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生命的禮讚》優秀讀後感(通用7篇)

《細胞生命的禮讚》優秀讀後感(通用7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細胞生命的禮讚》優秀讀後感(通用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細胞生命的禮讚》優秀讀後感1

  第一次讀到這本小書,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劉易斯·托馬斯博士的這本《細胞生命的禮讚》的小冊子給我的思想造成了強大的衝擊。這本書是一個醫學家、生物學家關於生命、人生、社會乃至宇宙的思考。我崇拜於托馬斯博士的博大而深邃的思想,他認為人類自然界實質就是由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生態系統構成的,大到宇宙、人類社會,小到螞蟻群體、細胞。他的生態學思想和方法,在行政管理學方面具有重大的比較研究意義。

  其實,從生態學的角度看,任何國家的行政體制和行政管理,都是一個有機生態系統或是有生命的行政組織系統,都是一定文化環境的產物,在這個系統當中,輸入各種的環境反饋的資訊,並透過整合這些資訊作出決策輸出。

  托馬斯在《細胞生命的禮讚》一書中提到“人們把群居性昆蟲和人類社會做了很多類比,這是不奇怪的。然而,這種種類比是錯誤的,或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群居性昆蟲的行為具有先天的指令性決定的,它們與人類的區別在於人類社會的經驗和知識可以不斷地積累和傳播,然而昆蟲沒有學習和領悟的能力,因此,它們無法根據經驗發展社會傳統的能力。但是,群居性動物和人類社會的統一性要遠比多樣性讓我們感到驚訝。人類社會發展至今,往往忘記了我們也是由動物發展而來的,動物性使我們社會的原始積累,這是我們不能逃避的事實。托馬斯認為地球上黑壓壓的人類,從太空往下看,其實跟一個蟻群或者一個蜂窩差不多,但是人們大多時候不相信這類說法,因為人類自認為比動物層次高出許多,常常是帶著一種近乎高傲的不可一世的姿態看待動物。在自然界,群居性強的動物習慣於群體生

  活也只能適應群體生活,像螞蟻群,它們只有在一起分工合作才能生存下去。群居性的動物往往傾向於專心地做一件特別的事,通常對他們的個頭來說是件龐大的工程,它們用遺傳的指令和遺傳的驅動力不停地幹,用它來做群體的住房和保護所。人類社會何嘗不是這樣呢?在大地上建造高聳入雲的小區高樓,配置物管保護他們,群居在一起使得他們感到安全。人類生活也是需要群居的,我們吃的米要靠農民種植,穿的衣物要靠裁縫,用的生活用品要靠不同的商人提供,現代化的分工合作更加使得人類社會是需要群居性生活的,其中一個環節出錯了就好像生物鏈斷開了一段那樣使得人類社會這個系統崩潰。

  人類為了過群居性的生活,往往需要在現實生活中建立各種各樣不同的機構和組織,還要建立複雜的制度來保證我們的群居生活。政府就是這樣產生的,人類社會的運作要靠一個高效運作的控制中心和指揮中心,這就是政府的本意。政府的存在就是為了讓人類更好地過好群居性生活。人類生活的必需品的提供,需要政府在協調,各行各業的規範要靠政府去制定不同的指標和制度來確保。政府就是這樣一個人類為了保護他們的權利建立起來的機構和組織。

  然而,區分人類是群居性的動物,還是散居性的動物,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可以看到分工合作讓人們必須群居,人們更加傾向於群居在大城市,因為那裡提供豐富的生活資源,而不願意生活在僻遠的地區。所以,人類是社會性的動物即群居性動物。但是,另外一方面,研究人類社會我們又不難發現,在生活需求上人類要求群居合作使生活變得更好,精神上有時有要求獨立生活,有迫切的獨立的意願,需要有私人空間。比如,私人住宅和私人財產一樣神聖不可侵犯,人們在假期喜歡遠離人群和喧囂的城市生活,去到安靜的郊區過獨立的生活。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人類既是群居性生物,又是散居性的動物,具有兩面性。人類的群居性和散居性需求反映在政府上則表現為:一方面,群居性要求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公共設施,各種各樣的制度規章保護人類的群居生活;另一方面,散居性要求政府不得干涉個人的權利,要保證人類的自主性發展。

