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說,一個好老師應該是這樣的

周國平說,一個好老師應該是這樣的

  著名作家周國平認為,一個好教師理應把自己定位為知識分子,永遠保持學習、思考、鑽研的習慣。一個在人性意義上優秀的教師,他在自己身上就領悟了人性的寶貴,絕不會用壓抑和扭曲人性的方式去教學生。一個好老師必須具備以下品質!

一、德才兼備的知識分子

  對於教師來說,做人是第一位的。和傳授知識相比,教師作為一個人在精神上對學生的影響是更重要的。

  教師當然應該是知識分子,而所謂知識分子,就是一輩子熱愛智力生活、對知識充滿興趣的人。用這個標準衡量,在我們今日的教師隊伍裡,知識分子太少了。

  許多人走出校門、結束了學生生涯之後,就停止學習了,殊不知你現在走進另一個校門、開始了教師生涯,就更應該過一種高水平的智力生活了。

  如果你自己沒有求知的激情,怎麼可能在學生心中點燃同樣的激情呢?所以,我認為,一個好教師理應把自己定位為知識分子,永遠保持學習、思考、鑽研的習慣。

二、愛自己的學生,把學生當做目的

  如同羅素所說,一個理想教師的必備品質是具有博大的父母本能,如同父母感覺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樣,感覺到學生是目的。

  學生的年齡越小,這一點就越重要,因為孩子尚缺乏理性判斷和情感自主能力,教師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對生活和學習的信心。

  愛學生的教師,一定會把心思放在學生身上,對學生的成長真正負起責任來。正因為如此,他會為每個學生的進步感到由衷的高興,同時也感到自豪,視為自己的人生成就。

  一個教師是否真愛學生,學生心裡最清楚,他一定會受到學生廣泛的敬重和喜愛,而我們也就有基本的理由承認他是一個好教師。

三、懂教育,有正確的教育理念

  一個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時,自覺不自覺地都體現了某種教育理念,但有正確與錯誤之別。

  一個在人性意義上優秀的教師,他在自己身上就領悟了人性的寶貴,絕不會用壓抑和扭曲人性的方式去教學生。

  相反,那些用這種方式教學生的教師,自己的人性在相當程度上往往是不健全的。

  在具體的教學中,這種內在的差異幾乎是無意識地表現出來的,但是涇渭分明,一目瞭然。

  歷史上有許多哲學家寫了教育論著,例如洛克、盧梭、康德、杜威、懷特海,他們的教育主張未必一致,但皆深諳人性,各有真知灼見,認真地讀一讀,一定會有豁然開朗之感。

四,有方法,讓學生愛上學習

  興趣是學習的前提,沒有興趣,就只好靠灌輸,其效果如何,當教師的`都很清楚。

  一個學生對某一門課能否發生興趣,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這個學生的天賦型別,二是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

  一個好的教師不可能使每個學生都對自己所教的這門課發生強烈興趣,但可以做到使天賦型別適合的學生髮生強烈興趣,而使多數學生髮生一般興趣。

  要取得這樣的效果,當然不能單憑方法。實際上,這是對教師的綜合智力素質的檢驗。首先,教師對於自己所任的課程,在基本原理方面要做到融會貫通,能夠舉一反三。

五、處理好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關係

  應試體制的硬指標具有迫使教師和學生就範的巨大威力,短期內也無改變的希望,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事實。完全不顧應試,顯然行不通,學校和家長都不答應。

  一味順應乃至迎合,放棄素質教育,則為負責任的教師所不取。不過,我們沒有必要陷入這樣的兩極思維之中。

  任何體制都不可能把個人的相對自由完全扼殺掉,一個好的教師要善於拓展和運用這個自由,戴著鐐銬把舞跳得最好。

  在當今體制下,一個好教師的責任和本事就在於,一方面幫助學生用最少的時間、最有效的方法對付應試,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拓展素質教育的空間。



六、淡泊名利,甘於受冷落

  如果一個教師做到了上述幾條,無疑就是一個好教師。

  但是,他很可能會面臨一個危險,就是不被現行體制認可,在多數情況下,他的處境往往比那些積極貫徹現行體制的人差。

  那麼,很多老師都不能淡泊名利,甘於受冷落。你是憑良心做事,當然就應該不計個人得失。一切憑良心做事的人都有一個信念:良心的評判高於體制的評判。你一定也有這樣一個信念的,對吧?



  周國平老師認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人品首先在第一位。只有德才兼備的老師,才能將愛和智慧投入到教學中。在教師職業成為風口浪尖的當下,成為一名好教師是每個老師都在努力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教師則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