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人間四月天》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你是那人間四月天》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你是那人間四月天》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分享。
《你是那人間四月天》讀後感1
這是林微因的一些文章、信件。文章是抒發自己當時的心境,而信件大多寫給她親密的人。
我是先看過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才對這本書有了興致的,匆匆看完。說到匆匆,林微因信件的落款便是【匆匆】。可惜,我對林微因的解讀並沒有白落梅的深刻,也許是生活時代不同,並且對林微因的喜好之處,建築也並沒有什麼興趣。但是當我得知國徽的設計出自林微因,難免敬畏了許多。
自古至今,文人騷客,總是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摯愛著自己的祖國。就像每個人的存在都有不同的形態,所以會導致不同的結果。這便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了。
這本書的信件中,我們能從側面看到盧溝橋事變,以及全國人士對待華北的態度,大家都是勇敢而充滿信心,至死不渝的。即便是林微因這等女神般的存在,也是如此。這一點讓人十分欽佩。
這本書的最後給孩子的那封信讓我非常感動,作為一個母親,她能像朋友一樣和孩子聊天。而且從信中,我也真切的感受到,林微因的教育觀念,是愛、誠實、勇敢、珍惜當下,不用大詞彙去灌輸孩子的頭腦,只是講道理、陳述事實。至於未來的發展,相信子承父業女承母志,也是非常正常的。
所以,關於教育,一定是離不開時代的背景的,但是遠去的背景過於沉重。教育給予孩子們的,應該是愛,而非仇恨。
《你是那人間四月天》讀後感2
不僅是才女,不單是漂亮。
詩中看到了她的浪漫,散文讀到了細膩的思想,寫建築的文章體現了專業和理性。書信則增添了她的真實的立體感,讀她的'小說又會聯想到,她筆下的人有幾分她自己呢?
人們都說她是才女,高學歷,美學和室內裝飾專業,還是接受過西方專業舞臺美術教育的中國第一人。她身體弱,讀她的文學作品時,彷彿隱約總能過嗅到中藥味道。她像個女蜘蛛俠,和梁思成一行人翻山越嶺,攀巖絕壁,為中國古建驗明正身。她是個慈愛的母親,但又把孩子當成朋友,一邊給女兒畫著可愛的袋鼠,一邊說,不注意看書習慣得了近視,以後怕嫁不出去。
有人為她終身不娶,她也不太隱藏與徐志摩的過去,悼詞和詩裡充滿惋惜,當然大多是對逝去生命的惋惜。她大膽的和丈夫說她同時愛著兩個人,梁思成也是大度的表態,這讓她覺得需要用一生去償還他對她的愛。這麼豐富的靈魂,怎麼可以簡單的用才女兩個字來定義?那麼多版本的你是人間四月天,單單這本引起了我閱讀的衝動。就是源自那封面的一張照片,在古建築的窗洞邊,林帶著一頂合適的帽子,安靜的握筆記錄著。那種美,也不能簡單的用漂亮,來概括吧。
她挽救了景泰藍藝術,還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這還只是大眾普遍知曉的故事,能總結概括她的詞,也許只有她的本名吧,林徽音,林徽因。
《你是那人間四月天》讀後感3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林徽因筆下對梁思成愛的讚頌讓人看到了春日裡一對手牽著手的伉儷。在林徽因的眼中,梁思成的愛是人間的四月,是四月的春光,溫暖、和煦、明麗。在梁思成的眼中,林徽因於他又何嘗不是“人間四月天”。林徽因是他的妻子、同事、舊日同窗,更是他一生的支援和思想上的同行者。
中國近代史上的女作家不少,我卻最喜歡林徽因;文學史上的好作品不少,我卻最喜歡林徽因的《你是人間四月天》。林徽因是母親,是妻子,是建築學家,是詩人,更是文學家。《你是人間四月天》一書,收錄了她近六十篇小說和詩歌。每一首詩都有自己獨特的風光,但只有一點從不曾改變,無論是《靈感》、《記憶》還是《笑》,無論是小說還是詩歌,唯一不變的就是那份只屬於江南女子的細膩、婉約和對生活的熱愛。
她,在胡適的眼中“中國一代才女”;是徐志摩心中“飄零的生命的歸宿”;她讓金丘霖“極贊欲何詞”。無論多少亮麗、耀眼的光環籠罩在頭頂,她始終是林徽因。即使在去世後,也只留下了一方小小的墓碑。無論有多少人讚譽她筆尖流暢的文字,她卻始終未說過自己是一名文學家。即使在去世後,也只在墓碑前刻下了一行小字——建築學家林徽因。林徽因,一個如詩一樣的女子有著高尚、澄澈的靈魂。
時光流轉,願林徽因筆下的世界依舊美好,願她永遠生活在人間四月天。
《你是那人間四月天》讀後感4
《你是人間四月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說、詩歌、散文集。書名取自其代表詩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一句愛的讚頌》。一代才女林徽因在文學上著述不多,本書精選其詩歌、小說、散文佳作。
