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叫《中國國家地理》,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國國家地理》主要介紹了中華名山、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島嶼半島等自然保護區,非常美麗,那麼瑰麗的景色是大自然獻給我們的,讓我們不用行萬里路,也能領略到山川之雄秀壯美,原來是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賦予的。

  人和大自然應該要建立起和諧協調的關係。我們要保護大自然,讓大家欣賞。我們要實行低碳生活,從節約水電開始,不能浪費地球的資源。讓爸爸媽媽在紅燈等候時要熄掉引擎,減少廢氣汙染,不能隨便扔垃圾,如果看見其他人隨地扔垃圾,我們要提醒他們不能這樣做,因為地球只有一個,它是我們的家,我們利用星期天到公園裡組織清潔活動,讓人人都認識到大自然的保護性,我們和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水受到了汙染,將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可見,大自然和我們是息息相關的。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2

  這幾天閒餘時間,在家看看《中國國家地理》刊物的重慶篇,讓本人初觸重慶這世界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和同時具備多種氣候條件下所生長的特色植物。及一百多年來,近兩百年,讓世界地理學家紛至沓來,進行科考的探索過程。沒想到重慶這麼奇妙,沒想到有這麼漫長的、驚險的、豐富多彩的探索歷史。使我從百餘年的探險歷史過程中生出那萬千感慨。

  重慶大名鼎鼎,這毫無疑問,抗戰它曾是中國的陪都,如今又是中國的第四個直轄市。世人對重慶好像都很熟悉,但就重慶的自然形象而言,究竟是何模樣?世人也許並不明瞭。人們對重慶的人文歷史知道的遠遠大於對其自然形家的瞭解,也許就限於知道有個三峽罷了。

  其實重慶的自然形象非常奇特。首先是重慶的山嶺很獨特,我從書上航拍的地形圖看,只見一道道山嶺呈長條狀,相互平行或沿大致平行的方向延伸,像千手觀音伸出的一條條手臂,接著觀音伸出手掌,展開玉指,重慶城像觀音用玉指拾起的一顆珍珠。

  其二是,從圖上看,長江和嘉陵江的走向,不是沿著山谷或平川溫順的、消極的流淌,而是洶湧而來,垂直衝斷一條條山脅,山擋不住河,河硬是把山切穿了,顯示出不畏阻塞的英雄氣慨。於是一道道峽谷展現在世人面前。重慶峽谷出奇地多,稱之為峽谷市,毫不為過。

  其三是,驚豔重慶喀斯特,地下更比地上奇。重慶的喀斯特分佈面積廣,但它不是以廣著稱,而是喀斯特的險、怪、幽取勝於世界。重慶的喀斯特不像桂林山水那樣優美,那樣詩情畫意,沒有劉三姐,也不像雲南石林風景如畫,也沒有阿詩瑪。重慶的喀斯特中走出來的是雲雨巫山神女,與眾不同。武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一點也不為過,不過是由外國探險家提供的第一手資料,讓世界認識了重慶武隆。

  重慶的武隆、奉節是世界豎井、天坑、天縫、洞穴、天橋之鄉,宏大的天坑和相伴的天橋的組合肯定世所罕見,還有密佈的一個個豎井,直徑窄則一兩米,寬者也不過三五米,鑽地數百米,甚至上千米,有世界第二深度豎井,深度達1026米。

  遺憾的是,這世界第二豎井,竟是一個美藉、英國劍轎大學的`數學系的女學生所探,這姑娘巳在武隆探險達十五個年頭之久,有時在洞中、在豎井、在地河中一待就是十多天,無數次從生命的死亡線上走回。她在豎井中留下的自拍照,我從看此刊物來十多天,一直在我腦海中翻滾,不得不佩服她這種追求美麗大自然的執著毅力。看來她巳深深愛上了重慶武隆,樂不思美了!

  對重慶武隆等地的探索研究,外國地理科學家早在1817年就開始了,近兩百年來,法國的、英國的、墨西哥的、美國的、奧地利的、俄國的等數支探險隊,一次次在此探索,好像這裡有尋不完的寶藏,而我國的那些地理學家直到1928年方敢涉足武隆寶地。直到今天來也是看看錶層,深坑深井仍不敢去窺視,其主流惟外人也。

  我就感慨之,自己之山河,為什麼外人瞭解,自己卻不明白?為何外人敢入,而自己望而止步?難道這也是技術跟不上嗎?怪不得日本入侵時,對我國地理已瞭如指撐,資源分佈盡在腦中,侵我中華如回家之路,比國人更熟悉,可長驅直入!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3

