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鐸《貓》讀後感範文(通用13篇)

鄭振鐸《貓》讀後感範文(通用13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鄭振鐸《貓》讀後感範文(通用13篇),歡迎大家分享。

  鄭振鐸《貓》讀後感 篇1

  貓,一種可愛的動物,但是在作者鄭振鐸的筆下,貓又是怎樣的呢?

  在文中作者家養了三隻貓,但都以死亡或失蹤為結局。為什麼”我“家養了這三隻貓後永久不養貓?

  在鄰居家我家得到了第一隻貓,因為我的妹妹十分喜歡貓,這隻貓也十分招人喜歡,於是我們全家都對這隻貓很好。但是有一天這隻貓離奇死亡了,大家都感到十分悲哀。但是過了幾天,媽媽又從舅舅家帶來了一隻貓。

  相比起死去的那隻貓這隻貓更惹人喜愛,因為這隻貓還學會了捉老鼠,得到了我們全家老小的認可,可在一天早上這隻貓無緣無故的失蹤了。這以後我家許久不養貓。

  一個風雪交加的早晨,在家門口伏著一向可憐的小貓,我將它養著,但他的性格十分孤僻,也不捉老鼠,整天在吃和睡中度過。全家都當他不存在,但有一天妻買了兩隻鳥回來,這對什麼都不注意的貓,這天對鳥個性注意。

  過了幾天鳥被咬了,大家一致認為是貓把鳥咬傷了。我十分氣憤,將貓打了,但之後我才明白不是自家的貓咬傷鳥,我十分懊悔,兩個月後,貓死了。自此之後我家永不養貓。

  我認為我自己的過失,失去了一個小動物的生命。因此我明白了每個人都就應愛護小動物。

  鄭振鐸《貓》讀後感 篇2

  今天語文課上,我們學習了鄭振鐸的《貓》。本文主要寫“我”養的三隻貓的故事。

  “我”是三隻貓的主人,喜歡前兩隻貓,但不喜歡第三隻貓。“我”是前兩隻貓悲劇的目擊者,也是第三隻貓悲劇的製造者。鄭桭鋒爺爺極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發了真情實感,引起了讀者共鳴,文章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隻貓的故事。讀完後,我頓覺悲傷。它小時就遭遺棄,身世可憐;好不容易被好心人收留,卻並不受人喜歡;最後被主人冤枉,委屈致死。真是可憐!

  我從中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情,千萬不能憑個人的好惡、自私、偏見和一時氣憤加以處罰,否則就會出差錯,甚至造成無法補救的嚴重過錯,在心中留下永遠的愧疚與悔恨。要知道:每種生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各具魅力、卓爾不凡,都是獨一無二的!

  但,這隻貓的性格也決定了它的命運。它懶惰、鬱悶,與前兩隻小貓根本無法相提並論。雖說人與人性格不同,不應討厭別人與你不一樣的性格。可一人不喜歡沒關係,兩個人不喜歡也沒什麼,那麼要是五個人,十個人呢?那就說明你的性格偏激了。所以,我也想對第三隻貓說:“你應該懂得利用環境去創造自己的價值,而不應該懶惰。

  其實人也一樣。一個人沒有價值的生存著是令人討厭的,要努力活出生命的價值與尊嚴,完善自己的人格和行為,才會贏得生存的尊嚴!

  鄭振鐸《貓》讀後感 篇3

  今天看了鄭振鐸的《貓》我感觸非常深,文中的第三隻貓是多麼的可憐,我想去在小學三年級時我養貓的場景。

  記得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住在隔壁的老奶奶來說:“貓你們要不要,”我非常喜歡小動物當場就說要,媽媽也同意了。這時兩隻同樣花紋的貓,它們長得很可愛,毛是黑白相見的,這兩隻貓長得很像,像雙胞胎。媽媽把這兩隻貓抓出來,這兩隻貓好活潑,四處亂竄,但不讓人靠近它,總喜歡躲起來,媽媽便拿來兩條繩子在它們的脖子處用繩子寬鬆的捆了一圈放在陽臺上。

  三四天過去了,貓有點和我們熟了,但貓還是很怕生。當我們要摸它時會發出一種叫聲。今天是週末,表妹來到我家中看小貓,我們決定明天要給小貓洗澡,因為媽媽說:“這兩隻貓很髒,養起來太麻煩了要把它們丟掉,”我因不捨才要給貓洗澡讓它乾淨點。