其作品自有女性的溫婉清麗,但並不為小格局所囿。她並非嬌弱女子,筆下流露出令人驚訝的對民間百態的深諳,實有創作天賦。書中選配相關圖片近200幅,栩栩如生地反映林徽因及其家人、友人的風貌。這位秀外慧中的民國女子,早已化為一代傳奇,於歷史中定格為“人間的四月天”。
看了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了林徽因的魅力。同時,我想起了徐志摩。在近現代文學史上,“林徽因”這三個字似乎因“徐志摩”這三個字而存在,而響亮。我是因為讀徐志摩而認識林徽因,然後再因林徽因而認識梁思成的,相信很大部分讀者也跟我一樣。這樣說來,梁思成的頭上也就籠罩著某種悲劇色彩,讓我產生些許同情。(事實上,作為梁啟超的大公子,梁思成是1949年後中國建築學的奠基人,當代最著名的建築系——清華大學建築系就是由梁思成創辦的。但因為他不搞文學,他的名字少為人知,這跟李四光不如錢鍾書有名是一樣的道理。)
應該說,徐志摩對林徽因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們之間的是愛情是友情,我無法清楚,但是他們的感情是很深厚的,情深至極,讓人迷惑讓人羨慕讓人可惜。
《你是那人間四月天》讀後感5
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寫出像徐志摩那樣感人肺腑的詩,可是我做不到。因為我不知道我的徐志摩在哪,何時出現……
每一天的奇思妙想都在等一個瞬間,一個擦肩而過,一個回眸一笑,一個轉頭,一個眨眼的瞬間,那個瞬間找到我真正的靈魂伴侶,不分不離不棄的日子,陪伴你的是真正愛你的,永遠有多遠,永遠就是不管哪一天離開,你身邊陪你的都是愛你的,願意和你一起浪跡天涯的那一位。何時起,我喜歡做公交車,喜歡給別人讓座,希望讓座的那一瞬間,命中註定的那個能出現。左右尋找,只是等下個愛我的人的出現。
當血液在左心房流到右心房的迴圈中,是那麼的安靜,安靜到可以聽到主動脈的跳動,現在我懂得藥物的作用大到我都有想不到的疑惑,對啊,或許我不該吃什麼促眠,鎮定的藥,看什麼鬼片。搞得自己成天神經兮兮,在等不到你電話的夜,舉起又放下電話,最終通了,只不過對方正在遊戲中瘋狂,“忙著呢,掛了”。心好亂好慌,現在我衰老中,我的手成了老太太的手,呵呵,現在我明白藥物不能亂使用,但一切晚了。
沒有辦法的事是,我貌似真愛上你了,離不開你了,所以才會那麼傻,如此荒唐,可是,你似乎永遠不會在乎我,不會愛上我,也不是我要找的那個,呵呵,也不是那個徐志摩。
一直以來,都是自己自作多情,或許,你在人家心中只是傻子,有一種人,很聰明,總是耍別人,以免自己受傷,還有一種人他很傻,總是怕別人受傷,讓別人耍自己。或許,一直以來我就是那個傻子。傻到愛你都在迴避,傻到想你都在隱瞞。傻到明明清楚是玩你,還在糾纏。這種人就是害自己害到傷不痛。註定要受傷。傷到死!
徐志摩,你是人間四月天,有你人間就永遠有光明,有你人生就不在那麼乏味,尋找靈魂伴侶中……總會出現那麼多不稱心不如意。
《你是那人間四月天》讀後感6
“我說你是人間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你是四月早天裡的雲煙,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那輕,那聘婷,你是,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圓月。”
這是一首多美的詩,我思。又有哪個如此偉大的人兒寫下,字裡行間含情脈脈的詩句,我為之臣服。細雨點灑在花前,你形象描在心間。
這是一個委婉柔情的江南城市,煙雨濛濛,湖水盪漾,岸邊垂柳愈發亮綠,在風情萬種的城市裡淡淡梳妝,在一百多年前的這裡,曾誕下一個嬌小的女嬰,她繼承了杭州城的清新樸素,柔美大方,她的名字也是這麼美———林徽因。
林徽因美麗`柔情,才讓許多人一見傾心。她被徐志摩懷想了一生;她被梁思成寵愛了一生;她被學界泰斗金嶽霖守護了一生,甘願為她,終生不娶;她更是被世間愛慕了一生。她就似一朵白色的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輕輕搖曳在花池中央。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就是為她而作,令人羨慕又不禁歎服!林徽因是個理性的女子,她不會被感性衝昏了頭腦。她知道,玫瑰與麵包,應選後者。玫瑰雖然浪漫,卻也只是風花雪月,只有麵包才可以一直長久。林徽因毅然結束與徐志摩的戀情,轉而尋找自己的麵包,她的果斷理智無一不讓我歎服。
林徽因保持著對文學的一種敬畏的熱情,就連晚年到香山養病也不忘創作,她的才華`文理兼通又何嘗不令我歎服,林徽因成績斐然,她幾乎標誌了一個時代的顏色,出眾的才傾城的貌,她就像一個春天的童話,幸福而浪漫。
“雪化後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中期待的白蓮。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你何嘗不是人間的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