  今年8月份,我讀了《中國國家地理》。這本書很漂亮,封面是綠色的,很厚,有2釐米,上面寫著:美麗而富饒的華夏大地,蘊藏了多少物寶天華,用全新的視角和形式來詮釋地理的內涵,介紹偉大祖國的錦繡河山和日新月異的地理面貌。

  這本書分兩部分:自然之韻、人文魅力。自然之韻裡描繪了長白山、珠穆朗瑪峰、五大連池、浩渺的鄱陽湖等景觀。人文魅力裡介紹了故宮、北京、西安、洛陽等名城。其中我最愛看五大連池和故宮了。

  五大連池是白河的河道,它一旁的兩座休眠火山噴發了,溢位的熔岩堵塞了河道,後又經過兩次噴發,形成了頭池、二池、三池、四池、五池和藥泉湖。五大連池的泉水也很奇特,它有治療眼科疾病的功能,與法國“維希”、俄羅斯“高加索”礦泉水相媲美。

  說到故宮,大家都非常熟悉吧!它是明清的權力中心,有72公頃,裡面有很多文物。據說有一塊300噸的巨大石雕,是工人們花盡心思、絞盡腦汁採下來,再用了1000只騾馬旱船拉運,花了28天才運到北京的。

  它們都是大自然和古人的傑作。五大連池是大自然在獨特的環境下造出來的,故宮是古人們用心血造出來的。我們現代人應該為大自然、為古人的豐功偉業鼓掌,一定要愛惜大自然對我們的恩賜,要學習古人的獨具匠心和堅持不懈,因為更大的奇蹟正在等著咱們“零零後”去創造哦!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4

  昨晚我百無聊賴地來到了學校讀書館的期刊室,隨手拿起來兩本書:《旅遊學刊》和《中國國家地理》。隨便看了一下其中一本書的目錄,感覺那本《旅遊學刊》好像沒有什麼好看的。《中國國家地理》還不錯,裡面有說到格聶的“第十三女神”——格聶山,新疆的紅色作物、還有鹽路……不過最吸引我的是《難以相信中國發現大量的棄老洞》!

  我們中國不是以敬老愛幼為傳統美德麼?怎麼會有棄老洞的存在???我帶著一大堆的問號往下看。

  在我國的湖北等地大量的棄老洞,它們的存在與當地廣為流傳的棄老傳說,對中華民族的敬老傳統提出了質疑和挑戰。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些遊牧民族或者是一些野蠻人所為。可是在以前的中原也就是現在的山西也有類似棄老洞的生藏存在啊,把一個活生生的老人放裡面,想著就讓我覺得難過。

  但是更讓我心寒的是:居然會有自殺型的棄老洞!!設計這個自殺裝置的設計者,要麼是一位徹底無情的嗜血殺手,要麼是一位完全絕望的溫情孝子。這個自殺孔的設計,究竟是對生命極度的冷漠,還是對親情的最後眷顧?是對無奈命運的屈服,還是對生命尊嚴的捍衛?

  但是潘世東教授卻認為棄老洞昭示的是最自然、最理性的道教死之觀。

  我對他的這種說法不甚贊同,既然是順其自然為什麼還要做

  一個洞規定人家要在裡面死?為什麼要做什麼自殺型的孔,不讓其不順其自然的死呢?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就在於我們個人的想法了。但是我還是認為孝敬老人是我們應該做的事,他們為我們辛苦了一輩子,我們該回報他們!

  中國國家地理讀後感5

  兒時,有一次我過生日爸爸媽媽每人都送我了一件禮物,其中就有這本《中國國家地理》。

  當拿到這本書時我有些牴觸,因為又厚又重看起來十分高深,但當我無意間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時我震驚了。祖國山巒河流的美被這本書展現地淋漓盡致。每一滴露珠、每一粒石塊、每一棵綠樹、每一條河流、每一座山脈、每一片天空都用書頁毫無保留地記錄了下來。身邊的轟鳴聲、汽笛聲、腳步聲我置身於世外,心中只看到了祖國的秀美河山。

  我把這本書平平展展地放到書架最顯眼的位置。

  幾年過去了,那本書還在那裡,無聲無息。

  如今,當我閒下來的時候對無意間瞟見書櫃裡靜靜躺著的它突然來了興趣,迅速的把它從書海中抽了出來。

  擦拭封面卻發現沒有一絲灰塵,畫面的質感一塵不變和新的一樣——只是感覺熟悉了許多。

  當我懷著不同的心情翻開同樣一本書時,目的卻改變了。我翻開書故意沒先去看上面的插圖而是先去看下面的字。看完了下方的文字再去看上方的圖片時我似乎看到了這座山脈或河流的奧秘,看到了它地貌的曲折變化,看到了它千溝萬壑的形成過程,看到了它神秘的歷史背景。

  現在我長大了,書也變的陳舊,唯一不變的是我心中揮不去的美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