  我拿了不要用的盆子裝滿溫水,拿來兩條布和肥皂。我和表妹把貓放進水中,那貓拼命的掙扎著,瞬間伸出爪子把我的手背抓了三條紅紅的印。媽媽看見了很生氣地過來“叫你不要養貓還要養,等下扔掉,”媽媽找來一條袋子把小貓放進放進去,叫我提到樓下去扔垃圾桶邊。當時我也很生氣便提著來到樓下,把小貓放在垃圾桶旁,我站在旁邊兩隻小貓從袋子中爬出來,天空中下著小雨兩隻貓一直“喵喵”的叫著,好可憐啊!我想重新再帶回去,媽媽下來把我拉上去,我看看手中的傷痕“切,這兩隻貓這麼兇不要也罷下次養一隻漂亮點的”我這樣安慰自己,站在陽臺向下望著兩隻貓,小貓在雨中一直叫著,雨完全弄溼了它們的身體。我看不下去便走了。

  下午雨停了我下去看,兩隻小貓凍死了,我永遠無法原諒自己。

  自此,我家再也沒有養過貓了。

  鄭振鐸《貓》讀後感 篇4

  讀了鄭振鐸的《貓》我想到了自己的一隻狗,至今我都沒給他起過名,以後也不會了……

  它身子圓滾滾,頭和尾巴都是深棕色,身上是黃色的,像穿著一件黃外套。腰上有一圈棕色的毛,像繫著一根皮帶,可帥氣啦!我喜歡狗,它們是人列最忠成的朋友。我尤其喜歡它們的性格。我的狗十分的神氣,他是眾狗的領導者,所有狗遇到他都得退讓三分,不敢惹到他和身為它的主人的我。一次,外來的兇狗突然跑來想我汪汪大叫,附近的狗都懼他三分,同時也嘲笑它。我忠實的夥伴一下衝了上來,它立馬被嚇走了。

  我的夥伴最喜歡和他的老鼠“朋友”一起玩,當老鼠一隻只發動時,我就在老鼠身上擺些牛肉乾,他身手敏捷總是能為自己奪得牛肉乾吃。誰說狗拿耗子——多管閒事,我的夥伴就沒有多管閒事,他是在為自己填飽肚子呢。

  不久,噩耗傳來了,我再也見不到我的夥伴。我從學校一回來,就發現了我的夥伴不見了,我連忙到處詢問,鄰居說:“我看見那隻狗被一個外地人抓走了,好像是要吃掉!”我傷心極了,詛罵那個奪人所愛的傢伙!

  從此,我再也不養狗了!

  鄭振鐸《貓》讀後感 篇5

  貓是一種大家都很熟悉的動物,大家必須都見過貓,描述過貓,但是自從讀了鄭振鐸筆下《貓》,我才明白貓的生命是那麼簡短,命運是那麼悲慘。

  三妹很喜歡貓,但是總養不活,她總共養過三隻貓。貓死得一次比一次悲哀。沒有一次倖存下來,經過了這些事,她們再也不養貓了。

  三妹養的第一隻貓十分可愛,花白的色彩,天真可愛!可惜,第一隻貓因為不吃東西,一天一天地在消瘦,光澤的毛色變得汙澀。最後營養不良死了,三妹十分悲哀。

  第二隻貓相對來說比較活潑。它為主人抓過很多老鼠,大家都很喜歡它。突然,有一天它不見了,大家急得團團轉。有人猜想:貓離家出走了,貓逃跑了。原先,它太活潑,早上去玩時,被人抓走了。每個人都在默默地悲哀。

  第三隻貓十分憂鬱,可能因為它是撿來的。但是它一天比一天胖,整天蜷縮在那裡,什麼事也但是問。春天來了,它變得十分壯。但是三妹對它沒有半點兒喜歡之情。因此,三妹養了兩隻小鳥。第二天,一隻鳥死了,鄭振鐸一口咬定是那隻貓乾的,拿起木板把那隻貓打跑了。第三天,鄭振鐸起床,望見一隻黑貓叨走鳥。鄭振鐸發現自己錯怪了那隻貓,心中十分愧疚。兩個月後,最後一隻貓也死了。

