
這本書同樣也讚揚了人性的善良與智慧。米里哀神父不歧視窮人,儘管他很富有,但他將自己收入的絕大部分都拿去接濟了窮人。他收留了冉阿讓,稱他為我的兄弟,冉阿讓偷了他最心愛的銀器,他也沒有怪罪,反而將銀器送給了他。毫無疑問,米里哀神父是人間的天使,用自己的一生體現了人性的善良。
還有冉阿讓。十九年的苦役,足以讓一個人消沉墮落。那個腐朽的社會偷了他太多太多。他也犯過錯,但最終被神父感化,使他決心做一名人間天使,成為神父的接班人。儘管身處黑暗,他的內心卻充滿光明。他運用自己的智慧,辦玻璃廠,發了財。即使是後來被羅織罪狀,卻仍舊保持著一顆熾熱的心不變。他的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理應像他,像神父一樣,同情弱小。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心懷光明與愛心,世界才會更美好,那段不堪回首的世界歷史才會永不重現!
我從《悲慘世界》中,讀到了那時社會的黑暗,下層人民的不幸。但我同時也讀到了人性的善良。願世界和平!每個人都要學會同情、珍惜。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7
善惡只在一念之間,當我合上《悲慘世界》這本書時,強烈的感動油然而生,冉阿讓從苦役犯變成一個品格崇高的人,這是一段多麼艱辛而偉大的歷程啊!
書中主角冉阿讓,他童年時,沒有上過學,成年後做了園藝工人,幫助窮苦的姐姐撫養著七個孩子,生活十分艱辛。一年冬天,家裡飢寒交迫,冉阿讓又找不到工作,為了不讓孩子們捱餓,冉阿讓偷了一塊麵包,從此便開始了19年的苦役生涯。
19年,冉阿讓的內心漸漸枯萎,心靈也乾涸了。
出獄後,冉阿讓因一張黃色通行證而受到欺壓,他在法律上自由了,卻被社會和身份鄙棄,無依無靠,但是卞福汝主教向陷入黑暗墮落的冉阿讓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行動,所作所為感化了冉阿讓,使他由惡轉善,重拾光明,踏向嶄新,而又充滿希望的未來。
冉阿讓,一個微不足道而又偉大的人,如果不是他心懷善念,又會有多少人重蹈他的覆轍,正是因為在社會中有這樣的人,社會才能有序執行,不至於落入深淵。
而冉阿讓又為什麼會有如此蛻變呢?我想答案出在他的感恩上,正是因為懂得用行動回報卞福汝主教帶給自己的溫暖,才能用這份感恩去報答、溫暖這個世界。
而在現實中心懷感恩的人很多,但是也有人選擇以殘酷“報答”恩人。老師授予知識,教予做人道理,但卻有人因懷疑老師對待自己不公平,偏愛其他同學,選擇以“刀”會師。近幾年來醫生被捅事件時不時發生,一群為人類做貢獻,把人類從病魔手中奪回來,而勞累過度,甚至因公殉職的人,卻因治病未能做到盡善完美而被社會中那麼一些人仇視,造成了無數悲劇誕生,斷送了一個家庭的幸福。
回望雨果之作,我更能感受到冉阿讓棄惡從善的可貴,要用對未來的堅定信念,面對悲慘生活,要用對美好的珍惜,面對幸福生活。
雨果就是如此,在本書中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了腐朽與罪惡的社會,與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但字裡行間,也蘊含了雨果對人類苦難的關心,對未來的信念,對美好的嚮往,傳遞出振奮人心的力量與光輝。
感恩愛,是如此偉大,卞福汝主教擁有了愛,所以感化了冉阿讓,冉阿讓擁有了愛,所以他實現了對自己的救贖,蛻變成一個崇高而偉大的人。所以,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愛,讓我們用愛點亮人生!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8
我用了近兩個星期的時間,讀完了《悲慘世界》這本書。
這本書描述了當時的灰暗世界的角角落落、點點滴滴,讀來讓人感到揪心。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冉阿讓,他是一個苦役犯,一個可憐的苦役犯!沒錯,他生前是做了許多不該做的事情,搶劫、殺人,他無所不作。但我相信,他也是出於無奈。一個人在不用做這些就可以吃飽穿暖的情況下,是不會自願去做那些不見天日的事情的。而他,儘管犯下了如此嚴重的罪行,但我認為,他之後所做的種種善事,是完全可以彌補這些過錯的!他在監獄的時候,有幾次嘗試越獄,但都被及時發現了——他沒有越獄成功。但是後來,他又逮到了機會,他再次越獄。這次,他成功了!可不要以為這下他的日子就好過了!完全不是這樣的!要知道,他可是一個苦役犯,一個坐過牢的人!在那個時候,苦役犯是地位最低,身份最卑微的人,他們註定一生都要被人們瞧不起,被人們唾棄、厭惡!