  在《作為生命的社會》一文中,托馬斯詳細講解了螞蟻的群居生活,提到作為一個集體性的社會,能夠像個生物一樣的進行活動。政府也是這樣的一個組織,可以被看做是一個有生命的系統,能夠像生物一樣具有生命。政府既然是一個生命系統,所以政府也是跟生命體一樣是具有壽命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由於“長期活著”這樣一個長期的習慣而讓政府過

  於安逸,看不到滅亡的挑戰,認為政府會理所當然的一直存在下去。造成的結果就是政府,已經忘記了自己存在的意義,托馬斯·布朗(Thomas·Browne,Sir,1605-1682,英)說道:“活著這一長期的習慣使我們不願死亡。”當下,這習慣成了政府的常態。由於長期的存在,讓政府安逸過久,相信這些機構能永存,而不願接受來自任何社會組織和其它機構的挑戰或者介入。這樣一來,事情就變得糟糕了,沒有任何個人和組織可以約束得了政府的權利氾濫,政府就可以為所欲為了。為了保護人類更好地生活的初衷,就會被政府拋之腦後了。從生態學的角度看,可以對生物系統進行比較研究,從而為改善政府做出一點建議。生物界中的蟻群可以被看做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系統。蟻群的合作是透過它們的有趣而高效的通訊系統完成的:螞蟻透過互相之間不斷地接觸,它們能告知蟻群們關於外部世界的情況。我們如果仔細觀察螞蟻,會發現長長的螞蟻隊伍裡,每兩個小螞蟻見面都會“碰碰頭”,那是它們在進行資訊溝通。正是這些通訊系統的作用,讓蟻群迅速地獲知資訊。所以,當暴風雨來臨前,它們會有效地組織搬家。人類社會也是如此,政府也是一個系統,如果沒有很好地與市民們以及外部的環境進行資訊溝通的話,政府就會困死在自身的系統裡面。

  托馬斯在《自治》一文中,談到我們身體內部有一整套自治體系,進行著一系列的複雜的,協調的,奇巧無比的操作,我們身體內部的細胞生來就帶有全套的指令,一點也不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不需要學任何事情,一切都在他們的自治當中,執行得如此的順暢。如果沒有這種自治,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自己去控制的話,將會變得一團糟。關於我身上其他的部件,我有同樣的感覺,不管它們幹什麼,沒有我的干預,它們會更加幸運。

  關於出路何在,我有一個建議。如果我們有能力控制自動功能,調節腦波,指揮細胞,那為什麼沒有可能把完全一樣的技術運用於正好相反的方向?為什麼不能做到不攪和進去,不接管事務,而是學著與事務徹底分開、分離、拆散,學著自由飄動?對於政府事務來說也是如此,為什麼政府會陷入困境呢?因為政府管得太多了,社會是有一套自治的體系的,為什麼政府就不能放手讓這套自治體系起作用,而是事必躬親呢?

  所以政府應該充分利用社會組織和社會機構的自治作用,大力發展智庫、NPO、NGO等社會組織,如果一切都需要政府來管的話,一切將會變得一團糟,政府沒有那個能力去管理所有的事務,沒有任何一個組織或機構有這個能力。

  總之,讀托馬斯的《細胞生命的禮讚》,透過對比研究生態學,可以給予行政管理學很多有益啟示。作文

  《細胞生命的禮讚》優秀讀後感2

  看到《細胞生命的禮讚》這個書名,我以為這只是一本科普書;而看序言,譯者說,作者托馬斯·劉易斯的文筆優美、清新、幽默,令人期待;讀完整本書,我感覺這本書像是一本散文集,作者像是隨筆一樣寫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非凡思考,無論想法還是文風都是奔放不羈。

  全書的第一篇文章同書名一樣,也叫做“細胞生命的禮讚”。第一句話便是“有人告訴我們說,現代人的麻煩,是他一直在試圖使自己同自然相分離。他高高地坐在一堆聚合物、玻璃和鋼鐵的盡頂上,悠晃著兩腿,遙看這行星上翻滾扭動的生命。”悠晃著雙腿,多麼恰當的描述,彷彿自然的變化與人類無關一樣。看著這句話,腦海中便會自然地勾勒出一幅人類坐在高高的樓頂,有些冷酷的看著自然變換。