  鄭振鐸的良心受到了極大的譴責,他錯怪了一隻不會說話的動物,而且用的是自己的暴力,他感到無比悲哀。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第三隻貓的悲哀,也讓我明白了不能任憑一時的衝動,犯下永久不可改變的錯誤,要理解完事件,才能去解決。

  鄭振鐸《貓》讀後感 篇6

  自從我讀了鄭振鐸的《貓》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因為我感觸頗深,我自認為沒有傷害過小動物,作者冤枉了那隻小貓,使它抑鬱而終。作者的心也是受到了極大的責備。他充滿愧疚之意,卻不能挽回,不能去彌補。我同情這隻小貓,也同情作者,因為我知道被人冤枉的痛苦,而知道冤枉了別人卻無法彌補時,是更痛苦的。

  這讓我想到了很多,像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著老虎的權威,來震懾動物,甚至矇騙了老虎,由此可見在權威面前,其他的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這種現象不止處於人與動物之間,還存在於動物與動物之間。歷史上,出現了很多君冤臣的事例,像曹操,在赤壁之戰時,中了諸葛亮孔明的反間計而斬了蔡瑁、張允二人。斬後才醒悟過來,曹操是十分氣憤,十分後悔。但為時已晚。再也沒法彌補了。被斬的蔡瑁、張允就相當於弱勢群體,而曹操無疑是個權威,在權威面前,弱勢群體不能解釋什麼,更不能爭辯什麼。通常是被冤枉,所以,史上有很多為民平凡的故事。

  說明了做事不能主觀臆斷,應該多動點腦子,事情也不要做的太絕,起碼要留一絲餘地,一道退路。對於弱勢群體,我們更應該去關懷他們,而不應該去傷害他們。不管人還是動物,都是平等的。

  鄭振鐸《貓》讀後感 篇7

  曾在小學裡學過老舍的《貓》。前段時間,又學習了鄭振鐸的《貓》。老舍的文章,讚美了貓的可愛溫順,表達了自己對貓的極度喜愛,鄭振鐸卻是在自己的文章裡表達了對花白貓的懺悔。

  鄭振鐸家養過三隻貓。第一隻貓溫順可愛,活潑動人,深受喜愛,卻無故病亡,好一段時間作者不養貓。第二隻貓相比第一隻貓更美麗,更活潑,卻被無良的路人撿走,自此,作者就不養貓。第三隻花白貓是在自家門口所撿,醜陋懶惰又不活潑,卻被作者間接打死,從此,作者再不養貓。

  在此,我們替花白貓感到悲哀,無法辯訴,含冤而死。回過頭來,看看現在的社會。有多少次出現過虐待動物事件?那些被虐待的動物們面目全非,現場慘不忍睹。鄭振鐸先生因為一時失誤害死了花白貓而自責了一輩子。那些虐待動物的你們,良心何在?就因為生活不如意而把氣撒在動物身上嗎?你們就沒有一絲愧疚嗎?虐待動物的你們,知道你們的行為叫什麼嗎?叫做心理變態!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那些虐待動物的人們啊,醒醒吧。不要讓你們那黑了的良心繼續傷害無辜可憐的小動物們了!

  鄭振鐸《貓》讀後感 篇8

  教學《貓》這一課,分析到“我”勇於自責的精神時,我忽然想到了自己五年級時的語文老師。他教得很好。對我也特別偏愛,我想這是因為我連續考了幾次第一名的緣故。後來有一件事使他改變了對我的態度。

  某篇課文中有“撒尿”一詞,老師卻把它念成了“撤尿”。許多同學都明白老師是把“撒”和“撤”兩個形近字弄混了,可誰也不敢吱聲。遺憾的是老師一直渾然不覺,甚至下課後還吆喝我們:都撤尿去啊!對五年級的'孩子雖然不必忌口,但這“撤尿”聽著也太彆扭了。一次,我終於忍不住了,大聲說:“老師,您唸錯了!是撒’尿,不是撤’尿!”老師的臉“刷”地紅了,——如果他這時坦率地承認自已的疏忽,該多好啊,不僅會迅速修補他受損的形象,甚至會留下一段佳話。可惜呀,他在為自己的讀法做了簡要的辯解之後,開始痛斥我的無知和無禮。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被他訓斥,從這以後,他再也不理我了。現在想起他來,只有那張因憤怒而扭曲了的臉還清晰可辨,令人不寒而慄。