很明顯的,冉阿讓就是這樣一個人!但他悔過了!他之後隱名埋姓,改名為馬德蘭先生,以及一些不為人們所知的奇怪的名字,他常常慷慨的把錢施捨給窮人,他受到人們的一致讚頌!但,之後的商馬第事件卻使得她身份暴露——他又被人們所瞧不起,被人們唾棄、厭惡!他還救了一個叫珂賽特的不幸的小女孩,她是芳汀的孩子,她早就死了。之後,珂賽特長大了,成年了,她和馬呂斯結下了美好姻緣,而冉阿讓,為了不讓他們因此受到影響,在經過激烈的心理鬥爭後,向馬呂斯道明瞭自己的真實身份。馬呂斯開始十分討厭他,但介於珂賽特的面上,他沒有表現出來。後來,當他得知冉阿讓就是他的救命恩人時,他簡直不敢相信!他過了不久,便死了,他給這對新人留下了近六十萬法郎!他是一個多麼替別人著想的人!
他雖然死了,但他的靈魂得到了昇華!他死了,毫無留戀地死了……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9
《悲慘世界》是19世紀法國的浪漫主義詩人維克多·雨果留下的一部傳世著作,他創造的《悲慘世界》描寫了法蘭西大革命前社會上各級人的註定的命運,窮人死,富商活的社會局面,反應了19世紀時法國資本主義社會奴役的下層勞動人民真實生活。歌頌了當時像好心的冉阿讓、慈祥的卞福汝主教、可憐的芳汀、善良純潔的珂賽特、勇敢聰明的馬呂斯、知恩圖報的彭眉胥這樣的人,也鞭策了固守法律的沙威、貪得無厭的德納第一家人。
《悲慘世界》以主角冉阿讓的經歷作為線索來寫的:冉阿讓一家非常窮,一年冬天冉阿讓實在無法賺錢了,所以家中沒有飯吃,但冉阿讓因為不忍心看著弟弟捱餓,於是便去麵包店去偷了一塊麵包給弟弟吃,但沒想到被發現了,從而被抓了起來,期間因為他十分惦記家中的情況企圖越獄回家,照顧弟弟,但是他非常的不幸,越了四次獄全部被抓了回來,結果一呆就是19年,當他出獄後,卻面臨著沒有人接待他,都十分怕他、畏懼他的情況。直到他找到了卞福汝主教,卞福汝主教留他吃過晚餐,並且拿出銀餐具來招待他,但是冉阿讓趁著卞福汝主教睡著偷走了餐具,但被發現了,可是主教原諒了他,從此冉阿讓便幫助人們,還當上了市長,但是好景不長,沙威揭發了他之前的所作所為,他又一次入獄了,他被戴上了終身囚禁的紅帽子,在船上他救了一名海員,自己卻被海水淹沒,所幸他沒有死,他又在法蘭西大革命上出現了,在法蘭西大革命的戰場上他英勇地殺敵,在槍林彈雨中和敵人鬥智鬥勇,幫助那些在苦難生活中的老百姓。
《悲慘世界》之所以成為世界鉅著就是因為它反映的社會現實是真實的,反映了社會底層人民的“悲慘”,所以我們要在社會生活上學會關心他人,做到得饒人處且饒人。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0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不備嘗艱難,怎麼會成功?
然有時候,眼前美好的一切,未嘗不是由悲慘堆砌而成的呢?
芳華剎那,世界潮起潮落,或許,你早已成為一個幸運的人。
然而,現在這樣美好的你,如若也同我一般品味過這“悲慘”的話,你是否也是這般的感同身受呢!