  如此看來,人類是冷酷的、強大的,而自然、地球卻彷彿是脆弱的,“像鄉間池塘的水面上嫋嫋冒上的氣泡”一樣嬌弱。而實際上,作者告訴我們,現實不應該是這樣的。事實上,地球是堅韌的膜,而人類才是那膜上最柔弱的部分。並且,人類是不能脫離自然的。

  我們並不是獨立的、實際存在的實體,而是被其他生命分享著,租用著、佔據著。初聽上去有些恐怖,但是看完作者的文章卻絲毫不這麼覺得了。我們身體內的其他的小生命,雖然是外來的,不屬於我們的,但它們卻是不能與我們分離的,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作者說“線粒體是我們體內安穩的、負責的寓客。我願意信任他們。”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作者對生命,社會的新奇思考,其中最主要探討的是人的社會性和自然發展的趨勢。在“伊克人”中,作者描寫了伊克人的小小部落。伊克人本來是遊牧民族,但現在卻成為了人類失去信心,失去人情味的代表。伊克人是自私的,他們毫無愛心,即使是對自己的子女也吝惜與粗疏的照顧。他們對鄰居的幸災樂禍,只有看到別人不幸自己才會高興。這樣有些反常,甚至是病態的人,在作者看來這些人卻是國家、城市的象徵。“國家在本性上是孤獨的,以我為中心,離群素居,國家與國家之間是沒有感情這東西的。”這樣看來,伊克人的表現就並不意味著人的內心是如何黑暗,而是會反映一種社會現象。

  雖然對作者在書中表現出來的觀點,我不能都瞭解。但是作者對很多複雜的事情用一種看似隨意的口吻去敘述,而在其中卻體現了深刻的道理。他不僅是在分析人類,生命與死亡,也是在分析社會,在字裡行間透露著哲理。並且他尊敬生命,即使是微小的細胞,他也希望看到生命與生命間的和諧。

  我也很喜歡他寫作的風格,他可以將嚴肅的事情寫的像散文一樣,看似隨意,語言幽默,優美,但是內在的道理卻不只是膚淺的。他的語言像散文也像詩,看他的文章,卻不覺得是枯燥的科普書籍,更像再看一篇散文集。用一個個的比喻,生動的描寫讓讀者瞭解內在的奧秘。

  這本書似乎確實是一本生物學著作,但是卻可以引發我們深深的思考。人類,自命為“高等動物”,主宰著整個地球,往往蔑視著其他被稱為“低等動物”的生物,是否是有些過於自負了呢?誠然,在自然界中,人類的思維或許超越了其他生物,但是這可以成為我們目空一切的資本嗎?這些細胞生命,也許我們一腳踩下去就可以毀滅其中的一個或幾個,但是我們仔細地去研究它們,卻又能發現太多太多不為我們所知的驚人事實,發現它們身上所體現的,那種甚至不人類還要高尚的精神。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踐踏它們呢?我想作者之所以要寫這本書,不僅是因為想讓世人去了解細胞生命的世界,更是呼籲我們去尊重這些生命,去由衷地讚美這些生命,甚至去學習這些曾經被我們忽略的生命。

  《細胞生命的禮讚》優秀讀後感3

  20世紀70年代初,《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生一件值得紀念的事。它斷斷續續刊載了一系列文章,總題目頗謙遜,叫做“一個生物學觀察者的手記”。後來,這些文章結整合兩本書,面向大眾,其中一本叫做《細胞生命的禮讚》。

  因為這樣,人們逐漸從醫療技術推斷到死亡,作者寫了我國醫療技術的好與不好、費用太高對患者不利也因此無法公平地對待每一個患者和舉了一些例子,例如:白喉、腦膜炎、小兒麻痺症、大葉性肺炎、嚴重的風溼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中風和晚期肝硬變還有肺結核等等一些易見的毛病。然後從醫學的角度研究這些易見的毛病。最後,推斷到細胞在這些毛病中的變化和一些壞死的現象。

  這就是細胞的運作,它們在人體中活動,把人的身體變成它們運作的空間,久而久之就成了它們的“家”。

  從科學的角度來講,死亡是每一個人的必經之路,但在細胞的“思維”上來講,死亡並不可怕,它們把這種死亡看成一種理所當然,可能就在一瞬間、一秒、兩秒,甚至更多的時間,每到一個週期,細胞就會死到上億個,或者更多更多。