  後來,我自己也做了老師。吸取他的教訓,每接一個新班級,我會首先發表宣告:“歡迎同學們隨時指出老師的錯誤……”正是靠學生們的慧眼,我糾正了寫了十幾年的錯別字,改掉了從小就養成的不正確的書寫習慣。平時處理問題失當、失度,批評學生錯了、重了,都毫不猶豫地向學生說“對不起”。這樣做,不僅無損於老師的尊嚴,反而更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世界上沒有全知全能的人,不必刻意掩飾自己的無知;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要敢於承認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同學們正處在長知識、長見識的黃金時期,尤其需要培養敢於認錯的品質。

  鄭振鐸《貓》讀後感 篇9

  貓算是一種可愛的動物,作者鄭振鐸也曾三次養貓,他最後一次養貓,更讓他心痛,更讓我們深思。

  在《貓》課本中講述了鄭振鐸家中養了三次貓,第一次養的白貓,他和三妹都極為喜愛,可最後貓先是由於憂鬱而懶散,最後貓死了。過了幾天,母親又給三妹帶回來一向黃貓,它更為活潑可愛,可有一天,大家都找不到它,最後從周家丫頭那裡明白,原先被過路人捉走了。冬天的時候在門口收養了一隻瘦弱的貓,大家都不喜歡它,春天的時候它壯起來卻也只明白吃喝,大家就更不喜歡了,有一天妻的鳥少了一隻,鄭振鐸就斷定是貓吃了鳥,就用棍子打它,可最後發現並不是它,兩個月後貓又突然死了,他覺得自己的良心受到了譴責,於是,他家永不養貓。

  有人說,三隻貓的悲慘結局都是因為地位造成的。我的心也似乎靠了那邊去,如果他們一家人都把貓當做家人,當做朋友,或許它們就不至於失蹤不至於死了。他們可明白,貓的世界只能是他們,而那些人的世界裡貓是若有若無的。能夠想象,在一個陽光燦爛的下午,貓竭盡全力讓自己的朋友開心,心都快跳動了,而它們所謂的朋友卻只是像一隻碩大的手從它們的身上抓取快樂的果實,他們只是把貓當做合成快樂的工具而已。就像影子一樣,隱隱約約地穿過了人的生命。

  第三隻貓又是最讓人憐惜的。它只但是長得醜了點,不大活潑,沒有很大的本事,身上卻聚集了大家厭惡的目光,這似乎很不公平,更加的是,它只但是對鳥感興趣,卻被人誣陷吃了鳥。它就應也擁有一個尊嚴,擁有一個權力為自己辯解,可惜它不會說話。沒有一個的證據能指向它。

  或許在生活中,像這貓一樣的人很多,並且我們沒有投去平行的眼光。清潔工、保姆、電工、工人。每一個人都有其存在的好處,並非是讓人踏踐的。請回憶一下,是否當清潔工頂著大汗剛掃好的時候,就把垃圾扔下去;請回憶一下,當有人幫忙的時候卻弄丟不重要的東西,是否就斤斤計較;請回憶一下,當東西沒了的時候,就平時的印象就把這罪名加在不相干的人的頭上。請扶起一把心靈的秤,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人,每一隻動物。

  鄭振鐸《貓》讀後感 篇10

  這幾日學習了《貓》這一篇課文,雖然之前學過這篇課文,但再讀這篇課文,還是會感到無比惋惜。

  文章寫了作者鄭振鐸收美的三隻貓,前兩隻貓十分受人喜愛,但結局終不圓滿,一隻病死,一隻被偷走,這時就出現了第三隻貓,這隻貓很懶,不令人喜歡,家裡養的一隻鳥被偷,大家都認為它吃了,兩月後,一隻貓又來偷來鳥,而它已經死了。

  認真品讀,就會發現,這三隻貓都是指人呀!前兩隻貓就是指生活中,人們都比較歡迎的那類人,人們可能因為他的一件事而傷心,

  難過。那第三隻描,就是在指學校中的一些“刺頭”,常常做一些令人反感的事,一旦發生了什麼事,人們想到的第一個人都是他,因為平時就有許多壞事是他做出來的,可能只有真正的兇手出現才能洗清他的嫌疑。