不經意間輾轉,翻開那一本由法國作家雨果傾情撰寫的《悲慘世界》,飄飄然就宛若走進了那書中的世界:悲慘,黑暗,隱忍,殘酷……
彷彿只在剎那間,便已過去了十九年,而這十九年,卻也是主人公冉阿讓最悲慘,最殘酷的十九年。
冉阿讓,一個原本平凡而又平庸的人,只因年少時砸了麵包店的玻璃,便被殘酷地判了十九年的刑期,整天蜷縮在那暗無天日的監獄裡。
為了能早日出獄,他夙興夜寐的努力工作,受盡折磨和煎熬,在他本應該最美好,最綻放的年紀。
出於正義,出於關愛,出於本性的他,卻只能沉陷於黑暗的籠罩中,歷盡滄桑想來也是令人唏噓和憤懣啊!
然而,世事難料,命運對他是如此的不公,出獄後的他,窮困潦倒,萬人喊打,是一個被世人唾棄、恥笑的可憐蟲,他從來吃不飽飯,風餐露宿,甚至悽慘到彷彿要被世人拋棄。
面對這殘酷的世道,他本想報復,甚至摧毀,但他卻遇到了一位善良,樸實的主教的,在主教的收留、教導下,他逐漸放下了這些仇恨。
在主教去世後,他從此消失在了這黑暗的世上,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
直到在一個遙遠的地方,一位善良熱心的人的人的出現,才讓我們憶起他……
他已經改名換姓並立足於社會,成為了一個受萬人景仰卻登高自卑的善人,並收養了一位和他有著同樣悲慘經歷甚至比他還要悲慘的小女孩柯賽特做女兒。
並最終看看她步入婚姻的殿堂,擁有幸福的生活,同時年過半而的他也在不久後死在女兒懷裡,想來也算是一個完美的結局了吧。
唯夢長留,曉看雲翻星轉,讀過《悲慘世界》,或許每個人的內心都曾或多或少有過憤怒,有過憐憫,同時也有過對黑暗現實社會的諷刺和批判。
就讓我們重新審視這世態的變遷以及這一點點隨時間流逝的流逝人間世故吧。
是啊,苦難的舊主已經忘卻,而這忘卻的舊主也快要降臨了罷!
冉阿讓的一生極其不幸,但他卻用他善良、感性的內心去癒合著這個世界給他帶來的傷疤,哪怕命運是如此的不公,世態是多麼的炎涼。
只要他的心中一直有那位慈愛的主教,有那個美麗乖巧的女兒暖心的笑容,他的世界,終究還是五彩斑斕的,不是嗎?
緣盡世間,塵埃終會落定。冉阿讓這極其辛辣而美妙浩瀚的一生,終獲得了平凡而完美的饋贈。
他在臨死前總算是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含著幸福而滿意的淚水合上了雙眼,倒在了女兒的懷裡。
他,一個悲慘而傳奇的人物離開了。
他,或許隨風而去,或許在那屬於他的美麗的世界中輾轉,留戀,或許……
但無論如何,他終是活在了《悲慘世界》裡愛他,敬畏他的人的心中,也活在了讀者的心中!
合上書,閉上眼,靜靜地去感悟一番這悲慘、黑暗、隱忍,殘酷的世界,以及這輝煌、正義、善良、傳奇的人性吧。或許時間不長,就只一瞬,一瞬,你那焦慮浮躁的內心,會隨著風,飄散在那悲慘的世界中!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1
在這裡要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儘管我剛剛讀完它,但故事裡主人公的遭遇深深吸引著我,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給大家,這本書就是法國大作家雨果的鉅作《悲慘世界》。
冉阿讓,一個從小無父無母的窮苦人,被姐姐收留撫養長大。長大後,為報姐姐養育之恩,而姐夫又因意外不幸去世,二十出頭的他代行父職協助支撐起整個家庭。
有一年冬季,原本困苦的冉阿讓失業了,無奈之下只得去偷麵包。他被抓起來,一次又一次的試圖越獄使得刑期增至十九年。十九年後,他被釋放,沒人肯收留他,最終他敲開了教堂的門,主教收留了他,為他準備了美味可口的晚餐,還讓他同自己一起生活,對待他這樣有前科的人如同對待尊敬的賓客,冉阿讓自己感到十分驚訝,我也是疑惑不解。
更讓我想不到的是迷茫中的他,竟趁著夜深人靜偷走了盛飯菜的銀製碗筷,逃走了。偷東西終究不是好事,沒跑多遠,冉阿讓就被抓了起來。警察把他帶到主教那兒,想問明情況。這時,主教進到裡屋,沒過一會兒,他拿著兩隻燭臺出現在門口,說:“他走得太匆忙,忘記帶走它們了,這是我送給他的。”
冉阿讓一怔,感到極大的震驚。就這樣,一個靈魂被救贖了。冉阿讓從此洗心革面,改名換姓重新做人,還救了芳汀的女兒珂賽特.....