  在細胞面臨人身上的一些疾病,就會加速死亡時間,然後再生。

  病毒,原先被看作是一心一意製造疾病和死亡的主兒,現在卻漸漸現出活動基因的樣子。進化的過程仍舊是遙無盡期、冗長乏味的生物牌局,唯有勝者才能留在桌邊繼續玩下去,但玩的規則似乎漸趨靈活了。我們生活在舞蹈跳蕩的.病毒組織體中,它們從一個感染體竄逃到另一個生物上,暫時生存,繁殖後代。然後,繼續竄逃,沾上他的DNA,又移植到下一個目標的身上,就這樣傳來傳去,傳來傳去。漸漸地,這一系列就成了它們的標誌性動作。

  細胞的秘密還有很多很多,怎能不耐人尋味?

  《細胞生命的禮讚》優秀讀後感4

  我這幾天剛讀完這本“細胞生命的禮讚”。感慨頗深,整本書都是對於生命的讚歌,讚頌地球生命的堅韌,讚頌萬物的生機,慶幸 人的存在的幸運,感謝人體自我平衡、自我調節的功能。甚至在講到病和死的在的幸運,感謝人體自我平衡、自我調節的功能甚至在講到病和死的時候,托馬斯博士也能以他獨特的學識和魅力,把陽光灑滿這些陰暗的領域。這種為了科學研究而無私奉獻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嗎!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身體是由許許多多的細胞組成的,這些生命細胞種類繁多,有各種各樣的功能。正是這些細胞的相互協調和配合,共同維護我們的身體的各項機能之間的平衡,才使得身體能夠正常的工作。

  這些細胞都是由細胞卵,細胞核等組成的。細胞核裡的大量DNA也許是在細胞的祖先融合和原始生物在共生中聯合起來的年月裡,不知什麼時候來到我們這兒的。我們的基因組是從大自然所有方面來的形形色色指令的結集,為應付形形色色的意外情況編碼而成。這只是我的猜測而已,至於到底是什麼原因,只能等待大家去發現了。

  細胞中有一種特別的種類,它的組成與人體細胞相似,但由於自身充滿了毒性,而被認定為危害人類生命的異類,它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病毒。病毒,原先被看作是一心一意製造疾病和死亡的主兒,現在卻漸漸現出活動基因的樣子。隨著我們人類的不斷進化,病毒也在不斷進化,而且從未停止。這種過程是很漫長的、遙無盡期的生物牌局,唯有勝者才能留在桌邊繼續玩下去,但玩的規則似乎漸趨靈活了。病毒似乎是為了推動我們人類的發展而存在的。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病毒的存在就有意義了。

  說完了病毒再來談一談微生物吧,據估計,我們真正認識的微生物,很可能只是地球上微生物的一小部分,因為它們中的大多數不能單獨培養。它們在密集的、相互依賴的群體中共同生活,彼此營養和維持著對方的生存環境,透過一個複雜的化學訊號系統調整著不同種間數量的平衡。細菌就是其中一種,它無處不在。細菌不像病毒那樣危害人的生命,但也會引起一些小病,例如:腹瀉、眼疾等。因此,家長們、老師們,從小就教育孩子,飯前要洗手。由於細菌的存在,我們人體的免疫力才不斷增強,身體才會更健康。

  文中還談到了人們"對於外激素的恐懼"這一話題,其實我覺得任何東西只要存在於這個世界上,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我們不需要過分擔心。這裡有個簡單的例子:魚類用化學訊號來識別同一種內的個體成員,也用來宣告某些個體地位的變化。作為地方首領的鯰魚有一種特別的氣味,而一旦它失去了這一地位,它就會有不同的氣味,所有的鯰魚都會識別它地位的喪失。美洲鮰魚可以一下子識別出它新近的敵手剛剛遊過的一片水域,它可以從魚群中把那個敵手和其他所有的魚區別開來。受過良好訓練的獵犬可以準確無誤地跟蹤一個穿鞋的人的足跡,即使那個人穿過留下了無數其他人的腳印的開闊地,只要事先讓狗聞一下這人的衣物就行。這種方法在追蹤罪犯時十分有效。