  這樣的事在身邊常有發生,做為一個清白的人卻被懷疑,心裡會有多大的傷害,有些人也可能會想,反正大家都認為是我做的,那就破罐子破摔了”。避免這樣的事出現,首先要求人們用證據說話,課文中,作者只知道貓嘴裡吃著些什麼,再加上它平日裡十分討人厭,就妄下斷言,說貓吃了鳥,這對那隻貓來說極不公平,它可能吃些別的東西,正因為主人對它的偏見,才讓它失去了家。其次,避免有前科,如果一個人在班裡,偷了會計車裡的班費,事情查出來之後,沒幾天,錢又丟了,那人們肯定第一時間想到的人是他,因為他有過前料,可能會再偷。

  讀了《貓》我明白了,要有證據,才救判斷,如果沒有證據,判斷是猜測,不可把猜測當做事實。

  鄭振鐸《貓》讀後感 篇11

  《貓》一文是由鄭振鐸先生用真摯、質樸的語言從而寫下的一篇散文。此文中,作者用純樸的言語,將三隻貓的形象深深的刻畫在了讀者的腦海中,三隻不同的小貓,卻是同樣悲慘的命運。藉助形象的刻畫及故事的推進,寫出了人思怨的情感,而透過人的感情變化,又極其自然的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摯,哲思醒人。

  文中著重描寫了三隻貓,第四隻貓雖是一筆帶過,卻在全文中起了重大作用。作者因為自己妄下斷語而冤枉了一個不能說話的動物,作者並沒有真正看到貓將黃鳥叼走,卻僅僅因為第三隻貓的嫌疑行為,從而去判定,那真的是第三隻貓叼走了那隻黃鳥,如作者所想嗎?不一定的,誰都沒有真正看見那隻貓叼走了鳥,畢竟有時候親眼所見,都並非真實,更何這耳聽為虛呢?那如作者後面所交代的,叼走了第二隻鳥的黑貓也同樣叼走了第一隻鳥嗎?這未免也太有點鳥籠邏輯了吧?作者僅僅依靠自己的慣性思維,而再次冤枉了一個不能說話為自己辯解的動物,我想這正是第三隻貓死在鄰家屋脊上時,作者的愧疚所在吧?

  第三隻貓子上那些有嫌疑行為的人,而第四是貓子相聲裡些擁有犯罪前科的人,這兩類人都是最容易被人誤解的人。從文中我們可知,妄下斷語是一個人最大的行為錯誤,《貓》中的作者是這樣,生活中的我們有時卻也一樣……

  鄭振鐸《貓》讀後感 篇12

  午後,我坐在茶館裡品讀鄭振鐸的《貓》。忽然狂風大作,電光火石間,時空發生了挪移。三位文學巨匠赫然出現在我的桌旁,他們是魯迅、老舍和鄭振鐸。這時茶館外傳來一聲貓叫,於是一場關於貓的名家辯論開始了。

  老舍露出溫情的笑容說:“這些小傢伙又淘氣了,貓的性格有些古怪,卻是最活潑有趣的,聽到一點兒老鼠的響動,就會屏息凝視,盡職地守上幾個鐘頭。”

  魯迅把茶碗一扣,冷冷地說:“貓的叫聲讓人心煩,它盡情玩弄弱小者,與獅虎同族,卻一副媚態,我不喜歡!”

  兩位大師意見相左,卻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鄭振鐸,期待他評個公道。

  鄭振鐸陷入了回憶,語氣平和地說:“其實,不同的心境,對貓的態度就不同,貓性折射出人性。我養過的三隻貓給我印象最深。第一隻貓常在廊前太陽光裡滾來滾去,我喜歡坐在藤椅上看三妹與小貓玩耍。但後來它忽然消瘦了,憂鬱死去。第二隻貓更有趣,更活潑,可因為貪玩被路人抓走了,我可惜了許久。第三隻貓長得難看瘦弱,天生憂鬱,可是因為我誤解它偷吃黃鳥而棒打了它,它沒有抵抗,也沒有辯訴,而是悲楚地叫了聲‘咪嗚逃走,最終含冤死去。”鄭振鐸停頓了一會兒,憂傷地說:“從此,我家永不養貓。”

  “永不”二字像重錘敲打著每個人的心。時空切換,作家的討論戛然而止,只留下我掩卷沉思。

  老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過著與世無爭的閒適生活。性格寬厚的他愛貓是與生俱來的。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是當時的鋼鐵直男,更是文藝憤青,對黑暗的舊社會充滿批判,內心憤懣的他哪有閒情去喜歡貓?