這本書裡所寫的故事跟以前那些我最愛看的童話一點也不一樣,它沒有了童話世界裡的浪漫,展現出了一個真實的悲慘世界。但是,在那個殘酷悲慘的世界中,仍然有一束光照亮人們的向善之路。它讓我明白人的善惡不是天生註定的,惡可以透過幫助和引導變成善,冉阿讓就是最好的證明。
雨果在書中說道:“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人心裡有惡魔的影子,也有天使的種子。在我看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由惡轉善最重要的一點,要不是主教對冉阿讓的信任,不畏懼他由於牢獄生活而變得可怖的名聲,就不會有冉阿讓的新生。
莎士比亞說過:“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善良不僅能感化他人,還能使自己不被惡所染汙。冉阿讓就是被主教的善良而感動,也是因為自己的善,就算又被打入黑暗,也沒有再次墮落。
所以,人要穿上幫助、信任和善良的鎧甲,才不會變的邪惡,還能讓身邊的人變得純潔、善良。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2
相信很多人都讀過這本名著,它是以拿破崙戰役等為歷史背景,是世界文學史上一部不朽的名著。本書講述了主人公冉阿讓出獄後,遇到了一位好心的主教,在主教的感化和幫助下,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10年後,他成了受人敬仰和愛戴的市長先生,卻還是無法擺脫自己原來的身份。在此期間,他遇到了身世悲慘的芳汀,並決定去解救她的孩子的顛簸故事。這是一本具有人性之間對比的書,情節都很真實。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情節是:芳汀把自己的女兒交給德納第夫婦撫養,可那對夫婦卻把小女孩珂賽特當“搖錢樹”看,還總騙芳汀寄越來越多錢,將那些錢給自己的女兒花,只讓珂賽特穿破舊的衣服,吃剩飯剩菜,芳汀就這樣一直被矇在鼓裡。
現在社會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表面裝得很善良,其實內心十分惡毒。但我們要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只要你做了壞事,一定會有人發現。
雖然我身邊沒有這樣的人,但是有很多好萊塢電影都反映了人性惡毒的一面。他們臉上也不會貼上“壞人”的標籤,一開始將自己偽裝得十分完美,後面就會原形畢露。
我一定要做一個善良、樂於助人的好學生!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3
清風早已翻不動那厚重的書頁,壓抑得讓人難以喘息。我彷彿聽見,那生命河流的奔騰,那從百年前傳來的呼喚……我聽見,每一顆石礫,每一株青草,每一朵花都在低語、傾訴,鋪開一塊陳舊陰晦的畫布……
他,獨自一人,行走在滿布荊棘的道路上。光明,彷彿已經很久沒有到達他的世界了;苦難,似乎一直籠罩在他的頭頂之上。貧困的痛苦將他折磨,終於,他將手伸向了……麵包……就這樣,他被烙上了“偷竊犯”三個大字,持著黃色身份證在世上行走,處處碰壁,沒有一個人願意給予他關懷,沒有人去憐憫他,冉阿讓……
也許,上帝在不經意間將眷顧的神光施與冉阿讓。他遇見了卞福汝神父。一對銀燭臺將堅冰消融,感化了冉阿讓,成就了一個深受眾人愛戴的馬德蘭。如果世人都如神父一般,那樣冉阿讓的境遇也就於此終結,以喜劇收場。然而,寬容二字好似早已從人們眼中消失不再,所有的人都戴著有色的眼鏡,都緊盯著他人曾犯下的過錯。自從走進四方的監獄的那一刻起,像冉阿讓這類的人就註定和其他人不同,被他人異樣的眼光、輕蔑的議論所區分開來,烙上“壞人”的印章……