  此外,這本書中也涉及了自然科學、社會、人類的語言等等,這本書裡的文章,從題目看來顯得很駁雜,但實際上卻有著共同的主調。總的來說,文章的主題只有一個—透過交流與合作來達到生命的和諧。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僅僅是為了贏得讀者的青睞,同時也是為了讓讀者真正理解生命的含義。

  我之所以喜歡讀這本書,不僅是因為它的內容豐富多彩,更多的是因為它所帶給我的啟迪和趣味。我相信生命是多姿多彩的,如果我們能忘掉分歧,攜起手來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我們的生命將會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我感謝作者給我的啟迪,讓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更感謝一直默默無聞,孕育我們的大自然。

  《細胞生命的禮讚》優秀讀後感5

  可以說,無論是這本書的題目還是其中的內容都讓人覺得這是本生物學說上的著作。所以以開始看時我不免覺得有些枯燥無味。上面寫的跟天書一樣。我看的一頭霧水。覺得無聊極了。

  不過,多往後翻幾頁還是能發現有意思的部分。書中的觀點讓我有種煥然一新的感覺。人類主宰了地球,所以人類是偉大的。我們總以為螞蟻、蜜蜂這些低階動物,沒有思想,也沒有自我。它們的生活只是過完每一天,它們永遠在幹同樣的事情。它們不懂得休閒,享受它們只是為明天而奔忙。“假如我們想從它們的活動中看出什麼顯示人類特點的東西,那就是在違反科學”但事實也許不是這樣。細心觀察的人會發現,它們有很像人的一部分。“它們培植真菌,餵養蚜蟲作家畜,把軍隊投入戰爭,動用化學噴劑還驚擾和迷惑敵人,捕捉奴隸。組織蟻屬使用童工,抱著幼體像梭子一樣往返竄動,紡出線來把樹葉縫合在一起,供它們的真菌園使用。它們不停地交換資訊。它們什麼都幹。就差看電視了。”看到這些語言,我不禁震驚。沒想到小小的螞蟻竟然能幹這麼多的事情。它們的行為,它們的頭腦,簡直讓人無法相信這只是普通的螞蟻。也許在它們的世界裡,它們和人類一樣。只是我們不曾瞭解它們的世界。

  接著說螞蟻的合作。也許你無法相信,因為這實在不可思議。當螞蟻聚整合群,形成黑壓壓的一片。每個螞蟻便是這個龐然大物中的一個細胞。而這個龐大的群體的智慧,卻又結合了它身體中各個細胞。“這時,你看到它思考,籌劃,謀算,這是智慧,是某種活的計算機。那些爬來爬去的小東西就是它的心智。“

  螞蟻好像有著天生的無線訊號,能知道首領傳達的命令。螞蟻們總是勤勤懇懇地工作。一旦接到了什麼命令,所有螞蟻便著了魔似的去完成。沒有誰去偷懶。“如果你破壞了蟻丘某一部分的結構,數百隻螞蟻會掀動那一部分,移動它,看到恢復原來的樣子”瞧,誰像螞蟻這麼有責任心呢?

  有的時候我不禁會想:是不是我們人類在某些方面還不是這些螞蟻?螞蟻們可以精誠合作,團結一致,而我們人類有的時候卻因為一點小小的分歧而爭的面紅耳赤,甚至打的不可開交;螞蟻們可以勤勤懇懇地工作,服從首領的命令,從不偷懶,而我們人類能夠做到如此地步的人又能有多少?恐怕為數不多吧。

  這本書似乎確實是一本生物學著作,但是卻可以引發我們深深的思考。人類,自命為“高等動物”,主宰著整個地球,往往蔑視著其他被稱為“低等動物”的生物,是否是有些過於自負了呢?誠然,在自然界中,人類的思維或許超越了其他生物,但是這可以成為我們目空一切的資本嗎?這些細胞生命,也許我們一腳踩下去就可以毀滅其中的一個或幾個,但是我們仔細地去研究它們,卻又能發現太多太多不為我們所知的驚人事實,發現它們身上所體現的,那種甚至不人類還要高尚的精神。那麼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踐踏它們呢?