  鄭振鐸的文字最率真。他是真的把貓當成家人,而不只是寵物。他把貓視若一切微小生命和弱勢人群。他筆下的貓有人一般的美醜、喜怒;它們的經歷折射出人性的遭遇,或死亡,或失蹤,或無抵抗地含冤死去。這讓鄭振鐸心酸、悔恨,直到最後他決絕地永不養貓。因為他害怕再次傷心,也算是對自己的一種懲罰。

  如果無法忍受弱小生命的離去,那就再也別去碰觸,從此永不相干。這樣苦澀的情感是鄭振鐸心靈的磨難,更是他對人性深刻的反省。

  鄭振鐸的《貓》讓我明白:我們對弱者時常過於粗暴武斷,如果某一刻,能想起鄭振鐸良心痛苦的掙扎,就能多一份悲憫,少一份摩擦。

  一千個作者筆下有一千隻貓。作者寫貓,寫出了心境,寫出了社會現實;而我讀《貓》,讀出這種生靈有時活潑淘氣,有時憂鬱懶散,有時神秘古怪,有時善解人意。關於貓的文字其實一言難盡,而作者的內心更耐人尋味。

  雨果說:上帝創造出貓,是為了讓人類體會到愛撫老虎的趣味。我讀《貓》,體會到這些趣味在作者心裡的印跡,也觸控到蜷伏在人性中的真與善。

  鄭振鐸《貓》讀後感 篇13

  教完鄭振鐸的《貓》,有時我常常想:如果,第三隻貓也是一隻討喜的貓,結局又會怎樣呢?

  如果第一隻和第二隻貓沒有亡失,以它們在主人心中受寵的地位,以它們平時帶給主人的歡樂,如果也攤上“鸚鵡鳥"事件,怎麼著也不會是冤死的下場吧!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時,這就是一個看臉的社會。而且,由外到內觀察一個人進而瞭解一個人,也是符合人的認知規律的。相親時,美女或帥哥獲得第二次見面機會的機率肯定要大一些。所以,面子工程還是很重要的。

  第三隻貓,此時肯定又會悲苦地對我“咪嗚"一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長得不好能怨我嗎?

  是的,長相是天生的,有些硬體我們天法改變,但也有些我們可以後天彌補啊。自律一點,管理身材,保養皮膚。勤快一點,衣著乾淨,打扮得體……這樣看著,總會舒服一些吧!

  那隻貓,你不好看就罷了,做事又不小心,把毛燒脫了,更醜。又懶,整天懶洋洋地踡伏著。原來乾巴巴地瘦,後來不可抑止的胖,360度無死角地難看。但凡你有一點維護自己形象的意識,也不至於到後來的地步。

  其實,這又是一個不只是看臉的社會。

  滿腦袋的智慧,會讓人忽略了你早禿的頂。大腹便便,若腹有詩書照樣受人景仰。身材矮小,卻能建功立業,留給人的可以是偉岸的背影……為人真誠善良,做事踏實認真,工作勤勉努力……一切美好的精神品質都可以讓你煥發出別樣的光采

  鍾無鹽,晏子,包拯,劉墉,魯迅,鄧小平等名人的事例不勝列舉,身邊這樣的事例其實也比比皆是。

  有人沒有精緻的臉蛋,但永遠掛著燦爛的笑容;沒有漂亮的嘴唇,但口吐芬芬,說出的話永遠溫婉、優雅、睿智;不是手如柔荑,但靈巧勤勞;不是腰若擺柳,但行止端莊…

  確實,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

  生而平凡,人總得努力,讓自己有點什麼可以拿著出手的東西。我們呼喚社會的公平公正,但如果公平公正暫時缺失或者正在趕來的路上,而這一切不幸正好被你遇上,至少你有底氣有能力將誤解將偏見抵之門外,為自己贏得尊嚴,贏得美好人生。

  所以那隻貓,長得醜不是你的錯,但是整天悶悶不樂、懶洋洋地、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就是你的錯了。但凡你稍微活潑一點,勤快一點,能幹一點,也能上個樹捉個老鼠什麼的,你的命運或許就能改寫了。

  性格決定命運,此言不假呀!

最近訪問