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知識創新讀後感

論知識創新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知識創新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知識創新》是北大哲學系胡軍教授的新作,也是我新年閱讀的第一本書。這本書一改哲學大師以往深奧、高深、艱澀的寫作風格,以平實、清新的文風把觀點娓娓道來,彷彿在和你面對面談話。書中的觀點十分新穎、獨特,令我在不知不覺中一口氣讀完了它。

  這本書以“知識引領現代社會”開篇,從工業、農業、文化、藝術、體育、政治等方面分別論述,展現了知識在推動社會發展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強調“知識已經是現代社會中最難獲得或最難替代的生產要素”。更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特別指出,知識具有無邊際的延伸性和時空的無限性,它是最民主的權力之源。雖說一般意義上講,武力和財富是強者和富人的特徵,但只要具備了相應的理性思考能力,弱者和窮人也可以掌握先進的知識理論系統,以知識創新引領世界。

  第二部分“什麼是知識”最為有趣,列舉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故事並與中國的孔子進行比較。西方哲學家認為:“知識是得到了論證的真的信念”,強調思想論證的過程。一部《柏拉圖對話集》,生動展現了師生之間熱烈的討論。蘇格拉底將自己定位為“精神助產士”,在與學生討論問題時,從不主動提供確定的答案,而是鼓勵學生先就某一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後透過質疑、詰難、思考,提出新的.看法,如此反覆,最後對新的結論進行完善和補充。他們看重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求出答案的系統詳盡的論證和討論過程。正是因為老師給學生提供了極大的積極思考空間,為他們的思維能力提升創造了無限機會,才使學生獲得了後來居上、不斷進步的巨大動力。

  這種精神是不斷傳承、歷久彌新的。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同樣允許自己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而且要求對觀點必須有系統的論證。著名畫家拉斐爾的名作《雅典學院》生動描述了手指天空的老師柏拉圖與手指大地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的師生之情,而亞里士多德的“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更讓我們懂得,平等自由的討論是知識創新的源頭。

  與之相反,我國《論語》中的對話則採取了完全不同的另一種方式:學生永遠只是站在提問的一方,老師則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直接給出極為簡潔的答案,雙方沒有詳盡的論證和討論過程,從某種程度上講,所謂的“師道尊嚴”傳統壓制了學術的自由討論,不能不說是種遺憾。雖然這種東西方比較具有片面性和侷限性,但從某個角度來看,也有一定啟發作用。

  由此,我想起關於教育的一段話:“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最好的教育應該是有效激發對方主動思考的能力,促進其精神力量的健康成長。

  如果說書中的第二部分強調了嚴密詳細的邏輯論證,那麼最後一部分則向讀者展示了一個更加遼闊高遠的新境界——直覺驅動知識創新。書中強調,邏輯分析方法是哲學的手段或工具,而不是哲學的真正目的,哲學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最高的精神境界。要進入這一境界,必須要有“覺解”——“解”是一種類似概念的邏輯分析,而“覺”則不必依賴於概念,而更多地依賴於直覺和領悟。倘若純粹依賴於概念分析,我們不可能進入高遠的精神境界,相反,還會改變哲學的價值,使世界及其生命失去絢麗多姿的色彩。

  正如老子所說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凡是能夠用語言表達的東西都不是永恆的或形而上的,永恆的或形而上的東西都不在語言之內。所謂“不道之道”、“不言之辯”、“不言之教”或許只能意會,在靜默中領略其中的奧妙。如此回想,前面提到的《論語》惜字如金也是有道理的——不是壓制學術自由,而是一切盡在不言中。

  試想,如果沒有概念邏輯分析行不行呢?同樣不行。缺乏了必要的進入哲學頂點的學術性預備功夫,依然不可能進入較高的精神境界。正如朱熹所說的那樣,必須經過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的積累,才能由量變引起質變,最終達到“豁然貫通”的境地。

  由此聯想到經典閱讀。一個優秀的讀者,首先要有紮實的語言文字能力。但是,在閱讀的時候,他的注意力並不是完全放在咬文嚼字上,而是在不經意間或無意識地進入了作品試圖描述的景象之中,進而與之融為一體、形成共鳴。

  各個專業領域莫不如此。比如對一名優秀的黃金投資者來說,全面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大量的技術分析演練都是必修課和基本功,是前進道路上的基石和鋪墊,沒有這些作為基礎,一切都是空談,偶有獲利,只是幸運。然而,僅有這些也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站得更高、走得更遠,還需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勤于思考、善於總結,提高洞察力和綜合判斷力,從總體上把握事物內在的本質及其相互關係,達到融會貫通、出神入化的地步。要常懷敬畏之心,像敬畏科學一樣敬畏市場,認真地對待每一筆交易,安不忘危、樂不忘憂。要錘鍊良好的心態和品格,戒貪,戒恐,戒沉不住氣,戒優柔寡斷,得意的時候,須謹慎;失意的時候,不氣餒;關鍵的時候,抗得住;動搖的時候,穩得住;該放手的時候,當機立斷、義無反顧。不僅要運用基礎知識的力量,更要以直覺和悟性驅動知識創新,逐步構建健康的盈利模式和高遠的思想境界。

  哲學是對智慧的追求,而智慧是精神的自覺,是自覺地追求無限和超越的境界。那就讓我們以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努力每天進步一點,用學習和思考武裝頭腦、豐富思想,綜合運用理性思維和直覺思維探索知識創新的新天地,尋找人生更美的風景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