  我想作者之所以要寫這本書,不僅是因為想讓世人去了解細胞生命的世界,更是呼籲我們去尊重這些生命,去由衷地讚美這些生命,甚至去學習這些曾經被我們忽略的生命。

  《細胞生命的禮讚》優秀讀後感6

  看過《細胞生命的禮讚》之後,感觸很多,幾個大的感觸一一道來:

  1、整體論

  劉易斯·托馬斯以超人的學識和洞察力,把握了所有生命形式共同的存在特點,批判地超越了19世紀以來一直統治生物學界、並給了整個思想界和人類社會以深刻影響的達爾文的進化論。他指出進化論過分強調種的獨特性、過分強調生存競爭等缺陷,強調物種間互相依存的共生關係,認為任何生物都是由複雜程度不同的較低階生物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並以生態系統的整體論為我們指示了理解物種多樣性的新的途徑。針對社會來說,美國人太強調個人價值的實現、強調個體利益的不受侵犯,相比之下中國就做得好一些,但是也帶來了人權、腐敗等問題的更加突出,只要解決了整體利益的執行決策的公平公正公開的問題,那麼中國就是最棒的了!

  2、生命論

  他把許多事物看作整體的、有生命的活的系統。群居性昆蟲群是一個生命,魚群、鳥群是一個生命,社會、城市是一個有機物,科研機構是活的生物,人類語言是活的生物,地球是生物、是發育中的胚胎、甚至是一單個細胞。從表面上看似遊戲的文字裡,我們領略到不可企及的哲人的達觀。對於科研、科研機構、社會、地球這些活物,最好不要去作人為的干預,人的干預是徒勞而且有害的。人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站遠一點,別碰它們,讓它們自然地發展。就連預言發展也是不可能的和可笑的。讓我想起了老子的“無為”思想,也讓我想到土壤和平臺的重要性,當今美國雖然深陷金融危機,但是他們仍然掌控著當今高科技的前沿,而科技在他們國家的發展僅僅歸結為他們有很好的促進科技發展的土壤——(保護專利),有了這個土壤,至於科技怎麼發展如何發展就是她自己的事情了,她自己會慢慢的長大成長;不過話說回來,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沒有道德的約束和對人類整體利益的考量,很有可能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比如說近幾年一會兒這個國家要進行核試驗那個國家又研製什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現在已存的核彈已經能把整個地球炸燬幾個來回了!再比如說淨空大法師提到的山東一家專門給全聚德提供烤鴨來源的養鴨廠,他們養鴨採取的就是填鴨式的方式,每天到規定時間就給鴨子胃裡塞滿灌滿食物,不管鴨子想不想吃,然後結果就是鴨子長得可快了,長得也是相當的肥了!這些鴨子吃了對身體對健康會好嗎?

  3、快樂論

  人有很多恐懼,最大就是對於死亡的恐懼,整本書都是對於生命的讚歌,讚頌地球生命的堅韌,讚頌萬物的生機,慶幸人的存在的幸運,感謝人體自我平衡、自我調節的功能。甚至在講到病和死的時候,托馬斯博士也能以他獨特的學識和魅力,把陽光灑滿這些陰暗的領域。托馬斯博士非常崇尚音樂,他認為音樂高於個別的生命形式,因為音樂為所有生命形式所共有;音樂高於任何科學技術,因為科學技術會過時,而音樂則是永久的;快樂的生活吧!

  《細胞生命的禮讚》優秀讀後感7

  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是作者對生命,社會的新奇思考,其中最主要探討的是人的社會性和自然發展的趨勢。比起作者的思考,我更加欣賞本書的文風,因為這本書像是一本散文集,作者像是隨筆一樣寫出自己對這個世界的非凡思考,奔放不羈,無論是想法還是文風。

  作者是生物學家又是散文家,有些地方寫得有些不易理解,在這裡我就講一篇我認為有意思的片段,當然裡面也蘊涵著非凡的思考。《一個誠懇的建議》篇,他諷刺用計算機找朋友的方法,用寄生在白蟻消化道的一種原生生物和白蟻互相賴以生存的例子作為論據,但是看起來這例子和要說的事風牛馬不相及。作者在文中提了一句“有一種潛在的力量,驅使幾種生物湊在一起,”這種潛在的力量就是自然的力量,那這些生物都有可能被創出來。書名叫《細胞生命的禮讚》,可能在此有些體現。

  最後我說說他的文風,也很吸引我。他的文章就像在和老朋友聊天一樣,平淡而有風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