也許,就是這種寬容的缺失將冉阿讓再一次從雲端拉下。人們在他用身體頂起卡車救人的那一刻起知曉了他是苦役犯的事實。自此,他曾經的勤勞善良和救濟窮人的一系列善舉都在形形色色的世人的有色眼鏡下變得虛偽、醜陋,早已為原先的微小過錯付出代價的冉阿讓又要在所謂的法律之下付出生命的又一段長度。但是,這一次,他沒有因為不幸而埋葬向善的信念,沒有重拾舊恨,沒有迷失自己的心。
也許,我們可以為他而感到欣慰。儘管他承受著苦難,頂著“苦役犯”的名號在世人的不寬容下被誤解、孤立,但是他所堅持的信念——向善的信念最終打動了周圍的人們。他將生命的光輝撒進了所有人的心間,將善良、正直用血寫下……在他那渺小的生命逝去的一剎那,他偉岸的身影折射出了天使潔白羽翼的光芒……
而今,壓迫不復存,社會的黑暗漸被驅散。我們為何不能如卞福汝神父一般摘下有色眼鏡去審視、體味他人身上珍貴的人性光輝,不用異樣的眼光去排斥、孤立曾犯下過錯的人。而是,用溫暖的心感化他人,指引他人走向正確的道路,去寬容祈盼改過自新的迷途者。我們又為何不能如冉阿讓一般,不因貧困、苦難而道德淪喪,即使命運不公,不幸屢屢降臨,也能堅持向善的信念,毫不動搖,也能始終如一地釋放生命的光輝,把善良、正直、勇敢、堅持等一切的美好都化作陽光,撒進他人的心間……
是那多年前上帝的眷顧,是那卞福汝神父給予的溫暖關懷,是那明亮美好的照進心底驅散陰暗的陽光賦予了冉阿讓在這荊棘遍佈,冷漠無情的世上就前進的動力。他沒有迷茫,即使只有他一人,他也滿懷信心,鼓足勇氣地用生命點燃他珍貴的銀燭臺,試圖讓那微不可見的光輝能如陽光一般撒進所有人的心間,照亮每一個陰暗的角落……
難道,冉阿讓這種曾因窮困而犯下錯誤的人,一輩子都逃脫不了罪犯的身份?難道,即使改正,用盡一生氣力去回報社會,去幫助他人,去做出犧牲,也無法用血洗清那分明可以被輕易饒恕的過錯?
然而,我相信,在這紛亂的世界上的各個地域都存在著陰暗的角落,人們沉淪於此,陰霾蒙在心間,壓抑而沉重;但我更相信,會有一個這樣的存在:人們寬容,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所遇見的每一個人。沒有衝突、矛盾,沒有懷疑、欺騙,沒有威脅、傷害,有的只是快樂、光明……只要我們將陽光撒進心間,用寬容融化堅冰,用溫暖驅散陰霾,那麼,我們就築成了天堂……
今天,你將陽光撒進心間了嗎?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4
法國大作家雨果嘔心瀝血的著作——《悲慘世界》,的確是本名副其實的經典名著。
主人公金·伏爾金,這個服過十九年刑的罪犯,甘願為素不相識的割風老人和芳汀一家付出大量錢財,最後也是割風老人把他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從此,他變成了人人為之尊敬的人。之所以最終得到了善報,是因為他付出了。只要能改邪歸正,為國家、為社會奉獻過的人都是好人。就像主教所說:“你不再屬於惡魔所管,讓你從此不必再受恐懼和憎恨的支配……”這也許就是付出的魅力吧!當然,有些人窮其一生,也不會有這種傳奇色彩。
如果你很痛苦,問我怎麼辦。那我會說:“去看《悲慘世界》吧!”其實,正如書中所描述的刻在伏爾金碑上的一句話:“他活著,雖然命運多舛,他安息,只因失去天使才閤眼,生生死死,是人生自然的規律,晝夜交替也是相同的道理。“只要瞭解自己痛苦的來源,然後擺脫痛苦,把身心沉浸到輕鬆、寧靜中去,這就是最好的忠告。
話又說回來,那些窮人是很悲慘,可那些像德約第那樣為了錢不擇手段的人不是更悲慘?他們家中雖然金銀細軟到處都是,但並不快樂。生前每天過著心驚膽戰的生活,死後被人掃入歷史的垃圾堆,讓後人唾棄,真是可悲可悲!
與其富著遺臭萬年,不如窮著流芳百世。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5
它以封建壓迫強化,社會動亂,有著無盡黑暗的時代為背景,描述了一個來自社會底層人的善舉。以平凡的口吻述說著平凡人平凡的事,而這些平凡透出的卻是更觸人心絃的感動。
主人公冉阿讓童年時沒有上過學,成年後做了熱心的園藝工,幫助姐姐撫養7個孩子。但生活沒有因為冉阿讓的善良和艱苦就放過他。有一次冉阿讓因把吃的全部都讓給姐姐的孩子後實在太餓,去麵包店偷了一塊麵包,而冠上“私闖民宅”的罪名判刑5年。後來因多次越獄被加到19年。故事在這之後開始。
十九年,從入獄前的善良到出獄後的頑劣,社會的不公對冉阿讓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傷害。他預備帶著這一身的頑劣開始報復社會。
但,還好,他遇到了汴福汝主教。
一盞銀燭燈不僅點亮了冉阿讓的心靈之燈,也照亮了冉阿讓從今往後的人生道路。他決定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將銀燭臺繼續點亮。
就像汴福汝主教用善良和真誠對待冉阿讓一樣,冉阿讓也用最真摯的感情對待每一個人。
接芳汀入院治療;為了彌補芳汀的遺憾,將珂賽特從德那第一家的魔爪中贖回,並把她當成親生女兒一樣帶在身邊;不懼危險,冒險解救馬呂斯;巧妙的放走了一直跟蹤他的沙威;為了珂賽特和馬呂斯的幸福,最終選擇自己承受痛苦。
冉阿讓所做的這一切早已超出一般的善,甚至可以說到了“仁德”的境界。
“人能弘道”。冉阿讓不是在因循守舊做一些普通的善事,而是在詮釋“善”。
這是他對自己的救贖,也是對這個曾經被他判了刑的社會的救贖。在彌留之際,這位老人蒼白的臉上任帶著笑容,深深地望著牆壁,卑微而虔誠的想著:那個曾贈他燭臺的人在天上是否對他滿意。
他也要走了,馬上要去交付答卷了……
他囑咐人們隨便找個角落把他埋了,不要在他的棺板上留下任何文字。
可他偉大的一生又怎麼能因一個靈魂的消逝而被磨滅呢?
正如有人在他墓穴的是石板上悄悄刻下的:
他活著,儘管命運多舛,
他安息,只因天使離去,
生來死去,那是自然的秩序,
猶如晝來夜去,白日西沉。
創造命運——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26
今日,我如飢似渴地讀完雨果的《悲慘世界》,掩卷沉思: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有如此之多的苦難,這些都是誰的責任?答案就在書中。
維克多·雨果,(1802—1885)出生於法國法國貝桑松,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他的作品有26卷詩歌、20卷小說、12卷劇本、21卷哲理論著,他的代表作就有《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主要寫的是釋罪犯冉阿讓受到米里哀主教的影響,開始從善並領養了正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珂賽特,最終將珂賽特嫁給了馬裡尤斯,一個人孤獨地死去。
當我看到米里哀主教在冉阿讓偷了他的銀器還幫他說謊,僅僅為了使冉阿讓成為好人時,異常地感動:這是一種多麼偉大的博愛啊!竟能為了他人犧牲自己的財物!米里哀主教說“不要忘記,永遠不要忘記您的諾言,您拿了這些銀器是要去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沒錯,我們要做一個誠實的人,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不因為境遇而改變自己的為人,只有這樣,才對得起自己。
當我看到“馬德蘭”先生(其實就是冉阿讓)為了救與自己為敵的福施勒旺,甚至不惜自己的身體,鑽到車子下面,憑著一己之力,努力地抬起車子,感化了眾人,將福施勒旺救了出來的時,有兩種感想:首先是為冉阿讓感到高興,為他已經真正成為像米里哀主教這樣的人高興,他救的是與自己為敵的人,這說明他並不是造化;二是明白了只要心誠,就可以感化到大家。
當我看到珂賽特年僅八歲,不僅沒有上學,反而要在孟菲梅為德納第夫婦賣命,而德納第夫婦不僅沒有對珂賽特厚待,反而對她拳打腳踢,真是心狠手辣啊!在我們國家,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那等待德納第夫婦的將是法律的制裁!這也從一方面說明當時法國的混亂。
讀完《悲慘世界》,我明白了人活在世上,只有做一個正直的人,只有多做好事才對得起自己作為一個人;同時也明白了只有一個國家繁榮昌盛了,壞人才能受到應有的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